2022年购书小记

字数:14056访问原帖 评论数:32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4-09 05:27:48 更新时间:2022-09-25 08:17:48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08 21:27:48
要理性购书。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08 21:38:53


买了几年花城社短篇小说年选,可不知什么原因花城去年的短篇小说年选没出,今年倒是出了,但换了选编者。人民文学的短篇小说年选我买了前两年的,今年出版得较晚,昨天才购得。国内短篇小说年选很有几家,所选小说多有雷同,多买没有必要,选个一两家就可以了。去年我还买过一本《收获文学榜2020中短篇小说》。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09 15:45:04


叶灵凤的《读书随笔》(1、2)到了,还是没忍住下了单。借口是1988年的那版作为收藏,来读这一套。问题是陈子善先生编的三本“叶灵凤随笔合集”我也配齐了。看来爱书人与赌徒的话是不能相信的。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0 21:30:54


谈起外国文学我们谈得最多的都是欧美文学,以致欧美文学与外国文学这两个概念甚至可以互换而不会令人感到意外。我不知道中国文学在欧美读者的眼中地位怎样,或许相当于泰国文学、伊拉克文学、刚果文学在我眼里的地位。二十世纪以来的文学我们一直都处在学习阶段,好像还没有对世界文学产生过影响,被人家嫌弃是很正常的道理,这没什么好说的。可怕的是还不面对现实,迎头赶上,还在这里沾沾自喜。
准备读点非常文学。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0 21:31:40
非洲文学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1 10:19:48


在武汉还有古籍书店的时候,令我最后悔的两本书,一本是《围城》,一本就是《大都》。是八几年我忘记了,但可以肯定是《围城》还没有拍成电视剧风靡全国的时候,我曾在古籍书店里看到有七、八本1980年的初版本搁在书架上,当时我不知道钱锺书先生是谁,只是随手翻了翻,以为是本不太相干的小说,就放下了。当《围城》的电视剧播出后我才想起这件事,再跑到古籍书店,书早已经不见了踪影。《大都》也是这种情况,但不是因为它也改编成了电影、电视,只是因为知道了柳存仁这么位有争议的人物,而且小说里隐约写到过知堂。有那么一段时间我对知堂一切都非常感兴趣。这段时间应该是很久了,以至于我都不会跑到古籍书店去寻找它的下落。
此书以清末至民国十四年这段历史为背景,讲述了故都北平三个旧家庭的三十余年生活经历。这部长篇于1968年初版于香港,书名为《青春》,后由刘梦溪介绍给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关于书名,柳存仁先生《青春》得“不够”,建议改为《四季花开》,百花社却以为涵意稍弱,不妨改为《故都春梦》或《故都》,柳先生怕联想张恨水先生的书,最后就定名为《大都》。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2 12:59:52


云南人民出版社“拉美作家谈创作”丛书收录了《科塔萨尔谈科塔萨尔》(1994年8月)。当时科塔萨尔的只有一个长篇(《中奖彩票》)和极少数短篇小说翻译成了中文;1996年翻译出版了长篇小说《跳房子》,而短篇小说的结集出版还是在2000年以后的事了,最早的是《南方高速公路》(2004年1月),是“名家名译随身典藏”丛书之一种;2010年才陆续推出了《动物寓言》《万火归一》等小说集,到了2019年11月才由南海社出齐了“科塔萨尔短篇小说全集”。科塔萨尔是位非常有趣的短篇小说家,但他的作品不能集中起来读:费脑,与意大利的卡尔维诺很相似。
这本《文学课》是他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八堂文学讲座录音转写而成。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2 20:32:03


汪曾祺文集的单行本终于收齐了,今后如没更好的版本估计不会再收他的作品。他的文集已经收满了一个单柜。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2 21:03:10


曾收了中国社科社“世界散文随笔大系”丛书《伍尔夫随笔全集》(四卷本)一套,全集第一册含《普通读者》(一、二)集,系由多人合译。后刘炳善先生从《普通读者》(一、二)五十二篇文章选译了二十四篇,出了一本《普通读者》,收入北京十月“大家小书洋经典”丛书。此次人民文学出版《吴尔夫作品集》,重译了《普通读者》(一、二)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3 10:33:09


雪莉·杰克逊的《摸彩》是美国短篇小说名篇,国内曾翻译出版过同名的短篇小说集,系孙仲旭老师所译,收入“短经典”丛书。雪莉·杰克逊被誉为哥特惊悚小说家,是尼尔·盖曼、史蒂芬·金的文学偶像,其作品《邪屋》曾被选为20世纪百大英语长篇小说之一。2007年“雪莉·杰克逊奖”创立,奖给“心理悬疑、恐怖和黑色幻想类小说”。《邪屋》两次拍成电影,但我没看过,我只对其短篇小说感兴趣,就其短篇小说而言是一点也不逊于当今任何短篇小说大师。不知怎的,这位算不上热门的作家,今年有两个短篇小说集出版,这是其中一本,另一本为钱佳楠的《有花生的寻常一天》。
《世界小说一百篇》中册里收过她的一个短篇,名为《普通的一天》。写一位老人与人为乐做了一天的善事:帮人看管孩子,撮合男女青年约会,倾听老人的唠叨,等等。当我们把这位老人当成天使一样的赞美时,却发现这善行其实只是遵守了一个邪恶的约定。约定规定:他们夫妻俩在同一天里,一个人做善事,另一个就做恶事,隔天就交换。这一天恰巧是老人在约定中做善事的一天,明天就转为行恶了。有点意思吧!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6 10:14:11


最早知道舍伍德·安德森是“二十世纪外国文学丛书”中的《小城畸人》。那个时候买书不像现在这么方便,那些公论的好书真是一书难求,而有些自己认为的好书则更是神龙不知首尾,所以到了信息通畅,书籍资源充沛的当下,我买了不少以前可望不可求的书。《小城畸人》买了有好几个版本。去年人民文学出版了一套“安德森作品集”三本,我买了;今年初作家出版社又出了这本《安德森短篇小说全集》,当然又购得了。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6 10:29:34
@一石三鸟2016 2022-04-12 20:32:03

汪曾祺文集的单行本终于收齐了,今后如没更好的版本估计不会再收他的作品。他的文集已经收满了一个单柜。
-----------------------------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6 19:54:41


这部书我犹豫了好一段时间才买了下来。书中绝大部分作家的传记资料都容易获得,但将全世界700年来最经典的100多位作家汇集在一起,并由剑桥、牛津的学者撰写简传,既免去了费力搜索的时间,又能获得权威的评介,物超所值!
DK是英国成立于1974年的一家出版公司,所出书籍皆图文并茂,既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又包含信息丰富的资讯,故深受人们喜欢。缺点就是贵,但八开本精装,全彩色印刷,能不贵吗?不是做活动,我是不敢买的。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8 14:00:59


外国“短经典”丛书收有一本美国南方作家蒂姆·高特罗的短篇小说集《死水恶波》。蒂姆·高特罗是谁?在美国众多耀眼的南方作家光环下,他显得暗淡无光,如果不是收在外国“短经典”丛书中,估计连书都出版不了。我读了不少美国“穷山恶水”类的短篇小说集,这些短篇集绝大多数是美国的南方文学,你还别说,这些小说真心还不错,很值得我国短篇小说创作学习和借鉴。不过,话又说回来,我国乡村题材的长、短篇小说比都市题材作品的水平高得那不是一星半点,完全不在一个层面;我们的都市文学几十年下来还处在萌芽状态,并不是有购物中心、高档别墅、酒巴、红酒、婚外情、豪车等这些城市符号就算得上都市文学的。都市文学得有其内在的特质,这种特质具体是什么我也说不清楚,但有一点我知道,那肯定脱离了基本温饱,上升到一定精神层面的东西。但不管乡村题材、还是都市题材的文学作品,它们都是在回答:我从哪里来?为什么活着?又要往哪里去?这些终极问题。
这是蒂姆·高特罗的新书,它注定是小众的,我从不故意追求小众,但我确实喜欢。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8 16:18:20


李娟写哈萨克的游牧生活,给沉闷的中国文坛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她笔下的牧民们个个鲜活有个性,大自然的美景历历在目,其艰辛但自由的游牧生活吸引了当下都市人的目光,令我们恨不能马上丢下手中的工作,立即骑上马和骆驼驰骋在牧场之上,享受自然山川的绝美和自由的空气。她最火的时候是在十余年前,直到现在她的书也仍然没有过时,读起来依然那么有趣。
这本《放牧人生》也是写游牧生活的,与李娟不同的是作者身份就是牧民,不像李娟是个观察者,即便她把自己想像成牧民并与他们共同生活、放牧,可她始终只是个客体,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牧民。我不是说不是真正的牧民就不能写出牧民的真实生活,也许作为一个观察者更能从文化层次来审视这种原始的、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
詹姆斯·里班克斯在牧区里长大,后考取牛津大学逃离了牧区,在感受了城市生活的漂泊的动荡之后,又回到了牧区经营祖辈留下的牧场。他的这段经历我们不能说是“否定之否定”,但其感悟与思索当与李娟不会相同,这不同就是我购买此书的原因。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18 16:19:00

李娟写哈萨克的游牧生活,给沉闷的中国文坛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她笔下的牧民们个个鲜活有个性,大自然的美景历历在目,其艰辛但自由的游牧生活吸引了当下都市人的目光,令我们恨不能马上丢下手中的工作,立即骑上马和骆驼驰骋在牧场之上,享受自然山川的绝美和自由的空气。她最火的时候是在十余年前,直到现在她的书也仍然没有过时,读起来依然那么有趣。
这本《放牧人生》也是写游牧生活的,与李娟不同的是作者身份就是牧民,不像李娟是个观察者,即便她把自己想像成牧民并与他们共同生活、放牧,可她始终只是个客体,并不能成为真正的牧民。我不是说不是真正的牧民就不能写出牧民的真实生活,也许作为一个观察者更能从文化层次来审视这种原始的、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存状态。
詹姆斯·里班克斯在牧区里长大,后考取牛津大学逃离了牧区,在感受了城市生活的漂泊的动荡之后,又回到了牧区经营祖辈留下的牧场。他的这段经历我们不能说是“否定之否定”,但其感悟与思索当与李娟不会相同,这不同就是我购买此书的原因。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25 16:43:35


1938年毛姆64岁时写了一本书,不是小说,是随笔作品,书名为《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录》。写回忆录多少有点盖棺论定的意思,那时二战还没有开始,毛姆也只有区区60多岁,不知何故他想起来要写回忆录了。其实说是回忆录,也不完全是,算是自传性作品,范围集中在写作生活这一块;另方面的生活不在范围之内,至少不是主要的部分。毛姆的私生活不能说比他的小说还要精彩,起码不会逊色,“四分之一正常,四分之三同性恋”,这是在二十世纪之初,而不是在当代的西方社会,你认为还不够刺激吗!
2012年7月译林社的“名作家文学课”翻译出版了《总结——毛姆写作生活回忆录》(孙戈译)。这本书我曾认真读过,也在当时认为精彩的地方划下了长长短短的标记,尽管这些个标记的内容我现在看来并不出彩。也是因了这部书,我开始收集毛姆的小说,上海译文的那套深蓝色硬壳封面的长篇小说我陆续搜罗了不少。毛姆当时在国内是热门作家,但由于渠道的问题书籍不太好找,搜集起来也不算很容易,其短篇小说选集只买过一本百花文艺社的《插曲》,那本湖南人民社的《毛姆短篇小说》,我后来还是在孔网上购得的。上海译文的那套“毛姆文集”(蓝色硬封面版)也只出了7、8本后就没有出了,后来改版成绿色封面出了一本短篇集《木麻黄树》,再后来又改版为灰色的布纹封面,直到现在还没有完全出齐;而那套预告的《毛姆短篇小说全集》(四册),也可能因为广西师大的《毛姆短篇小说全集》的出版而跳票。我是这样想的。现在毛姆的书公版了,市面上想买一本毛姆的书简直是太容易了。
我买这本《毛姆写作回忆录》,一方面是新译,译者是台湾的陈苍多,据说是余光中的弟子,译过不少文学名著,有一定的口碑;另一方面是这本书做得确实漂亮,像艺术品。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26 11:48:26


一直比较喜欢读随笔作品。这种文字不好写,要修养,要真性,要见识,要风趣,还要有文笔,故世界范围内好的随笔并不多,国内的就更少了。我印象当中,我们的邻国日本的随笔作品似乎是不少,且多有风味,这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以前不知道在哪里读到过某位日本文学翻译大家的文章,说是相对于小说,日语更适合写随笔。我不懂日语,也就不知道他说得对错与否,但仔细一琢磨感觉还真是那么回事。你看看像夏目漱石、谷崎润一郎、川端康成、永井荷风、芥川龙之介,等等,都是一流的小说家,又皆写得一手好随笔;有时候读他们的小说时,甚至感觉是在读他们的随笔作品。
说实话,我是不大读小说家的散文、随笔的,它们有些给人感觉是内容空洞、又太抒情,读两篇就腻味;倒是那些个文化学者、美术家、音乐家、建筑家等文化大家的随笔越读越有味道,越读越过瘾,既增长了知识,又获得了美的享受,真是一举两得,收益良多。国内的我爱读的有陈从周、邓云乡,国外的有东山魁夷、E·B·怀特等;他们要么是园林建筑家,要么是文化学者,要么是美术家,要么是大编辑,都是行业的翘楚,不靠文章吃饭,并不无病呻吟,大多有感而发,再加之笔下有物,心中有情,往往随意点染皆成妙文。
这本《烟斗随笔》怪我孤陋寡闻,直到现在才知道,如果不是商务印书馆这回再版,恐怕是会错过的。团伊玖磨是日本著名的音乐家和散文家,他的音乐作品《丝绸之路》《万里长城》很可能听过,但这个名字却相当陌生。稍在网上一查,才知道此人真是不简单,在日本是家喻户晓,其《烟斗随笔》专栏在朝日新闻社发行的《朝日画报》上连载三十六年,直到《朝日画报》停刊,总计发表了1356篇散文,约400万字。国内曾选译过其中的103篇,以《烟斗随笔》为书名,于2005年5 月由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发行;之后,2012年1月新星出版社出了缩编本(收文70篇);现在商务印书馆新挑选了20篇,共计123篇再次再版了。
连载三十六年,每周一篇,这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仅此一点就值得人尊敬,如果要做到篇篇都有感而发,且言之有物,那就是神人了,绝对令人崇敬。看我能不能学学他,不是写,而是读,天天都读一点。
我睡前读过几篇,挺有意思的,有种随意的风趣在里面。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4-29 19:42:18


人民文学“经典写作课”系列新出了一本毛姆的读书随笔集《小说要有故事》。毛姆的故事讲得好,读书随笔也写得好。故事讲得好是因他阅历丰富,又有意识去收集;读书随笔写得好,得缘于他书读得多。《小说要有故事》是从毛姆的《书与你》《十大长篇及其作者》《总结》三本文集中选录了32篇有关小说写作与读书的文章结集而成的新选集,书价55元,译者刘文荣。我想起前年买了一本他的随笔集《毛姆读书随想录》,一对照,内容大致相同,有些篇章只是篇名不同而已,另收录了另一部文集《观点》中有关文章,而且收文有37篇,比此书多出5篇。这本书的译者也是刘文荣。有了这本文集,只当于已经购买了《小说要有故事》这本新文集。赚了。
楼主:一石三鸟2016  时间:2022-05-03 15:51:09


詹姆斯·伍德是当今西方文学批评界炙手可热的人物,他的几本翻译成中文的批评文集差不多成了畅销书,卖得非常好,特别是这本《小说机杼》,在旧书网上炒到了300多、快400元了。我有幸买过一本,并认真读过有关章节,对他着重提出的“自由间接文体”印象很深刻。所谓“自由间接文体”他举了个例子。“他望着妻子。她看上去很不开心,他想,简直是病了。他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这是现实主义的叙述规范中,常见的形式。“他看着妻子。是,她看上去又是一幅无精打采、闷闷不乐的样子,简直是病了。他又他妈的该说些啥呢?”这就是自由间接文体或引语。人物摆脱了叙述者,自己在表白。
这次江苏文艺社再版的他的一系列文集,我只收了这本《小说机杼》(十年增订版)。增订版做了些许的增补,序言是十周年版新序,全书旧版123节,增补到140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