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记幻笔(六)

字数:8715访问原帖 评论数:2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5-05 16:47:57 更新时间:2022-05-23 15:04:03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05 08:47:57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雨云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
第六回 贾宝玉初试云雨情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庚辰)
(未注明脂批均为甲戌本)

*【甲戌:宝玉袭人亦大家常事耳,写得是已全领警幻意淫之训。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递三递及巧姐之归着】
——甲戌本回前批“宝玉袭人亦大家常事耳,写得是已全领警幻意淫之训。”意思是:作者在梦中报复仇人,秦氏化在袭人身上。
“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且伏二递三递及巧姐之归着。”为什么说刘姥姥是王熙凤的正传呢?“且伏二递三递”是什么意思?
很多人把“二递三递”解为刘姥姥二进三进,是个大大误读。“递”与“进”字形字义大不相同。再说,如果石头记真有个“后部”,写了刘姥姥“三进”和巧姐的结局,批语决不会提前告诉看官。
说书人有个规矩,就是不能向听众透露后面的情节,尤其不能让听众知道结局,那样以后听众会大大减少。稗官小说的作者也一样,不能提前把人物的“归着”写出来,后事如何要看下回。看官们有悬念,才有阅读兴趣。
批书者提前告诉人们刘姥姥有“三进”和巧姐的结局,正说明根本没有写。如果写了,无需作者废话。批三国的在三顾茅庐时还要写上“伏取西川和六出祈山”,有这样批书的吗?因为看官自己有眼。
“二递三递”是什么意思呢?还是听古人自己解释为好。唐人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文中递字是一代一代传位的意思,即“家天下”传宗接代。因此刘姥姥的“二递三递”,指入关后的皇位传递。
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母蝗虫是能生皇子的,一代一代传下去。
第四十回写探春屋里
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
蝈蝈蚂蚱都是蝗虫的变种或别名,刘姥姥当然不会说自己是母蝗虫。她只是告诉看官,我的直系后代,外孙板儿就是我下的皇子。
刘姥姥何许人也?她是“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她的家乡冬天很冷,地上能积三四尺深的雪。(39)“刘”字可拆“卯金刀”,将金与刀卯在一起,拿着刀的金鬼子,流寇的老辈。
清人张新之写:“刘姥姥至三十九回方再见,而中间二十余回无非演刘姥姥者。”此人认为石头记前面的二十几回文字都与刘姥姥有关,都是刘姥姥的后代。也就是说,刘姥姥繁衍了许多皇子皇孙。第二十一回写到多官多浑虫时,庚辰本批:“今之浑虫更多也。”
王熙凤也是刘姥姥繁衍的皇子。第三十八回平儿把螃蟹黄子抹到凤姐脸上,向看官暗示,王熙凤就是横行霸道的皇子。此回薛宝钗有诗曰:“皮里春秋空黑黄”,意为螃蟹的寿命不长,只剩下黑心皇子一代了。王熙凤就是末代黑心皇子。
甲戌本批“此回借刘妪,却是写阿凤正传,并非泛文”。
旧时给人物写传记,通例是开头先写祖宗几代。刘姥姥是给凤姐写正传,说明刘姥姥是凤姐的祖先。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05 09:56:53
巧姐之归着
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为大姐儿改名巧哥儿。
这里有个叙事上的矛盾。王熙凤只有一个女儿大姐儿,刘姥姥改名的是大姐儿,可是还有个巧姐儿,大姐儿和巧姐儿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
第二十七回和二十九回都写了大姐和巧姐。“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巧姐儿早已存在,与大姐儿是两个人,比大姐儿大好几岁。怎么刘姥姥又把大姐儿起名为“巧哥儿”呢?
有人说这是作者的疏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字会有这样大的疏漏吗?众多的批书人都没有看出来?
第二十九回以前大姐儿和巧姐儿是分得清的。到四十二回以后,又是只有巧姐儿没有大姐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大姐儿与巧姐儿不是两个人名,而是两个族群。
大姐儿就是“大脚儿”,巧姐儿就是“小脚儿”。关外满族妇女天足,戏称“大脚儿”,关内汉族妇女裹足,故称“小脚儿。”大姐巧姐代指满汉两族。
批语说写“伏巧姐之归着”,就是说,清主入关以后,小脚儿汉族也归刘姥姥的后代管着了。王熙凤即刘妪的后代。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05 09:58:11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07 10:46:37
巧姐之归着
第四十二回,刘姥姥为大姐儿改名巧哥儿。
这里有个叙事上的矛盾。王熙凤只有一个女儿大姐儿,刘姥姥改名的是大姐儿,可是还有个巧姐儿,大姐儿和巧姐儿到底是两个人还是一个人?
第二十七回和二十九回都写了大姐和巧姐。“奶子抱着大姐儿带着巧姐儿另在一车”。巧姐儿早已存在,与大姐儿是两个人,比大姐儿大好几岁。怎么刘姥姥又把大姐儿起名为“巧哥儿”呢?
有人说这是作者的疏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文字会有这样大的疏漏吗?众多的批书人都没有看出来?
第二十九回以前大姐儿和巧姐儿是分得清的。到四十二回以后,又是只有巧姐儿没有大姐儿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大姐儿与巧姐儿不是两个人名,而是两个族群。
大姐儿就是“大脚儿”,巧姐儿就是“小脚儿”。关外满族妇女天足,戏称“大脚儿”,关内汉族妇女裹足,故称“小脚儿。”大姐巧姐代指满汉两族。
批语说写“伏巧姐之归着”,就是说,清主入关以后,小脚儿汉族也归刘姥姥的后代管着了。王熙凤即刘妪的后代。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0 19:08:34
*【此回刘妪一进荣国府,用周瑞家的,又过下回无痕,是无一笔写一人文字之笔】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用周瑞家的引见,周瑞家的又是冷子兴的丈母娘,这就把第二回的演说,第七回都串在一起了。周瑞家的,胡诌乱说全是假的。她是冷子兴的丈母娘,诌丈母娘。冷子兴,冷乡人建立新朝。周瑞家的家庭就是冷乡人,她引来的刘姥姥也是冷乡之人。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0 19:10:36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0 19:11:46
*【题曰:朝扣富儿门,富儿犹未足。虽无千金酬,嗟彼胜骨肉】
——王熙凤是个不知餍足的人,但刘姥姥上门来乞讨,还是给了点银子。虽然只有二十两,但对刘姥姥来说是救命钱,要比亲骨肉女儿和板儿青儿强得多。因为刘姥姥是王熙凤的远祖。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2 17:54:50
*宝玉道:一言难尽。说着便把梦中之事细说与袭人听了,然后说至警幻所授云雨之情,羞的袭人掩面伏身而笑。宝玉亦素喜袭人柔媚娇俏,遂强袭人同领警幻所训云雨之事。【数句文完一回提纲文字】
——上回说到贾宝玉梦中看到的“兼美”,是纠缠在一起的一对冤孽。警幻仙姑将“字可卿者”的“妩媚一人”许配给他,没经什么手续就入了洞房。
许配给宝玉的这个女子,当然不是说贾宝玉的侄儿媳妇,贾蓉的妻子,一个病得书友要死去的人。而是秦氏死后的“身后事”。就是死后的秦氏鬼魂又化成了另外一个人物,就是袭人。
梦里是那个是鲜艳妩媚一人,梦醒后是“柔媚娇俏”的袭人。原来秦氏是作者的主子,红楼故事里秦氏的后身反而成了男主角的陪睡的丫头。注意宝玉与袭人初试云雨,用的是“强”,拉来就干没商量,这就叫意淫。
或者可以理解为秦氏死后,又投胎到绛芸轩里,成为贾宝玉的贴身丫头。虽然时空有些错乱,但梦中的时空就是错乱的。
戚序本第二回脂批说贾雨村娶娇杏是“总帽”,即意淫报复故事的概括。甲戌本第六回批:“宝玉袭人亦大家常事耳。写得是已全领警幻意淫之训。”贾宝玉出生时嘴里含着玉,就是贾雨村吟的“玉在匮中”,真家丫头撷花,撷花的感受就是花气袭人。
红楼梦写的是梦,贾宝玉的梦是梦中梦。太虚梦中警幻讲的是“意淫”,对象是可卿。红楼梦中行儿女之事的对象是袭人。可见袭人就是秦氏鬼魂化来的。
袭人与宝玉之事,脂批“数句文完一回提纲文字,”袭人跟宝玉的私情,是“一回题纲文字”的结果。这个“一回”指的是第五回,第五回贾宝玉的梦是全书的题纲,梦的主题是警幻仙姑说的“意淫”,意淫的对象就是袭人。
读懂了梦中秦氏与梦醒后袭人的关系,全书的故事就好理解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2 17:55:43
*袭人素知贾母已将自己与了宝玉的,今便如此,亦不为越礼,【写出袭人身份】遂和宝玉偷试一番,幸得无人撞见。——警幻仙姑是红楼戏的导演,但神仙是在冥冥之中掌控人的命运,神仙的意旨是靠人世间的偶然事件和巧合来实现的。故事中是贾母作主,把袭人给了宝玉。其实跟警幻仙姑的安排是一样的 。
*自此宝玉视袭人更比别个不同,【伏下晴雯】
——脂批“伏下晴雯”。秦氏鬼魂与绛珠是一起入世的。秦化为袭,绛化为晴。太虚梦前的四个丫头是袭人媚人,晴雯麝月。袭人就是“妩媚一人”,晴雯是被鹿射死的霁月。“绛芸轩中诸事情景由此而生”(第五回批),晴袭之争是全书情节的“题纲”,薛林只是晴袭的分身。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2 17:56:44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4 11:55:35
*按荣府中一宅人合算起来,人口虽不多,从上至下也有三四百丁,虽事不多,一天也有一二十件,竟如乱麻一般,并无个头绪可作纲领。正寻思从那一件事自那一个人写起方妙,恰好忽从千里之外,芥荳之微,小小一个人家,因与荣府略有些瓜葛,【略有些瓜葛,是数十回后之正脉也。真千里伏线】这日正往荣府中来,因此便就此一家说来,倒还是头绪。
——上回[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实是“谁为秦种”,即谁是秦氏的祖宗。
再说得明白一点,秦种即清种。开辟鸿蒙,谁为情种?就是要翻开历史看一看,从盘古开天地到如今,谁为清的祖宗?这就是演怀金悼玉红楼梦的初衷。
第五回提出“谁为情(秦)种”的问题,第六回第七回解答这个问题。
刘姥姥既然是荣国府的“纲领”和“头绪”,那么,第二回冷子兴演说的内容,冷乡人建立新朝的始祖,宁荣二公“演源”,就是千里之外的努尔哈赤和皇太极。
刘姥姥不光是王熙凤的祖宗,而且也是秦氏的祖宗。秦氏房中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上下联末一个字是冷香,即冷乡之人。上联说甄士隐有一面之缘的三位皇上都是寒冷地方来人;下联说刘姥姥喝醉酒曾睡在贾宝玉的床上,弄了一屋子酒气。秦氏也在梦中跟喝醉的贾宝玉睡在一起。
刘姥姥也是花袭人的祖宗。林黛玉《葬花诗》中写“柳丝榆荚自芳菲”,柳榆即刘妪,“柳丝榆荚”指刘姥姥的子孙;自芳菲,第十九回花家有人名花自芳,是个男人。
批语“略有些瓜葛”照应第八回秦业家“因素与贾家有些瓜葛”,刘姥姥家就是秦业家。“瓜葛”二字,即荣府与葫芦的关系。批语强调“千里”是伏线。
“数十回后之正脉也”,“数”字读三声,动词,“数十回后”即从第六回往后数十回,第十六回秦钟之死。刘姥姥即是暗写秦业——情种之祖,因此批语说是“正脉”。刘姥姥是关外远祖,秦钟是入关后的近宗,母皇虫生的皇子,一根藤蔓上“花儿”结出的倭瓜,——外来的葫芦种。
千里之外,言其原籍在山海关之外,遥远的北国。芥荳之微,照应第六十三回小戏子荳官,荳官是扮小花面的,她与芳官等扮男装,是扮的“犬戎名姓”外国人种。小小人家,小小的一个家族。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5 10:24:53
*方才所说的这小小之家,乃本地人氏,姓王,祖上曾作过小小的一个京官,昔年与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因贪王家的势利,便连了宗认作侄儿。【与贾雨村遥遥相对】那时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两呼两起,不过欲观者自醒】与王夫人随在京中的,知有此一门连宗之族,余者皆不认识。
——研究红楼梦的人很多,对书中人物的评价各抒己见褒贬不一。但有两个人物没有太多争议。一个是贾雨村,是个忘恩负义的小人;另一个是刘姥姥,她是红楼戏中的丑角,她的插科打诨给这本专门描写公子小姐打牌喝酒聊天泡妞的作品生色不少。一个乡下来的老年农妇,底层劳动人民被官宦人家当做嘲笑取乐的对象,自然会引起人们的同情。这差不多是红楼读者的共识。
但是共识不等于真实,常识也可能是错误的。
作者在书的开篇就说用的是假语村言。假语即假话,写了一个贾雨村;村言就是骂人的话,写了一个刘姥姥,“与贾雨村遥遥相对”(甲戌批语),两个人物都是假的。
批语写“两呼两起”是什么意思?文中介绍这千里之外的小小人家时,先用了“凤姐之祖王夫人之父认识”,又用了“只有王夫人之大兄凤姐之父”知道,这就是“两呼”,即重复强调。强调什么呢?第一是小小人家的与荣府发生“瓜葛”是很遥远的事情,只有王夫人和周瑞夫妇知道有这个“乾亲”外,荣府人都不认识刘姥姥和王成王狗儿。二是重复强调金陵王家之乾亲,凤姐虽是“姐儿”的妈妈,王夫人是贾宝玉的妈妈,但是王夫人和王熙凤都不姓贾,她们是嫁到贾家来才当上管家婆。按照父系社会的传统观念,她们的娘家——金陵王家跟贾府是异姓根本不是一家,而是二姓外人。
因此严格说,千里之外的小小人家是跟金陵王家有亲,与贾家并无亲缘关系。批语“欲观者自醒”,就是说作者不能把话说明白,启示读者要自己领悟。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7 11:17:19
*目今其祖已故,只有一个儿子,名唤王成,
——照应第二回冷子兴演说中“成则为王败则寇”。
*因家业萧条,仍搬出城外原乡中住去了。王成新近亦因病故,只有其子,小名狗儿。
——前应第五回秦氏嘱咐小丫头看着猫儿狗儿打架;后应第六十三回芳官扮演的“犬戎名姓”外国人种。
*狗儿亦生一子,小名板儿,嫡妻刘氏,又生一女,名唤青儿。【石头记中公勋世宦之家以及草莽庸俗之族,无所不有,自能各得其妙】
——扳青之祖,就是刘姥姥。
*刘姥姥道:这倒不然。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我倒替你们想出一个机会来。当日你们原是和金陵王家【四字便抵一篇世家传】连过宗的,二十年前,他们看承你们还好,如今自然是你们拉硬屎,不肯去亲近他,故疏远起来。想当初我和女儿还去过一遭。【补前文之未到处】他们家的二小姐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如今现是荣国府贾二老爷的夫人。听得说,如 了年纪,越发怜贫恤老,最爱斋僧敬道,舍米舍钱的。如今王府虽升了边任,只怕这二姑太太还认得咱们。你何不去走动走动,或者他念旧,有些好处,也未可知。要是他发一点好心,拔一根寒毛比咱们的腰还粗呢。
——金陵王家干亲,繁体字乾亲的“乾”字,与乾隆的乾字是一个字。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19 09:06:13
*周瑞家的听了,方出去引他两个进入院来。上了正房台矶,小丫头打起猩红毡帘,【是冬日】才入堂屋,只闻一阵香扑了脸来,【是刘姥姥鼻中。】竟不辨是何气味,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是刘姥姥身子】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是刘姥姥头目】刘姥姥此时惟点头咂嘴念佛而已。【六字尽矣,如何想来】
——刘姥姥何人?她的真身不是一个贫苦的农妇,而是关外的祖宗,女真后裔,流寇的老辈。关外的老祖宗穿越时空来到中华都城,她还是当年贫穷愚昧的老样子,但时间过了一百来年,空间走了一千多里。因此他跟后代们 “皆不认识”,他自己对这个环境很不适应,“身子如在云端里一般”,“满屋中之物都耀眼争光的,使人头悬目眩”。
现实世界人无法穿越时空,但精神世界人的思维就能,在梦里戏里小说里更能。人在梦中能与死去的熟人会面,看古书多了也能梦见古人,庄子能梦中化蝶,孔子能梦见周公。侯宝林有一个相声《关公战秦琼》。《聊斋》里有一篇《甄后》,甄后本是三国时袁绍的儿媳妇,曹操打败袁绍,曹丕乘乱纳了甄氏。可是在蒲松林笔下,甄后竟穿越了一千几百年,跟明清时的一位书生相爱同居了。南朝《述异记》里,有一个叫王质的人上山砍柴,看见几个人下棋,看完棋后发现斧头的木柄已经腐烂掉了,回到村里,人们都不认识他,原来时间已过了若干年了。
刘姥姥进荣府,是一出穿越时空的戏。为什么把刘姥姥写成一个上门乞讨的穷妇人呢?是照应第一回的大荒山和无稽崖。这样一个贫穷落后的小小人家,成了大中华的至高无上的主人,岂不是荒唐无稽?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21 06:41:46
*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记清】
——注意:王熙凤只有一个女儿大姐儿。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21 06:42:58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从刘姥姥心中意中幻拟出奇怪文字】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一个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从刘姥姥心中目中设譬拟想,真是镜花水月】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三字有劲】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写得出。夹批:细!是巳时】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21 06:44:09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21 06:45:39
——这段关于时钟的描写,前批“是冬日”,后批“是巳时。”说明什么呢?
冬初的长安,7点多太阳才出山,6点多天还朦胧,刘姥姥上路的时间不会早于6点。因为她们是走亲戚,不是上车站赶乘火车怕误了钟点。6点多起身也必须晴天趁月色,不然看不见路。
这一大段冗长的文字,批语特别点醒“是巳时”,是要告诉看官什么呢?
刘姥姥住在京郊,带一个小孩步行,早上6点来钟起身,走到城里,先在贾府门口磨蹭了多时,几经周折才找到周瑞家。两人说了好多话,又派一个小丫头去打探;到了平儿屋里又好多时,时钟才打八九下,可见“乡下”王狗儿家离贾府很近,那为什么要说“千里之外” 呢?
此处作者隐去真事没写:这个金陵王家的乾亲原来是“千里之外”的“小小人家”,后代们移居到京城来了。
清朝有个叫张新之的人,他的批语说:“大道理乃此书大旨,于刘姥姥暗演之,于秦氏明演之。”(第十三回)“谁能打焦太一个霹雳,震碎红楼,使梦者醒而烈曰当空,刘老老偃旗息鼓,搬向原乡里去住。”(第八回)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21 18:39:11
*刘姥姥忙念佛【如闻】道:我们家道艰难,走不起,来了这里,没的给姑奶奶打嘴,就是管家爷们看着也不象。凤姐儿笑【三笑】道:这话没的叫人恶心。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俗语说,朝廷还有三门子穷亲戚呢,何况你我。
——“借赖着祖父虚名”,即孙绍祖。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2-05-21 18:40:13
*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周妇系真心为老妪也,可谓得方便】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何如?余批不谬】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的脸,【蒙古王府侧批:开口告人难】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眉批:老妪有忍耻之心,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作者并非泛写,且为求亲靠友下一棒喝】
——这招大姐又是怎么回事?
多数人把“招大姐”理解为后来刘姥救巧姐,是个大大的误读。刘姥姥诉苦乞求施舍,当时是有忍耻之心,但与报恩无关。世上也有忘恩负义甚至恩将仇报的白眼狼。如果真有像高鹗续书那样的事,那叫感恩之心,不能写“忍耻之心”,词不达意文理不通。
巧姐儿比大姐儿年龄大好多。千里之外来的大脚儿用武力征服了小脚儿,但思想文化的软实力不行,跟中原文化相比有点原始落后,自觉是个耻辱拿不出手,难以征服人数众多的小脚儿,此即批语“忍耻之心”。
“故后有招大姐之事”,不是说有个后部,而是说入关后。当年多尔衮等入关打进北京城后,先给崇祯皇帝发丧,告诉全国民众,你们明朝末代皇帝的死与我们无关,是李闯王害死的。其次大量任用明朝降官到各地任职,依旧用汉官当地方官来治民。思想上提倡尊孔尊孟,皇帝带头努力学习中原文化,从小就请汉族文人当宫廷教师,读五经四书“作诗填词”(五十二回)。后来又恢复科考。顺治间曾一度允许满汉通婚。上行下效,大姐儿以仿效巧姐儿为时尚,渐渐跟中原人融成一体了。四十一回以后就只有巧姐了。
。这条批语“招大姐”就是指满从汉俗的历史演变。招者,招赘或招降也。
满族皇帝政治军事上征服了中原汉族,但为了巩固统治地位,在思想文化上又被中原汉族所征服,即被中原汉族所招降。没有一个关内中原人认努尔哈赤为祖宗,反过来关外来的满族皇帝却成为孔孟的信徒,到处修文庙,自己反倒成了儒家的徒子徒孙。就像一个小户人家的女子嫁到富贵大家当了管家婆一样,觉得娘家什么都不好,把房产家私全作为嫁妆并给夫家,儿女改从夫姓,自己改从夫俗,忘记了自己的出身之处娘家人了。
《石头记》中刘姥姥,雪地抽柴的女孩,真真国的女孩子,全写成女人,金陵王家的王夫人,秦可卿,王熙凤全嫁到贾府,薛宝钗更是一心想嫁到府做媳妇,都是比喻大清皇帝。薛宝钗的诗“冰雪招来露砌魂”,她也是招来的大脚儿。

曹家祖上为满洲旗人,自以为是大姐儿,后来才发现,原来是一厢情愿。因为接待主子等原因挪用了公库银子,又被皇家踢回了原形,——还是巧姐儿。所以在第五回自称巧姐。
鲁迅先生说:元朝蒙古人被中原人打败,还能回到老家去,晚清皇帝辛亥后已经回不去了。清朝末年革命家们起先还提过“驱逐鞑虏”的口号,后来发现,满汉都成了一家人。不过小脚儿们妇女缠足的习惯也于二十世纪改变,全变成大脚儿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