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穴隐喻 ——思想实验靠谱吗?

字数:1082访问原帖 评论数: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5-21 20:28:10 更新时间:2022-05-25 20:58:20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2-05-21 12:28:10
常看到有人用思想实验来说理,比如@水影记忆 在《支持刘慈欣怼元宇宙》一贴里,引了斯坦福大学20世纪70年代的一个心理行为实验,让正常被试参与模拟监狱管理者和犯人的角色,通过贯彻整个实验过程,得出一些可供参考的似是而非的结论。

这种思想实验有没有价值,靠谱不靠谱?

对社会现象和问题的思考,往往要找到逻辑归因,但事件的因果关系,往往不是单一归因的,这样理解起来就会碰到困难。用思想实验来建模,找到主要的变量,剔除那些更加细节丰富的变量,只考虑核心问题,似乎更容易分析和抓住要点,问题解决起来也相对容易一些。

但这里有一个现象,就是新问题永远会存在,没有完美的终结的彼岸世界可以抵达,人们永远处在解决新问题的路上,乐此不疲。那种自以为找到一个真问题,一拍脑瓜,一拍胸脯,相信我兄弟,用了我的药,一吃就好,天天向上的人,连“首席”都能被忽悠了呢,可见问题的严重性。

为什么新问题不断呢?

很简单,那些在思想实验中,被剔除的、排除在理性考察之外的、细节丰富的、未被看到的变量,因为没有得到解决,所以还在继续发挥作用。

简单说,看不到的那些变量,永远存在,永远在发挥作用,完美彼岸永远也不可能抵达,因为没有人能将存在完全感知。有一种情况可以做到,那就是存在自我感知,这是另外一个话题。

柏拉图的“洞穴隐喻”,就在试图回答这个问题。但是,当循着“洞穴隐喻”的思路走的时候,会发现,这和“宇宙旁观者”问题,在道理上是等价的。

试问:柏拉图本人提出了这个隐喻,他本人是在洞穴里的那个人,还是走出洞穴的那个人?

这岂不就是一个悖论?

这就像“宇宙旁观者”一样,请问这个旁观者,在宇宙里面吗?

所以,用一个思想实验,或者其他经验的现象,就武断的判定“马斯克走向太空宇宙,比扎克伯格走向元宇宙要好,元宇宙就是一场灾难。”

这可能吗?你是谁?你能做这样的判断?刘慈欣是谁,他能做这样的判断?这时候怎么又不提脑机接口、芯片植入了呢?

对科技发展不应预设偏见,科技有自己内在的演进自由。那些动辄要伦理审查的人,自居于审判所的位置而不自知。科技内在的演进自由因为审判所的阻碍而受限,这个可以理解,但也仅仅是受限而已。科学发现和技术创造不需要审判,只有在技术滥用的时候才需要,而技术滥用,不正是层出不穷的新问题的构成部分吗?一旦当你将一种技术视作完美,将另外一种技术视作邪恶的时候,截然对立的两分已经将你置身于深深的“洞穴”之内而无法自我觉察了。

最后,用让娜莫罗的话来作结,刚好可以回答“洞穴隐喻”的悖论:

我们都是自身经历的囚徒。
We are prisoner of our own experience。

理应包括柏拉图。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