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游记]穿过红尘的脚步 一个人的旅行-穿越三清山 寻觅婺源 行走石潭 徒步新安江

字数:243418访问原帖 评论数:198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0-11-23 22:30:00 更新时间:2022-06-01 02:41:54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1-30 11:15:59
车开得不快,会车时总会减速,看得出师傅是个小心之人。我在后座,临着傍晚的秋风,悠闲的欣赏着路边的景色。
小溪伴着公路蜿蜒向前,偶尔会看见徽州地区特有的青石水坝,水流于高低起伏间发出悦耳的音符;一些结构简单、形态各异的木桥横跨于小河之上,体现着乡村的情趣和优雅;岸边的树木飘着落叶,红的、黄的、深褐的,尽情的展现着深秋的色彩;不时的出现高大的古樟,静静地诉说着村庄的历史。
隔着农田,零星的村子里冒出几缕淡淡的青烟,随风飘散;白色的马头墙时隐时现、错落有致;偶尔夹杂着的几声狗叫,打破了黄昏中的寂静;远处的山峦跳跃在暮色中,模糊的轮廓线起伏延伸,慢慢地消失在视线里。
天渐渐的暗了下来,而我却沉浸在这画一般的意境中!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1-30 12:08:42
不觉中已到沱口,摩托车向左拐入山间的小路,逆着一条山溪而行。路两边夹着连绵的山丘,我发现车已离开了农田乡村而在峡谷中穿行,似乎是驶往山的深处。
到达沱川,天已黑了。告别了师傅,找了一家旅馆安顿了下来。六十元的标间,村民开的,挺不错。出去吃了晚饭,转了一圈,村子不大,外来游客不多,挺冷清的,于是回房间休整。
明天将由理坑经虹关去官坑,会有长时间的徒步,虽有一个小小的担忧,但此刻好好地睡一觉已是我唯一该做的事情了!

沱川的途中



晚归的鸭群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1-30 13:34:38
早上七点出发,沿着平整的水泥路步行去理坑。

理坑原名理源,位于沱川乡,是全国百个民俗文化村之一。建村于北宋末年,村人好读成风,崇尚“读朱子之节,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被文人学者赞为“理学渊源”。
百年来这偏僻山村,秉承勤学苦读之风,人才辈出。先后出过尚书余懋衡,大理寺正卿余启元,司马余维枢,知府余自怡等七品以上官宦36人,进士16人,文人学士92人,著作达三百多部五百多卷,其中有多卷被列入《四库全书》,可见理坑昔日的辉煌。
至今仍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有明代崇祯年间广州知府余自怡的“官厅”,明代天启年间吏部尚书余懋衡的“天官上卿”,明代万历年间户部右侍郎、工部尚书余懋学的“尚书第”,清代顺治年间司马余维枢的“司马第”,清代道光年间茶商余显辉的“诒裕堂”,还有花园式的“云溪别墅”,园林式建筑“花厅”,颇具传奇色彩的“金家井”。这些古建筑飞檐戗角,“三雕”工艺精湛,布局合理,冬暖夏凉,是生态文明和建筑艺术的博览园。

理坑途中



青石水坝



宁静的大理坑



古村的清晨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1-30 14:57:17
理坑是要收门票的,而我仅是路过到村尾翻山去虹关,在向守门人说明了情况后就放行了。
沿河穿过村子,已有人们早起忙碌的身影,保持较好的徽派建筑吸引着我的目光,墙面的颜色显示了宅子的古老,其实理坑还是值得细看的。走到尽头,向村民确认了上山的小路后,我匆匆地离开了理坑。
顺着青石板的山道一路向上,不久已站上了一座小山坡。清晨的薄雾飘荡在山腰,将梯田与山尖分隔出两个世界,似人间和天堂的分离。远处山脚下的村庄点缀其间,若隐若现,向一朵朵白色的山花绽放在秋色的大地上,透着一种朦胧的惊世之美。这正是我要感受的那种原始的、自然的山村田园的景色!

青石板的山道



清晨的徒步



两重世界



雾里的山村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1-30 17:55:14
石板路越来越窄,两边长满了野草,清晨的露水沾满了叶子,将我的裤子和鞋子都打湿了。
又向上攀爬了一会儿,登上了一个山顶。空气非常的清新,山坡上的景色也不错,似乎鸟也叫得很欢了。停下脚步,静静地欣赏着亮丽的晨色,有点心满意足的感觉。看来,早起爬山是不错的选择!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1-30 17:58:15
清新的自然




弯曲的山道



山顶的眺望



晨雾中的秋色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1-30 21:00:29
ss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1-30 22:26:14
ss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1 08:56:08
ss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1 12:23:33
ss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1 13:59:20
对我来说,每次旅行线路的制定是会比较用心的。
由于喜欢独自出行,之前的准备工作尽量做得细一些,以减少未可预知的状况的发生,使行程顺畅;若偶尔结伴而行,就没必要太细了,顺其自然即可。在旅途中,也会避免太过风险的行为,因为我知道,再美的风景也不值得用生命去冒险! 因此我不是一个专业的徒步者,更非一个探险者。
我对线路的选择比较自由,并不是越远越好、越长越好,也不会刻意去走一些热门的线路,以达到一种攀比炫耀的心理暗示。我更喜欢结合自己的条件,走那些风景类型具有代表性的、自然原始的、民俗淳朴、文化深厚的非热点地区,不过这种地方已越来越少了!

我是不会拿着“遗产名录”或“景点指南”作为旅游圣经的,那些所谓“国家级”、“A类”的风景名胜、著名景区并非不美丽,而要么人太多、要么过于商业化,纯美的自然和淳朴的民风早已荡然无存,那种人头攒动、商店林立的场景更像是赶集,而我却是不喜欢的。
那么,我所钟情的美景在哪里呢?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1 15:08:43
中国的地域很辽阔,美丽的自然风光与丰富的民俗文化以及众多的历史古迹比比皆是。尤其是自然景观,从青藏高原到西沙群岛,地质地貌非常多样化,雪山冰川、峡谷洞穴、峰林丹霞、河流瀑布、森林草原、沙漠戈壁、湖泊湿地、海岛沙滩、乡村古镇等一应俱全,个人终其一生也走不完。
然美景大多不在人口稠密的地方,也不在主流文化的区域,而恰恰分布在人烟稀少的地方或山地连绵的偏远边穷地区。当我们看到传统美景黄山、庐山、泰山时,当我们感受西湖、太湖、洞庭湖时,无数的诗词书画以及美好传说纷至沓来;而当我们看到梅里、贡嘎、南迦巴瓦等绝美的雪山,当我们目睹九寨、亚丁、喀纳斯的奇丽景色,当我们感受丹巴、怒江、雅鲁藏布的迷人风情时,才发现头脑中的形容词竟是如此的陌生和一片空白!
人的最终需求是对自然的需求、对美的需求。在历史的进程中人们纷纷离开了地势起伏且生活不舒适的高山峡谷地区,而来到平原和盆地,那是最富饶、最容易生活的地方,也是人类最集中、经济最发达、历史最深厚的地区,因为那里可以满足人对于物质和文明的追求,而把那些山地峡谷留给了弱势的群体。当平原和盆地的人们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开始追求美时,才发现美景已不在身边,而在远方!
我喜欢用脚步去寻找那自然的美景、去体验那动情的经历!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1 17:19:29
ss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1 18:07:06
从理坑到虹关的小道大概有十五公里,中间要翻越两座山,也会路过几个小村庄。
在第一个山头上站了一会儿,沿着青石板的小路向下走去。于理坑上来一路无人,也乐于在山中独步,多彩的晨色陪伴着我,并不感觉累。过了一个石头搭建的凉亭,离小沱村已不远了。

盛开的山花



秋的色彩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1 19:31:46
ss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2 10:04:06
ss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2 11:06:07
又下行了一段,逐渐离开了路两边的杂木林,出现了小片的茶园,顺着山坡一排排往下延伸,整齐而曲直,煞是好看。慢慢地又出现了农田,一块块参差交错,然已过收获的季节,田里的作物并不多。
山道伸进农田,一个村子就在前面。沿着小路走进田间,到了平地,感觉像从野外重回人间。

又见农田



散落山间的小沱村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2 13:37:17
田埂间的小道多而无序,不易辨别正确的前进线路,为了少走冤枉路,想找个村民打探一下去白石坑村的方向。举头四望,远远的一个大娘在田间劳作,便靠近了过去。
她蹲着身子,背对着我。头上戴着一个席帽,脚上穿了一双解放鞋,虽在田间,身上的衣服却朴素而洁净;手上拿了一把小锹,旁边放着一只竹篓,动作并不快,似乎在挖除杂草。后面看上去约六十来岁了。

“大妈,请问去白石坑是从哪条小路过去?”
听到有人说话,大娘回过头来,看见一个背着包的陌生人正对着她,像在问路。
只见她连忙放下了锹,站直了起来,转过身,面对着我,大声说道:
“你是去哪里呀?”
“去白石坑,应该走哪条路啊?”
“走那条,一直走,上那边的公路。”她伸出右手,指着一条小路,我点着头。
“沿着那条路往前,过了村委会,不要过桥,往左拐一直走就行了。”她继续说着, 眼睛直直地看着我。
我顺着方向望去。她怕我没听清,又嘱咐道:
“走过了村委会,不要过桥呀,要向左拐。” 我点点头,道了谢,转身上路。

走了一小段,我回过头,她仍站在那里,看着我,似乎怕我走错。直到快上公路了,她这才转过身去,重新蹲下来,拿起锹继续着她的农活。

我沿着这条新修不久的水泥路前行,心里回味着刚才的细节,突然有种莫名的感觉涌上心头,是发自内心的,那是一种感激之中的激动!这极其纯朴的行为,令我动容!
同样是背着包的我,曾经在大上海的街头略带谨慎的问路,连问三人而无一搭理,让我尴尬万分。这也曾让我思考许久:我看起来像一个骗子吗?或似一个推销员?哦,还是上海的城市太大,人太多,街上的人们都被问路问得烦腻了?我不得而知!
这是一种极其强烈的对比,反差之大足以令我感到震撼。这个散落在婺源群山里的小村庄,似乎正是我要寻觅的那宁静的村落,淳朴而又美丽!
一路伴着溪流,轻快的走着,脑海里重复着刚才的一幕,那些细微的动作让我久久地回味!

人们为了追求丰裕的物质和美好的生活而来到城市,却将最纯朴的文明留在了乡村!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2 14:33:32
似乎白石坑村比较偏僻,在所谓的水泥公路上走了长长的一段上坡,却没看到一辆机动车开过,可以想象若干年前没通公路时一些山村的隐秘程度。远远的传来了几声狗叫,村子已在前面了。
片刻,一只狗叫变成了多只狗叫,争先恐后,好不热闹。我虽并不很怕狗,但还是担心被群攻。从地上捡起了一根树枝拿在手里,以防不测。
村子不大,就十来户人家,进去想找个人问问,却静的很,看不到人。于是由村前的一条石板路向山上攀去,从地形看应该不会走错的。

逆光中的白石坑



阴暗的山道

楼主:百山lyf  时间:2010-12-02 15:17:36
第二个小山的上坡并不很陡,都是青石板的石阶,两边长满了高高松树和杂木,遮住了大部分的光线,有点潮湿阴暗。加上时不时的吹来一些山风,倒是有点阴森萧瑟的感觉。
这条徒步的山路并非冷僻,以前未通公路时就是村与村之间的交通要道,村民是天天走的,虽说现在当地人走的少了,但常常会有一些旅行者通过,是婺源一条比较不错的徒步线路。然而这次我从理坑上来经虹关直到官坑,在山道上未遇到一个游人和背包客,令我很是奇怪。一路秋色很美,难道非要到三、四月的油菜花季节才蜂拥而至吗?恐怕那又将是一幅喧闹的场景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