唠唠叨叨:一边《复活》一边《飞行》

字数:9454访问原帖 评论数:3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06-06-08 06:47:00 更新时间:2022-06-20 20:55:28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07 22:47:00

(一)
这段时间除了养家糊口那些必做的事情之外,看书就是看《复活》,同时,开始一次《飞行》的长征,我要把于坚的这首四十几段的长诗唱成四十几首歌。
先说《飞行》。
让我来唱《飞行》,这真是一个令我兴奋又令我心里有点七上八下的事情,兴奋的是,对我来说它是一件有足够的刺激力的事情,就像一次冒险,像一次考验,像深一脚浅一脚地爬山涉水。七上八下,则是因为这首诗这样的长,我能够坚持到最后全部唱完吗?还有于坚的诗和那些似乎更适合歌唱的结构明显的抒情诗从形式上看起来是如此的不同,它能够唱吗?但是这一问题又正是一个强力的诱惑。像个土匪似的剃光头的于坚写下的这些字,现在竟然像绝等的美人那样诱惑我了。
既然是这样的美人,那就从身体开始,进入心灵吧。其实认识莫不如此,唱歌更是首先在于感性,我不是先熟读这首诗,然后在根据对诗歌的理解来设计歌曲的,而是凭感觉唱起来再说,至于这首诗究竟写些什么,先不管它。反正,它是于坚这个人坐飞机的旅途中脑袋里冒出来的那些东西。
一个人在旅途上常常使人孤独,这孤独又常常使人想七想八,最后就想写点东西。别人是不是这样,我不很清楚,反正我就是这样。不过我只坐过一次飞机,很久以前,很短暂的旅程,两个小时不到,简直没有什么感觉,那种小螺旋桨飞机,苏联的伊尔那一类的型号吧,坐上去觉得跟坐大客车差不多,降落时又声音刺耳。国际航班那种豪华飞机我没见识过,自然无从说起。旅途,对我来说,主要是长途的汽车,火车。坐在这使人疲惫的汽车火车上,只要瞌睡没有来,思维就一刻不停地想东西,有时候就想出几句打油诗之类的东西来了。我想于坚最初构思写这个《飞行》,那状态也跟这差不多。当然,我不是说《飞行》是个打油诗。
记得于坚有一首诗说过:他有俯视的姿态。这次,“脚底板踩着一万英尺的高空”可真是太如他的意了,他能写些什么?
“飞行”,这个词语,作为这首诗的标题,似乎有点怪异起来,我唱了几段之后想。
因为,“飞行”,初一想该是那种飘飘欲仙的美妙之事吧,常常和梦想相连,“一夜飞度净湖月”,李白恐怕是想飞行想得要死,最后喝醉了酒,把水潭看成了太空,飞过去抱月亮去了——是飞下去。“关山度若飞”,这也是唐人爽得要命的句子。那时侯,唐朝人不知道伦敦的钟,不知道日界线,不知道可以从今天飞向昨天。否则,天天想成仙的李白,更是要发疯了,天天在天上飞,不停地回到昨天去,那不是长生不老了吗,哈哈,我真是个文盲,李白大概没这么蠢的。总之,不能飞行的人们想象中的飞行总是有那么一点浪漫的童话味道。但是,在《飞行》中的“飞行”,于坚的“飞行”,却不是童话了,一开始就是件怪异的事情,于坚说“多么奇妙啊”,到也确实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向矮小的时间撤退”,时间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我将要降落的机场死亡尚未开始”,那么对于这个机场的人们来说,一个马桑部落的女人,她死了,在未来,在你们还没有翻开的那一页日历上。
这都是速度在作怪,而速度只有在空中才有飞跃。有一天人类要是真的速度超过光速,会变成什么东西?而我,一想到超光速便想入非非,我想的是回到过去,或者说看到过去,像看电影那样去看孔子、李白、杜甫这些我想看的人的面容。因为,按照我的浅薄的科技知识,古代人身上反射的太阳光一定还在太空中某个地方走着,要是超了光速,就可以追上这些光线,而光不就成像吗,所以超了光速就可以看到古人。
那才真是多么奇妙的事情啊。
所以,我是个不怕过时的人。而于坚的《飞行》说“历史在我的生命旁后退着 穿越丝绸的正午 向着咖啡的夜晚”,他这是从东方飞向西方,对于地球这个圆家伙来说,之所以有这个东方西方的分界,其实都是西方人划分的,因为他们过去落后,就想到东方去,而东方人——中国之类——似乎很自得自满,并不想到西方去——那是蛮夷之地,也不想到东方的东方去,所以也就无所谓东方,自然也就造不出东方这个词语来。只有马可波罗那一类人,因为有他们想去发财的地方,那地方恰好又在太阳起床的那边,所以就造出了“东方”,自然也就给自己定了位,叫做“西方”。
西方,害怕过时的西方啊,是你创造了历史,或者说改写了历史。现在,东方人要坐着西方的飞机,不断地穿越丝绸的正午,向着咖啡的夜晚去降落了,虽然东方的死亡发生在西方的未来。
现在,李白的飞行也将不再是那样飘逸的“一夜飞渡”了,“因为这些翅膀不再是飞翔之翼 只不过是用来拍击空气”,螺旋桨、雷达、金属筒子、标准身段的空姐、配置的营养,飞来飞去的只是追求速度的人,而不是长生不老的神仙,但虽然不是神仙,却至少是“告别二流日子”的某种表现,是那些蜷缩在长途汽车上的农民工们难以想象的日子,虽然他们也有“配置的营养”,在中途吃饭的时候,每人十块钱,用洗不尽油腻的碗筷刨进自己的肚子。
速度,速度,更快的速度,“从长辈到不懂事的孩子 都害怕自己过时”。
诗人呢?


(我唱的《飞行》第一集视听地址:http://a8.ent.tom.com/user/user_index.php?username=xicichangshi)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07 23:40:53
对了,"关山度若飞"不是唐诗,弄错了,惭愧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08 13:11:02
自提
连楼上的淫也提了,提上去请删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08 22:08:13

以前很不喜欢看俄国人的小说,就那个人名就觉得头痛,可那俄国小说里的人说起话来似乎又喜欢重复地提名字,啊,亚历山大-彼得耶夫罗唯齐,啊,卡特琳娜-某某某某莎芙娜,头痛。从前看《战争与和平》,简直看得支离破碎,看到后面就忘了前面的,然后是东一页西一页的乱翻了,最后是找电影碟子来看,彻底把书给丢了。没想到现在忽然看起了俄国人的小说,《卡拉马佐夫》、《骑兵军》,现在又看完了《复活》的第一部,并大有把它彻底看完的势头。
说不清楚我这是发生了一种什么变化,按道理,人越年轻时该是越容易看小说,看故事的,而我呢,不要说俄国小说人名冗长看不下去,就是本国的小说甲乙丙丁简洁了当,我也看不完一个长篇。所以我买那些小说书其实是放在书架积灰尘用的。现在,我却开始拍了灰尘,翻起来看了。而且看得进去,比如这个《复活》,竟然很轻松地就看完第一部分了。就这个《复活》来看,托尔斯泰的叙事,比妥斯妥耶夫斯基的要简明,长篇大论少些。妥斯妥耶夫斯基通常是通过他书中的人物的冲突来反映他的意见,托尔斯泰却较为直截了当,以作者的姿态发感想。这种区别也许反映了两位大师的不同的性格特点和思想状况,妥斯妥耶夫斯基显得阴郁一些,思想里仿佛矛盾重重,他书中人物的斗争常常就是他自己的思想斗争。而托尔斯泰则似乎开朗一些,思想里如果确立了一个原则就不会旁顾其他。前者更像一个艺术家,后者却更像哲学家或者教育家。因为哲学家和教育家通常确立了自己的思想之后,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寻找这思想的论据,为他建立体系,而不是反反复复。
其实,单是说思想的话,不管妥斯妥耶夫斯基还是托尔斯泰,都没有什么神秘而深不可测的东西,他们的伟大之处并非在于建立什么迷宫般的思想体系,而是在于用想象力将生活再创造出来,只是这种再创造的生活中浸透了他们对于人世间的思考和期待。
托尔斯泰写《复活》用了十年时间,六易其稿,如此困难,困难在哪里?我想这个困难也就在于如何用鲜明的形象再创造出生活。再创造出,就是虚构,其实是虚虚实实,既是虚构也是真实,他的真实在于反映了人的精神世界。以杜撰的人物,虚假的,不存在的肉体承载真实的精神活动。这就是小说的虚构。
少年人喜欢想象,幻想,比如有些中学生就喜欢写科幻的作文,造出许多外星部队来。当然这也是虚构和想象,只是它还是很初级的虚构和想象。虚构和想象的基础是阅历和认识世界的能力。所以,我有时候觉得,说《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的说法,虽然挺有趣味,但是却贬低了曹雪芹的想象力。越是把书中的情节一件件跟真实事件相印证,就越是贬低。我宁愿相信,曹雪芹只是根据他的一些经历添油加醋地编了一个故事出来。只是他编得实在太像真的,文笔实在是高,以至于引得许多人总要去贬低他。
我说什么“再创造生活”,其实也是装模作样故弄玄虚,像《复活》这样的古典作品,就像古典的油画那样,就是模仿生活,要写得像真的那样而已。但是,用模仿这个词又不准确,因为,虽然古典作家们常常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模仿生活,但是他们的工作事实上远远地超出模仿之上,他们笔下所谓生活的写照,其实已是高于生活的以血肉为基础的精神世界。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俄国人的精神世界,和我这个生于二十世纪而现在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读者有什么关联吗?何以我忽然不觉得厌倦地看起他们的小说来了呢?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09 23:55:15

“所谓飞行 就是在时间的快餐中 坐着 原封不动”
在各种交通工具中,如果一定要选个喜欢的,那就是船了。船是最慢的,但却是最有趣的,可以走来走去,看看水上的鸟这些。火车上也可以走动,但那种走动恐怕还不如监狱里放风,或者差不多。车厢里尽是人头人脚,车窗外也有些风景可看,但总不如船上看得悠闲。坐船是最悠闲的,但是却是最慢的,所以客船的命运是最糟糕的。我的家乡的客船已经停开了许久了,那一次我还不知道,跑去买船票,到航运公司一看,窗子都烂了,一问,说早就不开了。所以连我年过花甲的老妈都说我是跟不上时代的人。
看来,只有等我发财的时候,自己买一条船去坐了。呵呵,我老婆听到这种话就会嗤之以鼻,仿佛听到公鸡自称会下蛋。不过我觉得这样想一想也是很愉快的,整一条船,随着小河飘到长江里去,那才真是叫做旅游,那些急匆匆的在马路上搞几日游的旅游团,或者包飞机飞这飞那的,都是徒有其名的旅游。当然,有条件的可以自驾车游,也不错,但是车比船危险,飞机出事更是没救,而船上准备好救生衣,掉进水里就当是畅游江河,纪念毛 横渡长江。
当然,水上的险滩也是鬼门关。今天看报纸上有篇文章纪念长漂二十年,这个事情我有点印象,那时我还是初中生,在黑白电视上看见过报道,一群中国青年要赶在外国人前面把长江漂了,第一个是尧茂书,漂到金沙江的时候就捐躯了,然后其他人不但没有被死亡吓到,反而来得更多,过虎跳峡的时候,牺牲了一个记者,这个事我记得当时电视报道过,但我想不起当时我这个初中生有什么感想了,只是知道有这个事。那一年的长漂一共死了11个青年。
从今天的报纸上知道,当年美国的一个老冒险家也漂了金沙江,在虎跳峡船破落水,但人没有死,于是他停止了漂流,知难而止了。文章的作者说,假如那一群中国青年是在今天这个时代漂流长江的话,大概也会像这个美国人那样知难而止的,而不会继续冒险直至牺牲11个生命。但是,事情放在80年代,又得用80年代的逻辑来解释,那时侯中国人又一次走向世界,抒情诗里面到处鼓起理想的风帆之类的句子,同时有一种源于自卑而生发的不服输的精神,漂流长江对于他们来说,对于许多的中国人来说,都不是个人的体验,依然不是上升到人和自然的斗争这样的高度来看待的事,而是作为民族精神的象征,漂流长江而死,是为民族抛头颅洒热血。这真的是当年时代的精神,不能用今天的逻辑来判断,否则英雄就要变成狗熊了。而再回溯历史,像陈天华那种自蹈碧海以命来唤醒国民的举动,骨子里面的精神也是和尧茂书等人的漂流长江的精神相一致的。应当称他们为壮士,他们的行为是壮举。尽管今天并不需要鼓励人们像他们那样去拼命。
问题在于应当站在怎样的高度来评判历史人物,特别是在当代这个功利心很重的社会,假如都是以一种世故的眼光看待他人——评判历史人物其实也是看待他人的问题,只以事情是否赚钱的功利态度来作标准,那么,我们这个社会恐怕就太少光明了。对漂流长江这种事,今天我们可以淡化一些它的民族主义的色彩,但仍然值得为那种热血澎湃的理想主义而感动一下。人功利过分会出问题。
当年尧茂书失踪后一个多月,一个四川的乡村医生在河滩上发现了一个人头骨,牙齿洁白,人们推测那很可能就是尧茂书的骨骸。假如就是,可以想象汹涌的江水已将他的身体撕裂了,急流的冲刷,或许还有鱼鳖们吃掉了他身上的肉和血,但是一个人身上的骨头总是最硬的,能够坚持到最后。尧茂书用自己的头骨,建造了金沙江上的一座纪念碑。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10 11:43:50
自提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15 14:22:51

关于忏悔,最有名的书大概就是卢梭的《忏悔录》,可惜此书也和其他不少书一样,在我的书架上安静地睡觉,而且睡了好多年了。在西方,以忏悔为名的书还有,西方的宗教里面,忏悔自然是一个重要的概念。记得李泽厚好象说,西方的文化是罪感文化,中国的儒家文化是乐感文化,日本的好象是耻感文化。确实,中国的文化里面涉及忏悔这个问题的东西比西方少得多。王阳明提出良知的概念,也许可以延伸到忏悔上去,但我没有看过什么王阳明的书,只能存一个猜想在这里。
《复活》,我看完第一部,感觉这也是一部关于忏悔的书。涅赫柳多夫在法庭上看见被她诱奸的马斯洛娃,然后他便陷入到忏悔里面去了,他的所有行动都是赎罪的行动,他以拯救马斯洛娃,包括决定和她结婚来拯救自己的良心。这里有一个问题,他的无私的行动,例如出钱为她请高价的律师,包括把自己的土地分给和租给农民,总之尽量减少他对于农民的剥削,其目的首先是拯救自己。那么这种无私其实又是自私。问心无愧,人们常常会这样来告慰自己,涅赫柳多夫如果只是追求问心无愧,只是希望以善良的行动来赎罪,使自己摆脱隐藏在内心中的负罪感的纠缠,那么这样的忏悔可能无法超越“独善其身”的境界。托尔斯泰似乎注意到了这一个问题,所以他以忠于生活的复杂性的诚实态度,描写马斯洛娃在受到他人伤害之后的堕落,她从一个纯真少女转变为一个贪图享乐的妓女的过程,是一个人遭受损害然后又自我损害的过程。也就是说,这里还有一个需要忏悔的人,还有一个赎罪的需要。如果良心仅只是存在于“我”的内心,那么,独善其身就足够了,但是,如果良心是普遍的存在于一切人的内心的,那么,每一个充满欲望的人都可能成为给良心设置的陷阱。良心,在涅赫柳多夫这里被糟蹋了,而在马斯洛娃这里同样也被糟践了,自然,在其他人那里,例如装腔作势的副省长大人、狡诈的律师,良心也同样的被糟蹋了。这样,涅赫柳多夫拯救良心的行动能否只到“独善其身”为止?涅赫柳多夫可以拿更多的钱给马斯洛娃,可以想办法让她不受刑罚的折磨,甚至可以和她结婚,让她从此不做妓女。但是,付给她一百万卢布和当初他诱奸了她之后付给她一百卢布之间,究竟有没有实质的区别?如果马斯洛娃不能停止堕落,如果马斯洛娃不能从被人损害之后又自我损害的命运中走出来,涅赫柳多夫能够真正地救赎他自己吗?他能够坦然地说“问心无愧”吗?
这也许是一个太高的要求,是应该对教皇提的要求,对于普通人,每一个人如果都争取“问心无愧”也就是最好的了,而且,真的是每个人都这样争取的话,那么良心,人类的良心自然也就从陷阱中出来了。其实,就像不可能每个人都成为教皇那样,每个人都去自我拯救也自然是不可能的,否则就不存在生活的矛盾了。我只是想到一个问题,良心的谴责要求物质上的弥补,但又不仅于此,只有获得他人的宽恕,自己的问心无愧才是真实的,而他人的宽恕源于良心的“复活”,“复活”,它的含义应该首先是“我”的忏悔,其次是“我”的忏悔需要或者等待着他人的忏悔的回应,也就是他人的“复活”,而这是可以做到的。简单地说,心与心是可以相通的,因为每个人的良心都是一样的。
前几天看电视上孔庆东将鲁迅,后面讲作品时有些乏味了,但记住了一点,就是他说鲁迅的《狂人日记》写到了悔罪——狂人发现自己也是吃过人的。孔庆东说,没有悔罪就没有进步也没有改革。(大意如此)这话我觉得说得不错。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15 14:25:06
"讲鲁迅"写成"将鲁迅"去了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15 21:13:27
差不多,思想重生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16 20:23:41

今天唱到第十三首“约翰的便条上写着”
“暂时的 一切都是暂时的”
有天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说我们的科学越来越发达了,古人曾经有的那些神话之类的想象在我们这儿就越来越消失了。屈原若是活到今天,《天问》恐怕就写不出来了。因为雷已经不是长翅膀的鹰了,云已经不是龙的家乡了。你看,对于云,于坚再怎么想象,也只是“天空的棉花”了。所以,那文章的作者说,科学发达自然是好事,可是对于人来说,也许有时候宁愿希望月亮里有个嫦蛾,有个兔子,而不是一堆乱石。
这样的说法,从“现代化”的角度来说,有点复古,有点落后。从辨证法角度来说,又有点偏激,有点书生气。因为古人不见今人月,今人不见古人月,各看各的月,岂能开历史倒车。屈原的想象不能代替今天的迷幻。
是的是的,“一切都是暂时的”,人类义无返顾,向前向前向前,现在可以用飞行的速度。快得已经不能“自始自终完成一件事情”,因为太快了,太短暂了,机会太难得了,股市太疯狂了,连忧伤也是马不停蹄的忧伤,“还有更好的在前面”,“更好的位子,更好的伙食,更好的日子,更好的家”——家——一个多么不协和的音符,因为,它使人想起“归心似箭”,箭一样的速度,然而,是“归”,是向后吗?是倒退吗?
“归心似箭”,多好的一个成语,要归的,就是“心”。
“焦虑的羽毛 为了投奔天空 拍卖了旧巢”
陶渊明说:鸟倦飞而知返。可是旧巢拍卖了,鸟儿回到哪个家去呢?可以飞行的人们,需要家吗?不要家了吗?不需要旧巢,那么新家呢?
自己的园地,周作人用这个短语来做他的一本书的名字,真是好名字。不能太快了。所谓家,所谓自己的园地,所谓永恒,所谓想象,所谓爱情,所谓文学,全都是为了拽人一把,放慢,放慢。
所以,不要只是“现代化”,不要只是辩证法。
更好的不一定在前面,回头看看,家在后面。
那个诗人,在他自己的园地里锄草。


歌的地址:
http://a8.ent.tom.com/player/splay.php?songid=116023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18 11:56:14
和楼上同感
继续看书,提一下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24 18:04:34
贾谬,你又叫贾谬了
刚才正好上传了一首,第二十首"靠着K座的扶手我虚构着"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6-26 20:04:04
发个帖子,顺便提一下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7-08 12:20:14

《复活》要看完了,《飞行》已进入第二十九首。对于《复活》,我似乎越来越清楚它想表达什么,可是对于《飞行》,我却忽然觉得模糊起来。
今天早上忽然想起这样一个事情,就是文学作品里都有一个“我”,一个说话的人,一个叙述者,一个抒情者,一个观察世界的角度。
从前,所谓马列主义的文学理论,是以阶级斗争理论为基础的,实际上也就是把文学作为社会阶级斗争的工具或者反映。所以,对于每一个作家,都要分析他的阶级性,对于每一部作品,都要分析时代背景,主要就是分析阶级斗争的状况。今天我忽然发觉,这种落后的理论,其实也是在围绕作品中的那个“我”在谈论,只不过,他用阶级掩盖了个体,或者说他割裂了个人与阶级之间的联系,或者说,它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准确地把个人和阶级区分又统一起来的思路,它要么强调个人就抹杀了阶级,要么强调阶级就抹杀了个人。马克思的《资本论》写到《阶级》一章便停止了,他留下一个未完的断片,使我们得不到马克思对于阶级的完整的论述,也许这个问题对于马克思来说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但无论如何,把一个人当作某个阶级的成员的分析方法,也是提出了文学作品的“我”的问题。这个“我”就是作家本人,对于写小说的来说,作家对于世界,对于他想象的那些人物和事件,必然有一种态度。在过去阶级斗争理论统治一切的时代,强制地要求作家站在无产阶级的角度看待世界,褒贬人物。尽管作家本人可能并没有细想究竟什么是“无产阶级”,但是多数的人选择不去想,而接受组织的安排和判断,实际上,谁是什么阶级,总是决定于上面,最终决定于最高的统治者,这是一种时代的悲剧。当这种时代成为过去之时,一定会发生一种混乱,这种混乱的核心就是“我”突然成为一种未知的事物。
“我”究竟是谁?我是无产阶级?我是资产阶级?我是小资产阶级?多么可笑啊,我已经,或者说大家都已经抛弃“阶级”的说法了,这种落后的词语已经不合时宜。可是我必须给“我”安一个位置,在我的作品中,“我”一定要出现,这是,甚至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一部小说必然体现一种世界观,必然会体现出哪个叙述者的嘴脸。
这样我又想起了余华的《兄弟》,实际上,我接二连三地阅读了几部长篇小说,有一个原因就是看了《兄弟》。我曾经说过,我虽然看《兄弟》看得发笑,但是我不认为它是一部好小说。但是我怀疑自己的判断能力,于是便突然看起了古典的名著,先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然后是《堂吉诃德》。现在又看《复活》,也还有这个因素。在看它们的时候,常常不自觉地和《兄弟》比较,以检验自己最初的判断是否有道理。我现在觉得我最初的判断并没有错,并且我找到了一个道理,《兄弟》为什么是一个不好的作品的道理,这就是,作家,余华,它观察世界的层次在不断地降低。这里不是指作家的眼睛向底层向普通看,而是指作家站立的地位降低了,甚至降到了他所描写的某些人物的地位。作品中的那个“我”的嘴脸使人不满。使我不满。
早上我们还谈起了阎严科的一篇散文,文章写到中国农民的状况,讲了一个女孩被人强奸,然后两家人便着手撮合强奸者和被强奸者结婚的事情。很显然,如果描写这样的农民的世界,就提出一个问题,作家该以怎样的眼光来看待农民。作品中的“我”,应该是那个被强奸者吗?应该是那个强奸者吗?应该是撮合强奸者和被强奸者结婚的父母吗?应该是呼朋引伴去吃喜酒的村邻们吗?不,绝对不。
显然,用武断的批评眼光看待这样的农民是不对的,甚至用鲁迅的“哀其不争,怒其不幸”的态度也显得残酷无情。
应该用怜悯和未来的眼光。所谓怜悯,是因为首先要理解农民的处境,理解他们的大脑,而所谓未来,是寄希望于孩子,寄希望于教育,寄希望于下一代来纠正包括我们在内的所有人。
所以,作家永远是内心有隐痛的人。而不是“我们刘镇” 的人们。
所以,搞笑是要有限度的,《兄弟》在我看来的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在这里,作家已经在很多时候把自己混同于搞笑中的人们了。
《卡拉马佐夫兄弟》中的“我”是伟大的,妥斯妥耶夫斯基是伟大的,他使人们看到他内心的隐痛,尽管我们可以不同意他,但是他代表了怜悯和未来。《卡拉马佐夫兄弟》以一群孩子的交谈来结尾,使我知道我们要等待下一代的纠正。
同样,《复活》也是伟大的,托尔斯泰也是伟大的,尽管《复活》的情节远不如《卡拉马佐夫兄弟》那样富有戏剧性。
最后,对于《飞行》,我前面说我忽然觉得模糊了,这原因在于当于坚不断地交错地描写现代与传统,描写过去和飞速前进的现在的时候,我忽然担心起来,于坚最终会把自己,把他的那个“我”,放在什么位置?这个飞行中的诗人,来自“一片落后于新社会的高原”的诗人是怎样的一个“我”?我希望当我最后唱完这首诗的时候,得到答案。

《飞行》歌曲地址:
http://a8.ent.tom.com/user/user_index.php?username=xicichangshi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7-08 18:43:44
字体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06-07-27 21:17:26
我还想写两段,但是一懒下来就难以重提.而且想把厚厚的《托尔斯泰书信集》看完再写,却还没有看完。
不过《飞行》已经唱完,绝大多数段都被我唱了一遍,35首,呵呵,也是一件有趣的事。写下地址,给路过的听听。

http://a8.ent.tom.com/user/user_index.php?username=xicichangshi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11-02-10 21:29:05
真是很汗了
恰帕斯像是在翻旧帐
那些歌绝大多数都被我删除了
倒是忽然希望于坚看看这个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11-02-12 21:04:22
不满意
需要重新来过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11-02-14 18:12:35
守望古典:我也这样想过

要命:那个地址上的都删除了,在别处还留有几个,我的博客上有地址


楼主:西辞唱诗  时间:2011-02-14 18:32:26

作者:大陆之雪 回复日期:2011-02-14 18:19:02

不回答我
我不满意
------------------
作者:西辞唱诗 回复日期:2011-02-12 21:04:22

不满意
需要重新来过
--------------
这里回复了啊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