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高和寡”终有恨,“阳春白雪”传千古〔142〕

字数:3589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6-19 22:19:00 更新时间:2022-06-20 11:23:25

楼主:陈存选A  时间:2022-06-19 14:19:00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1、宋玉东墙,或东墙窥宋〔含登徒子〕;2、曲高和寡〔含阳春白雪、下里巴人〕。



宋玉画像
语义:1、宋玉东墙,多指貌美多情的女子;登徒子,原指好色之人。
2、曲高和寡,为曲调高深,能唱和的人很少,指知音难得,现比喻言论或作品不通俗,能了解的人很少;阳春白雪,原指古代楚国一种艺术性较强、难度较大的歌曲,后比喻高雅的文学艺术;下里巴人,原指古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出处:1、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2、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
二、宋玉,著名的“赋体”文学家
宋玉〔前298—前222年〕,字子渊,号鹿溪子。战国时,宋国贵族后裔,生于楚国,辞赋作家,精通音律,曾侍奉楚襄王,为士大夫、兰台令,世称“兰台公子”。
他师从“骚体”诗人屈原,创造“赋体”文学体裁,著有作品《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风赋》、《九辩》等16篇。
在当时文坛上,宋玉与唐勒、景差齐名。他们学习屈原,爱好文学,创作辞赋,写景抒情,记事状物,辞令从容,记述简约,喻比微讽,含蓄委婉,是“赋体”辞赋文学家。
宋玉作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还给后人留下不少成语典故。
三、宋玉东墙〔典故之一〕
宋玉,姿容俊美,风流倜傥,在古代,他与潘安、卫玠、高长恭齐名,名列“四大美男”,世有“美如宋玉,貌若潘安”之说。
年轻时候,宋玉为士大夫,与登徒子同朝,共事襄王。他不仅仪表堂堂,玉树临风,而且才华出众,能文善曲,深得襄王喜爱,命为文学侍从,并与宫女合作,填词谱曲,创作新歌。



古代四大美男
这是合理的安排,人尽其力嘛,可是,登徒子看不惯了。他小肚鸡肠,对照自己,心里不平衡,遂向襄王进谗,他说:“宋玉长相英俊,能说会道,又贪爱女色,大王就不要让他出入后宫吧。”
襄王将谗言转告宋玉,宋玉回奏:“相貌是爹妈给的,才学是跟老师学的,至于贪爱女色,大王明鉴,绝无此事。”
襄王说:“你不贪爱女色,有何说道?”
宋玉缓缓辩解说:“天下美女,楚女最美;楚女最美者,莫如我家乡美女,而我东邻少女,又是全家乡最美的姑娘。”
他用层层比较法,烘托出东邻少女,说她是人间最美的少女后,接着说,“大王知道,人们不是都喜欢用‘两否法’来形容‘最好’吗?那么,我的东邻少女也只有用这种形容法,才能描画出她的美,她的身材呀,真正是不高不矮,增之一分则太高,减之一分则太矮;她的肤色呀,真正是敷粉则太白,施朱则太红,白里显红,红里透白,又白又红,恰到好处。
“如果用比喻来形容的话,我的东邻少女,她的眉毛就像翠鸟的羽毛,她的肌肤就像晶莹的白雪,她的身腰就像紧束的素帛,她的牙齿呀,就像连串的小贝。



宋玉东墙
“人们往往又喜欢用‘倾国倾城’,从侧面夸张地称赞美女,因此,我也要说,我的东邻少女,她嫣然一笑,人见人爱,足以让我家乡阳城,乃至整个下蔡的人们,为之迷惑,为之倾倒。”
襄王听出兴趣,忍俊不禁,也笑口赞美说:“你家东邻姑娘,真的具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啊!”
“大王夸的好!”宋玉又说,“我的东邻少女,她具有中原姑娘温婉娴淑姿容,又兼具南国少女风流浪漫神采,天姿国色,风华绝代。就是这样一位美如天人的少女,她趴在我家的东院墙上,窥视着我,情思悠悠,爱意绵绵,一直等着我,三年多了,而我却不为所动,至今也没有答应她,要与她相好。



东墙窥玉
“可是大王您看,那个登徒子是什么货色?他的妻子蓬头垢面,龇牙咧嘴 ,耳朵挛缩,弯腰驼背,肤疥且痔,一瘸一拐,其丑无比,令人恶心,而登徒子却那么喜欢她,一口气还让她生了五个小孩。
“请大王明鉴,登徒子与我,究竟谁是好色之徒?”
“章华大夫曾说,他年少时,春暖花开,漫游郑卫,溱洧水边,美女如云,风姿绰约,体态曼妙,容颜艳丽,光彩照人。她们欣然微笑,脉脉含情,偶尔舒袖时,不经意之间,又似是颔首致意;我心向往之,依依不舍,可又关男女大防,遂收心回意,口诵道德规范,决然离去。



郑卫水边,美女如云
“大王呀,我虽不像章大夫,发乎情,止乎礼,好色而守德,但我却也抑情自高,守身如玉,无好色之举呀。”
襄王莞尔而笑:“宋玉贤卿,辩辞有道,曲终奏雅,甚合礼制。愿卿进宫,合乐填词,再谱新曲,以娱我心。”
这就是“宋玉东墙”,与“登徒子”两个典故的本事。
四、曲高和寡〔典故之二〕
襄王时代,宗室专权,朝政日非,贤能遭嫉。宋玉尽管超然物外,孤芳自赏,却也受到权贵的嫉妒与谗害,但他身正,不怕影子歪,遇事便申辩,机智反驳,表达自己正人君子的情怀。
这一天,襄王责问宋玉:“先生怕有什么不检点的行为吧,为什么有哪么多士人不称赞你呢?”
宋玉回答说:“是的,有这样的情况。希望大王宽恕我的罪过,允许我把话说完。
“有歌唱家在都城演唱,起初,他唱《下里巴人》,城里跟着唱的,有好几千人;既而,他唱《阳阿薤〔xiè〕露》,城里跟着唱的,也有好几百人;等到他唱《阳春白雪》时,城里跟着唱的,只有几十人了;最后,他引商刻羽,间以流徵〔zhǐ〕,时而引吭高歌,时而曼声低吟,这时候,城里跟着唱和的人,不过几个而已,这样看来,他唱的歌曲格调越高雅,能唱和的人就越少,简言之,曲高和寡了。
“同理,鸟中有凤凰,鱼里有鲲鱼。凤凰展翅,上击九千里,穿越云霓,背负苍天,搏击搅浮云,翱翔在九天;那跳跃在篱笆上的小鷃〔藩篱之鷃〕,又岂能和鸟中之凤一样,了解寥廓苍天之高远?鲲鱼遨游,早上从昆仑山脚下出发,中午就在渤海碣石山下晒脊背,夜晚又在孟渚过夜;那一尺来深水里的小鲵〔尺泽之鲵〕,又岂能和鱼中之鲲一样,测知汪洋大海之浩瀚广阔、幽深渺远?
“也同理,士人中有杰出士人,杰出士人的伟大志向、美好德行,永远超出常人,优雅高洁,鹤立鸡群,而‘曲高和寡’。因此,我想秉告大王,一般的人,又怎能理解我的所作所为呢?”
这是一篇对话体的辞赋,全文通过一问一答,如行云流水,自然天成,表现了作者清高孤傲,自命不凡的气质,以及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行。



阳春白雪
全文的主体是答辩,辩驳襄王责问。答辩又分三层,都用对比法写的。
层一,歌者与和者对比,其中又有四小层对比,歌者从唱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阳春白雪、到宫调音变,曲调从通俗、较通俗、高雅、到高难度,而唱和者越来越少,足见曲高和寡,暗示自己为什么不为人理解。
层二,凤凰、鲲鱼与小鷃、小鲵对比,暗示杰出士人的博大胸怀和杰出能力。
层三,杰出士人与一般士人对比,明言自己“曲高和寡”,一般士人哪能理解自己的人生追求?
全文没有对谗言辩解,但三层比较一写完,谗言之诬,不攻自破,作者的非凡气质,高尚人品,自然突现,而奸佞的恶劣,也昭然若揭。笔力千钧,隽永无穷。
宋玉在轻松不着意之间,通过一问一答,层层推进,却创作出如此精巧着意的好文章,真不愧为辞赋大家。
五、宋玉走向成功的坎坷路
宋玉的作品,通俗易懂,接近生活,优美精致,脍炙人口。
宋玉,他继承屈原“骚体”楚辞的艺术传统,让自己的创作迈出文学殿堂,走向社会,贴近生活,描写细腻,句式工致,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记事状物,绘声绘色,词尚风华,语多夸饰,创造出“赋体”楚辞这一文学新体裁,他是一位卓有成就的文学大家。
宋玉的赋体作品,在“楚辞”与“汉赋”之间,起着承前启后的过渡作用,在文学史上,地位崇高,后人多以“屈宋”并称,诗人李白曾说:“屈宋长逝,无堪与言。”
宋玉年少时,初登仕途,襄王命题,令其挥毫。他奋笔疾书,倚马可待,立就《大言赋》、《小言赋》,文思敏捷,才华出众。襄王极赏,当即拜官,任为文学侍从,就上座,并赐封云梦之田。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应襄王所需,即兴创作,如《高唐赋》、《神女赋》等;有的是有感时弊,为讽喻而作,如《九辩》、《风赋》等。
那时候,权贵当道,奸佞逞能,政风不清。宋玉则以才侍君,以德立事,洁身自好,卓然特立。而身处乱世,怀璧其罪,不同流合污,也遭人嫉恨。于是,登徒子们便把他的出众姿容、过人才华,与他的特殊职业,同宫女合作的事,联系起来,编造绯闻,传播谣言,甚至上书,要置他于死地!好在,他矫情自立,无懈可击。于是,为应对绯语,他又取之生活,应之生活,展示才华,自辩人品,出于人口,落于己笔,这样,就诞生了又一类型的佳作,如《登徒子好色赋》、《对楚王问》等,文采风流,让人百读不厌。



宋玉汉白玉塑像
尽管如此,他虽能保身无虞,却与晋升无缘,终其一生,也就停留在侍从大夫位上。
而宋玉的一生,终因“曲高和寡”,在政治上不得意,但他在侍从位上,应对各种需求而创作,发明“赋体”文学,一路高唱着“阳春白雪”,成就卓越,著作颇丰,是赋体文学大家。另外,他发明的“两否写法”,古往今来,哺育了多少文学佳作,也一直活在人们的口语描绘之中。
他也很幸运,得享高寿。他诞生在襄王2年,熬过了襄王、考烈王、幽王、哀王、楚王负刍,直至楚国灭亡后、昌平君被拥立为流亡政府楚王时,于前222年,在封地云梦田,他才寿终正寝,享年77岁。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