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命内涵与扩展

字数:18508访问原帖 评论数:5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7-07 04:58:28 更新时间:2022-08-09 08:15:35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6 20:58:28
楼主自小就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这些年来在内外探索的路上未曾停歇。孩提时代,喜欢关注民俗层面的种种神秘之事,跟着人群到处看热闹;童年热爱武侠,幻想着能够学成高来高去的轻功;初中高中少年时期,练习气功,节衣缩食买各种资料,也练出了点感觉;大学选了数学这门基础学科,常常和学物理的同学讨论诸如弦理论之类的话题,希望从科学角度认知世界,并在闲暇之余到处寻找丹道修炼的途径;后来研究生阶段,转到计算机领域,头脑经算法逻辑训练多年,机械思维过重,在科研苦闷之际学习了命理八卦等易学,体验禅修冥想内观等方式,经世事浮沉反思人生意义。后来有幸遇到机缘传承,直指本心,得以在修行修炼方向上有了一些实证和认知突破。目前在企业中从事研究作为现实的生存立足基础,但内求探索世界的热情与实践犹未止步。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6 20:59:07
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呈现出两个方向,第一种是以可重复验证性为主导的科学技术,人们也经常归为外求的方向,依赖于实验设计、机械、仪器、工具、标准化等。第二种呢,则是以人为主体的向内探寻方向,去实修实证。自现代工业革命以来,前者占据着主导地位,在缓慢的过程中不断地破和立,并在特定时代体现着权威性,制约着集体共性认知的上限。例如,地心说的时代、相对论出现之前的牛顿定律等等,今人看前人愚昧,后人看今人也许同样如此。

后者呢,前提条件是认为人内在层面有某些东西是超越任何机械化工具的,扩展自身内涵去探索世界。因为纯粹这条路的人稀少,有幸遇到走上去的引路人更难,所以整个过程基本大多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了。对于各种正宗的途径,虽殊途同归,但不同的登山路上,所见景象也有着不同,往往出现高处合、低处争的现象,加上人意混杂的宗教因素,纯粹的求真之路并不是那么简单的。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6 21:03:01
在这个喧嚣的世界,熙熙攘攘的人来人往,抛开姓名、职业、头衔、身份、阶层等社会属性标签,从自然属性角度来看,人的生命内涵才是真正珍贵的东西。也就是说,天地自然规律看人,和社会评价体系看人,并是不一样的。

人作为万物之灵、万灵之灵,本质在于血肉之躯构成的皮囊之内,另有一番更具内涵的性灵存在。人的肉身来自于现实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而内在性灵则由天地生成,这也是生而为人,能够进行修行修炼、扩展生命内涵、承载多维完备的信息、实现跨越时空的前提基础。人的性灵,肉眼看不见、双手摸不着,但却能感受到其存在。

不记得之前在哪看过一位老先生和年轻人的对话了,感觉有趣,大致如下:
“你相信人有灵魂吗?”
“不相信”
“那你能说‘我是一个没有灵魂的人’吗?”
”这......,这不是一回事啊,又没有什么权威资料能够证明......“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6 21:04:47
确实,当前时代并没有“权威”证明这个东西。但要自我探索,在突破集体认知,往前走的路上往往都有那么一步,是否内心直观相信,或者姑且若存若疑地去实证,也是不同人的认知选择。这个基础认知,是目前科学未能确切验证,但却是所有内求修证之路的基础前提。

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那个更具内涵的性灵才是真正的自己,他是“主”,肉身(及头脑逻辑思维意识)是“客”;他来自于天地,这个一掐就疼的血肉之躯则是来源于现实空间中生物学意义上的父母。彼为“真”,此是“假”。真正决定命运轨迹和层次的是他、经过对这个生命内涵扩展之后,能够穿越时空的是他、最终修行问道、去接近客观、证悟世界本来面目的也是他。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6 21:06:18
大部分人的人生三部曲归纳起来就是,不明所以地到来,不知所谓地活着,莫以名状的离开。从性灵驻胎、出生、发育、成长,经过家庭、学校、社会等各种后天环境的“训练”,知识见解逐渐形成并且固化,执“我”心、分立善恶,先天本真渐失,性灵逐渐“沉睡”,所携带的先天本源精微物质,在现实空间中随心力而耗散演运,形成“丰富多彩”、“滋味百般”的人生。
从充满生机的幼童,到白衣飘飘的少年,到油腻的中年,乃至浑浊笨重、生机将无的老年,最后肉身消亡,性灵又回归于天地流转。至于生前来自何方,死后流转到何处,活着是不知道的,死后也是无法自我做主的。就好像夏虫不知冰雪一样,时间尺度不同,看待的维度和视角不同,仿若 “梦里不知身是客”。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6 21:07:13
修行修炼修的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在人生几十年这段旅途中,基于肉身这个载体,以及现实中的各种境遇流转,修炼内在的那个本质,即“借假修真”,借此间此身之假,修内在之真。
修到什么样的组成形态、生命内涵扩展到什么程度、达到何种时空自由度等等正是专业修持领域探讨的命题,也是一步步从量变到质变再到跃迁的严谨过程,涉及到精微物质的层层增减湮灭、信息的极大丰富和立位的转移等等。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6 21:14:36
正统的修行修炼途径,不论从那个阶段起手,在往终极探究的进程上,都必然要经过从“客”到“主”切换这一步。例如传统道教,流传较为广泛的丹道修持途径,经过九步达到所谓“阳神出关”(注:某些典籍记载的“神仙”、“神迹”,其原理后面再阐述),生命内涵得到一次较大的扩展,才能跳脱“客我”的局限视角和认知,摆脱对于一切人格化的神灵崇拜,继续客观向前修持。

市面上大众能接触到的各种向内探索途径,不管是以修行为目的,还是简单的修身养性让内心平静,在方式上一般都是从“后天”这个“客我”的层面入手,也就是一个人的后天的肉体、思维、意识、逻辑、动作、气脉等各方面来引领,按照特定的步骤习练约束,先尝试去走到那个性灵内涵所在。例如,站桩、打坐、冥想、禅修、正念、瑜伽、气功、丹道、持咒、念经等。当然,这些也都是符合大众普遍认知的方式。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6 21:44:32
通过修行修炼,扩展生命内涵的过程就好似建楼。而万丈高楼的地基则是人的“心性”,心性不好,地基不稳,给予再丰富的物质和信息,也是承载不了的,要么耗散、要么产生负面影响。心性修的合格了,等哪天遇到机缘,给帮忙整一把,许多东西就自然接住了,自身参考立位也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想起有个喜欢禅修的朋友曾经苦恼地说,为啥惠能能够被“以心印心”,我就没这机遇啊?这不就是自身这个容器还不够,又没碰到能够直接给你“印心”的人嘛。没办法就只能先自己慢慢琢磨慢慢悟了。所以呢,想走这条路的人,在遇到真正的引路人之前,修好自身心性,提升认知不失为一个好的准备阶段。

人最为根本的就是“心”,人心天然能够感知高层次高维度的信息,并不需要逻辑推理演算等繁琐的过程。人心更多在性灵层面,并不是单纯在肉体上,生理解剖意义的心脏仅仅为“心”的一个肉体表象投射。也不在大脑,头脑思辨也属后天教育成长后基于现实训练出来的认知方式。脑思维能权衡利弊得失,思考现实空间发生的事情,但计算不了更高层面的东西,例如真心、命运无常、生老病死等。对某件事情、某个人,是否真心喜欢,还是头脑一番权衡比较说服自己去喜欢,可能瞒得过别人,但是瞒不过自己的。即使不言修行修炼,单论做人,真心不伪、表里如一也是如今这个时代难得的品质。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6 21:56:27
关于“心性”,古文化中说过“心为体,性为用”,意思就是说“心”是根本,“性”在作用。从文字构造上看,一个弯钩对应了心的组态形式,往往这种组态是不完备的,因为古代修行文化把最初级的较为完备的组态形式叫做“圆”,很多起出家人的法号的都叫做“圆*”,或者“*圆”的。心这个字的弯钩形式展现一种非圆的存在,也就约定了原有认知水平无法达到对于客观事物、客观规律进行初级层次上较为完备的那种认识。弯钩两侧三个点说明“心”具有朝着多方向进行变动的特性,今天这么想,明天那么想,晚上想着人生无意义,白天可能又觉得要为名利奋斗,换个不同情境可能又不一样了,反复变动,合起来说明常人的心就是不完备,善动善变一种的组态形式。

心之所生为“性”,也即每个人或者每种有心的存在,心中都会生出来一些什么,这个范畴的东西就叫做“性”。未曾有肉身这个载体之前,原来带的物质态约定了心中易于生出来的那种东西叫做“天性”。有了肉身之后,在家庭、社会等人群聚集的后天环境中,另外养成的东西,叫做习性、性格、性情等等。此外,随着父母祖辈的信息遗传而来的微观层面事物,能够约定心中易于生出什么的那种东西,也是属于性的范畴。“性”这种东西也就是说心里生出来什么,以及心之所生如何运动有一定的物理惯性或者偏性,导致了它不容易总是处于一个中正稳定的状态上。每个人所拥有的各层面的“性”也就构成了代表“我”的那个“自性”。

心性,本质上就是真真切切的物质运动模式,和一个人自己用那一套浅表的意识心理活动所得出的感想是不同的。常人的心,做不到对自我以及事物的客观公正的认知,都是有偏颇的,而且团体社会里那种无形的人我相,大部分既无法舒展自性,也无法提升自性,而仅仅把自性之中在人前相对好的那些东西放在自心之表,在心底深处隐秘的地方,往往那里才装着脏污的角落,是不愿意去剥开来看的。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7 01:09:07
修行修炼有兴趣的人其实不少,至少天涯论坛上几个相关的版块以及这方面话题还挺活跃,只不过发现很多人容易把修行修炼当作一种与其他依靠头脑思辨就能学有所成的知识门类,就像在学校里学数学、外语、计算机课程一样,或者当成一种依靠重复的经验操作就能熟能生巧的技术技艺,例如体育项目、体力劳动项目等等,因此往往陷入到追求一种理论,或者一种技术,以为掌握了理论技术就可以了,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

修行修炼试图跳脱原有世俗领域对一个人自身形成的一些约束,获得相对意义上的自由度。从规律来看,世俗和修行属于两个世界,各自都有规律在约束着,例如,世俗论迹不论心,而修行直接论心,有些事情在世俗觉得是好事,但修行看重的客观规律层面不一定是善等等。想跳脱出这一个藩篱,进入修行修炼的世界,得到生命内涵的扩展,并获得相对更大一些的自由度,那么是否满足了从事修行修炼活动的基本要求呢?这个问题还是很大的,要想走到另一体系,同样得以认知、遵守、服从、配合该体系的法则、规律为先。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7 01:16:02
真正修行修炼这件事,恰如征途无异,路漫漫其修远兮。凡是修行,用一种志在必得的心态也是不行的,高估了自我,也低估了天地规律。错位的认知,影响到接近这个东西的本来面目的可能性。从心理强度来看,可能世俗层面有些东西给人的一时满足度更高,但从实际来看,那些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却又不及修行领域所产生的一些微妙作用。这种作用只要能够春风化雨般地深入自心,是能伴随一个人很久的,甚至关乎到一个人在时空的流转。当然,如果非要舍弃修持倡导的心性、认知、功德修养,转而去追求短时可见的速效利益,包括所谓的成就成果,大约也会觉得这么修不太值得,各人有各人的选择和缘法。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7 10:34:27
再写写自身经历吧,这些内容之前尝试写在其他板块,但最终估计都是因为主题不符,没能保留下来,可能更适合未知学院这个地方一点。

实际上,一个人尝试去接触修行修炼都有着种种契机,或求好、或求功、求解惑,诸如此类。例如,本身就具备哲学人文素养,观纷纷世态,体人生百态,忽然升起悲悯苍凉之情,希望探寻个体生命奥秘,洞见社会规律;或者亲近喜爱传统文化,具有单纯朴素的兴趣,希望探寻其本质;或者遭遇命运,转而生起反思之念,茫然间却不知何去何从,踌躇彷徨,希望寻找人生意义;或者身心有恙,希望获得健康、增强人体生命正气,提高生命活力,预防疾病,颐养天年等等。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7 10:53:43
(1) 幼时好奇心,源自民俗种种

就个人而言,对于一些所谓的神异之事的好奇心可以说是从年幼之时就有了,而年幼之时的经历于一个人的一生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幼年时期的性格主要展现出天性中活泼好动的一面,对道观、寺庙等场所,以及乡野间民俗礼仪之类的事情有着天然的探求之心,总觉得这些东西的背后连接着神秘未知又好玩的未知世界。

记得小时候当地有个远近闻名“跳大神”的中年妇女,每次当她被人请过去开展一些“封建迷信活动”时,围观群众之中必然也是少不了我,不仅观察她的一举一动,也会观察围观之人的各种反应,一整套烧香、喝酒、唱跳的流程下来,都要花大半天。虽然好多人都说小孩子可以“看到”一些大人看不见的东西,每次我也跃跃欲试,却啥也看不见,反而带来更深的疑问,她们到底是在干什么呢?我也没有看到“鬼神仙佛”之类的啊……

所以,基本上大多数时候就是属于看了个热闹。但也有遇到一些令我当时幼小的心灵感觉神奇的事情,例如,某个小孩连续啼哭了一天不止,父母心急如焚但无计可施,最后按照某位“大师”指点的绕厨房三圈就停止哭泣了;还有一位算命先生,一直说自己的儿子活不过多少岁,于是常常去帮忙做修庙筑路的事情,希望能帮他积点阴德,结果他儿子还是在推算的那一年因为喝酒脑溢血去世了……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7 14:13:40
(2)童年侠客梦,仗剑走天涯

稍微长大一些,大概6-7岁吧,到了上小学的年纪,也进入真正意义上的童年。对于大多数八九十年代出生成长的孩子来说,有着一代人的集体美好回忆。尽管物质上不发达,童年的时光却相对单纯和快乐。那个时候天蓝、地绿、水清澈,自然环境和谐,人心尚未如今天这般被外在的价值观念剧烈冲击,小孩子也不会面对这么多电子游戏和大量网络信息的冲击污染。

对于我个人后来的修行探索而言,影响较大的除了《封神榜》和《西游记》,更多的就是武侠了,相比接触不到的神仙世界,感觉武侠世界离得更近一点。和大多数男孩子一样,自己也怀着一个武侠梦,向往着什么时候能够出去闯荡江湖,仗剑天涯快意恩仇。当年《天龙八部》、《小李飞刀》、《射雕英雄传》等源于金庸古龙小说的电视剧可谓家喻户晓,以致于很长一段时间内,小朋友之间谈论的共同话题都是武侠电视剧中的人与事,例如萧峰、令狐冲、郭靖、张无忌、华山论剑、大战少室山。

童年的想法总是天马行空,充满各种创造的活力。要想当大侠当然少不了武器,没有现在小孩各种琳琅满目的玩具,那就利用各种材料(木头、铁丝等)来打造。当年引以为豪的有两件,一件是模仿金轮法王的金轮,实际上就是捡了一个锅盖,然后把中间敲出不大不小的洞,弄根木头并锤上钉子固定,木头可以当作把手握住。第二件是自己都忘记了名字的宝剑,不知道在哪里拆的细钢筋,一头磨尖,另一头安上一个铁皮牙膏盒子做的护手,外加几根红色的毛线做剑穗。除了这两样,还有自己做的鞭子、弓箭、上官金虹的龙凤环、山寨版的小李飞刀、南海鳄神的剪子等。现在想起来,这些东西挥舞开来还是非常危险的,当年没伤到自己和别人确实不容易。

有了武器,也只是“闯荡江湖”的基础。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自然也会有“门派”。小时候最喜欢武当、少林这种有着“神秘”佛道底蕴的门派,感觉背后深不可测;不怎么喜欢世家之类的以世俗伦理人情、共同利益作为纽带聚集在一起的地方。每到一群小朋友举办“武林大会”时,各种神功(“降龙十八掌”、”xxx点穴“等)以及“刀光剑影”就轮番上演切磋了。

轻功曾经是我最梦寐以求的,想着要是能飞起来多逍遥自在啊。天性中的调皮和淘气带来的是衣衫褴褛,要么头磕破了,要么因为扮演丐帮长老而弄破了衣服,这种情况下回家必然伴随着父母的混合双打。至今额头上都有一处非常微小的疤痕,就是自创“踏雪无痕”,某一年冬天在结了冰的河上瞎跑,摔到比较尖的冰上瞌出来的。

童年的种种趣事虽属玩闹居多,但心底直觉所谓的“内功”这些东西都真实存在,也直觉以后会遇到机缘。其实八九十年代也值国内“气功热”的时期,加上《少林寺》这部电影巨大影响的余韵仍在,这方面的信息应该还算是比较多的。记得我父亲也跟着当地的一个老头学了一年,后来我上大学的时候还听他回忆练的东西好像叫“十三太保”什么的,名字还挺威武霸气。可惜他“悟性”太差,加上个性懒散,除了挨骂,什么都没学到,至少从我的视角来看他每天练的就是一套广播体操,问他什么他自己也不知道。算了算了,既然从大人们那里得不到答案,那以后自己去寻找吧。总而言之,一颗探寻的种子也就此在心底里埋下了,只需等待时间让其发芽。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7 14:36:19
3.懵懂少年时,内功修炼探索

真正在这方面往前一步是在初中和高中的上学期间,十几岁青春年华,恰同学少年,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时光了。这个年龄段,已经不再是小孩子心态,并且有了一定的自我空间,也有了相对自由的空间和较多的零花钱。初中住在叔叔家,走读骑自行车上学不住学校宿舍。每个周末有一天半放假,不用上课,那个时候网络刚开始兴起,很多同学都会偷偷去网吧上网,甚至很多同学的梦想就是能够开一间网吧。但我对这些既不感兴趣,没有“花季雨季”的多愁善感,也没有去尝试挑战做大人眼中叛逆的“坏孩子”,喜欢的是在小县城的各个角落闲逛,看看路边老大爷下象棋,围观围观公园里别人算命,顺便逛逛地摊,看能否找到一些什么秘笈之类的旧书。

有意思的是某一天还真被我碰到一本,二三十页的泛黄小册子,封面用毛笔画了个小人举着铁棍,写着《中华秘术力敌万人》。小册子里边记载了几十种修炼肉体力量的方法,例如在井水里挥拳、竹子扎成捆练手腕的力量、少林破壁功之类,总体上都属于偏外在的硬功夫。虽然这些不是我心心念叨的内功、真气、点穴之类,但感觉也挺有趣,便决定买下来。

“老板,这本书多少钱?”
“你个小孩子要这个干什么?要的话两块钱拿走吧……”

于是爽快交钱走人,回家后把这本小册子夹在初中政治课本中,时不时会拿出来偷偷看一眼,比划比划,但条件有限,既没有大水缸,也没有竹子这些小册子中用来辅助的工具,也就没有实际去练习。

这样周末出去收收捡捡的,到了初中毕业的时候发现居然收集了将近二十多本小册子,而且那些小册子的名字都还挺能唬人的,不是某某秘术,就是什么神拳。只是这些小册子在后来的辗转搬运中给弄丢了,估计最后也是到哪个废品回收站去了。虽然里边的东西一个都没想练,但毕竟有些纪念意义,挺可惜的。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7 14:38:05
上了高中,学业比较紧张了,也没多少时间和精力去到处晃悠了,周末的时间都是被学校组织起来小考、刷各种习题集。一直到高一下半年文理分科考试之后才迎来了比较空闲的一个月。至今对于那个周末记忆犹新,景色特别美,傍晚夕阳映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一片岁月静好。去公园的路上,经过一个地摊,偶然发现摆着两本破旧的武术杂志,大概是当时五六年前的《少林与太极》和《武当》。看到后瞬间停下脚步,如获至宝,算是终于有了能够了解并联系这方面的渠道了(可惜当时互联网还不怎么普及)。

正好高中学校门口有个报刊亭,第二天一大早就过去找报刊亭的老大爷要订杂志。老大爷吃着面条,精神抖擞地拿出一个本子,说了句“要订什么自己看“,只见上面手写了可以订阅的所有刊物列表,大约一百多种,整整五页。仔细搜索一番,这两本杂志居然都还在,高兴之下把当时所有积攒的零花钱都用来订它们了。老大爷看了看我订的东西,比较惊讶。

“你是对面学校的学生吧?学体育的?”
“是的,是学生,但不是学体育,杂志是帮别人订的。”
“等每个月杂志到了,要帮你送到对面吗?”
“不不不,我来您这里取就是”,这东西可不敢送到教室被发现。

于是,每个月最激动最快乐的两天,就是跑到对面老大爷那里取杂志。得益于这个信息窗口,我可以从每期的内容了解很多基本的武术常识,包括前辈们的武林轶事、各地武术风格和特点等。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7 14:39:17
对我来说更为重要的是,除了这些之外,杂志后面会附带各种广告,既有要去实地面授的,也有一些函授的教材。就是那种给寄一些资料,然后自己按照资料上的具体方法来练习的方式。这些教材大都以硬气功、养生内家拳之类的为主。

大约半年后,经过一番选择,花费了几百元的“巨资”从某某搏击俱乐部函授购买了一本练内家气功的资料。当时已经到了高二,已经开始要备战高考,需要在高二把所有高中课程提前上完,因此课业方面非常繁忙,学校也管得非常严,外面邮寄进去的所有东西会经过班主任转交,所以特意给对方打了个电话,千叮咛万嘱咐一定一定要写成“学习资料”,不然我就惨了,而且还提前告诉班主任,说是辽宁的亲戚月底会寄来的一些物理习题集之类的,需要帮忙留意一下。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7 14:40:26
期盼已久的“学习资料”顺利到手后,打开发现是站桩(无极桩)配合呼吸的修炼方式,当时感觉比较困惑,电视上不都是打坐吗?高马步的无极桩站着有点奇怪?但知道自己未成年的小白一个,也没人讲解理论什么的,既然买了这个,先照着练就是了。因为高中的时间挺紧张的,平时也就主要利用早上、晚上以及数学课上练习。从小数学比较好,即使走神不听课也不影响学习,上课站桩时屁股离开凳子,在旁人看起来就像坐着一样,坚持一会坐一会,然后再坚持。单纯这么苦练其实挺累,三天下来大腿肌肉都酸痛不已了,而且当时心里明白,如果长期没有一个实际感受的反馈,很容易就放弃了,至少得确认一下“气”这个东西的真实性吧。

正是缘于童年时期埋下的探寻种子,心中一直是比较坚信“气”这东西存在的,只是苦于找不到人指导。当时自己想了一个特别的方法,假设这东西确实存在,而且人人都有,那我暂时不管练得对不对了,先只是专门聚集、感受、验证它,有了切身的体验作为反馈促进,再进一步研究,这样才不至于自己空谈空练。于是先停了两天站桩,用了很强的意念集中在下丹田,把手放在那个区域来辅助感受,一呼一吸都落在那里。每天的碎片时间,早晚睡觉前后都不停歇,这样操作了三天,还没啥感受,但隐隐觉得有些变化,于是没有立刻放弃,继续坚持。因为年轻时气血充足,经络也没啥堵塞的,大约一周后,切切实实体会到了“气感”。当时的感受就是下丹田处有了真实的东西,暖暖的,而且能随意念而动,说物质也罢能量也罢,反正不是心理作用。亲证一个东西的喜悦难以言表,加上少年情怀,那段时间走路都是高兴地一蹦一跳的。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7 14:56:14
练过气功的人都知道,一旦有了切身的感受,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一样,也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特别沉迷于“气”所带来的感觉。无论是进行站桩,还是打坐等各种外在形体形式,因为内在有了实实在在的感触,也就不会觉得枯燥无聊了,反而是畅快。就这样一直到高中毕业,整整一年多的时间,除了必不可少的学业以外,节衣缩食偷偷购买了好多内功资料,蒙头自己研究各种“穴位经脉”、“小周天”、“大周天”、“卯酉周天”、“内气外放”等,也算是自得其乐。而且俨然觉得自己似乎成了武侠小说里传说中的“内功深厚”,隐于某某高中,不出世的“武林高手”了。

当然,那个年纪比较中二的事情也干过不少,例如,用筷子模拟银枪刺喉、从工地上捡砖头来练徒手劈砖等等。有段时间想要去练“铁砂掌”,但苦于弄不到铁砂,只得在沙子中掺杂了碎石子,用力过猛之下就把手划伤了被家长发现拉去医院包扎。各种糊弄方才没在家里暴露“武林高手”的身份。

然而,少年心性,十几岁的年纪很难藏得住话,有了什么好玩的东西或者感受都想着找朋友能够一起分享。但着实碰壁不少,许多时候对方的反应仿若当头一棒。仪器无法检测到的物质不存在,科学未验证的东西不靠谱,甚至当作是胡言乱语,包括当时几个从小到大最为亲近和信任的朋友。
“我是真的感觉到了啊”
“你那是心理作用,又不能证明”
“别天天神神叨叨的”
………

相信的人呢,可能只有我奶奶一个吧,因为某天在她腰酸背痛给她背部按摩时,心血来潮,隔空试了下,她亲自体验到了“滚烫、跳动、蚁行”这些体表感受。不过也没法给她说什么,只能推说是自己看书学了点保健按摩的手法。

经过这些事,在修炼探索这条路上的体验和感受,也就极少再对人讲了,讲了也是徒增烦恼。对庄子老先生所说的“夏虫不可语冰”也有了一丝共鸣。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一旦碰到固有认知以外的东西,惯用已有的认知作为尺子来衡量,若存若疑还算是好的,大部分属于“大笑之”。是的,那个时候被以此为谈资,议论嘲笑的经历也有。记得前几年看到许多人对朱清时院士练气功谈感受的批判,特别感慨。这还只是后天真气层次、仅仅用于强身健体的气功,尚未步入真正修行范畴,大众便已经是如此反应。面对那些真正高层次的东西,恐怕真要如同洪水猛兽一般吧。同时,由人推己,时刻提醒自己在分析评判一件事之前,一定先要先放下固有的“我见”,去深入了解了再分析不迟。
楼主:沉醉但知归路  时间:2022-07-07 14:59:08
注:这些气功经历,都是未得传承和指导的情况下,在年少轻狂的年纪自己想办法验证的方式,不具备普适性,更不宜照搬。而且这个阶段对于“气”、“经络”、“周天”这些不同物质形态及其运转规律的认知太过局限,仅仅作回忆记录,算是走过的弯路。现实中发现,即使市面流传的气功只是属于后天真气的层次,但仍然有好多人因心性认知不够、或者方式不对而出偏,出问题之后药物也难恢复,如今这个时代的人都普遍自信,但这些领域千万不要凭着主观聪明而胡乱试验。我自己当年之所以没折腾出大问题,一方面是因为年轻时气血充足、经络尚未混乱淤堵,另一方面则是当时心性上单纯为了好玩,没想太多别的东西。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