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在香港住过

字数:1545访问原帖 评论数:7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7-29 17:33:28 更新时间:2022-08-20 06:44:59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7-29 09:33:28

钱先生台湾故居素书楼,已经是久负盛名的了。钱先生无锡老家七房桥祖居,闻说近已修复重建,准备开放中。从钱先生有关著作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钱先生香港故居的一些情况。当年学生香港办学,所谓手空空无一物,也只是自己住在学校里。新亚书院在桂林街时,四楼三间房,分割成两大两小唐君毅四间教室;三楼三间房则为学生和教师的宿舍和办公室食堂等等。学生宿舍是一间,唐君毅、张丕介二先生各携夫人住两个朝南的半间,钱先生住一个朝北的半间。余下半间则是学校办公和这三家五人吃饭的地方。这样钱先生住在学校好几年,直到一九五六年,钱先生结婚,才自己租房子住。

《师友杂忆》里这样说“于九龙钻石山贫民窟租一小楼,两房一厅,面积皆甚小。厅为客室兼书室,一房为卧室,一房贮杂物,置一小桌,兼为餐室。”在这里,钱先生修订再版《先秦诸子系年》就在那小厅里赶工,每每要工作到深夜。

钻石山住了几年,一九六零年,钱先生到美国讲学后回港,搬了一次家。他们自己在沙田乡郊,找了一小楼,虽然只是二层楼,可是要登上这楼,却需要先登上登山石级一百七十多级。这是一座建在一座小山山腰上的房子。当时钱先生已年近七十,可是亲往踏看后,深爱其境,就定下来搬入新居。在这个“故居”一直住到离开香港到台湾去。

钱先生把这座楼称为桴楼。《论语新解》这部书的最后定稿就是在这桴楼里完成的。楼在半山腰里,窗外可以看见海景。民国五十三年,钱先生写过一副春联“读画诵书但随一室 白云沧海围绕四窗”,说的就是这桴楼的风景。《师友杂忆》中的一段记事,则是另一种风景。“夏秋间,忽台风来,势烈空前,山居破坏,屋顶多掀开。修理费时,临时移楼下另一小宅。在楼上放一桌,余一人尽日握笔吟哦。较在耶鲁写初稿时,环境似更怡悦有加”。

后来钱先生从中文大学新亚书院辞职,临时在青山湾租一小楼,同样的临海面山,环境幽静,在这里开始制定写作《朱子新学案》的计划,并开始读《朱子大全集》。二月期满,仍回沙田。后来应邀去马来亚大学,这沙田的房子没有退租,所以回来后仍住此,写《朱子新学案》。直到大陆文化革命,香港难民潮骤起,钱先生迁居台北,才离开这桴楼

民国五十五年十一月到十二月,钱先生在台北<中央日报>连续发表三篇《桴楼闲话》(人之三品类,身生活与心生活,人学与心学),后收入<人生十论>(台湾东大本和大陆三联本均缺)。

桴,就是孔夫子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桴。也就是一个小木筏。桴楼,就是像木筏的小楼了。这或不是楼的形制像筏子,而是房主人的心情有点和孔夫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的心情略同吧。那时侯,大陆已经开始了文化大革命,香港则还在英国女王委派的总督统治下.钱先生寓居于此,不正如乘桴浮于海一样吗?过了不多久,钱先生就搬到台湾去了。

钱先生在香港住过的桂林街、钻石山,其实都是贫民区。几十年后,当时的住房或许现在已经不在了。这桴楼的所在,比较像一个风景区,山下是一个寺庙(西林寺),山顶有房东的花园别墅。“故居”或许会还在,还有新房客居住的吧。


多年前曾发在天涯教师版 毕明迩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7-30 07:56:45
梁漱溟在文革严峻形势之下,完全不顾自己的安危,坚决反对批孔,不管主张如何,那才是真正的新儒家,
虽千万人,吾往矣。

那才是真正给孔孟长脸的人物。

谢谢二楼这几句。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7-31 06:08:01
新亚书院在桂林街时,四楼三间房,分割成两大两小唐君毅四间教室;三楼三间房则为学生和教师的宿舍和办公室食堂等等。学生宿舍是一间,唐君毅、张丕介二先生各携夫人住两个朝南的半间,钱先生住一个朝北的半间。余下半间则是学校办公和这三家五66……


主帖开头这一段中分割成两大两小唐君毅四间教室这一句里,多写了唐君毅三字,应删。

对不起。

上面二位往返多个回复,,有兴趣看完的,谁是谁非会很明白。我不支持二楼的大部分意见(含他以下的文字)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8-02 07:16:50
我不支持二楼的大部分意见(含他以下的文字)

无益于在此帖讨论11楼12楼中的等问题。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8-02 07:18:49
不是无yi ,是无意。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8-15 12:19:13
我也无意于拉黑喜欢表达的人在此帖表达。
楼主:毕明迩  时间:2022-08-15 15:41:13
有人就怕不同意见,其实读者会清楚的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