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大同社会”能否实现?

字数:2843访问原帖 评论数:2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03 02:41:26 更新时间:2022-08-13 03:15:50

楼主:ty_尤德才  时间:2022-08-02 18:41:26
厦门 尤德才

《礼记·礼运》:孔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意思是说,“大道”的时代,天下都是公共的。人们做事都为天下公共利益着想,社会管理推举贤德和能干的人来主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讲求信用,和睦友善,不单是以自己的双亲为双亲,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这样使老年人都能善终,壮年人都有事干,幼年人都能健康成长,鳏、寡、孤、独和残疾人都能得到抚养;男人有分内的工作,女人有如意的归宿。财物弃在地上,不一定会收藏到自己家里;力气使出来的,但不一定是为了自己。没有盗窃害人的事。所以家家户户门户大开,不用关闭,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中国自古就有公天下理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它即是个人高尚价值观的取向,更是治理国家社会的最高准则,千古“不易”之大道。自黄帝开始,至颛顼、喾、挚、尧、舜,王位传递并非世袭,而是贤者继位。尧至舜、舜至禹的禅让特别鲜明地呈现出选贤与能“天下为公,天下非私”的心怀。

很不幸的是,中国自从进入夏朝以后,就从公天下变家天下了。夏朝背离黄帝奠基的王道政治,国家一开始就动荡不稳。启坏禅让、太康失国、寒浞逐相、帝杼东进、夏桀暴政、商汤革命取而代之。 经历了夏商周之后,出现了系统性扭曲。王位家族承传变成了惯例、制度。远不及黄帝王朝七君五帝长治久安和天子修道及禅让的和谐。

当初,孔子参加鲁国的祭祀结束后,伤心看到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的大同社会准则已经被破坏的事实。人们只把自己的亲人当亲人,只把自己的儿女当儿女。财物和人才,都成了私产。诸侯、天子们的权力变成了世袭的,并且名正言顺的世代继承,还修建了城郭沟池作为坚固的防守……。老子更加悲观,"大道废,有仁义",仁义是大道废了以后而不得不诞生的东西……。孔子和老子对“大道”基本上有共识。但孔子并不认为大道就没有了, 只是大道衰微,人类道德普遍下滑,私心私欲日重。随著社会的发展道德也会改变,可以通过推行“德政”、“礼制”来构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这样的社会,叫做小康。

也就是说,自从夏朝以后,公天下变家天下了,高道德的大同社会只是个美好的理想,离我们太远无法实现。面对“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社会现实,可以通过推行“道德伦理”和“礼制”构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的小康社会! 与GDP多少美元或物质丰富作为小康标准没有直接关系。大同社会和小康社会主要区别是指道德高低的分别,大同社会是孔子理想中的社会。

孔子的高道德的大同社会能否实现?

芬兰是圣诞老人的故乡,是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人均产出远高于欧盟平均水平和享有极高的生活品质,国民具有极高道德标准。芬兰是全世界犯罪率最低和最幸福国家之一。公务员清廉高效,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芬兰名列第一,基本上达到孔子所说的大同社会。

譬如, 芬兰创造了一个教育神话,不仅课时最少,课后复习时间最短,而且假期最长。从2000年起,芬兰15岁的孩子,在(OECD)评为整体表现世界第一,使得“芬兰教育”受到全世界各国教育专家的关注。什么原因推动着芬兰的教育,使之成为一流的教育大国?

芬兰之所以成为一流的教育大国原因:是回归“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教育为公的“大道”上。

在芬兰,每个孩子和你我身边的孩子一样都是“国宝”,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都是全国人民的骄傲;任何一个孩子的落后,都是整个国家的损失。不分性别、家庭背景、社会阶层、贫穷还是富裕。着眼于每一个孩子、激发每一个个体身上的潜能。照顾弱势,让个别能力不足的新生代受到更多辅育。甚至关怀移民孩子,将移民或弱势社群,努力转化为社会安定与发展的中坚力量一部分。在同一所学校里,老师的目标也是不让“差生”掉队,会根据他们的学习水平,调整教学进度和授课难度。一切都是为了学生,怎样教导才对学生最有益处,从来不是为自己的教学成果拿第一或抢第一。“天下为公”的无私教育深植于每个芬兰人的生活方式,有很强烈的共同责任感,不光是为自己,也是为其他人。

在芬兰,学生之间没有物质或社会地位攀比现象、没有以成绩好坏而引起的高姿态或自卑现象、或欺凌现象。人人都应赋予相同的机会,从不强调要赢在起跑点上。老师们提到最多的是:学习是为了生活。老师并不关心你学了多少知识。评价一个孩子的标准:如何与他人一起学习,你是不是为人公正、有创造力、有雄心、擅长团队合作、有毅力、好奇心、同情心。

或者说,芬兰教育不只关注孩子们成“才”,更在乎他们是否成“人”,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如能不能感知生活的美,愿不愿意帮助别人,有没有能力去爱人……,这些都比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没有像中国所谓的“资优班”(快班,实验班);没有只把自己的孩子当宝,却把别人的孩子当草。希望自己的孩子或学生“压倒”别人的孩子为荣,反之为耻;没有学校和教师认为:学生考分高,是为其“争光”,学生考分低,是为其“抹黑”;没有要求家长课后督学;没有课外培训班、补习班;正式考试”次数不多,不做排名;老师不作绩效考核、学校搞“绩效工资”、没有学校、校长、教师分三六九等,连学生也分三六九;没有贵族学校,标榜精英培养、没人炒学区房……等现象。

楼主:ty_尤德才  时间:2022-08-03 10:48:19
@萬道圣 2022-08-02 21:38:25
看来,芬兰的每一间教室里,都挂着一幅大大的孔子象,并注: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
孔子被称为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是因为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教育为职业,兴办私学的第一人,使教育学术民众化。 孔子的人品,堪称典范,他生性正直,怀着与人为善,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这是他做人的准则,教师的巨大力量在于作出榜样,也应成为学生立身作人的准则。

孔子所处的诸子百家时代,就其教育的品位与教育家的思想境界而言,不亚于当今之芬兰教育。因为孔子时代是在没有像当今芬兰那样雄厚的社会经济做基础,相当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政治较为和平环境作后盾,让每个受教育者不断地发展自己,完善自己,服务社会。

孔子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是伟大的教育家,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楼主:ty_尤德才  时间:2022-08-04 17:34:36
@retinoscopy 2022-08-03 08:57:42
孔子的大同社会就是奴隶用反抗的奴隶社会。
-----------------------------
在理想的大同社会,天下的所有权归天下人,其治理权由天下之人选举领袖来行使;自夏、商、周的社会,天下的所有权归天子、诸侯、大夫所有,治理权也为他们所掌控。

2000多年前,孟子已经提出: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也,非独夫所独有! 天下选举就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今天人类还找不到比民主法治,更能体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的大同社会体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