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随笔)

字数:1487访问原帖 评论数: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8-20 00:36:15 更新时间:2022-09-03 03:52:46

楼主:zhnhh  时间:2022-08-19 16:36:15
书缘

我生长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母都是大字不识的文盲。

不过,在那物质馈乏的“文革”时期,头脑颇有些聪慧的父亲,深受“天干三年,饿不死手艺人”这一乡邻俗语的影响,一心想着学门手艺。他凭着自己的才智,和伯父一道,学起木工技术。在学做木匠中,饱尝没有文化、识字太少的苦头。从我记事起,就受到他那“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儿童时代,他就为我买《看图识字》等幼儿书,启发我崇尚文化知识。

我刚上小学时,他在县城一个机关做木活。有一个周末,我到父亲做活的县城里找他。那一天,父亲拿出身上仅有的8分钱硬币,要我到商店为他买1包售价8分钱的“钢花”牌香烟。我到了商店,看到商店里卖着在当时少见的“练 ”,售价也是8分钱。不谙世事的我,于是把8分钱的硬币用来买成1本“练 ”,而没有为辛劳、贫穷的父亲购买1包香烟。当时,“钢花”牌烟是标价最低的香烟啦。

我从商店出来,回到父亲身边时,父亲问我烟买到了吗?我说“没有买烟,钱被买了1本练 ”。此时,失望的父亲没有责怪我,似乎他可以忍受不抽烟的苦痛,只要我爱学习文化就好。

我在大队完全小学附设初中班读书时,正值“四害”横行时期。在一个学期里,学校连课本也没有提供。父亲千方百计找旧教材,硬是为我找齐了一套初中旧课本。

我读高中即将毕业的1979年,科学的春天来了。在他们的小县城里,县新华书店开始销售“数理化自学丛书”。凭着对知识的渴望,父亲听我说到此事,尽管此时已身无分文,仍然到县城里靠借债、走后门求人,从县新华书店里为我买到一套17本、售价11元多的“数理化自学丛书”。

父亲没有饮酒嗜好,烟瘾很大。然而,为了让我有个好的读书条件,他宁肯不抽卷烟,只吸“闷筒”(云南农村常见的一种抽烟丝的工具),也要尽量满足我的读书需要。在他看来,只要能提供几本书,就能使我提高学习成绩,是比较划算的事。在我的初中、高中阶段,乃至学专业技术时期,只要我提出或写信告诉他我需要的书,他都会千方百计地满足我的要求,为我买到我需要的书籍。

肩负父辈对知识的渴求,我不负众望。上初中靠群众评议决定,我读上大队完小附设初中班;高中时,半评半考,我以优秀的考试成绩作后盾,顺利通过“贫下中农”评议,得以进入公社中学附设高中班就读,成为那所中学历史上的第二届高中生,也是末代高中生。高中毕业,时值大中专入学凭考试成绩的年代,我轻松地考入一所中专学校,成为全村150多户近千人口中凭自己的本事进入中专学校读书的第一人,在家乡传为佳话。

我深知书的价值,也深切明白知识的可贵。从那时起,我就买书、读书、爱书。我不喝酒、不抽烟,不随便乱花钱。把多余的闲钱用来买书,把空闲的时间用来读书,使自己虽然不是学文科的,也能在文科上拿得起放得下,无论换到什么岗位,都能很快就适应,短期内就能熟悉新的工作,作出相应的成绩来。

时至今天,我买书不断,读书不断。

我买书、读书,也爱书。我有个习惯,就是每买来一本书,我都要找一张厚一点的纸,为新书包一个很结实的书壳。我包书皮,用得最多的是从书店无偿讨来的牛皮纸,也用一些旧画报、旧挂历,折叠书皮也非常工整。每包好一本书,我都有要用一支粗笔,前期用毛笔,后来用软笔,有时用美工书法钢笔,在书皮上工工整整地写上书名。许多书,我虽然已经买来20多年,阅读了许多遍,如今打开书壳,封面仍是崭新的。

买书、读书20多年,我的存书已达到4000多册,内容涉及文、医、史、哲、社会、科普等方面。在读书中,我时常把读书所得写成读书笔记,并积极应用到工作中,增长了自己的知识素养,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自己适应社会和工作的能力,增强了为党的工作的本领。

楼主:zhnhh  时间:2022-08-19 16:55:16
应该顶起来!
楼主:zhnhh  时间:2022-08-31 14:47:03
欢迎关注!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