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黄河游览区记(图文)

字数:9569访问原帖 评论数:10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9-14 00:29:25 更新时间:2022-09-25 12:08:50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3 16:29:25
花几块钱,就可以从郑州市区坐公交车前往黄河游览区。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3 16:31:42
老黄河大桥如今只剩下一座桥头遗址,带着冷金属的质地和横跨时空的恒久的荣光,孤单沉郁却又倔强固执地独处一隅,被毒辣的日头暴晒着,而几个当地人在桥头的树荫下摆摊设点地贩卖小商品,说笑闲聊,又使得它还流露出着一丝依附尘世,留恋人间烟火的的情绪。五个桥孔,全长约两百米,所剩的铁件大多锈蚀,便是它的全部。时间不息的流徙中有关它的全部记忆,应该上溯到十九世纪末,具体说,就是一八九九年,一群来自法国和比利时的资本家集资修建了它,当然,建造它的想法是由大辫子大屁股的满清统治者提出的,而且是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清人多蛮野,多强横,也多荒诞,但在他们拖着从后脑勺长出的大尾巴嘚瑟于华夏世界时期,还是做过一些让历史乐于记住他们的事情,比如修建这座黄河铁桥。只是诸如此类的古董级别的遗址,在旅游消费昌盛的今天,并非是游客的首选,游客们从它们身边欢欢喜喜激情四溢地走过,多视而不见,要是市侩势利的导游懒惰了,以为这样的遗址产生不出更多的效益,就不会给游客讲解,最多一笔带过,便领着极喜欢摇举着各类小旗子的游客,兴高采烈地进入具有消闲娱乐的其他区域,这历史遗迹可就真的是遗址,要被后人们忘得干干净净了。郑州的这座古老的黄河大桥遗址,也未能幸免,即便搞成了所谓的这样那样的教育基地,也不过是徒劳。根由还是多数国人无法真诚地正视历史,除非向他们许诺高官厚禄或用枪逼着他们。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3 16:33:16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3 16:34:39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3 16:38:10
我在大桥遗址上待了不短的时间,冷金属的庄重和热气流的蛮横,共同组成了它存在于世的景状,说到底,这是一种宿命。
这种宿命带给人的解读结果,就是它同历史一样,不过是一种破产之后的无奈,甚至就是宣告或隐匿破产真相的一纸封条。
印证我这个看法的,是坐在桥头下面坡地上的一个穿着洗得发白,布满大小不一的几个窟窿的背心,约摸七十,两鬓灰白,脸色酱紫,皱纹纵横,二目混浊的老头子。在我身边不远处由小商贩无偿提供给客人落座歇息的几根长条板凳上,还坐着两个年事已高,体态消瘦,满头枯发,神情忧郁又无望的妇人。
他们,正在慢慢变成人的“遗址”,说刻毒或文艺一点,是“遗物”。他们像无数弓腰驼背、忍辱负重的桥一样,让子子孙孙从自己卑贱枯瘦的脊背上过去之后,就被时间推到一边,便不再被回望。(望着这几个老人,我突然想起朱安女士,那个替鲁迅守了一辈子活寡,恪守妇道,从未与他有过肌肤之亲的江南老女人,据说鲁迅死后,人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朱安女士一改温和安静的性格,大声喊道:“我才是鲁迅的遗物。”另一个大文豪郭沫若早年也有过一段包办的婚姻,只是郭沫若多多少少还跟那女人有些勉强称得上感情的“对接”,但仍然可以看成是属于他的半个遗物。这个话题太沉重,就此打住。)
或许,对于这座老掉牙的黄河大桥和那几个老人来说,无奈无望的,不是被遗忘或一些可有可无的人事羁绊带来的苦楚,而是无法阻挡的苍老,而苍老偏偏来临太早,来得太快,而且让看起来漫长痛苦的一生突然间变得太短。
又是一个沉重的话题,使滚滚红尘往往变得轻飘飘的,如毛羽,纸片,破絮,老叶,尘屑,到处飘飞,却无处着落。
我坐在桥头一株杨树下,费了很大的劲,才让自己清宁下来。
是的,我喜欢黄河老桥稳重、庄严、隐忍、大气、阳刚和带着一股蔑视平庸人事的气度。对于这样的气度和由气度度量等元素组成的气质性格,是我这天游览的第一大收获。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3 16:43:08
位于山巅的炎帝黄帝二人的塑像,让人瞠目结舌,从而产生文化意义上的极度快感,同时,也让那些终于从手机、恋情、矫情、娱乐、消闲、跋扈、乖张、虚无等情形中回过神来,用读书人的眼界和深刻去瞻仰他们,发出一声声惊叹,最终有意无意地将其“消化”,承认这是一种极具人性色彩的虚荣和虚假。膜拜者和泪眼婆娑者,更是将这种虚假虚荣演绎到了极端的文明自信的高度,从而显示出不容许任何人事侵犯的神色。这种神色庄严,肃穆,但流于呆板,僵硬,甚至做作。这样那样的神色和行为,要是加以赞美,未免自扇耳光,因为赞美者自己都不相信这些,要是加以批评或否定,似乎又过于严苛或古怪。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在炎黄二帝塑像前的虔诚,与对观瞻者态度的肯定和否定,都缺乏真诚。那种在赞美和追溯所谓的古老记忆中形成的基本形态,比如庄重,严肃,敬畏,崇拜等,都无法抹去那种叫虚无缥缈的东西。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3 16:45:15
从广场到塑像头顶,垂直高度一百米,其中山体高度82米,塑像高度18米,是我见过的国内诸如这样的题材的雕塑作品中最令人震撼的作品。即使再朝空中升高一百米,恐怕也无人反对,炎黄二帝的历史地位和在文明进程中的影响,足以他们获得后世的尊崇。与很多坐北朝南的建筑和雕塑作品不同,炎黄二帝的石头塑像是坐南朝北,面向黄河。而塑像背倚的邙山,对于我来说,一直充满了神秘色彩,武周朝时期的很多大事件,都与邙山有关系,如果足力强劲,心思活泛,探险之心蓬勃,又善于孤身旅行,而且不畏惧虫蛇,那就可以穿越邙山,能抵达世界四大圣城之一的洛阳。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3 17:00:32
【作者注:本帖的照片拍摄时像素小了,且放置很久,效果很差,只好将就用了。有兴趣的文友,就请多看文字吧。抱歉!】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3 17:00:44
【作者注:本帖的照片拍摄时像素小了,且放置很久,效果很差,只好将就用了。有兴趣的文友,就请多看文字吧。抱歉!】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3 21:41:23
未完待续。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4 16:46:35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4 16:47:30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4 16:48:31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4 16:49:07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4 16:50:47
好了,先把洛阳放在一边吧。在炎黄二帝的塑像下面至祭坛之间,还有一条长约两百米的神道,尽管规制和气度都不凡,但毕竟是新修的,无法跟陕西乾县的乾陵前的司马神道、明孝陵前的呈圆形的神道相提并论。不过,要是你真正进入的古色古香,带着玄妙或传说色彩的历史空间里,你还是会为这条神道的气韵所生发感慨。神道两侧各铸又四尊铜制大鼎,深得商周时期的青铜的精妙,技艺上又过之而无不及之处,但个人还是觉得古代的青铜器更纯粹,艺术和历史价值更高。读者诸君不妨到宝鸡青铜器博物馆去参观参观,那里的青铜器可以说是中国青铜器的代言者,另外,陕西博物馆,安阳博物馆等博物馆展出的青铜器也不得了。在山脚下,还有一座造型更加讲究的铜鼎,加起来共九座,铸造者赋予它们以“九州四方,江山永固”之意。
站在祭坛上举目四望,大型编钟在骄阳下传来悠扬动人的音律,铜鼓则被从黄河上吹来的风击打着,发出低沉,宛如大地的肺部发出的声音。
这种技能瞻仰炎黄二帝,又能倾听黄河之音的感觉真好。

汉霸二王城,岳山寺等景点就不在此赘述了。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4 16:51:37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4 16:52:39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4 16:53:43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4 16:56:00
我独自来到黄河边。
黄河流到这里,就像一个征战多时的疲惫不堪的壮士,露出稍有的温驯与柔顺来。郑州以北的这片区域虽说是广袤的黄土高原的终点,但眼见的依旧是黄黄褐褐气度雄浑的一片,而且因为花园口大坝在抗战时期被蒋介石一声令下而炸掉而名声大噪,很多人将黄泛区的起点就算在这里,也不无道理。但这里得到学界公认和看重的,是黄河作为声名远播的“悬河”的开始。所谓悬河,就是河床高处两岸地面的河流,学界又称其为“地上河”。黄河在流经郑州花园口后,一路东去,一直到山东东营入海,都被称为“悬河”。只是开封柳园口一带的黄河,悬出地表最高,因此是“悬河”的最高地段,也是最为危险的地段,河床高处地面足足有15米,而整个悬河高处地面的平均高度是三至五米。人们要是诚心去寻觅北宋都城汴京,也就是现在的开封,就得到地表以下去寻找,淹没古老东京的祸害之一,当然就是黄河和它的泥沙。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或残忍无情面前,人类只能干瞪眼。


楼主:罗锡文  时间:2022-09-14 17:14:28
只是在郑州以北2公里处的这段黄河,并没有多少“悬河”的痕迹。但河面很宽,北岸的风景有些模糊,脚下的南岸,水位退出去很远,露出一大片闪射着逼人眼睛的太阳光的滩涂,偶尔见到一些灰毛长足的飞鸟落下,在泥沙中寻找可食之物,步态优雅闲适,就像流经此段,业已被遥途折磨得精疲力竭的黄河一样。偶尔会见到一些小型船只,或者一个光着上身的年轻人驾驭的小舟出现,除此之外,便是茫茫的一片水域,要不是颜色浑浊,很难让人想起这里是黄河。只是黄河本身就黄,到了黄河边,这份黄就是其标签,也是其性格气质的组成元素,没有任何让人感觉不爽不适的对方。不过,要是你去了东海,你肯定会大跌眼镜。要是你年轻时一直爱唱有关东海的歌,会用古筝弹奏东海渔歌等,站在宛若无限扩大的池塘一般的东海边,你的情绪多半会一落千丈。黄河则不会带个你这样的感觉,它不管奔腾咆哮,摧折了无数船桅,吞噬无数生命,断流了无数次,还是在郑州以北这片区域突然安静下来,舒缓曼妙地流淌,都显得那么自然贴切,因为它是黄河。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