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路上的无根者

字数:1472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09-25 21:20:58 更新时间:2022-09-28 07:31:31

楼主:郑天的文艺苦旅1  时间:2022-09-25 13:20:58

精神路上的无根者:

在农村的时候,我初学诗歌,自己尝试如何写诗,我遭到大家的冷嘲热讽,言语攻击,精神刺激,多数人只是跟着起哄,他们被愚昧限制,不懂才觉得好笑。殊不知诗歌早在先秦就已经存在了,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算是很普遍的东西,《尚书》里头就说过“诗言志”,孔子也说过“诗无邪”,日常生活中诗歌无处不在。有一些人则是出于嫉妒和歧视,自己家里的孩子不爱好文学,不会写东西,不会出口成章,加上我和母亲都是外面嫁进来的,他们的宗族观念便在心里作祟,逼死了我的母亲又想着把我逼疯、逼死,小时候他们总是骂我是短命鬼,不希望我活着是有目共睹的,恶人之心昭然若揭。离开农村以后,像他们那样的人还是很多,自己不喜欢的东西,或自己不会的就极力去否定,去设法摧毁对方,这些人的时间都用在折磨别人取乐上了。我一直觉得时间不够,毕竟我是一个学无止境的人,何况学海无涯,人的一辈子怎么可能够呢,只有不学无术的人一辈子都在虚度光阴。
我的命运像刘伯温的书《郁离子》里的绀羽之鹊,它崇拜凤凰,便想效法凤凰,结果引来很多凡鸟的嫉恨和恐惧,它们便互相举报,监控,对其打压和排挤,又告到西王母那里,策划着怎么消灭它。这个曾经踌躇满志,信心十足,以为自己有一番作为的绀羽之鹊便沦为大家驱逐、殴打、辱骂的对象,它也只能到处流亡,世界之大也没有它的立锥之地,最后客死异乡,凄凄惨惨。和那些成天大放厥词,目不识丁的人比起来,他们就像是《庄子》书里的坎井之蛙,而我倒像是东海之鳖,一切都是各自的视野局限所造成,总以为自己的环境才是真理。如果他们都像我这样,喜欢阅读和思考,平时工作之外会听古风歌曲,看些中外影视,那怎么会觉得我的文艺激情是一种忤逆呢。这个局限性跟个人和地域都有关系,我在帝都的时候手不释卷,多数人也只是好奇,觉得大家都想着怎么赚钱,我却阅读古代那些没用的书。我也喜欢高谈阔论,多数人也只是说我懂得多而已,我只是在他们面前略懂一些,毕竟他们都是普通人,没有我的这些爱好,也就略显我比他们多懂,如果我和大学的教授比较,那我当然是一无所知,毕竟他们为人师表。这些年在福州经常遭遇到一些人,他们会这样说,文艺值多少钱,能当饭吃吗,为了达到他们的理论能占上风,便对我暗箭伤人,帝都的见识和雅量当然远远超越地方。
他们能忽略精神食粮也是因为他们处在的环境给造成的,如果他们很文艺,又有文艺方面的才华,比如他们会演奏,会表演,经常和朋友们一块登台,那么他们就不会觉得文艺一无是处了。我仅仅是爱好,可就我这么一个爱好的人就已经懂得乐趣和快感了,我阅读的时候仿佛那些大哲就在我的身边,正对我一番教导,我看电影的时候也能觉得自己就在其中,好像自己就是角色。这都是精神的力量,让自己身临其境,神游无边,像庄子的物我两忘。看不惯我的人很滑稽,他们可以对我的文艺激情不屑一顾,或指指点点,可自己又风雨无阻的送自己家的孩子去上学,也许他们觉得,知识只配得上他们那些体面人,像我这样的流浪汉是没有资格去求知的。在古代剥夺穷人求知也是常有的事,南朝的刘裕就是看不到知识被贵族所垄断,所以他用了很多寒门,开了寒门掌机要的先河。古人的孩子七八岁就能写诗了,比如骆宾王写过《咏鹅》,写东西比学跳舞更困难,跳舞复制一下就可以了,写东西需要灵感、还有文字储备。跳广场舞的大妈给我的感觉都是不用动脑子的,那些创作音乐的人,他写了一首曲子,写了一首歌词,这些才艺是要靠脑子的,像罗大佑、郑智化就很有才华。有人说我又不是李白,意思是我不是名人,这个社会很吝啬,一个人没有钱,没有名气,大家就无情的否定了他的一切,哪怕是爱好也不行。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