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的故事(第一部) 太祖、太宗、真宗 9

字数:1655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04 19:12:58 更新时间:2022-10-05 09:48:32

楼主:挣扎着奋斗者  时间:2022-10-04 11:12:58
第四章 登基
959年,一代英主周世宗柴荣去世,其子柴宗训即位。
此时柴宗训才七岁,由符太后临朝听政。
柴荣也没忘记处理身后事,临死前,为柴宗训寻找了三个托孤大臣,他们分别是:范质、王溥、魏仁浦。
这三个人非常有才能,可以说是当时的名臣。
范质
范质字文素,是大名宗城人。
范质在成长过程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才华:九岁能写文章,十三岁就能研究《尚书》,甚至可以作为老师教导其他学生。
933年,年仅二十二岁的范质考中了进士,被任为忠武军节度使推官,后升迁为封丘令。
之后在几年的时间里,范质升迁较慢。随着时间的推移,范质越来越感到自己怀才不遇,便有心要毛遂自荐。
于是,范质针对当时社会的弊病写了一篇文章上呈宰相桑维翰。
范质的文章非常好,引起了桑维翰的大加赞赏,桑维翰当即表奏范质为监察御史。
桑维翰对范质非常器重,在他离开京城开封去镇守相州,历任泰宁节度使、晋昌节度使时,都请求朝廷让范质给他当从事。
后来,桑维翰第二次任宰相时,范质升任主客员外郎、直史馆。一年后,桑维翰向皇帝建议召范质入朝任翰林学士,并加任范质为比部郎中、知制诰。
后来,后晋出帝石重贵在一次与契丹的外交中,不愿向契丹称臣,从而导致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契丹侵扰边境,石重贵命刘知远等十五位将领出征。当天夜晚,范质在朝中值班,石重贵召诸位学士起草诏令,范质考虑事情周全,提出现在宫城已经关闭,如再召人恐怕事机会泄露。
但诏令必须有人起草,范质便表示自己愿意起草所有诏令。
范质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文采,将诏令写得文辞优美,赢得了许多人的交口称赞。
后汉建立后,范质被任命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与后来建立后周的郭威一同在朝为官。
当时,作为大将的郭威时常在外平定叛乱,而朝廷每次派使者前来传达的有关军务调整的诏书都非常合情合理。
郭威对此感了兴趣,问使者是谁起草的诏令,使者称是范质。
郭威听见后不断地赞叹范质:“真是宰相之材啊!”
从此,郭威牢牢记住了范质这个名字。
950年,郭威因遭到后汉隐帝猜忌而发动兵变,并很快攻入了京城开封。
开封城顿时陷入了大乱,为了避祸,范质逃往民间,对其念念不忘的郭威主动派人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
当时正下大雪,但无比高兴的郭威不惧寒冷,亲手解下自己的袍衣给范质穿。但郭威要求范质做一件事情,就是起草太后诰命。
范质很识时务,赶紧起草,内容很符合郭威的心意。
给老板好好干活,往往能得到回报的。
郭威任命范质为兵部侍郎、枢密副使,又加拜他为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后来又兼任参知枢密院事。
956年,范质进入朝廷做官,还能常常手不释卷,有人劝慰范质时,范质表示:“有擅长相术的人,说我今后位登宰相。如果真是这样,不学习哪来权术处理政事。”
从这句话就能看出来,即使自己已经身居高位,范质也并没有不思进取,他的梦想是成为百官之首—宰相。
柴荣征伐淮南时,范质跟随柴荣,柴荣的诏令多由范质起草。
即使江南多才俊,但吴中文士们看了范质起草后的诏令后没有不惊服的。
范质每次下制敕,从未不合律令,并命令刺史县令,要以户口版籍为头等政事。
朝廷每次派遣使者视察民田,巡视狱讼,使者走之前,范质都会亲自接见他们,向他们陈述柴荣的良苦用心,进行一系列的思想教育后,再派遣他们。
柴荣驻扎在寿州、濠州二地,想要攻取二座城池,还准备攻占扬州。范质认为军队征战太久,于是与王溥面见柴荣,向柴荣“哭谏”,迫使柴荣放弃这个念头,但柴荣没有同意。
柴荣第二次到扬州时,窦仪不小心惹恼了柴荣,不知将定何罪。范质入宫求见,柴荣知道他是来救窦仪的,就站起来避开他。范质赶上柴荣,提出:“窦仪是近臣,过错很小,不应当被诛杀。”同时,范质采用和上次一样的方法,摘下官帽叩头哭泣,说:“臣位在宰相,难道能让人主因一时的暴怒致使近臣就死吗?请求陛下宽赦窦仪的罪过。”
柴荣见范质表现得非常真诚,也冷静了下来,回到座位,派遣使者赦免窦仪。
957年,范质跟随柴荣征伐寿州回来,提出因为法律条例繁冗,轻重没有依据,官吏得以狼狈为奸。柴荣特命范质详细审定法律,范质因而编写了《刑统》,宋代第一部法典《宋刑统》直接来源于此法典。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