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尧到毛,俗话实说

字数:1700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0-11 21:38:18 更新时间:2022-10-11 22:34:58

楼主:ty_悠然见南山901  时间:2022-10-11 13:38:18
前言 为什么从尧说起?

秦始皇当皇帝的第十年,在丞相李斯的提议之下,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焚书运动。
在这场文化大浩劫中,有一位在秦朝廷中担任博士(顾问)的儒家学者冒着杀头之罪将一部上古流传下来的奇书偷偷地藏进了墙壁。
这位儒家学者叫伏胜,史称“伏生”。
两年后,天下大乱,不可一世的秦皇朝在农民起义的大火中化为了传说。此后,楚汉相争,连年兵连祸结,伏生流亡异乡。
刘邦平定天下之后,伏生回到故乡,但由于刘邦并未宣布取消秦时的禁书令,伏生不敢让那部奇书重见天日。直到十几年后,汉惠帝取消了禁书令,伏生急忙拆墙寻找那部奇书。
这是一部什么样的奇书呢?
它的书名就叫《书》,它是上古历代史官共同创作的,主要记录了上古君王和著名大臣的重要言论和政令,以及少量的政事,是一部上古政治文献的总集,也是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
据说,晚年的孔子对这部书进行了整理和汇编,他把这部书中的内容跟上古一直到春秋秦穆公时期的各种重要文献资料汇集在一起,从中选编出一百篇,合为此书,并把此书作为教育他的学生的教材之一。
这部藏在墙壁里的书,并没有完全躲过劫难,原先一百篇的篇幅,伏生只找到二十五篇。
此后,伏生在齐、鲁间开办学塾,专门讲解传授这部残书。他的学生们用当时通行的隶书把这部残书书写下来,流传世间。因为是上古传下来的书,汉代人称之为“尚书”,就是上古之书的意思。后来,在儒家学说独霸天下之后,《尚书》成为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又被称为《书经》。
汉武帝末年,在孔子故居的复壁中发现了一批藏书,其中包括《左传》和《尚书》,后来孔子后裔孔安国把这批藏书献给了朝廷。孔府的这部《尚书》,也是残书,共四十五篇,都是用汉以前的古文字写成的。因此,这部《尚书》被汉人称为“古文《尚书》”,而伏生门人所传的那部,则被称为“今文《尚书》”。
这两部《尚书》各吸引了一批学者研究,双方互相指责对方研究的是“伪书”。其实这两部残书的内容除了文字的不同之外,并无多大差异,只是古文版的篇幅多。争论的焦点主要围绕在章句和训诂方面,这多半只能怪老祖宗,发明文字的时候没有连带着发明标点符号, 写出来的文章就是从头至尾叠在一起的一堆文字,读者必须自己去判断读到哪里要停顿一下,读到哪里是一句话说完了,俗称断句,又称“句读”、“句逗”。而古文的意思很多时候像那天上的云朵,看上去像是一只马,也可以看成是一头驴,甚至一只虎,产生歧意是必定的,不产生歧意是意外的。双方的争论就是这么来的,甲说这一句到这里结束,乙说是到那里结束,甲说这个字作这么解,乙说作那么解。很多问题,这么一争,一辈子就过去了,后人接着争!直到“五四”运动洋人的标点符号引进来了,此后再写出来的东西就不再为这争论了,但前面写的东西还没争出个结果来,还得争。
不过,从晋朝开始,围绕章名训诂的争论渐渐少了,争了一千多年,再争也没劲了,学者们开始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发掘《尚书》这部书的内涵上,所谓“义疏之学”。
儒家为什么把《尚书》看得跟性命似的?因为他们认为,这部书里所讲的东西能让人明白仁君治民之道和贤臣事君之道。学通了这两个道,国君就能做明君,而儒生也能做辅佐明君的贤臣。
这部书是否真有这么神这里不作判断,但至少对于历史爱好者来说,它确实是很有意思的,想想吧,尧、舜、禹、启、商汤、伊尹、盘庚、周武王、周公……秦穆公,历史上多少传说中的大人物都在里面留下了话,而且极有可能是他们原汤原汁的话!虽然其中的虞、夏之书(有关舜和禹、启等的内容)被后世学者认为是汉儒夹带的私货,是根据儒家的政治理想伪造出来的,但也不能排除其中保留有口口相传流传下来的尧、舜、禹、启等人的片言只语。而后面的商书、周书虽然也有些私货夹带,但大部分是真实可信的。
我们中国人都自认是炎黄子孙,但是,到目前为止,已经发现的中国人最早的文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商之前的夏朝,虽然发现了一些遗址遗物,但很可惜,没有发现文字。因此,夏以及夏以前的历史因缺乏要命的文字证据而无法被确认,只能当作传说。
《尚书》是从尧开始的,第一篇就是《尧典》,主要歌颂尧的品德和功绩,讲了一些尧、舜的事迹,记录了一些他们的语录,不过,一般认为,那都是后人根据传说创作的。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