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之路

字数:3654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12-13 04:36:53 更新时间:2020-12-15 04:52:15

楼主:篮球谜  时间:2020-12-12 20:36:53
天堂之路
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一家人终于逮住了一个集中休假的机会,去了罗田县。这是途中用手机拍的实景。
罗田在湖北省,原来是个不知名的小县,现在因自然景观,旅游观光之名,蜚声省城。该县距武汉市约三百公里左右的路程,算不上千里迢迢,但地处大别山的深处,加上过去交通不发达,它就如同锁藏在深宅大院的闺秀,不为人知。现在百姓的日子过好了,情况就大不一样。解决了温饱问题,人的精神需求上升为生活热点。尤其身在城市中的人,已经不满足繁华、喧嚣、拥挤、嘈杂的环境,他们要寄情于大自然,在山水之间释放被压抑的情绪,于是旅游就成为精神产品的首选。现在百分之七八十的武汉人都知道有罗田这个休闲的处所,有人甚至把它当成了城市的后花园。
我开始听说罗田的名字,跟旅游不相关。老婆有个舞友,婆家在罗田。婆婆妈妈们交往,礼兴大,人情世故也讲究。每次舞友去婆家,总要带点土特产送给老婆。比如板栗、蜂蜜、红薯、熏肉等等。说这些是农家自产的东西,品质地道,味口纯正,食用安全。只要看见老婆拿回来的东西,我就有一种“烽火连天日,家书抵万金” 的感觉 。在食品安全问题成堆的今天,这些土头土脑、缺少看相的产品,真能“抵万金”。后来,同事里有个吃货,经常在我面前絮叨罗田的东西好,凡过年过节就邀朋友一起去釆购。买山货,买土法酿制的老酒,买现宰的猪牛羊肉等等,好像那里是个天然的绿色食品基地。于是,罗田这个极具农业色彩的地名引起我了的好奇。
罗田虽没去,但对其周围的地区还有些交道。于是凭借一些模糊的印象,利用想象来移花接木,企图拼凑出一个罗田的面貌来。比方说,那里是不是有巍峨的高山?那重峦叠嶂,一层层排开,会不会象舞台上的帷幔?大山深处,是否全是茂密的深林?枝繁叶茂的绿荫,遮天蔽日,会不会身陷其中有阴森可怕的恐惧?再不,就是一派田园牧歌的景象!放眼一望,层层梯田层层浪,漫山遍野放牛羊……。想象总是充满浪漫色彩,思虑多了,心里的迷惑反而更大。没想到,这次去了竟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我七六年进粮食局工作,七七,七八年跟粮食车队到乡下运粮。湖北有天下粮仓的美誉, 民谣说,“两湖熟,天下足”,讲的就是这档事。因此,每年粮食调运特别忙。收获季节一到,局里就会派出车队下到乡下,驻点转运。当时是计划经济,村一级都有粮管所,我们的任务就是把农村最基层粮管理所的粮,运到县城或者火车站、港口码头。因工作条件,我能够深入到农村的旮旯。当时,对农村总体印象,除了贫穷,就是落后。
逐水而居,顺路扎寨,这是先辈生存智慧留下的遗产。直到现在农村的基本布局,仍然遵循这个思路。只要是走在通往乡下的公路上,就不难发现农户、村落、集镇都会靠近公路安营扎寨。那时,我刚参加工作,又一直在城市生活。对乡间路上扬尘迷漫、颠簸震荡非常不适应,与城市的坦途相比,感觉上有天壤之别。因此,体会不到前辈选址的睿智。再看到路边低矮的土坯或石垒房,感到农民的生活条件艰苦,虽心生同情,却认为贫困落后,担心交往没有共同点。尤其是车开到了运粮的村落,当地的大人小孩围着汽车看稀奇,仿佛我们是星外来客一样,其情形更令人唏嘘。
农村过去以产粮排名,经济优劣也以粮、棉、油的种植为标准。山区耕地少,富庶的榜单上自然排不上号。罗田是山区,出产粮食少。当时被排在老少边穷的贫困县之列,这也难怪我对罗田陌生,那里原来不是粮食征收的地方。
现在罗田成为旅游大县,汽车驶入境内,便是宽阔平坦的柏油路。沿路车来车往,却不见昔日乡间路上的尘土飞扬。过去偏僻山乡,十里八村难得遇到行人和车辆。现在通往大别山深处的角落,各类颜色和不同品牌的轿车,川流不息。看了这情㬌,真有“换了人间”的感觉。我们随车流而行,前面的车随道路的弯曲和起伏,时隐时现,时上时下,仿佛在玩捉迷藏的游戏。这种飘忽不定的动感,使后面的追随者有一种飞天追月的错觉。想必这也是现在山间的一道特别的风景。
沿途所见,皆是刚建不久的新房,样式多为仿徽派建筑。徽派民居有个显著的特点,山墙宽阔气派。墙垣呈阶梯状,多为三层。垣上砌有檐子,上饰以黑色的鳞片布瓦。“台阶”的垣角弯曲上翘,呈凌飞状。这面墙壁高过屋脊,俗称为马头墙,原本起防火防盗作用,但对游客而言其观赏功能更为突出。在青山绿水的环抱之中,墨色的瓦檐映衬着雪白的墙壁,分外入眼。尤其群居的村落,房屋毗邻,墙头的翘角林立,那凌飞的姿态由近而远,在空中相互交织,形成错落有致的排列。尽管白墙占据了视线的十之七八,但鳞次栉比的墙头檐角把视觉的注意力引向深处。使空间的幽远而缥缈去触发游客的想象驰骋。无需喙言,放眼望去,这些新楼靓屋胜似旧时名门望族的深宅大院。
站在通往景区的山岗上,向下眺望。群山环抱着一泓碧水,那是人工围成的水库。此时不是蓄水季节,但水泊面积也非常可观。隔水遥望对岸,徽派新居如雨后春笋掩影在山坳间,朦胧中犹如世外桃源。其意境激发人有想一探究竟的欲望,无奈隔山隔水,目测没有可能,心里只好望之兴叹。结果却令人很意外,车翻过几个坡,转过几道弯竟然与“桃花源”不期而遇。
“桃花源”里商铺林立,沿街门点清一色的面貌,尽是仿古的酒楼茶肆的模样。门面装饰虽然一般,招揽生意的牌匾招幌却别出新裁。有灯笼式的,或单、或成串地吊在檐下;有旗幡式的,或黄、或红立在墙头;还有标牌式的,或横、或竖树在道边;店名或经营内容标得非常醒目抢眼。我们一路风尘,看了青山,见了绿水,又蓦然睹得此景,这正应了杜牧的诗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廓酒旗风。”心里真有与幸运撞怀的激动。遥想唐代的杜牧,也许不曾到过此地,但这句跨越千年的诗句,就象是专为此地量身定制的广告词。
古人的户外活动,多以文字或诗词记录。在流传下来的篇章里,其中的行程、体验和感悟,令后人叹为观止。从娛乐行为而言,由“看”到“感”,再到“悟”最后以言固定。这是一个内容充实,活动丰富,而且体脑并用的过程。在行为学上这可谓是会玩,而且玩到了点子上。本来,旅游的核心内容就是与自然交流,与社会沟通。说大,可以观天下兴亡;说小,可以察人情风物的变化;再屁,也可通事理的奥秘;教会人明白规律,把握诀窍。比如,唐人常建有句名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句很有白描韵味的实况直播,对于诗人也许就是行程的记录。然而定格成诗之后,就勾勒出了一种美的境界,甚至升华为审美的规律。
2011年秋,我去北京玩,听说香山的红叶是北京城的一道胜景,起早床前往。结果去了枫叶不红,非常失望。无意中去了香山边的碧云寺,没想到,这个计划外的行程。着实让我领悟了古人诗情画意的境界,使我有幸跨越时空与古人和前辈作现场交流。
碧云寺不以广袤取胜,而以幽深见长。寺中有一条蜿蜒曲折通向山顶的路,登上顶约一、两个时辰。沿路星星点点布局着寺院的各类殿堂,每处各有特色。均精巧雅致,花木深是必须的,其中多有参天大树。游人少,很宁静。当你领略完寺院的肃穆和神秘的气氛之后,再拾级而上走近顶峰,眼前会突然耸立一汉白玉的牌坊。在阳光的映照下,汉白玉如凝脂,那奶白色的润泽有给人眼前一亮的震撼。目光穿过牌坊门洞,由下向上仰望,峰顶处又呈一汉白玉的平台。山顶受光无遮拦,阳光下的玉台镶嵌着宫庭式的雕栏,真象是天堂上的神仙地界。没想到“幽处”的尽头,“天堂”、“仙境”近在咫尺。而游的趣味也在如海市蜃楼般的幻境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很显然,登天堂,入仙境这是凡尘众生的愿望。该寺的建筑师无疑寓意了这样的设计理念,很有曲径通幽、卒章显意的韵味。去北京,碧云寺值得一游。
这次去罗田,沿途的风景也是被一条路串起来。原本这些穷山窝的地方,现在家家户户树高楼。那青瓦白墙的新房,就象弯弯曲曲线路上的珍珠,在自然景观的映衬下,煞是好看!所以当地人以“天堂寨”冠之。两地相距千里迢迢,却有惊人一致的地方,这种巧合绝不只是偶然。
我有一个球友,从事社会教育。每年他要组织学生旅游,对省内的知名的景点比较熟悉。他与当地九资河镇的一村长是老熟人,据村长透露,现在他们农户每家办起了旅舍、餐馆,商店这一类的经济实体。每家年收入上百万。
球友说,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当地被政府列为重点帮扶对象,几十年扶贫政策从没有间断过。前些年,虽然脱了贫,但经济收入一般化。旅游也一直在搞,但井喷式火爆是近几年的事,据他分析是轿车进入家庭的结果。
罗田有天然的资源优势,俗话说,好酒不怕巷子深。据此衡量,球友的说法似乎根据不足。其实,“不怕巷子深”只是针对个别嗜酒如命的酒徒而言。如果想让广庭大众分享酒的美味,巷子深了就是个障碍。而私家车的兴起弥补了深巷不便的短板,因此,轿车进入家庭加快了旅游业的火爆,是合乎情理的解释。
这个结论让我很有感触,如果一、二十年前山里的农民听到雪铁龙与东风公司合资,本田与广汽联营等等之类的信息,第一反应肯定认为跟自己种地无关。然而正是汽车进入家庭让他们跨入了百万富翁的行列。
如果说旅游业造福了一方水土,那么私家车成就了当地富豪。从这个相互关联的逻辑中,我们就不难发现,改革开放是党中央为广大老百姓铺就的一条曲径通幽的致富之路。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