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起源2

字数:3136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2-12-31 21:17:49 更新时间:2023-01-01 05:53:47

楼主:L地L  时间:2022-12-31 13:17:49
二、 中国传统文化
(一) 祭祀
祭祀作为礼制的一部分,在礼制中占有重要地位。《左传》所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就是强调祭祀的重要性。祭祀也是节日里的一项重要内容,祭祀与节日的结合,也是与祖同在,共庆节日,共享节日的意义。
祭祀是祭奠祖先、牲灵、神明、天地等一套完整的形式。这里有请神、供奉、祭祀、跪拜、娱神、祈祷、送神等等一系列的仪式、仪轨和纷繁复杂的形式内容。统之而言,祭祀是把天地、神、鬼、人格化的行为,是人类视天地人为一体的理念。请神或祖先是视死如归的再生性,供奉就是供养。
祭祀在我们民族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先民直至近代的封建王朝,祭祀在国家政治中占有特殊地位。而且不仅仅是我们民族,世界各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都存在不同形式的祭祀行为。祭祀以生活传承如今之年节祭祀、清明祭祀等、文献记载如《周礼》《礼纪》等详细记载,也有地方日志,历史性记录;如甲骨文的发现,记录了大量的祭祀内容。还有就是丧葬文化的祭祀行为,祭祀场景,如陕西凤翔雍山“血池祭祀”遗址。我们民族的祭祀,虽然也有自然神的祭祀,更主要的是祖先祭祀。
祭祀内容和形式多种多样,食祭、用玉帛、用钟鼎、祭酒、血祭等等。尽管祭祀形式多种多样,祭祀对象各有不同,但祭酒、祭牲、礼器、礼乐是主要内容。祭祀,就是表征,就是表达祖先作具备的身体、声音、行为特征。祭肉就是赋予血肉之躯,祭酒就是代表麂子的腺体标记气味,礼乐就是模拟麂子的金戈之音。礼器也是等同于生活中的酒器、酿造之器。礼器也是生活中的食器,盛肉之器,因此,礼器作为沟通祖先和人的器物。也就是礼器使人返祖、赤化。而人是赤麂的蜕变,人死而称终,终即是结茧自缚,而后羽化成仙。也就是礼器作为明器的意义,明器可以使人再生,归祖、羽化、赤化。
祭祀这样的设置,无非是在再现祖先的音容笑貌,以比拟的方式来表达。
我们先看几个典型的青铜器,青铜器在考古的大墓里被频繁发现。青铜器形制有“钟、鼎、爵、釜、豆、殚、彝、钺、戈”等等,总之有酒器和食器等礼器。
下图的青铜器是青铜卤,商代晚期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藏。基本上,青铜器器型复杂,雕刻云纹、动物图案等。云纹就是麂子的角末端、眼睛的框下腺。青铜器作为礼器,就是为表达祖先麂之变,祭牲、寄生。



对于礼器钟、鼎、戈等重要青铜器,被选做代表祖先,其生产特点是炉火焚烧,这里在鑪内的淬炼而生,和人生麂寄生毛驴内有非常相似之处,驴和鑪同音,共性就在于此。以铜表达,取同音,也是在传达相似相同之以。青铜器颜色金黄,氧化变绿,声音铿锵,雕刻纹饰美观经久。故此作为替代麂子、驴的礼器。



西周俎
我们观察祭祀活动,几案是必备的礼器,以几案上置祭品。几案就是表象,是麂的代表,也是俎器、供器,绿、驴器。
用玉在祭祀活动中也是重要而且更早的礼制。
在更早期的祭祀中,《周礼》记载得非常详尽。祭祀也不简单的是供奉和献牲,而是一套包含多种元素的活动,而且都有详细的规制。《周礼春官》详细表述,舞、乐、服、牲,都极尽其详。在《周礼》中,关于祭祀用牲,多次表述六牲。这有牢牲、野牲。同时在《天官》、《春官》里,记述的祭祀用牲是牛牲,有牷有尨(纯色和杂色),有四五处;而《秋官》描述的祭祀用牲都是犬牲,有三、四处。这里的犬牲,到底是今天的“狗”以替代麂子还是就是麂子的名称,不得而知,因为“麂”只表现为“俎”“几案”等,在祭祀中用于放置祭品的用品。古代祭祀用犬牲称’黄犬“为“黄羊”。
在, 《周礼》时期,还没有发现“龙”的迹象,”犬“是否是”龙“的前身,还需要寻找一些轨迹。当然从后篇的一些文字解读会看到非常多的表现,比如”家 、器 “等等。而从早期的典籍里,也有”龙“的称谓,一直到汉朝才有定形,或者更晚时期。
甲骨卜辞在祭祀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既是祭祀的开篇,也是祭祀的原始记录。因此,甲骨卜辞隐含了有关人类原始的各方面信息。关于甲骨的制作,有学者做过专方面的研究,不仅是用骨如肩胛骨,还有形制,制作过程方法都有制度。而大体是形成如梯形的形状,也就是来源于麂子头骨面部有效甲骨面积,可以用来刻字的形状部分。因此在以后制作都是这个形,无论是龟甲还是牛肩胛骨,都是这个形。而从甲骨文到钟鼎文的过渡,既是文字的传承,也是文字载体的传承,也包含了原始祖意的传承,因此我们看到青铜器的兽面纹,就是模仿麂子祖先。由于文字最早是甲骨文这一起源,因此文字和甲骨的关联,甲骨本身形融入文字,在文字的创造中也是必然的因素。

对于祭祀的解释,美国甲骨文研究学者“吉德炜”有过这样的观点:“商代国家是有秩序的、官僚制的、文明化的。占卜不是萨满仪式,通过祭祀沟通祖先和在后人的联系,人神的连续性,人的可神化性,都体现在祭祀仪式中。
在我看来,这些都是源于麂子毛驴杂交生人的事实。而甲骨文作为记录性、占卜性文字,灼烧不过是来自麂骨的纹理,主要是面额骨的裂缝纹理。最早的甲骨文是指麂子面额骨上的刻纹、刻字。龟甲甲骨文到青铜器铭文,都是这一行为的延续,青铜兽面纹,也不过是模仿麂子的模样、脸庞。祭祀的使用就是告知后人,这是祖先。而刻字的初始是刻画麂子的各类特征,如此形成的初始文字。
祀的“示“表达悬垂,示,甲骨文 ,悬垂、垂子、丁。上部分是表达赤麂犄角之间的面腺凸起 、圆丘、包、苞,下部分是悬垂、丁、垂子。这个特征在自然界是独一无二的,是华夏祖先选取作为祖先的独有特征。
我们从人类历史发展的现实来看,文字的出现一定是晚于事件的发生的,因此文字具有为描述性,写实性、记录性。而以“示”为例,“示”不仅体现了神位,也蕴含了在现实生活中的现实,“祭祀神必使神居位”。因此“示”即代表了“受祭之位”或受享之位“ 、神之位、祖之位。示是代表了被永远记挂之意,对照着人死后的埋藏地下的,就会被遗忘。示则不同,或正好相反的,接受后人的祭祀、奉酒奉食,作为后人的榜样。
”巳’表达赤麂的框下腺、眼下腺、腺眼、线眼、涡旋纹、盘蛇纹。巳蛇是线眼、巳眼、四眼、腺眼、盘蛇。祭祀的目的是对祖先、神灵的塑造、树立。宗祠的设立,使得灵魂有所居,人虽死尸骨埋于地下,但通过设立宗祠,树立神灵形象,光照后世。神祖对食物的受祭不在食之美而在香,祭酒不在酒之烈而在酒之气,如香烟袅袅上天。麂子有履迹的行为特征,会遵循固定的觅食、活动轨迹行动。腺体标记气味是其区别于其他动物以尿液标记的特征,因此,祭祀的意义也在于循迹、追忆、追远。模拟赤麂的腺体标记气味痕迹,声音、模样、追寻祖先。
祭祀和继嗣的意义是关联的。继嗣是家族男性后继有人,在周代实行官爵世袭制。而祭祀又是专有特权的,并且等级制度森严的。祭祀的祭祖和继嗣的子承父业,有相同的内涵,即都是种姓的延续。祭祀是祭祖,也就是原始种‘继嗣是种的延续。二者同音,所包含的要素是一致的。后代继嗣之后,继承了父辈的官爵、职位、利禄,接着的为前代做礼器、名号、庙号,祭祀前代父辈,并举行祭祀行为。因此,祭祀可以看作是继嗣的反向行为,是溯源行为,正是种姓的溯源行为。这二者的统一,看似向背,但在现实中是统一的。例如我国封建社会的嫡长继承制,事先确立太子的地位,但要等到先帝驾崩后新君才登基。这就造成了悲喜交加,悲喜同时的情况。而现实都是必须先登基然后再举行先王的丧葬仪式,并由新君主持。这无疑是违背人性的,登基是喜事而掺杂着亲人的去世之悲,使得人性违背,不能尽乐亦不能放悲。这继嗣紧接着祭祀行为,使得二者不可分割。而溯源必然是溯祖,祭祀的祭祖就必然了。
殷商时期,有大量的甲骨文出土的占卜卜辞,如下举例。有两点见解,大量众多用“羌”,不应解释为“羌人”,而是“山羌”,即青麂。不可能时时有羌人战俘,人牲也是以“献俘”表达的。羌与其他动物牺牲一起表述,该同为动物不是人。关于犬、豕,有麂的特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