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清法师:001课 楞严经心悟 科判概述

字数:2915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1-01 21:26:30 更新时间:2023-01-01 21:11:58

楼主:心是莲花开放  时间:2023-01-01 13:26:30


顶礼十方常住三宝!顶礼历代传承祖师!各位好,从今天开始。我们讲解《楞严经》的相关内容。今天是讲的第一课,科判概述。首先声明的是这一次这个讲义,是本人学 严经》和相关其他经典的一些心得体会,所以这次我们用的科判,没有沿用传统的判教方式,而是引用了板块式的科判。整个讲义呢,我们把它分作五个板块。第一个板块是大佛顶;第二个板块是如来密因;第三个板块是修证了义;第四个板块是诸菩萨万行;第五个板块是首楞严经。这五个板块加起来就是完整的《楞严经》的经题名字。其中第一板块大佛顶,实际上是一种序言部分。我们讲的是什么呢?唯识宗与如来藏。这一部分内容呢,它不是《楞严经》的正文内容,但是在讲解《楞严经》之前,我们先了解唯识宗的宗义,以及对如来藏的讲解。这对我们下一步研究《楞严经》来讲是有极大帮助的。
第一个板块大佛顶又分为这么四个科目。第一呢,是唯识宗,唯识宗在古印度,也叫瑜伽宗。在这个唯识宗的科目里面呢,我们会讲到唯识宗的教义、他的主张,以及与我们《楞严经》的关系,这里面内容也很多。第二个科目呢,讲的是如来藏。如来藏呢,是唯识宗的主张,唯识宗的一个名字。那么在整个《楞严经》的经文当中,如来藏占的比例是非常大的。我们了解如来藏以及了解八识,特别是阿赖耶识,包括我们修行过程当中的转识成智、五智等等,这个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第二科目当中,会把相关的这个佛教的概念、名词做一下解释。
第三个科目呢,就是破魔的楞严。我们大家知道,《楞严经》这个破魔的功德是非常之大的。我们从《楞严经》的破内魔和破外魔这两个角度来立足,来讲解《楞严经》破魔的功德。
第四个科目呢,就是开悟的楞严。这个在佛教界当中是公认的。大家都知道一句话,说“成佛的法华,开悟的楞严。”那么《楞严经》为什么被称为开悟的楞严?这跟《楞严经》讲解的法理是有关系的。在这里面呢,我们又分四个小科目来解释。第一个科目呢,是理悟,它对应着闻思修的闻,那就是对经典的理解读诵。第二呢,是体悟,是对应的思慧,闻思的思。这个体悟呢?我们肯定会列举一些佛在经典当中给我们指出的一些法理,特别是实修过程当中的“反闻闻自性、反观观自心”这一些修法的法理。第三呢,是行悟,行悟就是实际修行,它对应着闻思修的修部分。这里面呢,我们主要讲的是入定、观空、如何入定、如何观空,这里面方法是非常之多。第四个小科目呢,是证悟。证悟,只有达到证悟了,才能达到大家说的“开悟的楞严”那个开悟它这一种程度。那么这个证悟呢?是证什么,为什么能证。这里面我们讲解的是唯识宗教义当中说的心有境无和能所一如,就是说能所双亡。
第二板块我们是讲的是如来密因。如来密因,一句话就是说,成佛的种子。就是成佛的种子,人人本具,但是凡夫由于妄想和执着把它掩盖掉了,似乎是失去了。那么我们如何去找到它,如何去开显它,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如来密因这个板块呢,篇幅是非常长的,我们用四个科目来做讲解。第一个科目呢,就是空如来藏,如来密因讲的就是如来藏。那个《楞严经》上就是一个如来藏嘛,第一是空如来藏;第二是不空如来藏;第三是空不空如来藏。实际上它是一个如来藏的三个特性。空如来藏,括号里面的解释是所显尽幻,妄识非真。是指的从第一卷七处征心开始,一直到“现前分成九次第定,不得漏尽成阿罗汉,皆由执此生死妄想,误为真实”这段的相关经文。指的是所显就是幻化的,妄识也不是真实的。那么幻化和不是真实的,实际就是讲的如来藏的空的那一种特性。那个不空如来藏呢?主要是在第一卷当中。你看“阿难汝先答我见光明拳,此拳光明,因何所有,云何成拳”一直到第二卷的“一者,众生别业妄见,二者,众生同分妄见”。这个大篇幅的经文主要是讲的如来藏的本来面目,常乐我净的特性。那么空不空如来藏呢?是从第二卷的后。“一切浮沉,幻妄成相,其性真为,妙觉明体”。一直到五阴、六入、十二处、十八界等等,“色阴虚妄,本非因缘,非自然性”,一直到第三卷末的七大。比方说地大当中有相关经文说“如来藏中,性色真空,性空真色,清净本然,周遍法界”。这些相关的经文讲解的就是空不空如来藏的第一义谛,体用双融的特性。那么第四个科目叫做微细如来藏。在第三卷末,有很长的一首偈语,其中有一句话说,“希更审除微细惑”,就是阿难听了佛陀的解释以后啊,大概的知道了,了解了,有所体悟了。但是有微细的那些疑惑还是没有解除,那么祈请佛陀呢再深入的讲解。所以在第四卷的中间,又有相关的经文说,“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那下面的经文呢?“即心、即空、即地、即水……”,一路即下去,俱即那就为不空,这就是微细层面的不空如来藏,后面还有一句经文,说“离即离非,是即非即……”这句话就是微细层面的空不空如来藏。
第三板块修证了义,就是说当我们通过佛陀的引导,通过经文的理解和思惟,我们找到了成佛的那颗种子之后。要进入实修状态,那么实修修什么呢?修证的是了义之法,修证了义之法修证到什么程度,那么肯定是要了义修证。修证到最后,修证到圆满,最终我们的目的是要成佛嘛。所以在第三个板块修证了义呢,我们用三个科目来讲解。
第一呢是“法法圆融一门深入”。法法圆融一门深入,主要讲解的是诸圣众的圆通,他们的修法。诸圣圆通。但是在《楞严经》当中呢,释迦佛劝导我们,要一门深入,要从耳根进入,因为耳根有它更妙的一种功德,更容易修持的一种方便。所以这个科目呢是讲的诸圣众的圆通章和介绍的耳根,修行耳根。
第二个小科目呢是“远离魔事,密咒助行”。远离魔事,密咒助行,是在要进入修持之前要辨魔,要知道哪一些是对修持不利的,哪一些是容易着魔的,那么我们介绍的是什么呢?“清净明诲”。同时呢要用楞严神咒来助我们的行持,所以楞严神咒的功德,我们在这里也讲解。
第三个小科目呢是“正行辨魔、佛果圆成”。是通过修持以后我们可能随着自己的功夫提高,自己的定力提高,那么在定中会有相关的一些境界出现,那么如何辨识这些境界,如何超越这些境界,那么我们就用到佛陀告诉我们的了,五十种阴魔的辨识法,这样呢才能够保证修行的顺利进行,才能一步一个脚印的提高自己。同时从修行一直到圆成佛果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六十种不同行位的出现。就是说在这个科目当中呢,我们也会讲解六十种行位。
第四个板块,“诸菩萨万行”。诸菩萨万行的第一个科目是“依他而起,凡圣悬殊”。就是说由于佛陀在很多大乘经典当中劝导修行人要发菩提心,那么发菩提心,就是要度尽一切众,这是圣者的愿力。无论是凡夫还是圣者,他都会现起色身。凡夫现起色身是因为业力的牵引,而现起了染着的五蕴色身。圣者现起色身是由愿力的驱使、驱动,或者叫愿力的策动,广度众生的这种悲愿来策动,现起了清净的五蕴色身。但是无论是凡夫现起染着的五蕴色身,还是圣者现起清净的色身,都会有相关的众生的事相。那些众生的差别相是因为因缘不同、因果不同而现起的。所以在这个小科目当中呢,我们讲解的是不同众生的因缘果报。
第二个是“初心不忘、众生普度”,主要是讲解,以观世音菩萨为代表的,他证得耳根圆通之后,能够化现三十二应身和十四种无畏,包括四种不思议这种功德来普度众生。这个章节,我们主要是讲解的观世音菩萨的功德,以一尊菩萨来赞叹万尊菩萨,是这个意思。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