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顶之下》观后感

字数:1155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1-06 19:13:19 更新时间:2023-01-26 14:38:13

楼主:Ivannnnnnn  时间:2023-01-06 11:13:19
穹顶之下

尽管已经过去了八年,伸手不见五指的日子,依然历历在目,尽管在2015 的那段时间PM2.5这个指标已经听过多次,可到了现在在听到关于PM2.5时也难免感慨。这部影片开始拍摄于2013年,在这一年我7岁,我和我的家人来到了北京,一睹首都的繁华。由于过了很久记忆模糊,但我记得,那是我第一次带口罩,为了防止所谓的“雾”。幸运的是,尽管我近视,但还是能够给做到一百米外辨雌雄(在雾霾最严重的时候能见度不到50米,百米外边雌雄显然就变得困难),生活在广东的我并没有感受到来自穹顶之下的压迫感,却也由因为一场为期7天的北京之旅,让我体验到了何为“穹顶之下”。
第一次接触到柴静的穹顶之下,是在其刚出的时候(2015年),这部纪录片全名叫《柴静雾霾调查: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那时的我9岁,在家长以及老师的强烈推荐下,看完了整部超过两个小时的纪录片。八年后的今天,尽管依旧需要戴口罩,但让我们戴上口罩的,不再是PM2.5而是新冠。足以见得,这部超过两亿次播放的纪录片有多大的感染力,以及其对改善环境而做出的贡献。
不可否认的是,一个好的纪录片不能没有一个好的开头,也正是因为这个开头坚定了我继续观看的决心。其吸引我的地方不在于视频刚开始列出来的冷冰冰的雾霾(PM2.5)曲线等数据,真正能够感动到我的是身为父母对于孩子的期望,“听到她心跳的那一瞬间,我觉得对她没有任何别的期望了,健康就好“ ,短短四个字,却也不乏心酸,简单却也直击人心,孩子本质上来讲,就是家人,关心家人也是人之常情,正是因为关心,所以才坚定的将长达两个小时的纪录片看完。
非但如此,最令我动容的和相信的无疑是,冷冰冰的数据,下面的这张图是纪录片中的两张截图,为了证明实验的真伪性,柴静把PM2.5的采样仪,背在其背上,24小时不离身,为了得到一份关于普通人一天内无防护措施暴露在空气中吸入的PM2.5数据。结果显而易见,看起来干净甚至是纯白的采样膜,在24小时结束的时候,变成了碳色

就像下图字幕所说,一个正常人对于污染的吸入量几乎是标准值的五倍。这些数据对于成年人来讲已经具有此等杀伤力了,那对于免疫力低下的刚出生婴儿而言它的危害不言而喻。

翻看评论,最受关注的一条已然成为了民众对于政府不作为的不满,也充满了无奈,个体的力量始终是渺小的,就像是官方亦或者企业的解释如此,对环保部门而言最我无奈的无疑是视频中提到的“你有义务没这权利……”对企业部门而言,受到竞争压力的驱使,似乎谁使用成本更高的煤,谁就离倒闭不远了。似乎已经无解,好在的是柴静在纪录片中还给到了我们希望。就像其在纪录片所说“哪怕是世界上最庞大的政府也无法做到独立治理污染“。信息公开似乎已然成为了一个明智的选择,唯有信息公开,个体的力量才能凝聚成群体从而让更多的污染源得到有效的治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