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返天涯的几句闲话

字数:1504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2-06 01:13:29 更新时间:2023-02-06 05:14:05

楼主:ty_闲吟风月  时间:2023-02-05 17:13:29
暌违数年,俺又回来了。
记得数年(应该是十几年)前,俺曾是天涯算得上活跃的一份子,在“天涯杂谈”“舞文弄墨”“诗词比兴”“散文天下”等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潜水”(不知现在这个词是否还流行)是无意的:俺就是这么个任性的人。此番重回缘于自己的一个想法。
本人中学语文教员一枚,几十年摸爬滚打,见惯了教坛的乱花迷眼,听惯了教改的是是非非,对有些花里胡哨不以为然,对有些故弄玄虚一笑置之,对有些高头讲章嗤之以鼻,但是对有些改良措施也深以为然。比如“整本书阅读”,愚意以为就是学习语文的正途。于是就鼓励孩子们按照推荐书目阅读经典。于是一下子就碰到一堵高墙:文化经典(包括文学经典)毕竟不是畅销快餐,在“快餐环境”(包括教育和阅读)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们对于这些祖先留下来的精神精华隔膜得很、无知得很。困于教学任务的束缚,你又不可能停下课来给他们讲解这些典籍(现在想想其实是“不敢”,真停下来讲经典成绩未必不好),就想给他们找一本能帮助他们理解经典的书助力孩子们读通经典。
书是真不少,仅就《红楼梦》而言,专家名师们闪展腾挪,花样百出,这么设计阅读计划,那么分合人物情节,就是没人带领学生对原典进行条分缕析,偶有一部又语焉不详。可是,“整本书阅读”的原意应该是对经典原作深入品读啊!于是就想,何不将自己对经典的理解按照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说干就干,历时近一年,《<红楼梦>导读品鉴版》付梓。
《论语》就有些棘手。这部中国读书人都应该烂熟于心的经典,由于说得清和说不清的种种原因,今天的中学生对它已经非常陌生了,即便是中学语文老师,若非沉下心读书者,也是知之甚少或者茫无所知的。尽管中学语文课本上选取了《<论语>x章》和《侍坐》《季氏将伐颛顼》等进行教学,但东鳞西爪,终是管中窥豹。
按说,《论语》两千年,流传下来的阐释它的典籍不说浩如烟海,也足可汗牛充栋了。从古人到近人,直到今天重掀“国学热”,有名的、无名的,大小经学家们,凡欲在儒学上一展身手者,皆绕不过这座儒家“《圣经》”。远的不说,南宋朱熹《论语集注》声名煌煌,近人程树德的《论语集释》、杨树达的《论语疏证》、钱穆的《论语新解》也如雷贯耳,至若今人,南怀瑾、李泽厚、李零……更是不可胜数。然遍观群书,若想从中挑一部贴合当代中学生思想实际,适宜给他们做阅读助手的,实在没有。
于是傻劲又犯了:自己写一部面向中学生的,融思辨性、趣味性于一体的“《论语》整本书阅读”导读之作——《〈论语〉导读品鉴版》。可一旦付诸实施,诸多困难就摆在面前了:首先是得寻找一个合适的母本——对《论语》有恰切注释的《论语》译注之作;其次是以何种角度带领学生品读原典,即既不妨害对原典的解读,又使中学生们不觉得经典与他们远隔万里;再次是学生们用什么方法品读原典,即以他们的积淀如何读懂原典文章……这每一个问题都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想的多了,禁不住望而裹足。有时甚至对自己说:“何必徒增烦恼,随他去吧!”可总是心有不甘,于是继续埋头寻觅。
半年,渐有头绪。在众多译注《论语》的著作中,选取了杨伯峻先生的《<论语>译注》做母本,因为这部书是迄今为止《论语》注译之作最为稳妥、最适宜初学者的。不做枯燥指导,在亲身示范中让学生领悟阅读《论语》的方法要旨。比如《学而》篇首章,我就先给此章设定了一个情景,让学生在这样的一个情境中领悟孔子说出这番话的心境,进而体悟这番话的原意。这样一步步走来,眉目就越来越清晰了。
万事开头难,读经走起来也不容易。时至今日,一年将过,半部《论语》尚未完成。春来脑洞开:何不重上“天涯”,求教于万能“涯友”?一则纠己之弊谬,二则志成书履历,岂不美哉!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