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传承人迁移的好坏

字数:1631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2-09 06:18:56 更新时间:2023-02-09 01:58:17

楼主:ty_草莓不甜1  时间:2023-02-08 22:18:56

2023年的新春时节,曲阜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承传统,递文化,一方水土一方情”特别调查小队在甘肃省嘉峪关进行了一场文化调查,被调查的人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他们早期因为各种原因迁移到嘉峪关,此次采访不仅调查了他们而且还包括他们的后代。
嘉峪关是典型的移民城市,全市绝大多数人口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接触外界广泛,文化程度高,信息、知识潜能大,接受新鲜事物快。2002年底全市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0.95万人,百人拥有各类科技人员7.3人,高于全国2.3人和全省1.6人的水平 ;其中百人拥有从事科技活动人员2.2人,高于全国0.22人和全省0.28人的水平。 而如此多的天南海北来的人员,想必带来的文化也不少,可是在本市并没有很多的外地特色文化,   更多的是本土传承的文化。这也从侧面反应出相比于外来文化,拥有根基的本土文化在传承上更胜一筹。但这也存在相应的问题,文化应该是包罗万象,源远流长,而不是被历史淹没,被人民遗弃。
在此次采访中的老年人,就是当初从全国各地到来的第一批人,他们不仅学习了本土流传千年的文化,更保持了原有的家乡文化,并且时不时讲给子女听老家的文化。但其中很多表示由于离开了家乡,原先在家乡可以制作的手艺也在慢慢生疏,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更多展示的是两地区共有的文化习俗。而反观其子女牢记的也偏向本市的文化,按照他们所说就是,他们出生,成长都是在这里,尽管父母会教授家乡文化,但他们更多接受并实践的是本土文化,但也有少部分自愿学习家乡文化;但是小一辈的说辞就更有所不同,他们大多数都不知道有那些家乡文化,更不用说学习制作家乡文化,依据他们所说,他们从小学开始父母就让他们一心专注学习,娱乐时间少之又少,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了解深藏的文化。而他们的娱乐时间也往往被补习班,兴趣班所占据,那些繁琐的文化习俗只能去看看,没有真正的传承。
文化传承的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并且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质,寻找到本位。而“人”便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随着人员的流动而落地生根发芽。正所谓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外来的文化想要融入必会遭到水土不服,结局也分为两大阵容,一方是文化交融,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一方是面对文化渗透,迷失方向,逐渐丧失文化底蕴,导致文化消散。这是否在告诫人们不要轻易传播文化,又或许是在证明本土文化不容侵犯的威严。但当深入了解会发现原来文化并不是在消失,它遍及人们的身边,只不过没有被发现而已。
嘉峪关既有本土文化遗产,像此处的万里长城是明长城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军事防御关隘、出土的古画“驿使图”、从民间流传的舞狮表演。而且有西域文化遗产,嘉峪关人完美的继承了西域人的豪情热情,美食也更偏向牛羊肉,饭桌上也能感受到大家聊天的激情。除此之外更有来自各地的习俗融汇贯通,虽然地域的不同导致部分文化传播戛然停止,但仍有不少文化在日常生活中出现。像是从河南安阳来的朋友每逢佳节做的美食“皮渣”,虽然是用粉皮做的美食,但它贵重在它是当地独有的美食,并且不受水土影响,可以分享给各地的朋友;而从武威来的朋友,他们日常做的馒头并不只是普通的馒头,他们有自己的名字,叫“高庄馒头”,并且加上肉和生菜也是一种美食,叫“肉夹子”,若你问一个家乡武威的小孩,他们虽然不知道家乡的某些习俗,但这些他们却都知道。虽说嘉峪关地处西域,但仍然有来自南方的朋友,据了解,嘉峪关最早开业的南方菜馆是广东惠州朋友开的,其中最著名的便是梅菜的吃法,渐渐的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了梅菜的做法,现在不仅是南方菜馆,就连普通的饭店都有梅干菜的做法。
文化源于一方水土,但不能局限于一方水土,真正好的文化是不会固步自封,而是愿意去走出舒适区,多种文化交融也许会使某种文化弱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消失。也许因为地域的问题,一些文化很难走出土地,但本土的人民并没有忘记他们,甚至会有更多人来了解并继承文化。而那些走出家门的文化,则是在别的土地上生根,也许不会光彩耀人,但也会在潜移默化中继承下去。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