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 与子同袍》——弑君谜案

字数:1378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2-19 16:19:46 更新时间:2023-02-19 13:27:35

楼主:老杨故事荟  时间:2023-02-19 08:19:46


这集咱们说宋国华督弑君的故事,来揭开一段尘封已久的谜案。

在《史记》中记载:(春秋)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当年,宋穆公是从兄长手中继承的君位,临终前,他又把君位传给侄子宋殇公。为了确保侄子顺利即位,宋穆公做了两手准备,一是托孤于司马孔父嘉,让他一心一意辅佐新君;二是把自己儿子公子冯送往郑国,避免发生内部纠纷。

宋穆公当然是一片好意,但是,他这样做却埋下了祸患。兄长传位于弟弟,这个正常;叔叔传位于侄子,这个不正常,按着宗法传承,不符合制度。兄长和弟弟是直接的血缘关系,叔叔和侄子就远一步了。

小说《东周列国志》中讲,宋国的太宰华督是个大奸臣,他看上了孔父嘉的夫人魏氏。于是,华督四处造谣,说孔父嘉穷兵黩武,是宋国的罪魁祸首。经过华督一宣传,少壮派军人都痛恨孔父嘉。最终,积怨暴发,少壮派军人发动兵变,包围了孔家,杀死孔父嘉。华督趁乱抢走了魏氏。

事后,华督唯恐宋殇公追究责任,一不做,二不休,又鼓动少壮派军人杀害了宋殇公。

国不可一日无君,华督从郑国迎回公子冯,拥立为新君,史称宋庄公。公子冯临行之时,感谢郑庄公这些年来的收留和厚待,对天发誓,绝不忘大恩大德。

为了争取到各国的支持,华督大肆贿赂诸侯,把宋国的传世重器郜鼎送给了鲁国,把珍宝商彝送给了郑国。因为华督的退让和妥协,让宋国改善了和周边的关系,各国相继承认了宋庄公的合法地位。(《左传》:以郜大鼎赂公,齐、陈、郑皆有赂,故遂相宋公。)

“华督弑君”事件发生在宋殇公十年(前710年)。

从小说上看,华督确实是个大奸臣,但从最后的结局看,华督死于维护国家的国难,分明又是一个大忠臣!华督到底是忠,还是奸,成为千古谜案。

中国人读历史,喜欢分辨什么忠奸、好坏,其实人性不是那样的。华督本身,无所谓忠奸,他就是宋国的一个大臣,在政治斗争中,选择了站在公子冯这一队。

自从宋殇公即位以来,十年中开战十一次。连年对外作战,将士伤亡巨大,致使军民怨声载道。

郑庄公暗中派人找到华督,请他做内应,拥立公子冯。如果华督亲自操刀上阵,未必是孔父嘉的对手。于是,华督利用民意和军心,鼓动兵变,成功达到了政治目的。

华督鼓动兵变是蓄谋已久的事,和孔父嘉的老婆没有任何关系。那又是什么人把他写成大奸臣,还说他抢了人家老婆呢?

所有原因,都和一个人有关,这个人,就是孔子。孔父嘉死后,家破人亡,他的儿子木金父躲过兵祸,逃到了鲁国。孔子就是孔父嘉的六世孙。

孔子是儒家的开山鼻祖,中国历朝历代歌颂的道德偶像。孔子能成为圣人,不是春秋当时的事,是后世推崇的结果。

既然孔子是“至圣先师”,圣人的祖先肯定需要“高、大、上”的形像。如果说孔父嘉是因为“穷兵黩武”被杀,有损于孔门的名声。所以,儒家门徒开始炮制虚假故事,来为孔父嘉翻案漂白。

事实上,为孔子的祖先涂金抹粉,栽赃人家华督,本身就是可耻的。不能因为孔子优秀,就保证他的祖先都是忠臣,这不是一码事。

照这样推论,秦桧的后人都应该是坏蛋,岳飞祖先都应该是君子,这是什么逻辑?公公正正地写孔父嘉做错了什么,并不会损害到孔子;扭扭捏捏地掩盖真相,只能叫人感觉无耻,捎带脚还连累到孔子他老人家。

最可气的是,这帮徒子徒孙,一不小心,还把孔子的祖母奶奶魏氏给扔里头了。也不知道老太太以后是死是活,还是跟着华督一块过日了?

这集说的故事,算我一家之言,大胆推测,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