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佛教五年后的感想

字数:1012访问原帖 评论数:11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7-07-06 03:35:38 更新时间:2023-03-08 01:34:10

楼主:临济大慧  时间:2017-07-05 19:35:38

从2012年6月底我放弃佛教算起,如今脱离佛教已经五年了。我可能是一个追寻人生真理的人,在放弃佛教之后,我一直在追求真理,最终在最朴实的儒家中找到了安身立命的东西。学佛的十年中,我心情焦躁郁结,虽屡有感应却厄运不断。脱离佛教后,我的生活逐渐走向正轨,成为一个喜怒哀乐的普通人。深研儒家思想并身体力行儒门圣贤教诲后,我找到了真我本心,气质逐渐转化,躁动多言的我变得安静稳重,在高度的自律中感到自由,精神由昏弱变得强明,在修身养性这条朴实无华的大道上想停也停不下来。

虽然儒家讲包容,讲“和而不同”,但正如北大教授杨立华先生所言“过度的包容就是丧失底线、丧失自我”。佛教只适合少部分人,大面积传播会磨灭中华民族赖以传承的自强不息和居安思危的精神。佛教兴起于五胡乱华时期,在沾满汉家儿女血泪之后迅速发展,通过吸收儒道二家的精华把自己伪装成大爱、包容与和平的面目。佛教的梦想是政教合一(比如解放前的西藏),被中华的世俗政权屡次敲打之后,最大的目的就是敛财。各种真经和伪经都在明示或暗示供僧、修庙、造像的功德,如今的佛教寺院越修越气派。

改革开放之后,宗教自由政策得到落实,佛教死灰复燃。经过近四十年呈几何级数的增长,佛教俨然有成为国教之势。众多佛教人士认为佛教已经成为中华文化复兴的主要载体,大有取代华夏文化而自居正统的野心。南怀瑾传播中华文化的一个目的就是把华夏的儒道二家驱入佛教囊中。佛教进入中国两千年,虽然不停改头换面,吸收儒道二家思想为自己“打补丁”,但核心还是印度人悲观求死的思想,所作所为还是以敛财为目的。佛教对下层讲福报,说布施、放生、念佛可以获得福报;对上层讲解脱,说修行、证本心后可以脱离轮回。

我以前反对佛教主要针对其敛财,对禅宗还保有一丝好感。可深研儒家特别是宋明理学后,发现禅宗的所谓逍遥自在都是虚妄的。朱子说禅学”虚妄、最害事”,王阳明说禅宗“虽然不着相,其实最着相”。张载说“佛氏不知造化精妙,便妄臆为空”,李侗说“禅宗只知理一不知分殊,不能证体起用”。宋明大儒撕下了佛教最后一层遮羞布。佛教虽然说自己是“无相、缘起”的无神论,但实质是鬼神教。

儒家的本心和禅宗的本心也泾渭分明。禅宗的本心是耽空守寂得来的,儒家的本心是忧勤惕励得来的。宋明儒家为了应对佛教传播,建立了自己的宇宙本体论,但核心还是儒门的中庸心法。儒门心法重在立圣贤之志,以诚敬、慎独的心态一以贯之的在学习、生活中涵养,最后“人欲尽净,天心来复”。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