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芦湾记事

字数:3957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3-09 05:08:23 更新时间:2023-03-09 10:28:04

楼主:13519005650  时间:2023-03-08 21:08:23
三点水 2023年2月25日
传说早先苦芦湾称为“窟窿湾”,后来因谐音改称苦芦湾。明初马姓人家在苦芦湾落籍,苦芦湾得异名马家湾。
一、马家湾的考古发现
1960年秋,马家湾遗址开始挖掘。中科院考古研究所《考古》1975年第2期以《甘肃永靖马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挖掘》(图一)为题,全面报道了马家湾古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轰动中国学界。


图一 《甘肃永靖马家湾新石器时代遗址的挖掘》一文之开篇
二、苦芦湾马姓人家的来历
据民国二十五年《苦芦湾、陈官营两处原有回民远祖坟茔纪念碑》记载,马广仁、马广义兄弟,“原籍陕西渭南县良田坡人,自明肃王藩时贸易西来,□□兰州居苦芦湾遂为家焉,弟居陈官营分为家焉……”
传说马广仁娶了黄茨滩汉女为妻,子孙繁衍,成为苦芦湾土著。后来一个外地马姓编织匠来到小茨沟,被苦芦湾马家招赘为婿,是为小茨沟马家之始祖,因小茨沟清真寺隶属苦芦湾清真大寺,小茨沟得别名小寺沟。《苦芦湾人:一个回民家族的记忆与认同》[1]一文载有上述传说。
苦芦湾东临青石峡,西邻下铨[2],与黄河北岸之黄茨滩、焦家、达川河嘴村隔河相望。从小茨沟到三沟洼,沿河十余里皆苦芦湾属地。
三、清皋兰县志关于苦芦湾的相关记载
乾隆三年,兰州改名皋兰县,至1958年3月苦芦湾属之。乾隆四十三年,《皋兰县志》疆域图(图二)上有苦芦湾之名,其时,有幸登上皋兰县疆域图的村庄屈指可数。


图二 乾隆四十三年《皋兰县志》疆域图
苦芦湾水车久负盛名。道光二十三年《皋兰县续志》载有苦芦湾一带水车所能浇灌的田亩数量(图三)。


图三 道光二十三年《皋兰县续志》关于苦芦湾一带水车的记载
清末,牙沟泉很有名。光绪十八年《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一 舆地下 三说:“马家牙沟水在县西一百里,泉一眼,水甚大,灌苦芦湾田五百余亩”。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牙沟里泉水驱动的水磨还在使用。
苦芦湾堡是兰州以西黄河沿岸的古堡之一,《重修皋兰县志》卷九 舆地上 十一有苦芦湾堡的记载。上世纪六十年代末,苦芦湾堡残垣尚存。
四、哒口什哱啰[3]之战与苦芦湾回变
清同治三年五月二十一日,反清的东乡族、回族、撒拉族组成的河州回民军[4]强渡洮河,与皋兰县半个川民团战于哒口什哱啰。是日,暴雨倾盆,民团枪火不能发,团总张得仕[5]和九位团长战死,团勇“阵亡五百余人”。回民军一部“乘胜破西南山二十四庄”[6],一部破半个川后来到苦芦湾,“苦芦湾回变”发生。是月二十五日[7],回民军拥至青石峡,《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二十 三八(图四)记述了青石峡民人张保凤母子葬身火海的情形。


图四 《甘宁青史略》关于张保凤母子遇害情形的记载
今抚河为什么没马家?《左宗棠的甘宁青回族政策探析》[8]一文回答了这个问题:“同治十三年,皋兰马家湾回民马天云等以无地安居为由,恳请回归原籍,左宗棠坚决拒绝。他指出‘尔等自同治三年被胁至河州唐汪川,据禀屡蒙前任都察院准仍回原籍,当时并不急图自拔归来,其无乡土之恋可知。河州平定又已两年,始自称善门,不便与匪人比伦,恳回皋兰原籍,素习书礼者恐不如此。本爵大臣办理回案定章,客回由官指地安插,不准仍回原籍。’”苦芦湾马家为自己的一次选择,付出了永远不能回归原籍的代价。
五、苦芦湾易名抚河湾之原由
苦芦湾回变后,苦芦湾地方土地抛荒,房屋空置,河州汉族难民有不怕事者首先定居苦芦湾,朵氏家族,就是光绪十六年前后从朵家沟移居苦芦湾的人家之一。光绪二十一年第三次河湟事变[9]后,兰州府将苦芦湾辟为安抚河州汉族难民的地方,因之苦芦湾易名抚河湾。
六、抚河湾与新古渠之交集
清光绪三十四年[10]升允任陕甘总督时,欲在省城西乡宝贝湾[11]引黄河之水,灌溉新城-西固城一带川地,工程名“新古渠”,皋兰政要薛位坐办抚河湾。是年秋,新古渠在上铨[12]、下铨、青石关、梁家湾、抚河湾、黑石头湾动工。宣统元年,该渠因“河低而地高终不能得水之利”[13]而宣布停办,令人遗憾。《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三十 五(图五)有新古渠的相关记载。


图五 《甘宁青史略》关于新古渠的记载
七、抚河-声名远播的文化村
抚河有崇文重教的历史。清光绪二十一年,各地迁到苦芦湾的民户,在苦芦湾筹办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集资修建村塾,为后来抚河成为文化村奠定了基础。民国二十三年,在上海工作的抚河人张心一,其父在抚河老家去世,因赶不及回家料理父亲丧事,寄给弟弟张继信五百现洋,以做葬父之费用。弟弟没有动用这笔汇款,后来兄弟两人以节约的父亲丧葬费为名将这笔钱捐给了村里,极大的推动了抚河湾小学的修建进程。民国二十七年,抚河湾完全中心小学成立,抚河周边甚至远在百里的村庄,其学子带着口粮和铺盖到抚河湾上小学者越来越多,抚河俨然成了周围村民心里的教育中心,文化村抚河,声名远播。1997年12月出版的《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志》载有专门介绍抚河小学的文章。
八、而今抚河村
1950年,在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中,抚河村穷苦农民获得了土地和房屋,生产力得到巨大解放。其后,抚河人又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等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1958年3月,皋兰县湟惠区抚河乡划归永靖县。不久,抚河乡并入盐集乡。是年9月,政社合一的“西河大公社”成立,抚河大队隶之。
1962年12月西河大公社撤销,抚河公社成立。1965年4月,盐集、抚河公社合并为盐锅峡公社,抚河大队成为盐锅峡公社的一员。
1965年10月,河口南至小川刘家峡铁路专用线全线贯通,抚河火车站是刘铁沿线十余座车站之一。从1965年末到2006年,村民到刘铁沿线公干或探亲访友,乘坐刘铁客货混编列车(图六)出行,成为交通工具的第一选择。


图六 行进中的刘铁客货混编列车
1973年5月,G309国道永靖关山湖滩至兰州达川段兴工。1975年8月抚河黄河公路桥(图七)和G309国道牙沟段开通,村民乘坐汽车去县城不再绕道岸门口。


图七 抚河黄河公路桥
1981年春,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抚河大队六个生产队两千多社员为温饱发愁的时代成为过去。
1983年8月,农村体制改革后施行乡管村体制,盐锅峡公社改为盐锅峡乡,抚河大队复为抚河村。1985年6月,盐锅峡乡改镇,抚河村所在地方的管理体制趋于稳定。
2008年以后,随着全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大幅提高,三马子成为抚河村最基本的农具。农家普遍翻修了住房,一座座民居,或遵循传统,或瓦房、平顶,或多层小楼,土炕上的炕桌、炕柜成了农家乐的景观。美丽乡村,令许多城里人神往。
2015年10月,兰州至永靖段沿黄快速通道(图八)[14]通车,抚河村民尽享了高速公路带来的便利。


图八 兰州至永靖沿黄快速通道抚河段
2015年以后,抚河农家里,电动车成为标配,村民骑着电动车下地,成为平常。巷道里往来的小轿车,不再是稀罕物件。年轻人群智能手机普及,网购成为时尚。吃饱穿暖的话题与村民远离,环保健康的生活,变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谈的主题。而今抚河村(图九)换了人间。


图九 而今抚河村
随着抚河村域经济的发展,抚河村民中的善男信女,积极为尕庙山[15]修建捐款捐物,添砖加瓦。近年来尕庙山已具规模,彩旗招展香烟缭绕的尕庙山,为村里香客们所向往(图十)。


图十 抚河尕庙山山门和灵霄殿
抚河村人杰地灵,人才辈出。农科巨子张心一和中国枪王朵英贤(图十一)就是抚河人杰出的代表,他们既是抚河村的娇子,也是永靖的骄傲。


图十一 农科巨子张心一和中国枪王朵英贤
抚河村值得我们关注。

注释:
[1]《苦芦湾人:一个回民家族的记忆与认同》 原文载于《回族研究》2012年第3期(总第87期)。
[2]下铨 今下铨村,即古姚家漩之下漩。
[3]哒口什哱啰 读作dāshìbōluō,据《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一 舆地下 十九:“哒口什哱啰,地名也。谨按钦定元史国语解,达实唐古特语志祥也。又岭名孛罗,蒙古语青色也。县西南乱山中有地名哒口什哱啰,盖因番蒙旧语。” 哒口什哱啰村在皋兰西南乡,包括上庄、中庄、下庄。今塔什堡由哒口什哱啰历史地名演变而来。
[4]河州回民军 这里泛指清同治年间河州地方东乡族、回族、撒拉族等信仰伊斯兰教的名族组成的反清民间武装。
[5]张得仕 光绪十六年《甘肃忠义录传》卷之十 六有其传记。
[6]阵亡五百余人……乘胜破西南山二十四庄 语出《重修皋兰县志》卷十七 武备上 四十二。同治三年回乱中,半个川七村阵亡遇害人员名录载《重修皋兰县志》卷二十四 人物下 十三~十八。
[7]是月二十五日 载《甘肃忠义录传》卷之十二 六。
[8]《左宗棠的甘宁青回族政策探析》 载《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 总第93期。据该文附注,左宗棠语见《左宗棠全集•第十四册•札件[M]》.长沙:岳麓书院.1986.
[9]第三次河湟事变 光绪元年以来,循化伊斯兰教新老教之间时有教争,光绪二十年冬,教争双方发生聚众械斗。光绪二十一年三月,由于甘肃地方汉族官吏对教争处置失当,激发撒拉族民变。其后事变发展成包括回族等少数民族参加的大规模反清暴动,持续达一年半之久,史称第三次河湟事变。
[10]光绪三十四年 载《甘肃乡土志稿》。
[11]宝贝湾 位于盐锅峡峡口之黄河右岸。
[12]上铨 铨村,即古姚家漩之上漩。
[13]河低而地高终不能得水之利 语出《甘宁青史略》正编卷三十 五。
[14]图八 G568国道兰州至永靖段沿黄快速通道,亦称兰州至永靖沿黄一级公路。图片左下角是八盘峡至永靖国防公路和刘家峡铁路专用线。
[15]尕庙山 又名罗汉山,抚河村道教活动场所,在窄道拐子南山。
按语:
本文引用了《著名农学家张心一》、《朵英贤自传》和网络上的一些的文档及图片,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
为保持资料原貌,对PDF文档中一些歧视少数民族的称谓,本文引用时未做变通,请谅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