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忆昔时回恩县城

字数:1717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3-09 08:47:39 更新时间:2023-03-09 12:13:51

楼主:吾甲申生也  时间:2023-03-09 00:47:39
离别我的出生地恩县城五十年后,于本世纪初方回此地。恩县城已成平原县管辖下的恩城镇。走在当年的繁荣南门里大街上,行人冷落,房屋败破,依稀可见建国后才有的但现在已经关闭的新华书店、邮政局等。其门头上尚残留水泥做的店名。新华书店是当年我放学路上常去看书的地方。

游子归秋暮。
喜重看、运河烟柳,沙堤云树。
城内商街繁荣地,风景已非前度。
只留下、乡音如故。
怅望鼓楼坊与阁,迹已无、恩县三分去。
黄叶落,愁如许。

旧时犹记城东处。
毕业前、六七好友,影留相聚。
伤别初心依宏志,幸得风云际遇。
奈今老、怀人延伫。
感慨故园成陈迹,笑多情、恋恋总相顾。
歌此恨,慰羁旅。

二〇二三年二月十八日 哈利法克斯 松苑草堂
注:
一、游子归秋暮:记得再回恩县城是本世纪初年的十月。从一九五六年小学毕业离开恩县城,已经约半个世纪了。游子,通常指出门在外或者指的是离开家乡在他乡生活的人。此指作者自已。
二、运河烟柳,沙堤云树:恩县在京杭大运河漳卫河与马颊河之间。沙堤指经恩县西部的陈公堤,是《恩县志》中所记十景之一“贝野长堤”。贝野长堤即陈公堤。今恩城西沙河,系古代黄河故道。北宋天禧(公元1017-1021)年间,黄河决堤,滑州(今河南滑县)知州陈尧佐,造木龙杀水势,又筑长堤,人呼“陈公堤”。该堤自河南滑州起,经山东武城、恩县、德州至千乘(按《一统志》在德州东五里)全长一千多里。远望势若长虹,尤为壮观。
清代雍正时恩县知县陈学海有诗《贝野长堤》曰:
望人修堤一带迷,造堤人去柳成蹊。烟连秀野千家麦,势障黄河万倾泥。
草长平湖春浪阔,渔归小艇夕阳低。苍桑奠得民安业,处处丰登乐岁畦。
现在,陈公堤依稀尚存,多在武城县境内。
三、风景已非前度:到解放初的五十年代尚存的恩县南门里大街的繁荣杂货商业与各种手工作坊门店,这次回去已经荡然无存。前度,前一次;上一回。
四、只留下、乡音如故:在恩县城内街头遇一闲坐老人,用熟悉的家乡话述说往事并与之交谈。唐•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五、怅望鼓楼坊与阁,迹已无、恩县三分去:恩县城内到解放初尚存有农耕社会的钟楼、鼓楼、石牌坊、魁星阁等建筑,随时代变迁这些古迹悉数被拆除了。而恩县也在解放后的一九五六年三月被撤销。恩县县域一分为三,恩城东部分划归平原县,大部划归武城县,西南少部分划归夏津县。县已撤销,城内的古建筑更是无人爱护保存了。
六、毕业前、三五好友,影留相聚:恩县被撤销,父母调到武城县新工作单位,那时我才十二岁,独自一人留在恩县城继续学业。当年七月在恩县城内小学毕业。五月间,曾与同学好友在恩县东门外城墙下小树林边合影留念。
七、伤别初心依宏志,幸得风云际遇:哀伤离别故乡,少年初心,有志报国,后得机遇,事业有成。一九五六年十二月间曾随父亲回到恩县城处理租房等未尽事务,又看望乡下祖母。从此离开家乡恩县。离别恩县一年后的一九五七年, 我考入德州二中,一九六三年考入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正是文化大革命结束、改革开放伊始,国家百废待举、百业待兴,急需要大量人才的的历史转折时期。一九七八年三月全国科学大会郭沫若发言“科学的春天来到了”,科技工作者受到重视。我受此精神感召,离开已熟悉的化工企业,毅然归队到黄海水产研究所。从而抓住时代给予的发展机遇,在改革开放之初我有机缘从事全国水产品标准与质量检验工作并遇到志同道合的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与同行朋友。通过努力奋斗,开始新的事业和人生天地。
八、怀人:指思念家乡的人。明•杨慎《送童士琦瑞州府判赋得蜀江》“别后怀人更怀土,烦君时一到沧洲。”
九、延伫:久立,久留;引颈企立。形容盼望之切。唐•孟郊《宿空侄院寄澹公》“明日策杖归,去住两延伫。”
十、陈迹:过去的事迹,旧迹,过去的事情(物)。
十一、笑多情:可笑我有如此多的怀乡柔情。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十二、思顾:思念。《汉书•宣帝纪》“时掖庭令张贺尝事戾太子,思顾旧恩,哀曾孙,奉养甚谨。” 颜师古 注“顾,念也。”
十三、歌此恨:填词吟咏浓浓的思故乡之愁。
十四、羁旅:长久寄居他乡,指客居异乡的人。宋•陆游《六言》诗之四“壮
岁京华羁旅,暮年湖海清狂。”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