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简史》第十六章 鸿沟和议

字数:425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3-11 17:31:18 更新时间:2023-03-12 16:10:05

楼主:冢中人2023  时间:2023-03-11 09:31:18
第十六章 鸿沟和议
刘邦逃出荥阳后,成皋也被楚军攻下,荥阳成为孤城一座,全赖周苛死守不降。刘邦一路逃回函谷关,收集关中兵士准备再次东进。手下谋士提议,从武关出兵,诱项羽南下,然后深沟高垒,坚守不出,使经年征战的汉军可以休整,也可以给韩信平定北方的时间。项羽为防韩信只能拉长战线,使楚军疲于奔命。等韩信平定北方后南下,休整完毕的汉军再行出击,与韩信会师中原,大事可定。
刘邦采纳了计策,出兵宛(今南阳)、叶(今叶县南)之间,项羽听闻刘邦驻扎于宛,果然带兵南下。刘邦坚壁固守,不与之战。
此时,“下邑之谋”中的重要人物彭越也正在发挥作用。彭城之战后,身为魏相的彭越并未随刘邦西逃而是回到了自己所熟悉的梁地,带领部队驻扎在黄河沿岸。没有根据地的彭越反倒灵活了许多,经常游动出兵,屡屡劫掠楚军后援粮草。项羽为此不胜其烦,多次派军围剿。可惜等楚军杀到,彭越早已远遁。史称“彭越挠楚”。现代很多人都认为彭越是我国古代最早使用“游击战术”的军事家。
刘邦在宛坚守的时候,彭越正在渡过睢水攻打下邳。项羽部下不敌,下邳失守。本来项羽眼中不成气候的“游击队”已经壮大到了攻城掠地的程度。疥癣之疾变成了肘腋之患。
宛县里的刘邦一直龟缩不出,项羽有力无处使。于是决定与其干耗在此,不如先回去重夺下邳,解决后顾之忧。彭越明白自己这点兵力,放放“冷枪”、劫劫粮草是可以的,但绝不够格和项羽大军正面硬撼。项羽未到,彭越早已退出下邳,继续“游击”去也。在楚汉相争中,彭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他先后两次把项羽逼离了主战场,为刘邦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和形势。这是第一次。
得知项羽回援的刘邦,立马从宛县出兵攻打成皋。守将终公兵败被俘,成皋再次落入刘邦手中。得知自己一走刘邦就出击的项羽即不忿成皋失守,又恼火自己两头奔跑却求一战而不可得。于是满肚子怨气的项羽再次西进,这次他把怒气都撒在了荥阳头上。
荥阳在项羽日夜猛攻下终于失守。周苛被俘、韩王信投降。项羽想招降周苛,愿意封他为上将军,食三万户。周苛严词拒绝,宁死不屈。项羽用老规矩招待了他——烹杀。不久后,韩王信逃脱,重投汉军,刘邦依旧封他为韩王。
攻下荥阳的项羽立马包围了成皋。已经跑习惯了的刘邦知道又要跑了。楚军的包围圈尚未形成,嗅觉敏锐的刘邦已经由夏侯婴驾车逃离了成皋。只是这次的路线不再往西了,因为关中的兵力已经被收集得差不多了。这次刘邦准备北渡黄河,去韩信那里补充兵力。
接下来的史书我又没看懂。当时燕国已降,齐国未下。韩信大军正驻于赵地。刘邦于一日清晨到达韩信军中,谎称是汉王使者,趁韩信和张耳还没有起床就在他们的卧室中拿走了将印,直接把韩信的兵权遽夺。然后令张耳北上募兵,令韩信征集赵国之兵继续攻齐。各种史书上只有这样一段记录,没有铺垫也没有前因来告诉我们刘邦为什么要这样做?
这件事情疑点太多。将印是如此随随便便就能拿到的吗?兵权又是这么简简单单就能夺取的吗?而刘邦不光明正大驾临到属下的军中,反而要谎称使者,用近似偷的方式来获取将印,就只能证明刘邦认定直接向韩信要兵权是不可能得到的。如果这件事记载无误,那刘邦和韩信的真正关系也可见一斑了。当然,或许事实的真相,我们已经永远无法知道了。
不管如何,刘邦得到了韩信的军队,士气复振。在巩县挡住了楚军西去的道路。此次刘邦依然听取谋士之策,以坚守为主。同时派卢绾和刘贾(远房堂兄)两人率步兵两万、骑兵数百渡白马津(渡口,今滑县北)入楚协助彭越。得到刘邦支援的彭越终于可以大展拳脚,不再游击。陆续攻下楚国睢阳、外黄等十七座城池,还烧毁了楚军粮仓,大量粮草辎重付之一炬,使项羽的粮草补给几近瘫痪。
后院起火的项羽不得不再次从主战场抽离,“回家救火”。他把守成皋的重任交给了大司马、海春侯曹咎。曹咎的记载很少,也无显赫战功。可以官拜大司马是因为早年身为狱掾的曹咎曾和司马欣一起帮助项梁逃过牢狱之灾。
项羽还特地叮嘱曹咎,说自己十五天左右就能平定梁地,会尽快赶回来。在此期间,千万不要和汉军交战。结果项羽的确迅速的成功“灭火”,可惜唯唯而应的曹咎却出了差错。
项羽一走,刘邦立即改变坚守战术,直接攻打成皋。开始几天,曹咎的确遵从项羽叮嘱,任凭汉军百般辱骂就是坚守不出。可能是汉军的骂手技术高超,连续谩骂五六天后,终于成功激怒曹咎。这位大司马下令全军渡过汜水与汉军决战。结果渡河未济,被击中流。楚军全军覆灭,财物、粮草尽归于汉。
我很纳闷身为一军之长怎么会忍不住辱骂挑衅,草率出击的?不由想起诸葛亮送女子服饰给司马懿。司马懿不但坦然受之,还试穿了下效果。这人与人真的不能相比。好在大司马最终是自刎于汜水之畔,并没有卑躬屈膝的去投降,总算不至于一无是处。
再度失去成皋的项羽急眼了,自己刚刚平定了彭越,被彭越跑了不说,还没来得及往回赶,成皋就失守了。这几个月实在太憋屈了。想打刘邦,永远龟缩;想打彭越,逮不到人。而只要自己一走,这两个人就会马上出来搅风搞雨。真的是顾得东来顾不了西。带着满肚子无从宣泄的怨气,项羽又回到了主战场。他听闻刘邦为了方便取食敖仓,驻扎在了荥阳以北的广武。于是也带着部队来到广武。
为了迫使刘邦和自己决战,项羽设置了很大一块砧板,将刘太公放置于上。扬言要烹煮太公,以此威胁刘邦。常人遇此情景,大致会说“孩儿不孝,为大业需舍弃父亲,日后必当报仇”又或者“就算孩儿此刻投降,项羽也不会放过我们父子,以后报仇”之类的话。刘邦的回答却相当“无赖”也相当精彩:我和你曾同为义帝部下,犹如兄弟。我的父亲就如你的父亲一般。如今你要烹煮自己的父亲,请分一杯羹给我。
真不知道太公听到后是什么感受?项羽听闻后的心情应该不下于太公。大怒之下准备烹煮太公。幸好一直偏帮刘邦的项伯劝解,太公才没被做成肉羹。
项羽挑衅刘邦与自己单挑,一场定输赢,以结束纷扰数年的楚汉之争。刘邦笑着拒绝说,宁愿斗智不斗力。接着历数了项羽的十大罪状:
1、违背关中王的约定,封我到巴蜀为汉王。
2、假奉义帝的命令,杀害卿子冠军宋义。
3、救援赵国后不回报义帝,反而胁迫诸侯随之入关。
4、焚烧秦国宫殿,挖掘始皇陵墓,将财宝据为私有。
5、诛杀了已经归降的秦王子婴。
6、坑杀了二十万秦军。
7、把好的地方分给了亲信将领,放逐原来的诸侯王。
8、把义帝逐出彭城,自己却在那里建都。倾吞了韩王的土地以及梁楚之地。
9、杀害义帝。
10、弑主杀降,为政不平,主约不信,天地不容,大逆无道。
不知这是否是刘邦提早准备的“功课”。如果不是,那刘邦的思路还是比较清晰、口才还是比较了得的。听到这十条罪状的项羽怒发如狂,命令事先埋伏的弓箭手朝刘邦射击。“痞子”刘邦明明胸口中了箭却捂着脚趾说,贼人射中了我的脚趾。相当有趣,反应也很快。
刘邦胸口中箭,伤势颇重。张良担心楚军趁势进攻,请刘邦带伤巡视,慰劳士卒以稳定军心。刘邦劳军已毕,退入成皋养伤。汉军继续与楚军对峙。汉军既可取食敖仓,又有关中源源不断的粮草和兵力输送。占据着绝对上风。
而项羽的形势却越来越不利。刘邦坚守不肯迎战,徒耗军粮;自己派去援助齐国的军队全军覆灭,龙且阵亡;后方彭越不停骚扰,补给艰难。派人策反韩信又告失败。于是趁着刘邦派使前来,请求放回太公和吕后之际与刘邦议和。约定平分天下,以鸿沟为界,西归汉,东归楚。史称“鸿沟和议”。
鸿沟就在刘项对峙的广武,隶属于荥阳。是我国最早沟通黄河和淮河的人工运河,由战国时期的魏国挖建。其后将近四百年里,四通八达的鸿沟一直是至关重要的交通及运河主动脉,其经济价值,不言而喻。象棋棋盘上的楚河、汉界指得也是此地。后世隋炀帝那条赫赫有名的京杭大运河也是以此为基而修的。
可惜后来因为黄河决口、泛滥等原因导致鸿沟水系许多支流淤塞、断流。鸿沟渐渐湮没于历史长河中。
议和后,项羽相当老实的遵守合约,送还太公和吕后,解兵东归。毛 认为项羽有三件事情做得最错,这是其中之一。另外两件是鸿门宴放走刘邦和弃关中、都彭城。
刘邦本来也准备西归。还好他“纳谏”的好习惯再一次帮助了他。张良和陈平进言,大王已经拥有大半个天下了,而项羽则兵疲粮尽。此时正是一网打尽的好时机,放走项羽就等于养虎为患。
合约这种东西,在政治家又或“无赖”眼中,很多时候都和一张废纸没有区别,从来不在意下。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是政治的基本法则。于是政治家刘邦、“无赖”刘邦毁约追击项羽。
刘邦追到阳夏(今河南太康)之前就派人去召韩信和彭越前来会师,共灭项羽。可一直到达了固陵(太康南)都未见两人前来。两人都找了借口搪塞不肯前来。反而刘邦的毁约让“老实人”项羽挟着怒火在固陵和汉军打了一仗并击败刘邦。刘邦只能退守,挖深沟堑,再次龟缩。
刘邦问计于张良,如何才能让韩彭两人前来会师?张良明确指出,因为就算消灭楚国,韩彭两人都不能得到任何利益,这才是两人不肯前来的原因。跟着建议刘邦将陈县以东至渤海的地区封给韩信、睢阳以北至谷城的地区封给彭越。果不其然,这次刘邦的使者一到,两人尽皆应允出兵。
其实在龙且阵亡之后,“鸿沟和议”之前,项羽曾派了一个叫武涉的人去策反韩信。主要是先贬低了刘邦的为人,然后再怂恿韩信自立,天下三分。此时的韩信对一手把自己从最底层提拔上来的刘邦还是怀有一份感激之情的,所以并没有答应。当然,这份感激之情会在之后随着权力、利益等各种因素而逐渐淡化、变质直至消失。
武涉走后,蒯通也接连两次劝说韩信自立。蒯通的说辞很有说服力。首先指出,现在韩信兵势强盛,助汉则汉胜,助楚则楚胜。如果一心追随刘邦攻打项羽,那随着项羽的覆灭,韩信的存在价值也会消失。其次,例举了张耳和陈馀反目成仇、勾践和文种范蠡“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两个实例。以韩信和刘邦的关系而论,不会比张耳陈馀更亲密;以韩信对刘邦的忠诚而论,也达不到文种范蠡的程度,其后的结果显而易见。最后,现在的韩信擒魏、取代、破赵、胁燕、平齐,威震天下。带着这样的功绩如何为人臣子?又有谁敢接纳?归楚,楚国不信任;归汉,汉人会害怕。所以,只有自立为王,三分天下才是唯一的途径。
韩信依然不忍背叛刘邦,但他是聪明人,知道蒯通说的有道理,所以韩信犹豫了。本来平定齐国后,韩信应该率大军南下,夹击楚军。但除了几次小规模的进攻和派灌婴攻下了彭城以外,韩信基本是处于一个不反不援的状态。其实,该反则反,该援则援,拖泥带水的反而坏事。正是这种不反不援的态度使刘邦对韩信的嫌隙日益加深。纵使韩信后来因着刘邦的封地而最终出兵灭楚,也已经消除不了刘邦心中的芥蒂了。在刘邦看来,你纯粹为了领土、为了利益来帮我打项羽,那有朝一日也必定会因此来反我,把我当成第二个项羽。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