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千四百五十四帖 读《徐佐卿》

字数:1548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3-27 16:35:43 更新时间:2023-03-30 10:50:24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3-03-27 08:35:43
读书破万卷(6454)·《徐佐卿》
《徐佐卿》,唐代文言志怪小说。薛用弱撰。出自《集异记》。
薛用弱事迹请参见《读书破万卷(6451)·<集异记>》。
《徐佐卿》原文:
明皇天宝十三载①重阳日猎于沙苑,云间有孤鹤徊翔焉。上②亲御弧矢,一发而中。其鹤则带箭徐坠,将及地丈许,欻然矫翰③西南而逝。万众极目,良久乃灭。
益州④城距郭十五里,有明月观焉,依山临水,松桂深寂。道流非修习精悫者,莫得而居。观之东廊第一院,尤为幽绝。每有自称青城道士徐佐卿者,风局清古,一岁率三四而至焉。观之耆旧,因虚其院之正堂,以俟其来,而佐卿至则栖焉。或三五日,或旬朔,言归青城,甚为道流之所倾仰。一日忽自外至,神爽不怡,谓院中人曰:“吾行山中,偶为飞矢所加,寻已无恙矣。然此箭非人间所有,吾留之于壁上,后年箭主到此,即宜付之,慎无坠失。”仍援毫记壁云:“留箭之时,则十三载九月九日也。”
及玄宗避狄幸蜀,暇日命驾行游,偶至斯观。乐其佳景,因遍幸道室。既入此堂,忽睹挂箭,则命侍臣取而玩之,盖御箭也。深异之,因询观之道士,皆以实对。即视佐卿所题,乃前岁沙苑纵畋之日也。佐卿盖中箭孤鹤耳。究其题,乃沙苑翻飞当日集于斯欤。上大奇之,因收其箭而宝焉。自后蜀人亦无复有逢佐卿者矣。
注; ①明皇:即唐玄宗李隆基(685—762)。天宝十三载:即公元754年。天宝,唐玄宗年号。②上:指唐玄宗。③欻(xū)然:迅疾之状。矫翰:举翅。矫,高举。翰,长而硬的羽毛。④益州:州名。其故地大部在今四川省境内,治所在今成都市。
鉴赏:小说篇幅不长,但章法精妙,颇具匠心。第一段,作者叙述了发生在京城郊外的一件寻常小事:重阳节那一天,唐明皇弯弓放箭,射中云中孤鹤;孤鹤带箭而飞,消逝在西南方向的云天之中。这个开头平平淡淡,更谈不上神奇怪异。第二段,作者的笔锋一转,场景从京城郊外一下子切换到几千里之外的西南蜀地:在益州城外十五里有一座明月观,风景绝佳。有一位来自青城山的道人徐佐卿,风骨清古,行踪飘忽,不时来此观盘桓栖止。这日,他又来到明月观,自言曾被一支飞箭射中。他将那支箭挂于正堂壁上,并将留箭的时间题记于壁。——至此,作者已在娓娓的叙述中经营出一种扑朔迷离的氛围:这位中箭的青城道人与那只负伤而逝的孤鹤二者之间有无联系?那支“非人间所有”的箭究竟来自何处?还有青城道人神秘的预言:后年,此箭的主人将驾临此观⋯⋯这些潜伏于平淡叙述中的谜团逗惹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故而被作者的描述带入一个神秘诡异的境界中。第三段,写天宝十五年避难蜀地的唐明皇果然驾幸明月观,认出壁上之箭乃御箭,而青城道人留箭之时正是“沙苑纵畋之日也”。于是,那支“非人间所有”的神秘之箭穿越时空,将当年重阳节发生在京郊与明月观——相距几千里的两个事件贯穿起来,物证(那支御箭)的认定与时间的重合,使表面上毫无关联的沙苑带箭而逝的孤鹤与“偶为飞矢所加”的青城道人合二为一:原来青城道人徐佐卿正是那只孤鹤!整个故事结构完整,线索清晰,首尾圆合。尤其是第一段中写孤鹤“欻然矫翰西南而逝,万众极目,良久乃灭”,而最后一段说:“自后蜀人亦无复有逢佐卿者矣。”消逝的孤鹤与失踪的道人遥相呼应,不仅增添了故事内在的逻辑力量,更给人们留下几许悬想、几许迷惘。一个个
小说中将云中孤鹤作为青城道人的化身,鹤之孤清与道人之“风局清古”,互为表征,形神契合,足见作者用心之深细。
评:明皇天宝十三年,重阳畋猎于沙苑。云间孤鹤徘徊翔,上御弧矢鹤中箭。
带箭徐坠将及地,欻然矫翰逝西南。万众极目视良久,孤鹤消逝竟带箭。
益州城外明月观,依山临水松桂阑。青城道士徐佐卿,神爽不怡自外还。
吾行山中遇飞矢,虽已无恙箭非凡。箭主到此宜付之,援毫记时壁留箭。
玄宗避狄幸蜀日,命驾行游明月观。既入此堂睹挂箭,则命侍臣取而玩。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