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则经典成语典故背后的有趣故事

字数:3912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3-03-31 06:43:15 更新时间:2023-03-31 16:15:06

楼主:红硝  时间:2023-03-30 22:43:15
中国是一个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文化悠久,博大精深,而成语作为古人智慧的结晶,汉语言的精华以人其言简意赅.言近旨远.形象生动.画龙点晴的特点和富有哲理性.概括性.及丰富的表现力的内质,而成为中国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每个成语背后大都蕴含着一则富有启迪意义的故事和典故,其故事.典故来源比较复杂,大多出于古代的寓言故事.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及文人作品中,这些故事或历史事件经过长期的发展,最终演化成为一个个经典成语。每一句成语都凝聚着我们先祖的智慧精华,虽历经千年,依旧富有启迪意义。下面,我就来讲述几段大家可能熟悉其成语而并不太了解其背后故事的成语故事,以飨网友们,如有错谬之处,敬请行者不吝批评指正。

妙笔生花
李白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他就像闪耀在中国诗国长空中的一颗巨星,光彩夺目,辉映古今。他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李白斗三酒诗百篇”他的诗歌创作笔法多端,想象奇特,能达到任随性之而变㓜莫测,摇曳多资的神奇境界,仿佛有神助,被古今人们号名为诗仙。有关他在诗歌创作方面的神奇魔力,在历史上,还真有一则神奇的传说。
据传,有一天晚上,李白在睡梦中漫游,不知不觉走到一座云雾缭绕,景色奇特的海中仙山上,他兴奋的登上一座山峰,忘情地欣赏着眼前这奇妙多姿.瞬息万变的景色。忽然,他看到一支巨大的毛笔耸出那飘渺的云海间,那毛笔足十多丈高,宛如一根五柱一样。李白心中对此无比惊异的遐想道:如果能得此巨笔,用大地做砚,蘸海水为墨,拿蓝天当纸,写尽人间万千美景,胸中万般奇志,那该有多好啊!他在浮想联翩之时,忽然听见一阵无比美妙.悠扬悦耳的仙乐,接着,看见一道五色光从那支巨笔的笔端处射出,在笔尖上绽放出一朵鲜艳夺目的花。
李白目睹了这番奇景后,不禁兴奋的脱口吟出:“山涌玉毫架更奇,天公巧设是何时?若能借此生花笔,写尽人间万首诗。”
李白刚吟完诗,那支生花笔就朝他飘飘然而来,他赶忙伸手去取,当快要摸到那粗壮的笔杆时,他醒了过来,发觉原来是一场梦。
李白此后反复回味那梦中的情景,总是想不出那是什么地方,于是他决心遍访名山大川,以寻找那梦中的神奇仙境。“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李白后来寻到了那梦中仙山了吗?没有下落。但他在游历的过程中却开阔了眼界,扩展了心胸, 所以才写出那么多潇洒雄奇.豪迈飘逸.绚丽多姿的壮美诗篇流传千古,广为传诵。
“妙笔生花”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文思敏捷.才情出众.文采婓然的写作才能。也形容人在创作中灵感迸发时的笔走龙蛇.曲尽其妙般的神奇创作状态,也作“生花妙笔”,用来形容和比喻那些文笔杰出的人以出色才情写出的美妙动人的诗文。反义词是“平淡无奇”。“妙笔生花”除了人的天生的灵气外,也是人平时刻苦努力所达到的至妙之境和成就,而非平白无故的天赐。

曲高和寡
宋玉是战国未年楚国著名诗人和辞赋家,与屈原并称“屈宋”。他是楚国的士大夫,曾事楚顷襄王。所谓的“下巴里人“阳春白雪”之成语典故,皆他说而来。
他在楚国做官期间,由于他文才出众.能言善辩,遭到了许多同僚的忌妒,这些常常地在楚王面前进他谗言,说她的坏话。楚王本来挺信任重用他的,但听的多了,也不禁怀疑起他来。
一次,楚王试着问宋王,“先生最近可否有行为上失检的地方,为什么外面有许多对你不好的议论呢?”宋王明白楚王的话意,也明其背后的起因,他并未直接回答楚王的问话,而先讲了一件事:“最近有位客人来到我们的郢都唱歌,他开始唱的是非常通俗的《下里》和《巴人》,城里跟着他一起唱的有好千人,接着,他唱起还算通信的《阳和》和《薤䨧》,城里跟他一起唱的有好几百人,后来他唱到格调较高雅的《阳春》和《白雪》时,城里随他唱的只有几十个人。最后,他唱出格调更高雅的商音.羽音.和
徴音时,城里跟着他唱的人只有几个了人了。
接着宋王又说“做人也是如此,在人群中总有一些思想和表现奇伟的人物,一般人又怎能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呢?”
楚王听后说“原来如此,我明白你的你意思了。”
商音.羽音.徵音:古代(宫.商.角.徴.羽)中的两个音调,音律极讲究,曲调极高雅的音乐。清.吴敬样《儒林外史》二九:“一个小小子……唱李太白《清平乐》,真乃穿云裂石之声,引商刻羽之奏”。

《曲高和寡》意思是:曲调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很少,原比喻高雅的人难得知音。后多比喻言论和文艺作品等格调高雅深奥,于一般人难以接受理解。三国.阮瑀《筝赋》:“曲高和寡,妙伎难工。”宋玉《对楚王问》“是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弥:更加。
曲高和寡现象,无论古今中外皆同。越是通俗的东西,越容易被大众接受,而越是高深高雅的东西,由于境界高,一般人水平难以领悟理解所以难以被其接受。“高处不胜寒”。尼采说:“更高级的哲人独处着,这不是因为他们喜欢孤独,而是因为身边缺乏同类。”

抛砖引玉。
唐代有位诗人名叫赵嘏 ,他曽以一佳句“长笛一声人依楼” 博得大诗人杜牧的赞赏,人送雅称“赵依楼”
当时另有一位各叫常建的诗人,一向仰慕赵嘏才情,有一次,常建听说赵嘏要来到苏州游玩,心想:这是一次向赵嘏学习的好机会,千万不能错过。
常建推测赵嘏一定会到灵岩寺游览,于是他赶在赵嘏之前来到凌岩寺,并在寺前山墙上提写了几句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希望赵嘏看到这几句诗后能添补几句,续成一首诗篇,这向对方学习也不用打扰対方的最佳方式。
果然赵嘏到灵岩寺游览来了,它看到常建诗后,非常的欣赏,觉得有必要完善一下,就情不自禁的随心顺意的续写了几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常建看到赵嘏续写的诗句非常高兴,认为赵嘏写的诗比自己写的高妙多了,是以自己较差的诗句引出赵嘏的绝妙佳句,后人便把长建这种做法叫做抛砖引玉。
抛出砖块引来玉石,比喻用粗陋的见解或诗文句引出别人高明的卓见和高雅的佳句或美文。这实在是高妙之极之招术!但是,并非凡抛砖都可引来玉石,若此,大家都去抛砖,哪哪么多玉石被引?想抛出砖块引来玉石必得有机会,更得有诚心,而且这砖块也不该是太粗陋之物,也必得有些灵韵之气的砖块方才有可能引得玉石来。比如若不是常建那几句也含有清韵之意境的诗句,而只是几句粗陋的涂鸦,恐怕赵嘏别说去续写诗句,可能连看一眼也懒得。这故事也因此构成了一段令人向往的诗坛佳话而被历代广为传诵。

心有灵犀
“灵犀”指的是犀牛角,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从角端直通大脑,感应灵敏,这里指彼此心意相通。“心有灵犀”这个成语是意喻两心悉悉相通.心心相印的情意,一般是指情人间的心意相通,也泛指对彼此的意思都能心领神会。
这个成语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的一首《无题》诗里的词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是晚唐时期最出色杰出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其情致深蕴,伤感唯美为其根本特征。他的“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的诗句, 情致幽婉感人,历来广为传颂,这背后实则有着一个缱绻动人的故事。
唐文宗太和年间,当时李商隐正值风华正荗,英气勃发之际,结交的人很广,认识的人也很多,无论是文人墨客,还是达官贵人,他都喜欢与其结识。有一天,当地官员时任岭南节度使的王茂元举办宴会邀请他,李商隐自然如约而去。就在这次宴会上,他与王茂元的幼女朝云相织,此女生的仪态端庄,姿容姣美,李商隐只看了一眼,就对其一见钟情,心绪难平,内心多年的寂寞在那一瞬间便觉找到了归宿。
宴会结束后李商隐回到家中,回想起此番与佳人的意外相遇,内心久久难以平复,之后,每逢情思缠绵难禁之时,他就铺笺抒写下自己的满怀深情转请他人送给朝云,但是不无遗憾的是,这些情书送出后便都如泥牛如入海无消息,他都从未曾收到过朝云的回信,但他没有放弃,还一封封情书不断的发去。
不多久,王茂元要举家迁往长安,得知消息后的李商隐也毅然决然的决定迁居长安。只为能再次见到朝云,他不想错过她。
次年春,李商隐在曲江池畔踏青时又意外地巧遇了也来游春的朝云,此番重逢令李商隐分外兴奋,而这次异地相逢也让朝云心潮翻涌,事实上,在洛阳的那次宴会上,他对才貌双全的李商隐也是一见倾心,她也一直将李商隐托人转赠的那些满载情意的诗笺小心地珍藏着。虽然朝云也是能文擅诗的灵慧女子,但在当时身为一个女子怯于用相同的方式表情达意,这次相遇让她更是加相信他们的缘份,她不想再错过这次机会,终于也含羞带怯地向李商隐表达了自己的心声。但他说自己是父亲最疼爱之人,他们婚事一定得到父亲的答应才行,希望他早月遣媒人前来求婚。
回到住处后,激动难安的李商隐直想立刻请媒人前往王家求亲,但又思付到自己当下只是区区一介秀才便有些犹豫不决,毕竟门不当户不对,这门亲事怕是很难得到王茂元的同意的。反复考量之下,李商隐还是抑制住了立即前去提亲的冲动,他决定先参加来年的科举考试,等自己登科及第之后再遣人去求亲,这样去求亲既会有十分把握,也对得起朝云,因此,他把自己的这个想法也给朝云说了,得到了她的赞同。
次年,才华出众李商隐他果然高中进士,此时王茂元己改任渭源节度使,驻于长安附近的径州。在同科进士同时也是王茂元大女婿的韩畏之的推荐下,李商隐不久后也来到渭原幕府任书记一职。朝云闻讯后立即遣人约李商隐望其夜间能到后宅一叙,地点为朝云闺房附近一处清幽僻靜的水轩。
是夜,激动不己的李商隐依约前往,面对朝思暮想的心上人,两人个情意绵绵,相互一诉衷情。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眼看夜色深浓,两个人不得不依依惜别。早晨醒来,昨晚与心上人相会的情景都还历历在目,他顿时诗兴大发,举笔挥洒出一首流传千古.惊艳世人的绝美动人的诗作:“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