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牧青:《山海经》研读资料索引

字数:3919访问原帖 评论数:0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1-04 20:56:20 更新时间:2021-01-04 16:45:14

楼主:gsymq  时间:2021-01-04 12:56:20


就《山海经》新解系列,由于书画创作、甲骨金文与上古文化研究和生活琐事的相伴,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就陆陆续续的进行着,先后写了几篇文稿,尽可能的第一时间在“艺界报公众号”发出,供同好者慧鉴。《易·乾卦·文言》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是为此之谓也!

《山海经》这本“中国史志奇书”得以西汉末经学大家刘歆(又名刘秀,前50年-23年)根据当时所存的三十二篇古籍编校为十八篇(卷)成《经》而被保存、流传下来,再经两晋著名方术士、风水学者、训诂学家郭璞(276年-324年)注解才在世上广传开来。历千余年对《山海经》注解者很多,精言妙语、奇思怪论也很多,推崇者贬斥者也很多,然刘、郭二先生之功甚巨非镂玉勒石能感敬之也!

《山海经》是古中国一本地地道道的史志奇书,是古人对上万年华夏文化与文明的历史片段的记忆积累。说句真心的良心的话,“首功”要归功于西汉末经学家刘歆(前50年-23年)领衔诸学士的编校,若没有他以“经”的方式编校与不遗余力的“上表”,估计我们现在难以知其为何了!读不明白,理解不了,讲不清楚,说不透彻,是因为从古到今的文字语言变化和山川地理、草木动物名称更替与水文河流变迁及民俗风情演变等原因造成的。

《山海经》这本书从公元前140年左右西汉开始[因史学家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曾见过此书]上溯至黄帝、炎帝、帝俊时期,对大约三至五千年间华夏古人的生活场景和文化历史的记录、记述、记载是极其珍贵的。按说,神就是人,人就是神,神话就是人话,人话就是文化。人类几百万年没有文字、青铜等生活生产资料就不等于人类没有文化,能发声、打手势、见人一笑拔腿就跑……等等都是一种文化。文字、青铜、城邦(国家)等只不过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和载体而已,要改观对文化、文明的认知!

当今有许多的人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或“百家争鸣,学术自由”,或“思想开放,视野更宽阔”等名义,把《山海经》内容给弄到“古埃及”、“北美洲”等全世界性的地域中去生搬硬套,自圆其理,说《经》内的“昆仑”就是埃及的金字塔,“黄帝”就是中西亚两河流域的“王”……等等,真可谓是耸人听闻、博人眼球的怪论,比起把此《经》定性为子有虚无的“神话故事”更可恶,更别有用心,中华民族固有的文化精华不能被作践,更不能被糟蹋。或以唯考古发现来断定华夏历史和文献记载,名之谓考古的科学或科学的考古,这似乎又陷入了另一个迷信状态呢?!需要冷静、客观的去思考。

《山海经》全书18卷,其中“山经”5卷(东西南北中,合称《五藏山经》),“海经”8卷(海外东南西北、海内东南西北),“大荒经”4卷(东南西北),“海内经”1卷,今共约31000字(最初只有15000余字)。记载邦国100多个,山550多座(又说447座,凡山名5000多个。)水道300多个,历史人物140多个,另有邦国山水的地理、风土物产,涉及中国古代神话、历史、地理、动物、植物、矿物、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等方面的内容。

《山海经》以南、西、北、东、中这种“五方”形式为点展开来去记述海外、海内、大荒的“八方”各种人事与动植物、山水草木等,这证明古人是有比较准确的方位概念的。五行,在商代已经都在使用着,如周武王问商裔箕子《洪范》内容;八方就是八卦的八个方位,也是八个区域的人文风俗。且《经》内许多山、许多水,从地理位置到名称都没有变,今日依然可寻可查可据的。如华山、太行山、少室山、泰山、漳水、黄河等。

就《经》内长度单位如“东行几百里……又东行几百里”及至总结性的如“右西山经,凡七十七山,一万七千五百一十七里”等,这些长度单位不能用现代人的长度概念去计算,最起码要以周秦时期的长度单位去换算。

据考证,商周时期“一里”约为现在400多米,现在一里是500米,商周之前米数估计更短些,约300米到350米左右。周制八尺为一步,约0.23多米,三百步为一里。又如《南山经》记载了大小四十座山脉,总长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16380里x 约300米等于491万4千米,这是叠合起来的长度,不能看成是直线距离。而整个《山海经》记载了5370座山,总长6万4千056里。

又有《海外东经》记载:“帝命竖亥步,自东极至于西极,五亿十选九千八百步。竖亥右手把算,左手指青丘北。一曰禹令竖亥。一曰五亿十万九千八百步。”这一段历代学者多有误见,容日后再读解了。

《山海经》这种珍贵的文献若配合恰当的、合理的考古文化遗存和相关的学科研究,去解读,那它的本源本意迟早会弄明白的。当然,我力倡并主导的“科学实证+玄灵思维是认知人类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和“甲骨文非卜辞说”、“古中国大昆仑文化史学观”是不能轻略的!



兹录部分近数十年来对《山海经》研究的文论目录和研究《山海经》必读的几个版本,以备同好者检索。

1、《山海经》研究综述

2、《日本国见在书目录》著录《山海经》卷数考辨

3、明清山海经图版本述略

4、山海经图的传承与流播

5、《山海经》古籍版本考察

6、《山海经》考辨

7、《山海经》与近代中国史学

8、《山海经》中的昆仑区

9、中国史学上地理观念的滥觞

10、《山海经》与战国时期的造神运动

11、《山海经》传说与历史意识

12、从战国图画中寻找失落了的山海经古图

13、汉唐地理数术知识的演变与古代地理学的发展

14、《山海经》神话政治地理观

15、《山海经·西山经》地理新释

16、《山海经》的医学地理学价值

17、神话、想象与地理:关于《山海经》研究的对话

18、山海经中的古人地理空间认知研究

19、《山海经》的神话思维

20、《山海经》与禹、益神话

21、论《山海经》神话英雄形象的共性特征

22、简析《山海经》神话批评的历史嬗变

23、中国神话的分类与《山海经》的文献价值

24、《山海经》与中国古代神话群的地理发现

25、图与书:先秦两汉时期有关山川神怪类文献的分析

26、从文学中探寻历史信息

27、中国古代文学中四方想象的成因

28、试论《山海经》中的“原生态叙事”

29、山海经图:寻找《山海经》的另一半

30、论文学地图

31、《山海经·海外经》与上古历法制度

32、中国民俗文献史的整理与研究综述

33、《山海经》中的原始征兆信仰及其民俗学价值

34、《山海经》的民俗学价值

35、《山海经》中所见我国古民俗

36、《山海经》“贯胸国”民俗信息解读

1、《山海经》西汉学者刘向(前77—前6)、刘歆(一名刘秀,约前50年-公元23年)父子校刊而成,并由刘歆(刘秀)献给汉哀帝刘欣(前25年-前1年)。

2、西晋郭璞(276-324年)为《山海经》最早研究者,曾为《山海经》作注。

3、《山海经释义》明代王崇庆(1484-1565)、《山海经补注》杨慎(1488-1559)、《山海经广注》吴任臣(1628-1689)。

4、《山海经存》(附图)清朝汪绂(1692-1759)、《山海经新校正》毕沅(1730-1797)、《山海经笺疏》郝懿行(1757-1825)、《山海经地理今释》吴承志(约1850-1920),其中以郭璞注与郝懿行疏最为有名。

5、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出版的《山海经》著作多达近百种(册),文论多达数百篇。其中以袁珂《山海经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巴蜀书社1993年增补修订本)影响最大、价值最高,一般研究者都以袁珂校注本为底本。

另有生物史学者郭郛《山海经注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年),等除了少数研究性著作之外,大多为普及性的译本及绘图本,例如徐越的《图解山海经(全译彩色图解版)》(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年版)等。



相关链接:

杨牧青:欲知《山海经》 需明《上<山海经>表》

三篇连载:杨牧青《山海经•海外南经》读解之微言

三篇连载:杨牧青《山海经•卷十八•海内经》新解

八篇连载:杨牧青《山海经》重要人物帝俊之考述

三篇连载:杨牧青《圣经》继承了《山海经》的文化精神和文化信仰

杨牧青:以甲骨文境象漫游上古文化文明

杨牧青:古上党 发鸠山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之考略

杨牧青:找到同相坐标点 推动全世界性的人类第一号大工程

杨牧青:探清黄河流域山山水水 明白华夏文化文明万年史

杨牧青:上古文化研究揭示 古中国在昆仑山区域西端

杨牧青: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 传承中华文明大血脉

杨牧青:人类文化共祖、人类文化文明的种子盘古述略

杨牧青: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氏应生于一万五千年前

杨牧青:轩辕黄帝行迹路线略考之一

杨牧青:中华人文初祖“黄帝”出生地究竟在什么地方?

探究古尧文化根脉:水墨三晋·杨牧青书画文化行河西随记

杨牧青:尧王行迹考——故里在河北唐县 建都在山西临汾

杨牧青简说夏及夏人起源(修改稿)

杨牧青:大禹行迹考(见内第四部分)

夏王朝并不迷糊——夏本来就是一个具有国家机器特征的大王朝


延伸阅读:

全世界智慧人士,联合起来!向全世界人类上古文化研究者倡议

告诉全世界所有考古、史学界及人文社科研究者或谓之国际学术界

杨牧青:人类上古文化路线分布示意图

我们对文明的认识和标准界定要反省反思甚至认错

百家争鸣:关于中国历史文化研究的五点思考

杨牧青:剔除中原中心论和四夷说则可探中华文明之源

杨牧青:古与今的"中原"究竟在哪里?是那个区域?

有关中华文明探源及相关内容头条聊记179条

走出昆仑 一点八方——您所不知道的人类上古文化情愫

让陶器说话——改变人们对文明标准界定方法与认识

习书论议:需去书法俗媚化 有感中国书法年展

甲骨文上古文化文明长治博物馆开讲座谈

杨牧青:舍利子因何名舍利子之解悟

见物思情:杨牧青说门神爷儿的故事

杨牧青趣谈耶稣之名的来历

罗盘杂说——天地一盘观 天地一掌中

杨·忠厚义·大江奔流 青史名留

晋陇之融:我们一路同行,因为有您!

273年15万多片龟甲刻辞 这殷商先人们在干什么呢?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