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成败转头空——评说台湾二十余载政坛风云(不定期更新)

字数:335775访问原帖 评论数:255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1-05-21 18:28:00 更新时间:2021-01-05 00:47:31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1 10:28:00
想写这篇文章很久了,可是种种原因到今天才动笔,从2005年购买第一份《环球时报》对台湾政治产生兴趣,到如今乐此不疲的观看政论节目,已经整整过去了6年,从一个懵懵懂懂的高中生到现在走入社会的青年,我对台湾的关注始终没有停止,对于其也有了深入研究,同时也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有了新的认识,所以我不自量力将这些写下来,与诸君共论之


2011年5月于知行堂


寒梅谢去芳犹在——蒋经国晚年的华丽转身

1988年1月13日,台北荣民总医院,中华民国的总统,一代政治强人蒋经国逝世,晚年被糖尿病所折磨的蒋经国,在他人生的最后岁月中他做了很多事,这些事的意义让世人记住了这个政治强人,在岁月的最后尽头,蒋经国做出了超越他前几十年所有功绩的一系列决定,这些决定至今仍深深的影响着整个大中华地区的人。
对蒋家攻击最厉害的李敖曾经评价过蒋经国,说他是“开明的皇帝,专制的总统”,李敖的这番评论是十分的中肯的。回顾蒋经国的一生,从留学苏联的艰苦,到整治赣南的成功,上海“打老虎”的失意,再到来到台湾的勤奋耕耘。他经历了太多事情,使他知道了民间的疾苦,也对他后来执掌台湾的一系列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78年蒋经国从严家淦手中接过总统大位,登上了政治生涯的巅峰。可是好景不长,就在他继位的后一年里,他不得不面对美台断交、美丽岛事件一系列政治事件,面对日益变化的国际局势和台湾内部本土化的日益高涨,蒋经国意识到只有持续发展经济、落实政治民主,建立更开放的社会,在台湾的国民党政府才可以继续维持。他开始有意识的实行“催台青”政策,提拔林洋港、谢东闵、李登辉等台湾本土籍精英。同时默许了民主进步党的成立,并未采纳国安单位强力镇压的请求,这种种一切这一切都预示着变革的到来。
与其父蒋中正的严肃,高高在上不同的是,蒋经国喜欢走入人群,他经常穿着一身白色夹克衫或是青年服,上山下海走入老百姓中间。他成为台湾政治人物下乡的始祖,以下乡走访与亲民的活动,用拉近与民众的距离。同时也开始注重偏乡镇建设,落实水电及基础医疗卫生建设,减少城乡差距。老百姓吃什么,他就吃什么,从不摆架子。使得普通的老百姓能真真切切的感受和认识这位平常高高在上的领导人,蒋经国从而获得了“亲民”、“爱民”的美誉。他的那一身夹克装和走透透,也成为了后来所有台湾政治人物的学习典范。
1986年的立法委员增额选举,民进党拿下了进三成的得票率,当年毫不起眼的党外势力已经日益茁壮,开始动摇国民党的统治基础。面对日益高涨的台湾本土派势力,经国以“老百姓的事情一定要用心去做,我也可以讲是台湾人啊”来回应安抚,不得不一再表示自己既是中国人,也是台湾人的身份,1987年被病痛折磨的蒋经国觉得时日无多,他必须给未来和国家一个交代。1987年7月15日,《国家安全法》开始施行,同日正式解除在台湾实施了三十八年的戒严,蒋经国确定“法统在法不在人”,民主改革不可逆转。随后又解除实施了三十多年的党禁和报禁。同年开放两岸探亲,使的隔绝了30多年的两岸人民得恢复交流。当蒋经国的一系列改革政策让其他国民党要人纷纷质疑,“国策顾问”沈昌焕说:“这样可能会使我们的党将来失去政权!”蒋经国只回答了一句:“世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作为后人的我们不能苛求蒋经国为什么在最后才做出了这一系列的举措,那是因为放弃手中的权力也是要勇气的。
1988年阳明山中山堂,当蒋经国至完词准备乘轮椅离开时,20几个民进党的国大代表举布条上前抗议,我们无法体会他当时的心情,是悲伤、失望、还是气愤?蒋经国淡然的望着他们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十几天后蒋经国病逝于台北。尽管对蒋经国谩骂者有之,批评者也有之,但是直到今天台湾历次调查显示,蒋经国均为台湾人民最怀念及肯定的总统,由其所展现的亲民风格,获得相当正面的评价。不管一个政治人物他做过什么,说过什么话。或许只有民众心中的肯定和清廉爱民的风范,对于一个政治人物来说才是最重要的事情。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1 10:29:42
帝王最难身后事——蒋经国的接班人困局

自古帝王最难的就是身后事,接班人问题一直是统治者的一块心病,政治强人的蒋经国自然也不能例外,蒋中正为了培养蒋经国作为接班人,从特派员到总政战部主任,再到国防部长、行政院副院长,再到行政院长,总共34年。蒋经国作为蒋家的第二代掌门人,他也不得不对自己的接班人问题做出最初规划,由于长子蒋孝文是一个花花公子,长期酗酒,蒋家第三代次子的蒋孝武就成为蒋家重点栽培的对象。
一般也认为蒋经国三个儿子中,蒋孝武是对政治最具意愿跟兴趣的人,尤其是表现在特工部分,1984年时发生江南案,竹联帮杀手受命在美暗杀写作《蒋经国传》的作家江南蒋孝武当时主管台湾情报机构,一度被认为是主谋者,更因此让当时的情报局长汪希苓下台。因为“国民党政府中多人因此案牵连”,他从此失宠,被外放日本和新加坡,丧失了接位的可能性
而当时蒋经国的第三个儿子蒋孝勇年纪又太轻,蒋经国最终不得不放弃培养蒋家人的念头,随后蒋经国于1985年表示下届总统不会再由蒋家人担任。当时外界普遍认为蒋经国属意政绩不错、口碑良好的行政院长孙运璇,但是蒋经国出人意料的提拔了李登辉为副总统,随后孙运璇因为中风导致下身瘫痪,最后不了了之。
另外一个人选就是被称为“阿港伯”本省籍的林洋港,开始时,他在基层当税务员、科员。因工作努力,很快升为南投县民政局行政科长。在任上,他经常深入底层,切实帮助解决民众的困苦,深得民众好评,被推举为最优公务人员,开始在政坛崭露头角。从南投县长到台北市长,再到台湾省 。很多人认为他会成为蒋经国的接班人,当时林洋港声势如日中天,出访日本操着一口流利的日语,日本媒体称他为“台湾王”。可就是这样使蒋经国起了疑心,于是将其泡沫性提拔为内政部长,调离了省 的宝座,由李登辉接任,自此之后林洋港再无缘问鼎大位。
蒋经国最终选定是本省籍的李登辉,李登辉说他22岁之前是日本人,从小深受日式教育的李登辉还有一个日本名字“岩里政男”。 李登辉后来受左翼思潮影响成为了共产党员,1952年留学美国,成为了著名的农业专家。后来在王作荣的劝说下于1971年加入国民党,蒋经国实行“催台青”政策,本省籍出身的李登辉受到蒋经国的重用和提拔,成为了最年轻的阁员。当时的李登辉是一个典型技术型官僚从阁员到台北市长再到省 ,最后成为副总统。李李登辉和蒋经国青年时代都是怀抱共产主义理想的共产党员,都熟读社会主义理论著作,经历过相同的组织生活,背景相似,李的文化高,而且能力强、聪明、谨慎,深得蒋经国赏识和欢心,将他带在身边,多方提携教导。据说蒋经国为了考察李登辉,还专门派人去观察李登辉的太太,因为蒋经国认为看一个政治人物怎么样就看他能不能管住自己的老婆,结果蒋经国十分满意,遂决定提拔李登辉。当时蒋经国决定提名李登辉为副总统,很多国民党大佬对其并不熟悉,以至于到表决时才记住了李登辉,所以后来流传了蒋经国上厕所“你等会”“李登辉”的搞笑段子。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身为副总统的李登辉依法就任总统,当作为党内共主的蒋经国去世,一个本省籍的李登辉开始登上最高舞台,他也被推上了历史的风口浪尖,很快国民党内部就会掀起一波波暗涌,一出出好戏即将炫目上演。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1 10:38:09
临门一脚定江山——宋楚瑜个人的绝佳表演
1988年1月13日,蒋经国去世,身为副总统的李登辉依法就任总统,但是李登辉根本就没有攀登上权力顶峰的快感和喜悦,他有的只是不安和恐慌,因为在一个外省籍为主的国民党里,李登辉根本没有自己的一点点人脉和实力,在蒋经国去世前他虽然是副总统,但事实上根本没有实权的。放眼望去全都是陌生人,李登辉后来回忆说:自己身处大位要兵没兵,要权没权,要钱没钱,简直是吓得要死。当晚李登辉就把军中的实权人物总参谋长郝柏村叫来,问他怎么办。在得到郝柏村宣誓效忠后,李登辉才稍微安心下来。
“大凡新帝即位必有暗涌”这是《宫心计》里面本人觉得最经典的一句话,随着蒋经国的逝世,党内各派势力蠢蠢欲动,“夫人官邸派”、“政务系统派”、“党务派”群雄并起,宫廷斗争波谲云诡。在李登辉继任总统位子之后,党内各派开始盯上了党 的位子。在威权体制时代,国民党的组织架构是以党领政的,真正的实权是党机器,谁掌握了党机器谁就是真正的领导人,如同严家淦和蒋经国,再加上对李登辉这个本省人的不放心。所以各派都蜂拥而出谋夺党 职位,力图将李登辉变成严家淦第二。
李登辉本人其实对是否就任党 不置可否,他认为只要让他当总统就可以了,党 干不干都无所谓,似乎他也觉得自己没有当上党 的可能。不过凡事都有意外,以赵少康为首的三十几名少壮派立法委员联署支持李登辉,一下子将李登辉兼任党 的事情推上了台面,也使各派势力浮出水面。当时孔宋家族的势力倾向请宋美龄担任党 ,但是宋美龄本人的意愿不高,宋美龄倾向让时任行政院长的俞国华出任党 或是由中常委轮流任党 ,并就此事与当时的党务秘书长李焕交换了意见。1988年1月27日国民党中常会上李登辉兼任党 的议案迟迟没有提出,眼看会议陷入僵局,这时一个关键人物——宋楚瑜出现了。
宋楚瑜祖籍湖南湘潭县,父亲为陆军中将宋达,1966年前往美国留学,后返台经推荐任行政院简任秘书,工作是行政院院长蒋经国的英文翻译;1977年出任行政院新闻局副局长;1978年任总统府简任秘书,1979年任为代理新闻局长;宋楚瑜在新闻局长任上凭借着其良好的口才和俊朗的外形,成功的履行了新闻局长的责任,为当时国民党威权体制擦脂抹粉。在美台断交这件事上,临危不乱,深夜前往叫醒了熟睡中的蒋经国报告情况,显示出良好的应变才能,1984年10月任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虽然宋楚瑜靠蒋家的关系发迹政坛,但如果光靠蒋经国的余荫,宋楚瑜是不可能有后来的局面的。宋楚瑜凭自己的政治智慧,以及所谓的忠贞侍主的观念,赢得了蒋家的信任。但是在蒋经国过世不久,宋楚瑜就改换了门庭
当时宋楚瑜突然举手发言,按照会议规定,宋楚瑜只有列席资格,却没有发言权,但是宋楚瑜慷慨陈词:“大家都签名同意的事,为什么还要拖下去,如果这个时候不通过,对国家的伤害,将一天大过一天,这个案子不提出来,我就辞职不干了”,并指责当时的行政院长俞国华,没有魄力,然后就愤而离席。搞得气氛十分尴尬。又加上李焕不愿俞国华接任党 ,于是中常会顺势推举李登辉出任代理党 。
1988年7月7日的国民党十三全会召开,李登辉以代理 身份主持会议,宋美龄以蒋家代表身份列席会议,李登辉请她发言,宋美龄只说了一句“同志们,你们好吗”,于是就挥挥手离开了 台,自此她再也没有出在这个舞台上。尔后会议照常进行,在宋楚瑜的保驾护航下,李登辉也由代理 变为正式党 。从而开启了李宋两人的蜜月时期。然而宋楚瑜的这些行为,他的这“临门一脚”竟成为日后被人指责为帮助李登辉裂解国民党的原罪,他也被冠上“大内高手”的外号,种种责难这恐怕是他做梦也没想到的。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1 10:53:35
莫道昆明池水浅——民进党的草创年代
1988年5月20日,台湾爆发520事件,这是解严以来示威游行活动衍生的最激烈冲突。“云林县农民权益促进会”发起农民游行,抗议政府开放外国果菜、火鸡肉进口,使农民生存权益受损,来自云林、嘉义等十个县市农民五千人,五月二十日集结台北街头游行抗议,先后在立法院、城中分局等地与警方发生激烈冲突,警民共数百人受伤。这让以农业学者出身的李登辉大感尴尬,颜面尽失。而在背后支持这一运动的正是日后对台湾政治产生深远影响的民主进步党,现在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民进党的前世今生。
1949年蒋中正败退台湾,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在政治上实行“戡乱体制”,例行党禁报禁,全面掌控了社会意识和媒体舆论。然而就在这种高压体制下,有一股党外势力开始茁壮成长,从而形成了日后的民主进步党,1960年国民党政府关闭了《自由中国》杂志,逮捕了主办人雷震,然而党外势力重新集结开办《文星》、《大学》杂志,积极表达其政治思想。
70年代是党外势力茁壮发展的时期,反对派人士开始有组织的参加选举,康宁祥、黄信介分别当选台北市议员。立法委员,被国民党开除的许信良当选桃园县长,党外人士陆续攻下台中、台南、高雄,一时党外运动风起云涌。1979年《美丽岛》杂志创刊主张以激进的群众路线来反对执政党,严重冲击国民党的统治。随后1979年12月10日爆发了震惊岛内外的“美丽岛事件”,该杂志的编辑施明德、黄信介、林义雄、姚嘉文、陈菊等人全数逮捕入狱,接受军法大审,使党外势力一顿陷入低谷
进入了八十年代党外势力开始再度复兴,分别为以“党外公职人员公共政策研究会”(简称公政会)代表人物有康宁祥、江鹏坚、费希平、尤清、谢长廷等,“党外编辑作家联谊会”代表人物有林正杰、林浊水、邱义仁、洪其昌、吴乃仁等。还有之前的“美丽岛”虽然主要人物全部都在监狱中,但是他们的亲属如许荣淑,黄天福,以及辩护律师陈水扁,苏贞昌等仍能使“美丽岛”成为党外反对势力的一个重要派别
1984年6月吴乃仁、林浊水、邱义仁、洪其昌创办《新潮流》。形成日后民进党的主要派系——新潮流系,这四个人成为后来新潮流系四大佬,林正杰则创立《前进周刊》脱离新潮流系,成立前进系。
1986年9月28日党外势力在台北圆山饭店举行会议,正式宣布组党,由于当时对于筹组新党开始讨论。最后采用由谢长廷及尤清主张的“民主进步党”作为党名,正式宣布组建民主进步党。民进党创党后十人小组又增加八人,扩大成为“十八人建党工作小组”,1986年11月,民进党召开第一次全代会,在会中由曾担任美丽岛事件辩护律师的江鹏坚击败党外大老费希平,当选首任党 。选举产生了31名中执委,11名中常委,形成新潮流系和康宁祥的康系互相对抗的局面,美丽岛系和前进系则是小派系。
由于当时组织政党是国民党政权所不允许的,国内外的焦点纷纷集中在当时的总统蒋经国身上,民进党的人士也做好了入狱的准备,但是后来蒋经国以“时代在变,潮流在变,环境也在变”而默许民进党的成立。在解严之前,国民党当局仍不愿承认民进党;而当时大部份受国民党控制的媒体,在新闻报道时都以“民X党”、“X进党”带过。
1986年增额立法委员选举,初试啼声的民主进步党创下了近三成的得票率,这个结果震撼了台湾政坛,也触动了当时的最高统治者蒋经国,促使了蒋经国不得不加快民主改革路线改革。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当初在他眼中并不起眼的民主进步党将会有一天,取代国民党而成为台湾的执政党,会给台湾的民主史写下沉重的一笔和惨痛的教训。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1 14:35:07
空穴来风总是空——二月政争中的是与非
虽然在宋楚瑜的帮助下,李登辉当上了国民党 。但是党内各大派系却仍然虎视眈眈,伺机而动。李焕、俞国华、郝柏村、蒋孝勇、蒋纬国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虽然做上了党 ,但是保不定哪一天就会被被赶下台。原先战战兢兢不知所措的李登辉在品尝到权力鸦片的快感后,他也开始对中国传统宫廷斗争哲学越加熟练,也无可避免的想要把自己手中的权力抓得更紧。
李登辉的第一个目标就是李焕,虽然当年李登辉坐上了党 ,但是当时党机器是被身为秘书长的李焕所把持的,李焕一直是蒋经国的亲信备受重用,更是身为国民党秘书长掌控了整个党务系统,而且以第一高票当选中央委员。所以李登辉决定先搬开这座大石头,1989年6月李登辉为了防止李焕在党内持续坐大,任命李焕接下行政院院长一职。但部分外界质疑这也是李焕自己的安排,为的是顺带逼退俞国华,让自己掌握党、政大权,遂而逼退李登辉。谁知道李登辉使用调虎离山转而任命宋楚瑜为秘书长,从而架空了李焕在党内的地位,使他无法再掌握当机器,至此李登辉全面掌控党机器,力量的天平开始向他倾斜。
很快到了1990年,李登辉续完了蒋经国剩下的两年总统任期,国民党内要决定正副总统人选,李登辉当然不甘心成为严家淦第二,他开始组织自己的人马,就是后来的“主流派”,而反李氏的势力再度集结形成“非主流派”。两派人马相互对垒,大战一触即发。
对于李登辉最期待的人莫过于时任行政院长的李焕,他本以为副总统人选非己莫属,谁料到李登辉老谋深算,提名自己的亲信李元簇为副总统人选。李焕大失所望,于是转向“非主流派”和俞国华、林洋港、蒋纬国、陈履安结成同盟,开始密谋运作倒李。
1990年2月,好戏正式揭开序幕,中国国民党临时中全会开始,非主流派推出林洋港与陈履安搭档正副总统,希望得到党内正式提名,主流派提名李登辉和李元簇为人选,在表决时双方却在争论“起立”或是“票选”的问题上僵持不下。主流派要求起立鼓掌,非主流派则主张票决。双方唇枪舌战你来我往,非主流派的林洋港向主持会议的谢东闵提出立即休会,要求秘书处准备选票。可是考虑到政局稳定的谢东闵没有同意,林洋港也没有再坚持,林洋港后来给回忆说谢东闵对其有恩,他不能强迫他做他不愿意做的事,做人不能忘恩负义。
而后双方开始票决,结果97票赞成记名投票,79票赞成起立鼓掌,主流派大败。认为大势已去的李登辉命人起草好了退选声明,准备下台一鞠躬。谁知道这时候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宋楚瑜,他再次使出了临门一脚,他在会上发言:“有证据显示,党内有一股令人不安的力量在酝酿,我愿意用很负责的态度说句话。”同时,宋楚瑜甚至露骨的表示,说他乃是秘书长,掌管了国民党所有的文献和表单,他手上有某些人的黑账黑材料,如果不配合,后果自负!主流派一时士气大振纷纷反扑,于是又进行了第二次投票,非主流派大败,一夕翻盘。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1 14:38:00
3月中旬,非主流派再度提出人选,推出林洋港与蒋纬国搭档因此,主流派在宋楚瑜的操盘下,一方面逐个做中委和党代表的工作,用尽了威逼利诱的能事,另一方面,据信宋楚瑜应该亲自去拜访过陈履安,让陈履安拒绝了和林洋港搭档,非主流派无奈只能选择国安会秘书长蒋纬国。必须说,陈履安其实是最适合林洋港的搭档,但他这一次退出,重挫非主流派士气。
另一方面李登辉派蒋彦士出马。作为党内人缘最好的几个人之一,蒋彦士曾对李登辉多所携,而他又与李焕、郝柏村等人相知数十年,是双方都能接纳的朋友。
三月一日,蒋彦士开始穿梭双方充当和事佬,并请出了黄少谷、袁守谦、陈立夫、辜振甫、李国鼎、倪文亚、谢东闵等人共同整合政局,被称为“八大老”。这些人有的是对林洋港有恩,有的是老前辈,林洋港不得不给这个面子。三月三日,八大老在总统官邸茶叙;四日,在台北宾馆与郝柏村、李焕、林洋港、蒋纬国会晤。最后,双方决定以国民党的中常会为解决问题的场所,初步安排,由李登辉发表一篇谈话以平息非主流的不满,而林洋港和蒋纬国则当场表明无意与党提名的候选人抗衡。
三月八日,李登辉再请台湾省议会前议长蔡鸿文出马。蔡鸿文对林说,这一个多月来的政争阴影,已使中南部人心惶惶,不知道台北出了什麽事。而且,蔡鸿文又对林洋港说:“李总统已经快七十岁了,他还能做多久的总统?”似乎,蔡的用意在劝比李登辉年轻的林洋港忍一时之气,将来还有机会;林洋港接受了老议长的忠告。同日,李登辉再次和林洋港会面,言语暧昧的丢下了一句“你完全可以等96年嘛,我到时难道会拦你么?不可能嘛”,又让林洋港嘀咕不已,那意思很明确,李登辉任期到96年为止,听这意思,是让林洋港让一步,96年还可以再选。
三月九日在内外压力下林洋港不得不发表退选声明,次日蒋纬国退选,两派的斗争暂时停止。可是敦厚的林洋港万万没有想到,很快,关于林洋港“是台奸,帮助外省人欺负本省人”的流言开始在中南部流传,尤其是林洋港的老家南投,几乎无人不知!,而且李登辉也翻脸不认人,否认曾经对其有过承诺,狠狠摆了林洋港一道
无论如何,李登辉度过了政治生涯里最危险的一段,以后,就是李登辉只手遮天,翻云覆雨,玩弄众人于鼓掌间了。不过主流派和非主流派的矛盾远远没有结束,两派的生死决战终将一见分晓。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1 18:51:00
自己顶一下吧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2 10:09:19
江江山已非旧时貌——野百合运动和李登辉的借力使力
从80年代末期开始,台湾社会就历经剧烈的变动:解严、解除报禁、党禁,民间活力四起、各种社会运动蓬勃发展。民众开始敢于说出30多年来,他们从来都不敢说的话,一时间到处是抗议的人群和街头运动,似乎都是对国民党政府这30多年来统治不满的总爆发。台湾各地弥漫着一种骚动随时而出、不安于室的氛围。这股澎湃、新生的风潮,自然而然地也漫延到校园内,使校园成为聚积社会能量的一个重要场域。
然而,相对于社会力的蓬勃发展,政治上的种种改革,却似乎永远追不上民众的要求,1990年是总统改选的年份,国民党内部主流派和非主流派之间相互对垒,你来我往,上演了一幕幕宫廷斗争大戏,而这两派之争又牵涉敏感的“省籍问题”,史称“二月政争”。趁着国民党内斗,作为名义上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大会开始试图扩张权力。就在同年3月13日,迁台四十年来从来未曾改选过的国民大会,又自行通过“临时条款修正案”,将1986年所选出的增额代表任期延长为9年,创下国会议员自行通过延长任期的恶例。
按照国父孙中山的宪政想法,他将国家职权部门分为: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是为五权分立,作为国家元首的总统则超脱五权之上,但是在总统之上还有所谓的国民大会,掌握:制宪、 、选举弹劾总统的最高宪政之权。事实上直到1946年才选举了第一次国民大会,而1949年蒋中正败退台湾之后,将在大陆的政府机关全部搬到台湾,包括在大陆选举产生的国民大会代表和立法院,为保持中华民国代表中国的合法性,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临时条款,使得这两个立法机关无法改选,到后来蒋经国执政,才开放一部分名额补选。直到90年代初30多年里国民大会和立法院都没有全面改选过,形成了所谓万年国会的局面。而立法院和国民大会里大部分是8、90岁的老人,病的病,老的老一副抱残守缺的样子。
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各界对国大代表一连串扩权牟利的行为,不但开始感到不耐,同时也开始展开抗议,“罢课、罢税、抗税”的呼声四起。由于民进党党 黄信介及国代赴总统府请愿,遭抬离殴辱而有升高抗争强度的趋势。1990年3月16日,9名台湾大学的学生到中正纪念堂前静坐抗议,拉出写着“我们怎能再容忍七百个皇帝的压榨”的白布条,为“三月学运”揭开了序幕
3月16日由于学生选择的静坐地点在集会游行所禁止的博爱特区中,静坐者面临了可能被警方驱离的状况。于是,一些学运份子、社运份子、以及媒体记者,在知道这个消息后立刻前往支援,在寒风中一直撑到第二天早上,广场的指挥中心成立,三月学运度过了最危险的一个夜晚。
3月17日由于媒体的报道,3月17日的傍晚已有200多名学生进驻广场静坐,台大自由派学者并于同日发起“柔性罢课”,宣布自19日起一周将上课地点改在中正纪念堂广场,并定名为“民主教育周”。由于各级议会与社会团体自16日起,就陆续发表“声讨国大”行动,国民党政争已拓展成全民各阶层的动员,在媒体持续披露广场静坐消息下,17日在学生静坐现场旁围观的群众,已迅速突破2000人,广场俨然成形,并持续成长。学生们更是打出了:大会老贼,中国毒瘤,至为可恶,正好除掉的标语
3月18日,广场的静坐运动已快速发展成全国性的学运份子串连活动,参与静坐示威的大学生已达数千人。当天下午,甫成立的民进党发起造势大会,动员数万群众在广场大门旁边进行演说,主轴在于声讨国大。广场之学生自治领域,表现出超龄的政治运作,以和平理性态度,扩大静坐的参与,依共同讨论来形成决策共识,发表《广场通讯》与社会进行对话,并进行自我教育与组织的工作。静坐广场与围观声援的民众间以绳索区隔,在广场决策委员会表示要以“自主、隔离、和平、秩序”的四大原则来进行广场抗争时,三月学运已用自主的逻辑,宣示了学运成为独立自主的社会力之一。
也是在这一天,在由学运团体所组成的校际会议上,学生们正式发表了三月学运的四大诉求:
解散国民大会,重建一元化的国民大会制度。
废除《动员戡乱临时条款》,重建新的宪法秩序。
召开国是会议,全民共谋体制危机的解决。
提出民主改革时间表,呼应民意的潮流。
3月19日,在学运团体、学生自治组织与教授的集体动员下,广场人数爆增。上午10时,10名广场静坐学生发起绝食抗争,绝食声明中要求总统李登辉与行政院长李焕于21日前答复广场四大诉求,将道德张力推向高峰。当日傍晚,广场学生已突破三千人,晚间11点,校际会议通过“野百合”为三月学运之精神象征,因此此次学运又称“野百合学运”。
3月20日,广场静坐的学生已超过五千人,决策委员会决定由原来七名扩增到十二名。面对总统大选的前一天,全国目光焦点均聚集在广场,学生的压力越来越重,而在社会力表态上,各级议会均派代表前往探视学生,但基于超党派原则,没有政治人物得以上台发言。总统府则发出新闻稿表示,李登辉总统已决定召开国是会议,以处理宪政体制与政治改革的问题,并订定改革时间表。这是统治者对三月学运之四大诉求首次的正面回应。代表军方的参谋总长也公开肯定学生的抗议是爱国行动,并建议学生尽早结束静坐行动。这是军方首次对学运公开表态,虽然是肯定,但是也令人嗅出不寻常的气味。稍后,警政署、教育部、各校校长开始呼吁学生尽速返校上课。
3月21日,当选第八任总统的李登辉决定于下午3时,在总统府接见53名学运学生代表。双方达成共识,李登辉承诺加快民主化,国会全面改选等决定。学生代表在与总统李登辉会面后回到广场,广场上的学生在看过双方会面的录像带后,进行分校讨论,以决定是否要结束这次抗争。最后,校际会议以22:1的压倒性投票数,决议于22日早上宣布撤离中正纪念堂广场。
至此台湾政治史上的野百合运动落下帷幕,很快李登辉召开会议,与各方达成了终止动员戡乱时期”、“回归宪法”、“废止《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 采取一机关两阶段方式”、“ 以《中华民国宪法增修条文》名之”等共识,并一一透过法定体制逐一落实的决定,并决定1992年国会全面改选,以前选举的老代表全部退休,这也标志着万年国会的终结。
然而在这一次运动中,李登辉不仅仅看到了台湾社会对于国民党政府的不满,他也感觉到这股力量是可以为他所用的,对于在国民大会和立法院中尚有一定实力的非主流派,李登辉正好利用了这次改革,将那些反对他的老代表们全部搞掉。自此之后李登辉开始试图和这股力量合纵连横,用外部力量来铲除掉党内针对他的反对势力,以图稳定住他那好不容易得来的江山。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2 10:32:49
@黄埔学堂 2011-05-22 10:26:31
帮楼主顶贴,很感兴趣,持续关注。。。。。
-----------------------------
我还以为写的不好,打算放弃了,终于有人回帖了,谢谢。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2 16:26:20
@黄埔学堂 2011-05-22 16:15:52
楼主怎么不更新了
-----------------------------
下午有事明天更新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3 15:51:12
求去而不受其辱——郝柏村的下台
从二月政争后,李登辉开始坐稳江山,他也开始有意识的除去那些政治上的钉子户。首当其冲的就是在二月政争中上蹿下跳的李焕。李登辉为迫使其下台,故任命内阁国防部长郝柏村为新任阁揆,以反对李焕的反弹,同时也分解了非主流派。此后仅有酬庸式的总统府资政,以及国民党中常委、中评会 团 等职务。至此李焕彻底被排挤出权力核心。
郝柏村上台前一直在军中任要职,可以说是军中的实际权力人物,李登辉提拔他有请钟馗的意思,以防止党内反对势力作乱。同时李登辉也对在军中多年的郝柏村不放心,在两蒋统治时期,军队可以说就是国民党的私产,如果李登辉挑明了走台独路线或者真跟国民党内的非主流派翻脸,说不定会引起军事政变。所以李登辉决定故技重施调虎离山,将郝柏村调离国防部长职务,摆到宪政体系下的行政院长职务,好监视郝柏村。1990年获得立法院表决同意,而这也引起部份势力对其军人身份的挞伐,1990年5月19日,民主进步党发起“反军人干政大游行”,同时国民党则以美国艾森豪威尔的例子反驳,认为郝柏村组阁是军人从政,而非军人干政。从此郝柏村的军人身份成为了一个他怎么也摆脱不掉原罪,招致以民进党为首的反对势力的猛烈攻击。
有一次郝柏村约同国防部长召开军事汇报,被民进党立委讥为召开军事会议,企图夺去总统的军事统帅权。引来民进党的大打抨击。郝柏村的回应是:“这是属于军政范围内的事,国防部长要用多少装备、多少军队、花多少钱,这些事我该知道呀!又不属于不归我职权的军令范围,我所做所为并没有逾权啊!”
在郝柏村担任行政正院长的时候,经常遭到民进党籍的立法委员以“军人干政”猛烈炮轰,而国民党内反对他的势力也不小,连党内本土系的立法委员都反对他,只有军系和黄复兴系的立委帮他保驾护航。甚至当时任民进党籍立法委员的陈水扁公然掀翻了郝柏村的桌子,只有郁慕明赶来与陈水扁大打出手。搞得郝柏村好不尴尬
李登辉经过3年多的努力,开始逐步掌握了军队里的实权,当初调虎离山的目的已经达到,李登辉决定提名连战为行政院长开始逼郝柏村下台。1993年国民大会闭幕时,民进党国代与一些国民党国代大呼郝柏村下台,郝柏村不改硬汉本色,在高呼“中华民国万岁,消灭台独”后宣布辞职,从此他也被排挤出了权力核心,李登辉时代的行政院长也成了一个挡子弹的倒霉职位,谁上谁死。
郝柏村的下台又产生了一个另一个效果,就是新国民党连线出走,成立新党,这个消息震动了当时的台湾政坛,也标志着台湾政党政治进入群雄逐鹿,三分天下的局面。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3 19:52:08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4 21:22:59
@黄埔学堂 2011-05-23 23:03:09
怎么就没人气呢.顶下
-----------------------------
谢谢这位朋友的顶贴,其实有没有人气对于我来说并不是很重要,我开这个帖子,完全是对于台湾政治研究的兴趣。另外还有我很想试一试我有没有这个能力把它写完,因为我这个人做事缺乏恒心,往往三分钟热度,所以这对于我来说也是一个锻炼自己的机会。但是还是要对你的顶贴说声谢谢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4 21:38:09
道不同不相为谋——新党的出走和非主流派的全面溃败
郝柏村的下台标志着国民党内非主流派的再一次溃败,李登辉一时风头无二,踌躇满志,可是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国民党内传统统派的恐慌不满,认为他是在有意识树立自己的绝对权威压制党内的民主势力,甚至有可能往台独的路线上倾斜。党内的非主流派不得不开始有所行动,尤其以新国民党连线最为激烈。
新国民党连线由中国国民党内的少壮派立委组成。1988年蒋经国逝世,以赵少康为首的新生代立委,支持依程序由李登辉接任中国国民党 ,并反对宋美龄为首的夫人派控制党 人选同时倡议“国民党改造运动”,在立法院推动“阳光法案”。因为接二连三的挑战党中央,反而得罪当权派。再加上新国民党连线成员大多为外省籍和黄复兴党部系背景。所以被当时掌控国民党的主流派视为非主流派成员,屡施打压。在1992年的党内提名时,新连线成员有三分之一未能获得党提名,而其中不获提名连任的立委,又以本省籍居多。这被认为是党中央要孤立新连线使其成为一个“外省人政团”的党内斗争。
然而在黄复兴党部的强力动员和自动配票下,新国民党连线大获全胜,赵少康、王建煊、郁慕明、李庆华等参选人全部当选。新国民党连线的首脑人物赵少康更是在台北县拿到了20余万票的有史以来第一高票,横扫整个选区,使得同选区参选人票数极低却仍能当选的奇特景象,直到今天赵少康的得票数仍未能被打破。
随着国民党内斗升级俞国华、李焕、郝柏村陆续失势,新连线与国民党中央的矛盾加剧。1993年1月,郝柏村辞去行政院长,从那时起,新连线成员体认到十四全之后将无法在国民党内继续立足,遂有筹组政团、甚至组党之议,之后新国民党连线南下高雄举办问政说明会,国民党非主流派成员居然伙同民进党成员暴力袭击新国民党连线成员,时任国民党秘书长甚至宣称“不满意的人可以离开”,于是新国民党连线决定离开国民党。8月10日新党成立,总部设在中华民国台北市。新党发起人为赵少康、李胜峰、郁慕明、王建煊、陈癸淼、李庆华、周荃等七人,赵少康被推举为第一任“全国竞选暨发展委员会”召集人,其实就是新党党 。
新党的成立是国民党建党以来第一个分裂出去的政党,是一个标榜“柔性政党”,创党七雄赵少康、李胜峰、郁慕明、王建煊、陈癸淼、李庆华、周荃等七人无不是社会精英,更是国民党着力培养的接班人,这些人原本可以安享高位,但是为了改革,最终与国民党分道扬镳。
接着新党提出了八项主张:一、主张民族大义,反对台湾独立。二、主张宪政民主,反对专制政治 。三、主张内阁制,反对总统独裁。四、主张内造政党,反对外造体制。五、主张优良选制,反对黑金贿选 。六、主张代议政治,反对民粹主义。七、主张廉能政治,反对金权腐败 。八、主张福利政策,反对贫富悬殊。
可以说新党的成立迎合当时社会上对于国民党执政黑金政治的不满和民进党激进台独路线的不放心,给予了人民又一个选择,其所主张的路线和保护弱势族群利益正好切合了人民关心的民生问题和自身利益。而且新党的成员不论是人品操守还是专业水平,都是人中翘楚,这对新党的初期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时又给国民党内部的非主流派找到一个宣泄口,两股势力很快集合在一起。不久新党就会在台湾政坛刮起一阵黄色旋风,开始逐步走向她的辉煌岁月。
新党成立标志着国民党内的非主流派的出走,但是留在国民党内的非主流派仍打算有所作为,他们打算在1993年8月的国民党14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向李登辉发难拉下李登辉。但是李登辉早已非吴下阿蒙,已经将宫廷斗争手段玩的炉火纯青的他事先得知了非主流派的举动,于是他利用党 权利将代表人数提高到2100名,使非主流派所掌握的400多名代表稀释到不足三分之一,导致非主流派在中央委员会的选举中大败,只得到37席。主流派则获得110席。此次会议国民党首次设立副 ,李元簇、连战、郝柏村、林洋港被选为副 ,形成非主流和主流派各占两席的局面。但是郝柏村已经从行政院长的位子上被逼下台由连战接任,所以郝柏村林洋港两人毫无实权而言,只能被像在泥菩萨样的神案上供着,这一役非主流派全军覆没,输得实在太惨,他们已经丧失了在党内的反对实力。所以他们开始寻求和新党联合,林郝二人更是公开和新党合作,在南北眷村帮新党拉票,他们更是在等待时机,好和李登辉做最后的殊死较量。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5 20:47:52
四百年来第一战——1994年省市首长选举的别样情(上)
1994年中华民国政府通过了《地方自治法》,开放地方政府首长、议员民选,1994年台湾省省长和两个直辖市台北市、高雄市将要换届改选,这可以说是国民党迁台以来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次全面民选,国民党、民进党、新党这三大党都是志在必得,双方开始在党内选拔合适的人选,争取要拿下最大席次。这也是群雄割据的台湾各政党之间的一次全面较量,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国民党内提名的是宋楚瑜、林丰正竞选台湾省长副省长、黄大洲竞选台北市长,吴敦义竞选高雄市长。其实宋楚瑜在1993年就已经接任了官派台湾省省长,这次是连任一届,话说宋楚瑜1989年接任国民党秘书长,掌握了党机器的大权,一时踌躇满志。在任内他带领国民党开疆拓土,战果显赫。但是好景不长1992年的三合一选举中国民党遭遇滑铁卢,身为秘书长的宋楚瑜自然成为败选的主要负责人,再加上之前宫廷内斗,宋楚瑜已经得罪了党内很多大佬,所以一时间党内反宋的力量群起围攻,宋楚瑜不得不黯然辞职下台。正应了那句话:“出来混的迟早是要还得”,就在舆论认为宋楚瑜政治生命走向低谷的时候,与宋楚瑜情同父子的李登辉出手救宋,给了他一个大礼——官派省 。正是在这个位子上宋楚瑜的才能可以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施展,也为他后来在民间的威望打下基础,但是同时也埋下了李宋两人翻脸的伏笔。
虽然宋楚瑜是现任省长,但是国民党内觊觎这个位子的是大有人在,其中尤其以吴伯雄最俱实力,当国民党内开始党内初选时,吴伯雄就决定参选,可以说是志在必得。因为宋楚瑜是湖南湘潭人是外省籍,而吴伯雄出身桃园客家大佬,是本省人,国民党内普遍认为应当提名本省籍的吴伯雄参选台湾省长,吴伯雄本人也是参选到底并且放言:“就算台湾只剩下阿里山,我也要选下去”。眼看就要陷入两强相争的局面了,李登辉再次出手,动用党内实力和人脉关系劝说吴伯雄,最后吴伯雄感到形势比人强,不得不黯然退选。李登辉再一次帮了宋楚瑜的忙。
另外竞选高雄市长是吴敦义、台北市长的是黄大洲,吴敦义形象好,口才好在高雄市政绩出众,可以说连任不是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黄大洲,他是李登辉的学生,在台北市长任内虽然没有大的过错,但是为人平庸,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政绩。面对民进党提名的陈水扁。新党提名的赵少康,简直差的不是一个层次,更无法争取大多选民的认同,所以外部普遍认为李登辉提名他是要搞垮国民党在台北市的选情。
反观民进党提名陈定南、苏贞昌竞选台湾省省长、副省长,陈水扁竞选台北市长,张俊雄竞选高雄市长。民进党更是打出“四百年来第一战”的口号,争取本省籍选民的认同。陈定南做过宜兰县长,为人正直形象清新,在地方政绩良好有很好的口碑。张俊雄也是一时之选,因揭露“尹清枫命案”而名声大躁的陈水扁则是民进党的一颗政治新星。
在民进党内台北市长初选的时候,谢长廷和陈水扁互不相让,两人同是美丽岛辩护律师出身,同时当选台北市议员,出身经历几乎雷同。所以谢长廷和陈水扁之间有着所谓的“扁长之争”,也就是瑜亮情结。谢长廷其实早就在为台北市长选战布局,可是陈水扁也是志在必得,两人互不相让。最后党内初选,陈水扁胜出谢长廷败北,也结束了两人“扁长之争”的岁月,自此之后两人的政治生命“扁上谢下”成为定局。
新党则提名朱高正竞选台湾省长,赵少康竞选台北市长,汤阿根竞选高雄市长。这一次的选举可以说是对新成立的新党的最大考验,是一举成名,还是销声匿迹就看此一举。新党提名的都是一时之选,尤其以赵少康最具知名度,赵少康历任台北市议员、环保署长、立法委员,行政经验丰富,在各级选举中有强大的魅力和号召力,在台北县更是拿下20万票的最高得票记录,现在来竞选以外省籍和都市中产阶级为主的台北市的市长是十分合适的。
三党都推出了自己的人马,很快就会硝烟并起,到底鹿死谁手,我们慢慢的往下看。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25 21:32:04
四百年来第一战——1994年省市首长选举的别样情(下)
很快,台湾政坛的注意力都开始集中到这场选举上,候选人纷纷展开辩论会,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台北市更是史无前例的举办了电视辩论会,这让更多的选民开始感受到与以往演讲式不一样的选举活动。
在省长选举上民进党开始攻击宋楚瑜的外省身份,强调台湾人选台湾人等口号。身为国民党 的李登辉自然要出来消毒,他在造势场合上一再为宋楚瑜背书,更是牵起宋楚瑜的手高呼“这是我们的兄弟,这是新台湾人”。再加上宋楚瑜在省长任内干的确实不错,上山下海走透透,绕全台湾309各乡镇一圈又一圈,为老百姓办了不少实事,所以宋楚瑜的选情相对稳定,没有太大的波动。
在高雄,吴敦义的选情一路领先,吴敦义形象好,口才好在高雄市政绩出众,可以说连任不是问题。其对手张俊雄却被人揭发“双人枕头”问题(也就是两个老婆),民调一直低于吴敦义,所以国民党在高雄的选情也是非常稳定。
真正最为激烈的就是台北市,国民党、新党、民进党三足鼎立,由于国民党推出的黄大洲政绩平庸,所以最为看好的就是新党的赵少康和民进党陈水扁。这一场选举可以说是台湾首次的族群动员战,新党等同于外省人,民进党等同于本省人,两派之间你来我往,火花四射。在电视辩论会上赵少康慷慨激昂侃侃而谈,左批民进党是法西斯,右批国民党李登辉是慈禧太后义和团,民进党的陈水扁则是绵里藏针、步步为营,至于国民党的黄大洲则一再强调稳定。选举口号上陈水扁更是打出“快乐、希望、陈水扁”的口号,希望摆脱族群意识,主打公共政策,以争取都市中产阶级的认同。而赵少康有外省族群和都市中产阶级的认同加持,更有国民党黄复兴党部的暗中助力,选情一路看涨。双方民调差距只在个位数而相持不下,黄大洲则一路吊车尾。
由于三强鼎立,泛蓝势力分裂,所以赵少康认为应当击垮黄大洲,把泛蓝的票源集中才有可能获胜,所以一再强调这场选举是中华民国生死存亡的一战,并喊出了“弃黄保赵”的口号。而民进党的陈水扁则针锋相对打出“快乐、希望、陈水扁”的口号,希望淡化族群意识,相较于赵少康的悲壮、情绪激昂,陈水扁的竞选活动搞得像嘉年华晚会一样。并且还不时的调侃赵少康“有那么重要么?”认为这仅仅是一场地方性选举。另外陈水扁并不怎么攻击黄大洲,因为他知道黄大洲一旦崩盘,泛蓝的票源一定会集中到赵少康身上。在蓝大于绿的情况下他就必输无疑,所以只有泛蓝分裂,他才有机可乘。而国民党的黄大洲选情一直没有起色,导致同为泛蓝的赵少康当选几率大增。
就在这个时候李登辉再次出手,为了不让反对他的新党赵少康当选,他开始通过自己的关系网吹凤,要求国民党“弃黄保陈”,随后这个政治耳语开始发酵,陈水扁的民调开始甩开赵黄两人。
最后选举结果揭晓宋楚瑜当选台湾省长,吴敦义当选高雄市长,陈水扁当选台北市长。从这次选举结果来看国民党虽然丢掉了台北市长,但是保住了台湾省长、高雄市长两席,虽然小输但是还没有伤到元气。新党虽然惜败台北市未能取得一席市长职务,但是仍然拿下了30%的得票率,彰显了政党自身的实力,更是造成了三党不过半的局面,同时在台北市议会拿下11席,高雄市议会2席,可以说是大有斩获算是不小的胜利。这场选举最大的赢家就是民进党,陈水扁一举夺下台北市长宝座,民进党首次获得直辖市市长席次,全党上下士气大振。
从此台湾政党政治进入了群雄割据的战国时代,陈水扁也凭借着这次选战奠定了党内政治明星的地位,造就了他日后的成就。他之所以能够获胜,完全是泛蓝分裂的结果,黄赵二人得票率相加有56%,陈水扁只有43%而已。可以说这一仗可以说赢得艰险,但是他不知道泛蓝的分裂还会再有一次,而下一次的分裂将再一次成就他政治生命的巅峰,陈水扁也将在他的巅峰中走向堕落、腐化,最终身陷囹圄。或许命运就是这样让人捉摸不透,不过这就是后话了。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31 21:15:27
五千年来第一次——1996年的总统大选和台海导弹危机

李登辉从1988年做总统一直到1996年他整整干了8年,按照当时普遍的认识,李登辉应该要卸任了,可是李登辉对于权力的渴望比谁都强。他开始谋划怎么再做下去,于是他发现台湾民间要求直选总统的呼声是他可用的力量,所以他开始和民进党合纵连横,放风决定 ,将总统改为全民直选。这一举措遭到了党内反对势力的反对,他们认为如果总统直选,那就等于是国民党支持台独,所以一时反对声浪四起。可是李登辉老谋深算,他另辟蹊径和民进党联合搞了一个“国发会”,把“ ”和“全民直选总统”的大旗牢牢抓在自己手里,把反对派打成了反改革力量。最后在国民党和民进党的联合下, 完成,至此李登辉和民进党的合作开始表面化,他也被人骂为“白天是国民党 ,晚上是民进党 ”。
很快李登辉宣布参选总统,并找了时任行政院院长的连战搭档。这一下有一个人感觉被耍了,那就是林洋港,1992年总统选举李登辉曾经劝退林洋港,并且表示只做这一届,下一届支持林洋港参选。所以林洋港为了参选总统,提前卸任司法院院长职位。并期待着时任总统李登辉会依照当年的约定而支持林洋港参选。谁知道李登辉矢口否认此事,还指责林洋港别有用心。这下林洋港是对李登辉彻底死心,加上非主流派在1993年时已经彻底边缘化,所以他们决定放手一搏,很快林洋港和郝柏村宣布搭档参选,而支持他们的则是新党。非主流派的陈履安也宣布和王清峰搭档参选,这样一来非主流派则陷入了分裂的局面。
民进党这方面则推出素有“台独教父”之称的彭明敏和谢长廷出来参选,本来时任民进党 的许信良有意参选,许信良可以说是民进党的元老,雄材大略,具有很高的格局。甚至在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内提出“大胆西进”的大陆政策,但是不为民进党内各方势力接受。原本希望能代表民进党参选,可是民进党内各大派系都支持彭明敏出来参选,最终许信良落败。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5-31 21:18:03
这可以说是华人世界五千年来第一次的全民直选,着实意义非凡。李登辉主打稳定牌,林、陈则主打改革和反台独牌,彭则鼓吹激进台独,各路人马你来我往,好不热闹。从选情一开始,李连配就稳定领先,毕竟国民党在台湾经营50余年,基层实力雄厚,再加上李登辉是本省籍,无形中就抢了民进党不少票源。国民党更是利用现任优势,大把的向地方投放资源,搞政策买票。所以地方的桩脚都全面倒向李连配,几乎所有民调都显示李连配稳定领先。
选举期间发生了另外一件大事,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台湾海峡进行导弹试射演习,企图影响中华民国选举,导致美国出动独立号与尼米兹号两艘航空母舰前往台湾海峡邻近水域的事件。这个引发国际关注的事件被称为台湾海峡导弹危机。原来自从辜汪会谈后,两岸关系开始升温,可是李登辉的台独思想开始显现,他不断在公开场合宣扬“国民党是外来政府”、“台湾人要出头天”之类的言论。1995年他更是以私人身份访问美国,惹得大陆政府极度不满认为这是在搞“一中一台”。于是到了1996年大陆政府在台湾海峡试射导弹,并展开大规模军演。美国自波斯湾加派尼米兹号航空母舰战斗群前往台湾东部海域,预定与独立号航空母舰战斗群会合。另一方面,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部队也紧急全部出海抗衡,双方剑拔弩张。当时一部分导弹射过了台湾本土,台湾社会一片恐慌,有钱人纷纷将财产,家属转移至国外。普通民众人心惶惶,认为大战将至。
可是这次军演反而起了反效果,激起了相当一部分台湾人的不满,认为这是大陆政府以武力干涉台湾民主选举。而在投票前几天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更是放言“谁搞台独都没有好下场”, 反而更强化李登辉总统在四组候选人中的优势,使得原本不支持李连配的选民纷纷倒向李登辉。
最后选举结果揭晓,李登辉、连战以54%的过半得票率当选中华民国有史以来的第一届民选总统,使得李登辉的权利得到了合法认定,这也确立了李登辉全面掌控台湾的时代。李登辉的声望如日中天,非主流派的林洋港、郝柏村、陈履安全都被开除党籍,李登辉在国民党内一人独尊。而大陆政府经过这次教训之后,对台政策变得三缄其口,从此以后每逢台湾选举,都尽量不发言,避免出现1996年的反效果。
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虽然国民党在这次选举中大胜,但是很快国民党就陷入了黑金政治的泥潭,这也是国民党世纪之败的开始。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6-01 08:47:51
作者:都没有我帅 回复日期:2011-05-31 22:00:22

不错,很少有地方看到台湾的政治由其是后蒋经国时代。LZ写这些文章,是从哪里得来的参考呢!!
——————————————————————————
大部分是我个人对台湾政治的观察和了解,还有一部分则要感谢维基百科
楼主:天岳散人  时间:2011-06-01 19:58:13
作者:我今天咋就感冒了 回复日期:2011-06-01 16:27:34

楼主多多更新,我已经添加关注了~
————————————————————————————————
谢谢支持,晚上更新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