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著名禽兽王朝兴亡史(曾用名:后三国之北齐札记)

字数:354616访问原帖 评论数:186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0-08-21 03:57:00 更新时间:2020-11-11 05:38:24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0 19:57:00
0、写在前面的话
禽兽者,谓不知人伦,人伦是社会秩序的保障,是道德建立的基础,北齐皇族高氏在人伦问题上屡屡挑战时人的道德底线,北齐皇朝也演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禽兽王朝。
南北朝是出产暴君的时代,暴君异于常人的思维和残暴的事实常常让读史人不寒而栗。笔者第一次读到一篇关于北齐的开国皇帝高洋的种种不可思议的行为的文章时,总以为是小说家言,不足为信。然而,中国人的信史二十四史里却记下了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让人不敢相信的事实。尽管有时候史官们隐去了一些细节,但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信息却足够让我们相信,真实的历史恐怕比传记更加残酷和荒唐。
北齐的建立者是高洋,而这个王朝的开基之祖却是高洋的父亲和兄长,高洋只是一个摘桃子的人,这与三国时期的东吴政权如出一辙。
高洋的父亲高欢出身一个流配军人家庭,祖上在北魏做过高官,后因罪被发送到边疆重镇怀朔镇戍边,怀朔是北魏为了防卫北部少数民族政权而设立的军事重镇,最初的镇民由鲜卑(鲜卑化高车)贵族子弟和中原大族中精选的勇士组成,后来陆续加入了一部分充军人士,所以怀朔的风俗以鲜卑、高车等少数民族为主。高欢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说鲜卑语言,穿鲜卑服装,生活习惯跟鲜卑人一样,以至自己以及自己的儿女们都不自觉地把自己看作了鲜卑人,与高欢比肩的另一个枭雄侯景就常常称高欢的儿子高澄为鲜卑小儿。高欢的第一份职业是哨兵,初恋情人是大族韩家的女儿,但韩家看不起这个没钱没势的小兵,高欢的初恋以失败告终。后来,高欢娶了鲜卑豪强娄内干的女儿,家族血统中便有了鲜卑成分。高欢依靠岳父家的实力,结交各方豪杰,开始在那个混乱的时代探索属于自己的道路。
高欢的成长之路异常坎坷,在六镇大起义爆发后,他先后投奔过杜洛周、葛荣的起义军,最后选择了一代枭雄羯胡首领尔朱荣,由于他善于谋略,为人稳重大度,得到了尔朱荣的赏识而成为尔朱荣的得力干将。随着尔朱荣的节节胜利,高欢也完成了从平民到贵族的身份转化。尔朱荣死于一场皇帝发动的谋杀,但皇帝随后为尔朱荣的兄弟子侄们杀害,从此尔朱家族控制了朝政,他们生性残暴,贪赃枉法,成为天下之公敌。高欢审时度势,毅然脱离尔朱家族而举起了反对尔朱氏的大旗并取得了成功,从此高欢在尔朱荣部将中脱颖而出一举成为北魏朝廷的第一权臣。
在高欢政治上、军事上节节胜利的同时,私生活方面却给自己的孩子们树立了一个不好的榜样。他似乎天生对贵妇人有某种偏好,先后收纳了孝庄帝皇后大尔朱氏、节闵帝皇后小尔朱氏、魏广平王妃郑氏、任城王妃冯氏、城阳王妃李氏,以臣子娶先帝之后,哪里还有什么君臣大义。起兵之初,在攻下相州首府邺城后,听说相州长史游京之的女儿美貌贤惠,他便忙不迭地派人向游京之求婚,游京之不答应,他便强抢了人家的女儿,新婚之时老泰山却气死了。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说自己的初恋情人韩氏寡居在家时,赶紧让人把她迎了过来,颇有一种小人得志的暴发户心态。好色不是罪,但高欢的行为却是让人费解,并鼓励了自己的儿子们的猎艳心理。高欢的后宫并不安稳,不时传出丑声,在他回师南下洛阳的时候,他指派的留守晋阳的弟弟高琛跟小尔朱氏私通,事发后他将弟弟活活打死。
儿子高澄更不像话,高澄在女人问题上更没有廉耻,这个长相英俊的少爷趁高欢不在家跟父亲最宠爱的妃子郑氏勾搭,险些连累母亲娄氏一起被废。他还色胆包天,逼奸自己奶奶辈上的高仲密妻李氏引发了东西魏邙山大战,两国两败俱伤,唯一的成果就是李氏最终投入了高澄的怀抱。高欢死后,他娶了高欢的妃子蠕蠕公主,并生了一个女儿。史书以据蠕蠕俗和柔然的压力为辩解,但所谓入乡随俗,蠕蠕公主既然嫁入魏朝,自应顺以魏俗,而魏自汉化后早已废除了子蒸后母的不伦习俗,蠕蠕公主原本就是高欢打算为高澄娶的媳妇,我们很难推测高澄的心理。高欢死后,高澄更加肆无忌惮,名士薛寘随孝武帝入关,留下个美貌妻子元氏在东魏,不知怎地被高澄盯上了,就要娶人家,可人家死活不同意,高澄恼羞成怒就让人把她送廷尉治罪。一次,高澄外出遇见了被家族和夫家抛弃的皇族庶支元玉仪,居然一见倾心,专门在自己办公室旁边弄了个小屋藏娇,还请魏帝把封她为琅琊公主。元玉仪又推荐自己的姐姐元静仪,一对姐妹花都成了高澄的情人,为这个高澄还给元静仪公公、丈夫加官进爵。甚至,高澄连自己的弟媳妇也不放过,公然调戏高洋的老婆李祖娥。
高澄突然死了,然后史上最荒唐、最残暴的高洋出场了,也许压抑了太久,高澄的表现跟疯子没什么两样。他逼迫魏帝禅位,建立北齐王朝,成为这个非著名的禽兽王朝的开国之君。之所以说非著名,并非不著名,而是因为这个短命王朝前后才蹦达了二十八年,在我们这个泱泱大国的历史上只占据了很小的位置,所以并不为大众所熟知。说这是个禽兽王朝,是因为这个王朝的皇室相当没有天理人伦,如果只是残暴,可以称为野兽王朝,但我却觉得衣冠禽兽用在这个王朝的皇帝们身上非常适合,所以只好称为禽兽王朝。
高洋很凶恶很残忍,开始文治武功不错,即位后打的周边国家只有防守的能力,没有敢主动进犯的,国家治理的也不错。但后来,这家伙纵酒过度,不知道是酒精中毒还是精神错乱,总之后来的行径基本不是正常人所为。为了报复哥哥,他将高洋的老婆元氏长期霸占,母亲娄氏劝他,惹得火起把母亲联同胡床高高举起并恫吓要把她嫁给野蛮的胡人。有一次高洋兽性大发,居然逼奸高欢的王妃大尔朱氏,大尔朱不从就被他杀了。更令人发指的是,为了报复高家的女人们,他竟然集合宗室的贵妇们在宫里开无遮拦裸体大会,让自己左右的卫士们强奸她们,自己一边欣赏一边杀人,自得其乐,宗室女子不论亲疏基本被他上了。高洋的一个妃子薛氏据说曾经是本家叔叔高岳的相好,有一次薛氏对镜理妆,高洋在后欣赏,看着看着忽然想起高岳老东西曾经跟美人有一腿,不禁妒火中烧,一刀砍下了薛美人的头颅,还把美人的胫骨剔出来做了一把琵琶,在大宴群臣的宴会上,一边欣赏美人头颅,一边自弹自唱“佳人难得”。他杀戮成性,残忍地杀死了自己的几个弟弟,把元氏皇族成员几百人都杀掉扔进漳河,弄得老百姓都不敢再吃漳河的鱼了。他以杀人为乐,到后来一天不杀人就心痒难耐,没办法宰相杨遵彦只好把死囚犯提出来放在他左右随时供他宰杀。
这个残忍的君主死后儿子即位没多久就被弟弟高演篡位了,还算贤明的高演当了一年皇帝死于一场意外,于是另一个一样没有人性的皇帝高湛登基了。
高湛上台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逼高洋的皇后李祖娥跟自己淫乱,并且以侄子的性命相威胁,李祖娥只好屈从并坏了孕。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高洋开的性爱晚会上有高湛的老婆,大权在握的高湛一股脑把高洋的妃子王氏、彭氏、任氏统统拥入怀中,作为皇帝,找女人似并不困难,为什么他们只对这些老女人感兴趣,应该是报复心理在作怪。高湛的母亲死了,这个无情的东西依然在高台奏乐,宫女呈上孝服,被他扔到台下,连自己的宠臣和士开也看不下去来劝他,被他打了一顿。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高湛的皇后胡氏跟他的宠臣和士开私通,高湛死后已经成了太后的胡氏还弄了帮和尚做面首,北齐灭亡后,胡太后在长安开了独一无二的家妓院,两代皇后充当头牌,算是把禽兽王朝精神发扬光大了。
北齐最后一个皇帝高纬说不上残暴和淫乱,却是个多情种子,宠爱妃子冯小怜,什么事也比不上逗老婆高兴重要,古时候有个亡国之君烽火戏诸侯,这位后主有过之而无不及,前方将士拼命厮杀,该进攻了,他却让暂停,为的竟然是让还在家梳妆打扮的美人赶过来看热闹,战机能等吗?所以北齐不灭亡天理不容。高纬觉着冯小怜的玉体天下无二,只让自己一个人欣赏暴殄天物,竟然开了个裸体欣赏会,让大臣们依次参观。后人诗曰: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不久,高纬就以亡国之君的身份做了北周 的俘虏,最后被杀,禽兽王朝北齐正式灭亡。
北齐这这段历史,充满了悲剧和荒唐,让人不忍卒睹,但却是一页我们抹不掉的事实,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作为教训,却对后来者不无教益。北齐算是汉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段异样插曲。
北齐亡于北周,隋因之于北周,隋又亡于唐,自唐始,汉化的胡人已经彻底融入汉人中,胡汉分界已经赋予了新的含义,第一波入主中原的胡人已经成为汉人的一分子,新的伦理逐渐形成,新的道德体系逐渐建立,为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础。
读史不是总有快感,有时收获的是一声嗟叹。
还是从一次暴力事件开始吧。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0 20:03:17
1、从一次暴力事件开始
公元519年(大魏神龟二年二月),北魏都城洛阳发生了一起群体性暴力事件,过程很暴力,结果很惨烈,导火索源自征西将军张彝的小儿子尚书郎张仲瑀写的一份报告。
原来,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政权,具有军政府的典型特征,政府官员选用的多是立有军功的鲜卑贵族子弟,他们大多文化水平低下,办事能力不强,却恃强凌弱,贪污成风,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推行汉化政策,对军政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任用了很多汉族知识分子,大大提高了魏朝的执政水平。
魏肃宗执政期间,鲜卑贵族和汉官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在这种形势下,汉人官吏张仲瑀怀着良好的愿望,请求朝廷在任命官员的时候进行考评选拔,特别是上品高官不再参考军功,事情很简单,后果很严重,按照这个方针就基本断绝了少数民族人士依靠打仗飞黄腾达的念头,一下激怒了这些充当皇家卫士的鲜卑贵族子弟,他们到处张贴大字报搞串联,扬言要群起灭了张家。
张家父子久在朝廷任职,位高权重,竟然错误地估计了形势,把魏朝廷当作了法治社会,以为他们也就是发发牢骚、过过嘴瘾罢了,所以也没拿着当回事。可是这些桀骜不驯的鲜卑武士却不是只会磨嘴皮子这么简单,到了他们约定的日子,上千名羽林军、虎贲军的官兵们集合起来,先砸了尚书省官署的大门,然后冲到征西将军府,纵火行凶,烧死了张彝的大儿子员外常侍张始均,把张彝和张仲瑀痛殴了一顿,五十九岁的老人哪经得起这个啊,没两天三朝元老张彝就这样死了。
事情发生了,按说天子脚下发生这么严重的暴乱,政府应该下进行严肃处理以示儆尤,但事情没这么简单,这些士兵虽然职位不高可出身基本是鲜卑贵族,背后有一大帮鲜卑高官做靠山,临朝听政的胡太后从保持稳定、和谐的大好局面出发,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抓了八个没什么靠山的羽林军士兵顶罪,对其他所有人进行了大赦。
这件事让汉人官员们非常心寒。
自始至终,有个来自边陲小镇的邮递员默默地旁观了事件的始末,然后回到家就开始疏散家财,结交各方豪杰,开始为自己的英雄事业打基础了。因为,从这件事中,他敏锐地觉察到大魏要完蛋了,国家要玩完了,那么财产这些身外之物又哪里能保得住呢?与其到时泥沙俱下,不如早作打算,所谓不破不立嘛!
这个邮递员的名字叫高欢,一个历史上著名的权臣,一个南北朝时代的风云人物。但这时候,高欢的简历还很简单,个人资料也很单薄:
姓名:高欢
曾用名:贺六浑(这个可能是个鲜卑名字)
籍贯:渤海郡
出生地:云中怀朔镇
职业:邮递员
据说,高欢祖上出自渤海高氏,当过大官,但在祖父这一代犯了罪被流放到怀朔镇充军,父亲高树生基本家徒四壁,母亲生下他就走了,幸好姐姐收养了他,他姐夫尉景在镇上干狱警,大约工资也不高,所以日子过的很艰难。按照军籍制度,等高欢长到参军的年龄就没有意外地成为了一名士兵,每天在城楼上站岗放哨。
应该说高欢同志职业道德观很强,就站岗这么枯燥的活,他也干得津津有味,每天往那一站,腰板挺直,显得整个人气宇轩昂。
上天是公平的,机会总是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
一个女人出现了,并成为高欢生命中的贵人,为高欢带来了命运的转折。
娄昭君,鲜卑豪强内干(这个名字有点怪,应该是鲜卑语的音译)的女儿,聪明美丽加上家里的牛羊满山岗,镇上的豪门大户有钱人都托人来说媒,她却一个也没看上,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她竟然对站岗的士兵高欢一见倾心,把他看作了自己一生所托的那个人,主动地跟高欢谈起了恋爱。
对穷小子贺六浑来说,这无疑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可是,高兴之余他又犯难了,纵然人家姑娘家愿意嫁,可自己上哪弄那么多彩礼啊?
要说这娄家姑娘还真不含糊,绝对一爱情至上者,没钱?不要紧,我还有些私房钱,你先拿着。
真是女大外向啊。
就这样,贺六浑同志不但娶上了媳妇,作为嫁妆,还得到了一匹马。有了马,他就不用整天电线杆子似的站岗了,按照军中的规矩,他成了一名小队长,提干了。
不久,高欢又得到了一个新的职位——军中邮递员,负责军镇同外界的通讯联络,在这个岗位上,他一干又是六年。
邮递员这个职位是个煅炼人的工作,要想长见识,就得走出去,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就这样,高欢第一次离开了生他养他的地方,第一次见识了首都洛阳的奢华,第一次了解了外面这个同荒凉的边城不一样的世界。随着驿马的蹄声,一个英雄开始慢慢成长起来。
洛阳城发生那个群体性暴力事件的时候,高欢正好在洛阳。谁能想得到,这起事件最大的后果竟然是把一个邮递员刺激成了大魏帝国的掘墓人。
后来,在怀朔镇逐渐形成了以高欢为中心的一个小圈子,成员有省事云中人司马子如、秀容人刘贵、中山人贾显智、户曹史孙腾、外兵史侯景,当然还有他的小舅子娄昭和两个连襟窦泰、段荣以及姐夫尉景,这伙人没事就聚在一起喝喝酒吹吹牛,偶尔一起出去打个猎什么的。
别看现在他们只是些班长、办事员之类的的小人物,所谓时势造英雄,用不了几年他们便成为高欢集团经营层的核心成员,成为了帝国的主宰者。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1 10:28:43
2、英雄上路
自秦朝以来,中原的汉人政权一直受到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所以修建了长城用来阻挡北方骑兵的铁蹄。当拓拔鲜卑人建都平城进而进驻中原统一北方后,由游牧者转变为定居者,有了不动产的鲜卑政权大魏同样也受到了来自更北的游牧者柔然的侵扰。
居无定所的抢有家底的,活下来才是硬道理。
大魏的领土延伸到长城外广大的草原的地带。
所以,成为内城的长城已经失去了屏障作用,为了保家卫国,大魏朝廷就在长城以北自东而西设立了怀荒﹑柔玄﹑抚冥﹑武川﹑怀朔﹑沃野等六座军镇。
平城的安全有了保障。
六镇守军隶属军籍,由朝廷选拔中原大族和鲜卑贵族子弟充任,这些人的地位崇高,获得提拔的机会很大,所以一直以来,到六镇当兵是一种荣耀。
但是,世界上的事没有一成不变的,后来随着孝文帝迁都洛阳和推行汉化政策,北边六镇的战略地位急剧下降,六镇又成了惩罚罪犯充军发配的地方,原来的六镇贵族们逐渐成为朝廷的弃儿,失去了升迁的机会,没有了朝廷的特殊眷顾,加上柔然人不时地过来做客,弄得这些边镇守军日子过的很艰难。
而在洛阳,同宗同族的兄弟们却过着高官厚禄锦衣玉食的好日子,人都有不患寡患不均的心理,所以六镇人的不满越来越严重,六镇慢慢变成了大魏朝的火药桶,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
偏偏在朝廷里说了算的人看不到这些。
就在洛阳武人们发动暴乱后的第四年,火药桶终于爆炸了,怀荒镇民变,镇将于景被害,紧接着沃野镇人破六韩拔陵造反,叛军随即攻陷武川、怀朔,六镇大起义全面爆发,这是对北朝历史影响深远的一次事件,大魏历史将在这里开始改写,武川、怀朔的英雄们都卷了进去,英雄家族贺拔和宇文首先投入战斗,一代将星贺拔胜兄弟、于谨、独孤信、宇文泰都将从这里起步。
但一直做着准备的高欢还没有弄出什么动静,目前他还不够级别。
第一批上台表演的基本是守卫六镇的鲜卑贵族,他们起点比较高,一出道就是高级军官,起码是团营级干部,而象高欢这些出身充军家族的人作为默默无闻的士兵阶层,是需要脚踏实地从零开始的,但历史会给他们机会的!
到了孝昌元年,闹腾了两年多的破六韩拔陵日子开始不好过了,大魏朝廷和柔然居然在他的问题上达成了高度一致,柔然人答应出兵帮助平乱。
说起来很可笑,本来大魏朝设立边疆六镇就是防备柔然入侵的,现在却邀请人家来攻打六镇,攘外必先安内看来不是蒋公的专利。
破六韩拔陵在柔然和大魏的夹攻下终于消停了,二十万六镇降卒悉数被迁徙到河北一带安置,这是个冒险的决定,因为六镇人的主流是好勇斗狠的少数民族人士,管理不到位很容易成为不安定因素,事实上也正是这个决定保留了革命的火种,为接下来更猛烈的造反埋下了伏笔。
摁下葫芦起来瓢,柔玄镇人杜洛周又反了。这次,高欢终于忍不住了,于是跟尉景、段荣等投奔了杜洛周。在这里,他们遇到了曾经的好朋友蔡俊。
跟武川镇的牛人们不同,贺拔兄弟是被动卷入战乱的,而高欢则是怀着建功立业出人头地的理想主动参与的。
然而很遗憾,没多久,高欢就悲哀地发现,杜洛周充其量也就是个志大才疏的草莽英雄,其胸襟、见识、管理水平跟自己根本不在一个档次,跟着他混,成功的几率非常小,而失败的可能却非常大,本身造反就是个高风险的职业,没有前途没有高收益还混什么混!
怎么办,哥几个一合计,干脆一不做二不休,取而代之吧。
这是高欢发动的第一次政变,事实上,说政变有点抬举他,他们的级别还没有这么高。
但哥几个搞阴谋的水平实在是太低,也难怪,在此之前,他们不过是些小班长、小排长级别的,现在直接想推倒司令员,落差实在太大。毫无悬念,还没等他们开始行动就被发现了,他们失败了,没关系,泰山不是一天垒的,失败是成功他娘,他们会成为集阴谋之大成的阴谋家的!
将来还早,还得管当前,现在,摆在他们前面的只剩下一条路:逃跑。
大家都拖家带口的,逃跑也不是件容易的事,一行人老婆孩子齐上阵,骑着牛赶着羊,这逃跑速度可想而知,路上还出了段插曲,差点上演一出杀子的悲剧,话说娄昭君抱着一双儿女骑在牛背上,谁知高澄这孩子一点也不省心,跑着跑着就从牛背上掉下来了,娄昭君赶紧停下把他抱上来,如此三番五次,可真把高欢给惹毛了,这哪像逃命,简直是闹着玩!他弯弓搭箭对准了高澄。
娄昭君一看不好,赶紧大喊救命,姐夫段荣回马过来把高澄提到马上救走了。无毒不丈夫,高欢第一次暴露了自己的枭雄本性。
英雄和枭雄的区别在于,关键时刻,枭雄是没有父子亲情的。
他们的下一站是葛荣,另一支起义军的司令。原来,在杜洛周起事后没几个月,侨居河北的原六镇降卒就在一个叫鲜于修礼的人的鼓动下反了,不久这支队伍的领导权就传到了葛荣的手里。
转了一圈又回到了起点,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高欢还真有想哭的冲动,可惜,泪光中闪动的不是激动,而是哀伤,在这些旧相识的眼里,高欢还是那个做邮递员的高欢。
所以,高欢同志混的更一般了,眼看着前途一片渺茫,怎么也看不到出头的日子,对胸怀大志的高欢来说,忍受这种日子的煎熬是痛苦的,人开始日渐憔悴。
希望总在绝望中孕育,就在高欢步入人生低谷的时候,命运再一次出现了转机,曾经的铁哥们刘贵来信了。
原来,这几年刘贵没跟着高欢混,而是回到了秀荣老家投奔了酋长尔朱荣。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1 19:30:52
3、一代枭雄尔朱荣的崛起
尔朱荣的故事很好地诠释了那个“其兴也勃,其衰也忽”的历史定律。
尔朱荣,字天宝,北秀容人(山西忻州),羯胡族,祖上曾经居住在尔朱川,所以就以尔朱为姓。
大魏初年,部落首领尔朱羽健率领部族战士追随魏太武帝平晋阳定中山,太武帝一高兴就把秀容川周围三百里地方赐给他作为领地,家族世代为北秀荣酋长。
老天开始照顾尔朱家族了。
到了尔朱新兴这一代,风调雨顺加上管理有方,部族支柱产业畜牧业得到大发展,在这草肥水美的地方,他们家的牛羊驼马都拼了命地培养下一代,刚开始还分牛群、羊群、马群,后来直接按毛色分了,白马群,黑马群,红马群,黑牛群……,偏僻小地方的人数学水平本来就不高,面对漫山遍野的牲畜,数也数不过来,最后干脆按山谷的数量来计量了,谷量通常是史书对游牧民族富裕的美誉。
尔朱新兴是个懂得感恩的人,吃水不忘挖井人,一直对拓拔皇族很感激很恭敬,跟大魏政府保持着良好的关系,每年都要在魏都平城住上一阵子,碰上兴兵打仗,他是又献马又送粮,深得皇帝的好感和信任,皇帝一高兴,事情就好办了,尔朱新兴被封为平北将军、秀容第一领民酋长。
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考虑到尔朱新兴不习惯中原夏天的炎热,特地准许他冬天住京师,夏天回老家,就像大雁迁徙一样享受,号为“雁臣”,真可谓恩荣无比。
尔朱新兴为人热情豪爽,朝中的王公贵族们喜欢跟他交往,他们送给他些珍玩,他也投桃报李,回赠人家点家乡土特产——自家产的宝马,所以在京城人缘很好。尔朱新兴是个懂得生活的人,每年春秋两季,与妻子一起放马牧羊,射猎自娱,日子过得逍遥自在。
魏明帝时,尔朱新兴七十多岁了,虽然他这个职位可以终身制,但他仍然决定退休,他要把儿子扶上马送一程,于是请求朝廷传爵位于儿子尔朱荣。
上天赐给尔朱荣一张天使般的面孔,却给了他一颗魔鬼般的心。
尔朱荣皮肤白皙,容貌俊美,属于标准帅哥系列,但他生性残忍,做事干脆利落,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打猎,这个兴趣就是在他日后成为大魏朝第一权臣的时候也一点不减。
尔朱荣打猎的目的跟一般贵族子弟不同,他没有把打猎仅仅当作一项文体娱乐活动,而是严肃很认真地把野兽们当作了战场上的敌人,完全按照战争的套路围剿猎物,令行禁止,排兵布阵,把书上的战略战术用于实践当中,所以他的每一次围猎就是一次军事演习。
尔朱家族勇士很多,尔朱荣的侄子尔朱兆则是部族勇士中的勇士,他善于骑射,登高攀岩如履平地,甚至敢徒手同猛兽搏斗。
尔朱荣对这个侄子很喜欢但却一点也不溺爱,有一次他俩出行的时候看到了两头鹿,尔 朱荣顺手给了尔朱兆两支箭,命他马上把两头鹿带回来,然后在营地生好火等着吃烤鹿肉,过了一会,尔朱兆带着一头鹿回来了,记住是“一头”,尔朱荣勃然大怒,批评他办事不利,立即赏了他五十杖。
尽管尔朱荣很严厉,尔朱兆却对这个叔叔非常敬重。
就这样,打猎这项运动被尔朱荣玩出了名堂玩出了水平,最后,终于升级换代把天下当作了猎场,开始猎天下了,正所谓逐鹿中原嘛!
朝廷很快批准了尔朱新兴的请求。
尔朱荣做了北秀容酋长后,同时被授予游击将军军衔。这期间,他曾经和族弟尔朱世隆一起在皇室担任过一段宫廷侍卫,还娶了皇族郡主(后来成为北乡郡长公主)。在京城,尔朱荣继承了他老爹善交际的特长,专门以家乡土特产(秀容宝马)结交权臣元叉等在京贵族,赢得了不错的口碑。
正光年间,四方兵起天下大乱,尔朱荣有了平定天下的志向,他知道仅靠自己的部族战士,守土有余,攻伐不足,于是疏散家财,招募勇士,组织起了一支战斗力超强的队伍,高欢的哥们刘贵就在这个时候加入了这只队伍。
尔朱荣的队伍中还有一个牛人元天穆,当时为朝廷任命的秀容别将,为人豪爽而有智谋,他本是皇族的远支,在李崇北伐的时候与尔朱荣相交,两个人一见如故,遂结为异姓兄弟,元天穆年长,尔朱荣见面就叫大哥。
乱世拼的是实力,只要有实力出头并不难。不久,秀容的小股叛乱分子给了尔朱荣第一次立功的机会。邻居南秀容牧民发生叛乱,杀死了朝廷命官,尔朱荣出马,小试牛刀,初战告捷。接着秀容郡内附胡民叛乱,杀死了太守,尔朱荣出马,再战又捷。
在不长的时间里,尔朱荣先后出手平定了多起叛乱,在秀容周围,哪里有反旗,哪里就有尔朱铁骑的身影,在朝廷被四方叛乱分子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尔朱荣同志的一系列胜利让朝廷对这个北方小族刮目相看,于是封赏接踏而来,军衔从直阁将军、冠军将军、平北将军、安北将军一直升到假抚军将军,官职成为都督恆、朔讨虏诸军,全面负责两州的军事行动,爵位升为博陵郡公,就是这样朝廷还觉着给的待遇不够,又让他女儿入宫做了帝妃,尔朱荣的升迁简直比坐着火箭还快。
当然,朝廷只是给他一纸奖励,纸上富贵,兵马粮草还得自己准备,地盘也得靠自己去打,反正只要是叛军占领区谁打下来就是谁的。
在战争的洗礼下,尔朱集团越做越大,牌子打出去了,也就引起了各路豪杰的注意,不断有怀有各种目的的英雄们前来入伙,包括前面提到的怀朔的司马子如、窦泰,武川贺拔家的老大贺拔允和老三贺拔岳。
武川贺拔是在边疆名声显赫的英雄家族。
原来,破六韩拔陵造反后不久就派大将卫可孤攻打怀朔镇,镇将杨钧感觉有压力就请武川的贺拔度拔和宇文紘助战,大势所趋,不管贺拔家的英雄多么厉害,怀朔镇还是被打下了,卫可孤也想把这些英雄们收为己用,所以也没怎么为难他们,但贺拔度和宇文紘 最终还是联络本地的豪杰们把卫可孤干掉了。
事实证明,杀掉一个卫可孤是远远不够的,一个卫可孤倒下了,无数个卫可孤又冲了上来,没办法,贺拔度拔英勇战死,武川英雄们也被打散了,他们开始各自寻找各自的传奇。但不论大家走了怎样曲折的道路,跑来跑去,最后都殊途同归到尔朱荣的旗帜下。
做大了便有了讨价还价的资本,随着尔朱荣地盘越来越大,官越做越高,曾经的乖孩子也慢慢消失了。肆州事件是尔朱荣向朝廷叫板的第一次尝试,也是尔朱荣野心膨胀的开始。
尔朱荣荣率众经过肆州,肆州刺史尉庆宾打心里害怕这个乱世豪杰,关上城门让他绕道走。尔朱荣不干了,指挥刀一指,这群虎狼之师就冲向了肆州,肆州一千多人的地方部队哪里是尔朱军团野战军的对手,没多长时间肆州就换了主人,尔朱荣将尉刺史押往秀容,直接安排叔叔尔朱羽生做了刺史。
随后,尔朱荣向朝廷奏了尉庆宾一本,并送去了尔朱羽生的刺史保荐信。
这有点过分,从前打叛军,朝廷乐得顺水推舟加官进爵和封地,但这次攻击的是自己人,打的是朝廷命官,这是明晃晃地向朝廷示威啊,但此时的大魏朝廷实在是顾不过来了,同时
还想继续依靠尔朱军团的战力替自己平乱,只好睁只眼闭只眼算是默许了尔朱荣对肆州的占领。
大魏朝廷已经是掉了牙的老虎,空有威震山岗的架势,已经无法伤人了,在尔朱荣的眼里,已经是威信尽失。
攻下肆州还有个意外收获,就是得到了流落到此的贺拔家的老三贺拔胜,至此贺拔家三条好汉全部拥入帐中,这下,尔朱荣真可谓心花怒放:“吾得卿兄弟,天下不足平也。”
另外一些未来名人也逐渐聚集到了尔朱荣的身边,像高欢的哥们侯景、贾显智,高车部落酋长斛律金等,选择个好上司是个人发展的基础。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2 09:09:49
4、两雄初会
回过头再说刘贵,加入尔朱荣军团后混的还不错,做到了骑兵参军。刘贵很怀念自己在怀朔镇的日子,也很想念自己曾经的老大高欢,从这里看,刘贵这个人还真不错,一般人做到“苟富贵,勿相忘”还真不容易。
所以,当刘贵听说高欢在葛荣那混得不咋地,就托人捎信让他到秀容来,再怎么说葛荣是反贼,尔朱荣可是朝廷命官,跟对了人才有的混。
尔朱荣性子猛而暴躁,刘贵为人刚格有气断,两个人还真挺投脾气,在尔朱荣面前刘贵能说上话,有时候聊天的时候刘贵就跟尔朱荣讲怀朔往事,顺便再对高欢美言几句,所以不知不觉的高欢这个名字就种在了尔朱荣的脑海里。
好了,高欢终于来了,尔朱荣破例亲自迎接,然而第一次见面感觉并不太好,甚至尔朱荣很失望,所谓盛名之下其实难副,此之谓也。两个人寒暄了两句,尔朱荣便把高欢扔给刘贵,自己该干嘛干嘛去了。
你想,高欢拖家带口一路奔波,风尘仆仆,缺吃少穿,衣衫褴褛,加上一脸倦容,跟秀容川这些吃饱喝足了衣马鲜亮的将军们一比,哪里还有半点英雄气概。
“不要气馁,我相信你。”
在刘贵的帮助下,高欢在秀容安顿下来,洗澡、更衣、睡觉,扫去了一身尘土,换上一身漂亮衣服,蒙尘的金子又开始熠熠发光了。
第一次面试考的不好,还得接着考啊。不考也行,那就又得从小兵做起了,毕竟年龄越来越大,高欢等不起了。
幸运的是,刘贵是个有办法的人。
经不住刘贵的一再请求,尔朱荣答应再给高欢一次机会,但把考场选在了马厩里。
所谓人是衣裳马是鞍,这一次,尔朱荣见到了目有精光、长头高权、齿白如玉、有人杰表的高欢,一个不一样的高欢。
嗯,有点意思。尔朱荣竟然有点喜欢高欢了。
考试开始。
主考官尔朱荣指着一匹咴咴嘶叫四蹄乱蹬的野马对高欢说:此马性烈,身上杂毛丛生,没有人敢靠近,已经很久没有修剪了。
高欢明白尔朱荣的意思,这是考自己的胆子和牧民的基本功啊,对于马,他再熟悉不过了,自己岳父家虽然没有秀容豪富,但马也是谷量的,在六年邮递员生涯中,天天跟马靠在一起,凭咱跟马的交情,这能难得住咱?
嗯,是匹烈马,性子野了点,可的确也是一匹宝马啊,给我把剪刀,让我收拾收拾。
高欢不慌不忙进了马厩。
说也奇怪,这马对别人又踢又咬,在高欢的手里却像中了魔咒,驯服的像个没满月的小马驹。不一会,马毛就剪好了,一匹神骏脱颖而出。
“御恶人亦如此马。”高欢自言自语的说。
活干得漂亮,但这句话更漂亮。
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一语双关,这话说的太有水平了,是啊,天生我才必有用,不管好人坏人,善人恶人,总有别人所不及的地方,总有自己的闪光点,总有可以利用的地方,关键是要摸清脾气,找准方法,因材使用,用人是有技术含量的活。
一句话就抓住了尔朱荣的心。
尔朱荣大奇,立即把高欢请到室内,屏退左右,请高欢谈谈对时局的看法,一付不耻下问的样子,呵呵,是不是有点像刘备之遇孔明,苻坚初见王猛?像,太像了!
但是,高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王景略,他是刘备和苻坚。
尔朱荣只是他要找的一个跳板。
“听说明公您有十二谷宝马,色别为群,想用来干什么?”
“你说说看。”
“现在天子软弱,太后专权,太后好色淫乱,重用郑俨、徐纥这样的小人,朝政紊乱。明公应该抓住时机,举起清君侧的大旗,那么霸业可举鞭而成。”
单刀直入,一下就点出了问题的核心,厉害啊。
接下来的谈话很愉快。
二人从日中谈到半夜,应该说高欢这些年一直没闲着,有空就琢磨这些事,基本上把大魏朝这团乱麻从理论上理清了,他提出的方针跟尔朱荣、贺拔胜的某些想法不谋而合,而在细节上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这一晚就算确定了尔朱集团今后一段时间的战略方向。
尔朱荣大喜过望,以高欢为亲信都督(贴身卫士),引为心腹,参与军务,职位虽然不高,但高欢就这样直接靠近了尔朱集团的核心管理层。
事实再一次证明,机会偏爱有准备的人。只要你是金子,就有发光的机会;只要你是千里马,就不愁被伯乐发现。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2 16:28:07
5、乱起宫墙
天下的形势一天坏起一天,各地叛乱此起彼伏,叛军越打越多,其中以六镇流民为主力的葛荣越做越大,号称拥军百万,自称天子,建国号为齐,葛荣已经发展成为有目标有组织的割据政权。
葛荣在河北山东一带攻城夺州,势不可挡,大魏朝第一名将广阳王元深也死在了他的手里,当然,元深之死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朝廷内部权力斗争的倾轧。
外乱不止,宫墙内又生祸端,当权的胡太后跟儿子傀儡皇帝孝明帝的矛盾从人民内部矛盾上升到了敌我矛盾,达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原来孝明帝六岁即位,六岁还是孩子贪玩的年龄,哪里能决定国家大事。大臣们就请他母亲胡太后出来帮忙,也就是要太后临朝听政,帮小皇帝拿主意。
太后听政在本朝有过先例,这个国家曾经在先朝文明冯太后的领导下各项事业蒸蒸日上。所以让女人当领导大臣们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妥。
南北朝时代妇女的地位还是很高的。
冯太后是胡太后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胡太后处处学冯太后,冯太后喜欢大权独揽,她也喜欢;冯太后喜欢床上运动,她也喜欢。
但胡太后到底没能复制冯太后的故事,在她的治理下,大魏朝江河日下,小日子过的一天不如一天了。
总结一下,原因很多很复杂,但胡太后的两大嗜好无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佞佛和好色。
普通人信佛属于个人宗教信仰自由,一个拥有最高国家权力的人信佛并且到了佞佛的地步那就是大问题,为了向佛祖表明自己的虔诚,她修建了工程浩大的永宁寺,寺庙塔尖最高点达一千尺,毫无争议地成为洛阳城标志性建筑,永宁寺后来毁于火灾,不然今天洛阳又多了一个名胜古迹了。
只是修庙还不够,她又在洛阳城南伊水两岸的悬崖峭壁上主持开凿石窟雕刻佛像,这就是我们今天依然为之称奇的著名的龙门石窟。胡太后算是给后人留下了一座珍贵的佛教艺术宝库。
问题在于,干这些活是要花钱的,两项伟大的工程都竣工是以掏空国库为代价的。如果,国家富裕,用节余的资金就可以干成,那后世给予胡太后的一定是一边倒的赞美。
楚王好细腰而宫中多饿死,上有所好,下必效焉,这就是做领导的不能享受普通人自由的原因,因为领导的示范作用影响是巨大的。
就这样,在北魏帝国第一人的带动下,供佛造寺成了社会时尚,和尚这份工作因为享有免税等种种特权也成了热门职业,据史料记载当时全国有僧尼两百万,寺庙三万所,国家财政和民间资本就这样源源不断地布施给了佛祖,佛祖开没开眼不知道,国家却一天天穷了。
好色本来也属于个人生活作风问题,只要公私分明也不一定就会对国家造成伤害,象文明冯太后以及后世的武则天,身边一大群面首,国家照样治理的井井有条。
胡太后的问题是她只学到了冯太后的皮毛,根本分不清上床和做事的区别,她的后宫不但用于解决个人问题,还用来讨论国家大事,碰巧她宠信的美男郑俨除了长的帅床上功夫好,其他一无是处,郑俨又和另一个小人徐纥相互勾结,军国诏令皆出二人之手,小人越勤快就越糟糕,偏偏这两位又是喜欢瞎折腾的主,国家能不走下坡路吗?
大臣们有的明哲保身,有的一心想着自己捞好处,还有的静观时局另有所图,所以甭管国家怎么乱大家都装得跟没事人一样。
随着孝明帝年纪渐渐长大,胡太后害怕有人打自己的小报告,毕竟自己干的那些事自己都觉着不光彩,所以凡是孝明帝信任的人,她便想方设法地干掉,把精力都用在堵塞孝明帝的耳目上,皇帝也不是傻子,你想跟自己能说上话的人总是莫名其妙地玩失踪,他能不怀疑其中有蹊跷吗?母子之间的隔阂越来越深。
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日子久了,皇帝这风言风语的也听了不少,对郑俨、徐纥等人恨之入骨,但摄于母亲的威权无可奈何。想来想去,他想到有一个人或许可以帮助自己,就是风头正盛的尔朱荣,碰巧尔朱荣又是自己的丈人,丈人帮女婿天经地义, 于是孝明帝秘密下诏命尔朱荣发兵进京,目标“清君侧”。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2 17:08:42
尔朱荣接到圣旨,大喜过望,自己正等着这一口啊,只有到了京城,才算真正接近了权力中心。夜长了梦多,一刻也不能耽误,尔朱荣立即任命高欢率军做前锋,马不停蹄地向京城开拔。
尔朱荣的担心不是多余的,部队刚行至上党,孝明帝那后悔了,毕竟地方将领带兵入京不是闹着玩的,弄不好局面不好收拾,汉末董卓进京的往事在那摆着,前车之鉴,不得不防。
孝明帝明白过来后赶紧下了第二道密诏阻止了这一军事冒险行动,从这儿看,孝明帝的确够聪明,只可惜生不逢时。
但是,这件事情的余波却不是那么容易消除的,朝廷里哪有这么多秘密可言,很快郑俨、徐纥就知道了这事而且非常有自知之明的知道皇帝这是冲着自己来的,不过,一个没有兵没有权的皇帝算什么,有事找太后去!
在一阵阵温馨的枕头风的吹拂下,在情夫和儿子之间,愚蠢的胡太后选择了伟大的爱情,于是大魏朝发生了一件塌天大事,皇帝突然驾崩了。
接下来的事就更不像话了,早在六镇大乱的时候为了稳定人心,胡太后曾经借太子出生这个因由大赦天下,而实际上孝明帝生的是个公主。孝明帝一死,胡太后宣布立太子(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宗的女皇帝)为皇帝。
纸里是包不住火的,玩火的这几位显然很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们绞尽脑汁琢磨怎样把这个谎整圆了。
过了一段时间,大臣们也没弄出什么动静,朝局基本稳定,胡太后受到鼓舞,觉着也没有什么可顾忌的了,就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坦然地承认了太子的真相,然后宣布立三岁的元钊做皇帝。
拿皇帝的废立当儿戏,胡太后开了一个很不好的头。
太愚蠢了,简直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真难为这么愚蠢的女人居然统治了帝国这么久。经过这么一番折腾,天下人议论纷纷,百官群僚都有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清君侧行动”半路夭折的尔朱荣再一次看到了机会,他立即召集尔朱集团管理班子成员元天穆、贺拔胜、高欢等人,商量如何应对这一新的形势,最后形成决议如下:一、不承认元钊帝位的合法性。二、发兵入京讨伐。这下也不用打清君侧的旗号了,直接为皇帝女婿报仇。
还有些细节需要处理。
发兵之前需要先做一件事,既然不承认元钊这孩子地位的合法性,天下不可一日无主,得确定皇帝的人选。这个步骤不能少,有了皇帝容易安定人心,还可以奉旨征讨,师出有名。
只是,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产生了不同的意见,有的人主张找个年幼的懦弱的,有的主张找个年长有德望的。弄个孩子当皇帝,容易控制,长君有思想,容易惹麻烦。就这事,尔朱荣也拿不定主意了。
尔朱集团二号人物开口了,元天穆建议立长乐王元子攸,这个人在京城内外都有些人气,号召力强。如果立个小孩,便成了胡太后第二,元氏诸王便会蠢蠢欲动,对天下没法交代,毕竟,我们现在的力量毕竟有限,要想控制天下,还需要一块金字招牌。
意见暂时统一了。
于是,尔朱荣派侄子尔朱天光秘密潜入洛阳,与尔朱荣的堂弟禁卫军将领尔朱世隆通了气,然后设法见到了元子攸,结果很顺利,他们达成了秘密协议。
但尔朱荣还是不放心,毕竟是给自己找顶头上司,又是第一次干这个活。
最后,他们采取了那个时代惯用的做法,把显祖皇帝的子孙们作为皇帝候选人,挨个为他们铸铜像,结果只有元子攸的铜像铸造成功。
天意啊,就这样吧。
七千铁骑从晋阳出发,以最快的速度向洛阳推进。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2 20:07:16
一直不给我复议,那个id也发不了,没办法。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2 20:11:38
干脆来个修订版好了,只是不知道这个帖子能走多远。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3 06:06:04
谢谢鼓励。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3 11:52:42
6、河阴之变
尔朱荣出兵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京城。
胡太后害怕了,马上召集文武王公大臣商量对策,可这些大臣们平时就讨厌胡太后的作为,关键时刻一个个默不作声,他们要看胡太后的笑话。然而实际上他们错了,他们忘了自己的身份,不久,他们就为自己今天作壁上观的行为付出惨痛的代价。
键时候还得有自己人,就在胡太后一筹莫展之时,徐纥给她吃了一粒定心丸。要说这个徐纥多少还是有些道行的,他仔细分析了敌我阵营的情况,认为尔朱荣作为北方小部落的领导,号召力有限,加上千里出兵劳师袭远,人数又少,只要皇家禁卫军严阵以待,根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实事求是地讲,徐纥分析的很有道理,但分析对了不一定就能得到对的结果,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途径。
根据徐纥的建议,胡太后调整了兵力部署,以黄门侍郎李神轨为大都督,正面迎敌,副将郑季明、郑先护率兵守卫河桥,武卫将军费穆守卫小平津,三路大军成犄角之势拱卫京师。
从军事上讲,这是个不错的安排。
但是,这却是个最糟糕的的人事安排,再一次显示了胡太后政治上的愚蠢。
费穆,禁军大将,魏朝非常厉害的一员猛将,曾经跟尔朱荣一起随李崇北伐柔然,六镇祸乱时任云州州长(刺史),在四周城镇全部陷落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独守孤城几个月,最后力尽粮绝后逃亡秀容川避难,费穆跟尔朱荣交情自是非同一般。
郑季明、郑先护本元子攸藩邸旧识,属于元子攸政治小圈子的核心成员。
李神轨,名将李崇的儿子,据说跟胡太后也有一腿,作为将门犬子,打仗的本事跟他老爹比起来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
尔朱荣大军行进到黄河边上,元子攸与两个兄弟悄悄渡过黄河,与尔朱荣见面。
在尔朱荣的主持下,元子攸即帝位,是为大魏朝第十任皇帝——孝庄帝(后来加的谥号),以尔朱荣为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大将军、尚书令、领军将军、领左右,封太原王。
你看这又是皇帝顾问、又是国务总理、又是三军总司令的,这就是拥立新皇的好处,可以一下子就让你坐上正常情况下需要努力一辈子还得等机会的位子。
跟皇帝打仗还有什么说的,荣华富贵少不了的,尔朱荣军心大振。
不出所料。
元子攸这边一登基,那边郑季明、郑先护、费穆就来投奔了,剩下李神轨一看孤掌难鸣活没法干了,一溜烟跑回城里了。洛阳一下成了没有防务的城池。
这就是传说中的不战而屈人之兵。
胡太后这下真没辙了,两个亲信徐纥、郑俨也找不到了,怎么办?病急乱投医,她还真想出了最后一招,命令后宫所有人随她一起到皇家寺院落发出家,信了一辈子佛,供养了一辈子佛,关键时候佛能不能睁开佛眼救自己一命呢?
洛阳百官都把自己看成了民主政府的公务员,不管谁当皇帝,活总得有人干吧,况且这里边还有不少人本来就是元子攸小圈子的人,元子攸总比小元钊好吧,所以大家也没想别的,捧着皇帝的印玺、绶带,准备了车辇,从河桥迎回了元子攸——大家铁了心准备跟新皇帝干了。
对胡太后和小皇帝,尔朱荣处理得很干脆,留着没有什么用处,直接让他们到黄河里报道去了。
胜利来得太容易了,不到一万人的军队,一仗未开,长驱直入,正所谓“登高一呼天下归心啊”,尔朱荣不禁有点飘飘然,人一发飘就容易犯糊涂,更大的野心也开始慢慢滋长。
最高兴的还是朝廷禁卫军的鲜卑武士们,他们是衷心拥护尔朱荣的,多少年来他们受够了朝廷这帮汉人氏族和汉化鲜卑贵族的气,被人笑作没文化,让人看不起,现在真正是翻身农奴得解放了,也该出一口恶气了。
于是,禁卫军大将军费穆出场了,他向尔朱荣提出了一个恶毒的建议,“将洛阳百官统统的干掉!”
做坏事的理由一般都是冠冕堂皇的:您尔朱荣不费一兵一卒,以不足万人的兵力直捣皇城,既没有立下威名,又没有大的功勋,没有人会心服口服的。等洛阳城这帮家伙琢磨过味来,您可就危险了,不等你回到秀容弄不好罪名就给你安上了,所以,不如将他们一锅端了,然后安排自己人顶上去,这才是长治久安之计。
赤裸裸,句句如刀,句句说到了尔朱荣的心坎里,句句捅到了尔朱荣的痒处,尔朱荣是有这些担心的。但是弄这么大动静,决心实在不容易下。尔朱荣特地征求了一下姑表弟慕容绍宗的意见。
慕容绍宗出身前代皇族,本人深通兵法,足智多谋,可以称的上尔朱荣手下第一智将,对于尔朱荣的这个想法,他认为实在是大大的不妥,因此极力阻止尔朱荣实施这个计划。
但最终尔朱荣下了决心,于是最惨烈的一幕发生了。
公元528年(北魏武泰元年)四月十三日,在京的文武百官接到随皇帝祭天的诏令,绝大多数人按时来到了集合地河阴,让他们奇怪的是他们没有看到皇帝的影子,现场只有装备精良的重甲骑兵在等着他们,他们要干什么?是防备叛乱吗?可我们怎么可能会叛乱呢。容不得大家多想,骑兵们忽然散开从四面包抄上来,左冲右突,马踏刀砍,势如斩瓜切菜,什么宰相,什么侍中,什么大将军,什么汉人,什么胡人,霎那间大家都平等了,在这一刻,统统成了案板上的肉。
惨啊。
有一百多个官员迟到了,毕竟来了嘛,同样,他们除了一个高喊着要给尔朱荣写禅位诏书的人外,一个也不少地被灭掉了。
在这起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共有两千多官员遇害,大魏中央政府几乎给一锅端了。
史称河阴之变。
不管好坏,不管忠奸,不管是欢迎自己的还是心怀异志的,一个也不留,羯胡武士们杀红眼了,他们高呼着“元氏灭,尔朱兴”的口号闯入了新帝的行宫,先杀了新皇的两个亲弟兄,然后把惊魂未定的孝庄帝挟持到了河桥大营。
高欢站了出来,他一直在等一个机会,现在等到了。
高欢善于揣摩尔朱荣的心意,知道尔朱荣现在在想什么,也知道这个一朝得志的老大在等什么。所以,高欢很直接地劝尔朱荣干脆废了元子攸直接称帝,左右众人大都相应,尔朱荣心动了。
也有反对意见。
贺拔岳开口了:“此时称帝,是祸不是福,天下虽乱,但元氏在四方的力量很大,现在称帝就等于树了个靶子让人家打啊。”
从民族关系上,贺拔岳跟元氏皇族同根同族,而尔朱荣属于鲜卑别部,即归附与鲜卑人的少数民族,从民族感情上贺拔岳是不可能接受尔朱荣称帝的。而高欢属于鲜卑化的汉人,所以他不存在民族问题,同时作为投机者,管你谁做皇帝,只要对我有利就行。
尔朱荣做了皇帝,大家跟了这么久了,封侯拜相是必须的。
但贺拔岳的话是有道理的,在目前豪杰四起的形势下,你可以闷着头占地盘,若要直接宣告取而代之,不服的人多了去了。不称帝,是奉旨招抚,自己称帝,就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他说的确实是实际情况。
尔朱荣犹豫了,又开始搬出了流行做法,为自己铸金像,一次不成功,再铸,失败,一连弄了四次,也没弄出个像样的尔朱荣像章。
尔朱荣还不甘心,又让懂阴阳占卜的属下刘灵助来算上一卦,不吉。
也许是精神上高度紧张,也许是兴奋地睡不好觉,尔朱荣一直恍恍惚惚如在梦里,成功来的太容易也让人承受不了,范进中举后疯了,有人中了百万大奖一高兴过去了,都是一样的道理。
至此,尔朱荣才算彻底平息了称帝的念头,说也奇怪,心一放下,大脑就清亮了,精神头就来了,天意难违啊!那个位置,看起来仅一步之遥,走起来却好长好长。
贺拔岳请诛杀高欢,因为他觉得高欢有点像野心家,而贺拔家的人只想做忠臣。
但高欢的人缘委实不错,尔朱荣左右都为他求情,其实尔朱荣也没有责怪的意思,所以贺拔岳这一举动唯一的结果就是从此和高欢结了仇。最终,他们成了死对头,这是后话,现在,他们还要继续在一个饭桌上吃饭。
大家又把孝庄帝请回来,尔朱荣朝着孝庄帝的御马一阵叩头,孝庄帝的大位算是真正定下来了。
经过尔朱荣这么一折腾,洛阳城可谓是十室九空,没有人敢出来做官,政府机关找个当班的都难。于是死了的追赠,活着的安抚,小官封大官,武官封文官,加上孝庄帝的个人影响,局势慢慢稳定下来。
旧的不去新的不来,有人欢笑有人哭,在这次事件中,一些人付出了生命,另一些人却骤然富贵,高欢也属于既得利益者,因定策功被封为铜鞮伯。
邮递员就这样完成了从平民到贵族的升华。
接下里,葛荣该倒霉了。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3 12:07:31
接下来,葛荣该倒霉了。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3 13:13:22
北齐是鲜卑化汉人、鲜卑人和汉人联合政权,骨子里是属于鲜卑政权的。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3 20:19:09
7、葛荣的结局
在洛阳城发生惊天剧变的时候,有一个人也没闲着,继续用他自己的方式折腾着大魏朝脆弱的神经。
葛荣把杜洛周干掉了,按说大家都是同政府作对的,应该是盟友才对,事实再一次说明,世上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发展才是硬道理。
现在,吃掉了朋友的葛荣越做越大,逐渐成为大魏朝最大的威胁。
现在,朝内的事基本稳定了,尔朱荣觉得到了搬掉这块石头的时候了。
面对号称百万之众的葛荣,尔朱荣和他的幕僚们经过细致冷静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葛荣是个纸老虎,看起来吓人,实际上不堪一击!
为什么?因为葛荣队伍具有先天性的弱点,其主要构成六镇武人基本是天生的军人,天生就是用来打仗的,至于为谁打仗不重要,重要的是跟谁能有好处,所以只要干掉葛荣,恩威并用,其部队必然不战而溃,尔朱荣据此跟他的幕僚们一起制订了斩首行动计划。
那个时代还没发明精确制导武器,所以还做不了外科手术式攻击,尔朱荣的战术就是集中精锐骑兵直冲葛荣中军,集中力量攻击葛荣。
还有一点,葛荣起家的六镇流民都不富裕,所以他的队伍以步兵为主,他没有那么多马武装一支骑兵。以骑兵对步兵,尔朱荣自然是占据了优势。
经过几年的历练,尔朱荣不但军事上过硬,政治水平也越来越高了。
葛荣开始进攻邺城,相州刺史李神俊坚守不出,邺城城墙很结实,所以战斗进入了相持阶段。
好吧,就将邺城作为葛荣的最后舞台吧。
尔朱荣以侯景为前锋,自己亲帅七千骑兵,每人两匹战马,倍道兼行,以最快的速度增援邺城。从众多名将中挑出了侯景,一方面证明了尔朱荣的眼光独到,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侯景的确有其过人之处。
葛荣听说尔朱荣来了,很高兴,既然一时半会邺城拿不下,那么就顺势围点打援吧,当他听说尔朱荣只带了七千骑兵的时候,觉得尔朱荣一定是疯了,一百比一,简直是没有悬念的战斗,来了,一个也跑不掉,最好生擒尔朱荣。
葛荣摆下了十几里长的阵地,准备一举包围歼灭尔朱荣。
高欢接受了尔朱荣的秘密任务,而且完成的很出色。
高欢在葛荣那混了一阵,再怎么说也有点老关系什么的,所以对葛荣军队进行策反对高欢来说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任务,效果还挺明显,有七八个葛天子封的草头王爷答应反水了。他们带来了葛荣军队的部署情报。
尔朱荣又把部分骑兵埋伏在山谷里,又把督将以上的军官们分三人为一组,每组带几百名骑兵到处扬尘鼓噪,布置为疑兵,这招跟张飞在当阳桥玩的一样,目的是让葛荣的军队摸不清虚实,从心理上打击敌人。
果然,葛荣看到尔朱荣大军掀起的尘土就纳闷了,不是说就七千人吗,怎么看起来倒有七万人啊。葛荣这么想,自然葛荣的士兵们也这样想,这么一来大家心里就有点犯嘀咕。
从晋阳出发的时候,尔朱荣还做了一个特别的安排,命令后勤部门为每个骑兵配备一根结实的短木棒,这是个英明的决定。
古代战争,军队打仗往往是用敌人的脑袋证明自己的功劳的,所以在史书上我们常常会看到斩敌多少级这样战报,很多时候,敌人斩获不多,官兵们就砍老百姓的脑袋充数。
但现在,尔朱荣的目的是击溃敌人,打垮敌人,所以砍多少颗脑袋反而是次要的。
所以,尔朱荣命令战士们冲锋时直接用木棒打击敌人,咱们也不按首级记功了,你只要把敌人打倒失去战斗力就行了,把敌人冲垮就是胜利。
尔朱军团前锋在侯景的带领下冲向敌阵,直逼葛荣中军,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尔朱荣亲一马当先率千骑冲到敌后然后回头与侯景形成夹攻之势,战事的发展正如尔朱荣所料,葛荣中军大败,葛荣被生擒,主帅一倒,葛荣大军果然一下失去了斗志,纷纷扔了兵器投降。
就这样,尔朱荣以七千部众一战而俘虏了葛荣的百万之众。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3 20:50:39
接下来才真正是考验尔朱荣的时候了。
这就是百万(几十万是有的)降卒的安置问题,人太多了,处理不好还会生乱子。大魏朝就是因为没有处理好六镇二十万降卒,导致了更大叛乱的发生。
尔朱荣还真有办法,他向众人宣布自己充分尊重大家的个人意愿,你喜欢到哪里去安置你就去哪里,愿意跟谁走就跟谁走,“有这样的好事?”几十万人一哄而散。
尔朱荣早就安排自己人在百里之外设置收容点收拢降卒,让降卒中有威信的人担任小队长,按照事先的计划将大家分散到各个营区,大家在一起不好处理,分散开了可就容不得你不听话了。
尔朱荣就这样快速果断地解决了葛荣的百万之众。
这一战中,武川人宇文黑獭和独孤如愿投奔尔朱荣,这两位都出身于武川鲜卑贵族,早先都曾跟贺拔家的英雄们一起参与对破六韩拔陵的战斗,后来辗转加入了葛荣叛军,将来他们将以宇文泰和独孤信的名字在历史上记下重重的一笔。
尔朱荣有功必赏,侯景因功封为公爵,任定州刺史(州长)、大行台,开始正式有了自己的演出舞台,不久的将来他将演出一场带血腥味的大闹天下的传奇故事,不过,他的传奇始终是黑色的。
处理完葛荣,尔朱荣又派尔朱集团二号人物上党王元天穆率部攻打济南邢杲叛军, 高欢、尔朱天光、贺拔胜等都参加了这场战役。
然而,就在尔朱荣忙着对付国内叛乱分子的时候,大魏朝南部边疆又出事了。
一代名将陈庆之就此闪亮登场。
原来,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后,天下震动,幸存的宗室王爷们,有的俯首称臣,有的拥兵观望,有的起兵讨伐,而北海王元颢却采取了一条一般人想不到的路子,投降世仇梁朝请梁朝出兵,搞曲线救国,这要搁今天他整个就是一鲜奸(鲜卑族,类比汉奸、蒙奸、韩奸)。
当然,所谓无利不起早,作为交换条件,元颢称臣于梁。
于是,梁武帝萧衍发兵七千护送元颢北上,可怜的元颢一定很失望,自己忍辱负重来到江南,目的是借梁朝大军重整山河,萧衍这个老东西居然只给了不足万人的部队,什么玩意,早知如此我还用的着跑你这儿。
但梁军给了他一路惊喜,虽然这个惊喜存在部分偶然的成分。
事实上,如果梁朝真的倾巢出动,那么北魏朝廷一定会集结最精锐的部队迎战,甚至尔朱荣会亲自出马,那么战争的结果很可能同历次南北战争一样以南朝的失败而告终。
历史总喜欢跟人开玩笑,所以历史的结局经常会出人意料。
现在,因为元颢一路是小股人马,北魏政府就没拿着当回事。不就是七千南方兵吗,又不是七千羯胡铁骑,估计随便哪个刺史出马就能把他们给灭了。所以,尔朱荣屯兵晋阳防备北方叛乱,元天穆率兵讨伐山东邢杲,至于元颢,根本没有列入野战军的作战计划。
只有一个叫薛琡的谋士看到了事情的不妙,然而没有人肯听他的话。
这个判断有些失误,这个失误险些酿成大祸。
因为,这七千身着白袍的南朝士兵的带头大哥叫陈庆之。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反过来也如此,事实将证明,陈庆之是个好带头人。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4 12:42:33
8、白袍旋风
作为一代名将,陈庆之绝对是名将中的异类,他“射不穿札,马非所便”,通俗点说就是射箭、骑马样样稀松,跟我们前面提到的那些善骑射的北方名将们根本就没法比。
陈庆之同志的青年履历很简单,作为梁武帝萧衍没发迹时的随从侍卫,陪武帝下了二十年棋,在这个岗位上,他显示了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只要精力过剩的萧衍有需要,他随叫随到,甚至可以通宵达旦地连续作战,所以萧衍对这个随从兼棋友一直很满意。
事实再一次证明敬业是不吃亏的。
转眼间陈庆之四十二岁了,一般人到这个年龄也就消停了,如果这个岁数还有想法,失败了叫瞎折腾,成功了叫大器晚成。苏老泉是大器晚成的代表,而大器晚成者在历史上也是凤毛麟角。
但陈庆之有想法,并且把这个想法再三跟自己的棋友说了,也许是为了照顾他的情绪,梁武帝给他派了个低风险高收益的任务——领兵两千送豫章王萧综到北徐州受降。
北徐州属于大魏的领土,但现在他们领导宣布归附梁朝了,萧综的使命就是去举行个仪式,讲讲话,对投降的魏军进行一下表彰奖励。
然而,有一点没有考虑周全的是,为了夺回北徐州,北魏派出了两万大军。
2000对20000,多了一个零,毫无悬念,众寡悬殊的陈庆之要挂掉了,形势就是这么残酷。
然而战争的结局却再一次打破了常规,陈庆之的两千人不但没有挂掉,却个个象打了鸡血,以一当十,大败魏军,在豫章王萧综叛变投敌的不利形势下,陈庆之的队伍带着战利品平安撤回,给了萧衍一个不小的惊喜。
自此,陈庆之一发不可收,打胜仗成了吃小菜,军衔也节节提高,很快成为梁朝少数几个能打的重要将领之一。
以小搏大是陈庆之的特长,所以萧衍的这个安排不仅仅是为了给元灏一个安慰。
事实上,陈庆之还真没辜负萧衍的期望。
公元529年4月,元颢、陈庆之攻占荥城,进逼梁国(今河南商丘)。
魏将丘大千率领号称七万的魏军分筑九城修建了铁桶般的防线,可是陈庆之只用了一天就拿下了三座,按这个速度有九天的时间这九座城就玩完了。
事实上,兵败如山倒,开局不利严重打击了魏军的信心,还有一点,丘大千本来就是陈庆之的手下败将,这次鼓足勇气想翻盘,哪想到一交手就把他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一点信心打下去了,所以没等到第九天,丘大千就乖乖地投降了。
胜利极大地鼓舞了元颢的信心,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和巩固胜利果实,元颢在睢阳城南祭天称帝,按照鲜卑人的习俗一股青烟直冲云霄,算是向老天爷宣告了他这个儿子的存在,封陈庆之使持节、镇北将军、护军、前军大都督。
现在这个舞台演员少,所以一个人演好几个角色。
孝庄帝一看不好,命令济阴王元晖业的两万羽林军在考城组织反击,羽林军的组成基本是来自大草原来的鲜卑贵族子弟,战斗力不能说不强,可是就象中了魔咒,在陈庆之面前,两万多人的虎狼之师变成了被动挨打的羊群,元晖业也顺利做了俘虏。
陈庆之大军直趋洛阳,所到之处,那些兵力薄弱的小城无不望风而降,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荥阳才结束。
防守荥阳的是魏东南道大都督杨昱,出自弘农杨氏—一个兴旺发达的汉人大族。杨昱的父亲是太保杨椿,杨昱本人曾经跟元灏一起讨伐过朝廷叛军,所以两个人私下里还有些交情,但这点交情对元灏一点帮助也没有,因为杨昱根本不买元灏的帐。
荥阳守军号称七万,还有两个宗室王爷坐镇。
白袍军算是啃到了第一块硬骨头,一天的攻城战役就阵亡可五百战士,对一场战争来讲,五百人的代价不高,但对只有七千人的白袍军来说,比例就有点大了。
况且,陈庆之的这七千人相互间情深意重,都是生死与共的阶级兄弟,所以白袍军都杀红眼了。
同样以闪电战击败邢杲叛军的元天穆也开始弥补失误了,他开始回军赶往荥阳增援杨昱,先头部队是骠骑将军尔朱吐没儿的胡骑五千和骑将鲁安的夏州步骑九千。
另外孝庄帝又遣右仆射尔朱世隆、西荆州刺史王罴率骑兵1万,增援虎牢,虎牢是洛阳的门户。
攻城不下,敌援立至不但没有吓到梁军,反而激起了白袍军的斗志,陈庆之战鼓声起,荥阳城破,杨昱被俘。
白袍军要杀杨昱报仇,这时候元灏出面保下了杨昱,老交情多少还管用。但杨昱属下三十七元督将就没有这么幸运了,他们遭到了剜心的残忍待遇。
吃了人心的白袍战士成了超人,他们把不可能再次变成了可能。
接下来的战况让孝庄帝很无奈,元天穆援军大败,鲁安于阵前投降,尔朱吐没儿单骑逃走,尔朱世隆弃城而逃。
至此,魏军防线全线溃败,洛阳成了一座空城,无奈之下,孝庄帝匆匆出逃。
元颢进入洛阳,没有随同孝庄帝跑掉的文武百官在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等的率领下迎接新君入城。
洛阳作为魏朝国都,在不长的时间内,已经两次沦陷了。
春风得意的元颢算是正式坐上了皇帝的位子,改元大赦,以陈庆之为侍中、车骑大将军、左光禄大夫,史称元颢为显文皇帝。这位显文皇帝做的唯一正确的事情就是把河阴之变的祸根费穆明正典刑,算是安慰了一下河阴的冤魂们。
史载陈庆之以七千之众,从铚县至洛阳,前后作战四十七次,攻城三十二座,所向无敌。难怪本朝太祖读史至此不由叹道“再读此传,为之神往”。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4 13:31:03
仗打得如此之顺利,我们不否认七千白袍军超强的意志力和战斗力,但还有一个因素不容忽视,即元颢的号召力。
魏明帝时代北海王元颢也曾多次带兵平叛,在大魏朝多少还有点名望,曾经的老部下现在身居要职的也不少,再者元颢跟元子攸一样都是皇室宗亲,一个爷爷的堂兄弟,保不定谁是真龙天子,打仗的时候多了这份顾虑和犹豫,战斗力自然是大打折扣。
一个鲜明的例子就是王罴,这是个史书有传的猛将,在今后仍然会以忠诚勇猛著称,但现在,他也兵败投降接受了元灏的任命。
孝庄帝仓皇离开,连老婆们也没顾上带,元颢将后宫佳丽三千照单全收,一头扎进了温柔乡里。
从此,咱们这位显文皇帝就象一只乡下蜜蜂进了大户人家的花园,面对满园春色,采了一朵又一朵, “此间乐,不思国”,哪里有空闲去处理国家大事,弄了半天,这位才是个真正的酒色昏君。
元颢昏头,陈庆之不昏。
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难得陈庆之仍然非常清醒,他知道自己凭这七千人的队伍,一路顺风地打入洛阳更多的是钻了敌人轻敌的空子,如今远离祖国孤军深入,如果没有外援接应,等四面八方的魏军反攻上来就危险了,因此建议元颢立即向梁武帝请求增援。
但落入花丛中的元颢显然已经忘了自己吃几碗干饭了,他天真地以为自己这个皇帝是天命所归位子已经做稳,在元彧、元延明等的怂恿下,居然想马上甩开梁朝单干。
因此元颢向梁武帝报告说这边的事有他和陈庆之两个处理就行了,让梁武帝尽管放心。
梁武帝果然放心地继续开坛讲经去了,所以陈庆之只好继续发挥以少敌众的传统孤军奋战了。
六十五天后,尔朱荣、元天穆集结各路大军同孝庄帝一起反扑洛阳,面对尔朱军团的压强压力,向元颢投诚的沿线各城这下又纷纷背叛,转眼间洛阳竟再次成了孤城。
陈庆之的江南子弟兵据守黄河北岸的北中城,元颢派儿子领军将军元冠受带领五千投诚的魏军据守河桥南岸,跟尔朱荣展开了殊死战斗。
陈庆之确实够猛,三日十一战,杀得手下猛将如云的尔朱荣一度准备撤退不跟他玩了,但毕竟兵力悬殊,尔朱荣手下的猛人牛人又太多,尔朱兆、贺拔胜等绕过梁军扎筏子乘小船强渡黄河直接攻击南岸守军,河桥失守,洛阳城下,陈庆之腹背受敌,此役最终以尔朱荣胜,元颢死,陈庆之逃而结束。
洛阳城又一次变天。
顺便交代一下陈庆之的下落:七千白袍军全军覆灭,陈庆之化妆成和尚逃回到梁朝,依然受到了梁武帝的通令嘉奖,后来一直担任前线某方面军的总指挥,期间还曾经大败过侯景的军队(再一次奠定了军神地位),十年后,陈庆之去世,终年五十六岁,谥曰“武”,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代名将善终。
拔掉了元颢这颗钉子后,尔朱荣下一个目标盯上了盘踞关陇的万俟丑奴。
尔朱荣打算让贺拔岳去一趟。
这一仗不好打,打输了身败名裂,打赢了容易犯忌讳,贺拔岳也精明了,怎么办,找哥哥们商量下吧,哥仨一合计,还真想出一条妙计,就是拉一个尔朱家族的人一起上。
尔朱荣很高兴,有贺拔家的英雄出马,随便派谁去都是给谁脸上贴金,于是尔朱荣另一个侄子尔朱天光挂帅,贺拔岳、侯莫陈悦为副,大军浩浩荡荡开始挺进关中。
事很快就办完了,也办好了,万俟丑奴伏诛。但这件事的意义不在于一支叛乱分子的平定,而在于这一仗让贺拔岳在关中扎下了根,所以这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基之战,不久,一股新的力量关陇军事集团形成,这个集团在不久的将来将谱写周、隋、唐三代的传奇故事。
有一个少年随军西征,他开始了武川人的另一个传奇,他叫宇文泰,高欢未来最大最厉害的竞争对手。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4 20:13:56
9、皇帝和权臣
几年内各地叛乱武装基本平定,自六镇而起的这一团乱麻终于让尔朱荣给理顺了,尔朱荣俨然成了再造魏室的大功臣,元天穆、贺拔胜、贺拔岳、高欢、侯景、尔朱兆、尔朱世隆、侯渊、樊子鹄这些跟着尔朱荣打天下的一干人等也跟着分享胜利果实,官位、名望一起上升,都成了帝国名人。
但孝庄帝有点烦。
作为领导,赏罚分明是管理好下属的第一要务。
孝庄帝的苦恼在于尔朱荣功劳太大,自己能送的爵位、官位都送出去了,再送,只剩下自己这个名誉皇帝的位子了。
还得说孝庄帝够聪明,他充分挖掘了汉文化的精华,没有爵位封赏了咱就发明创造一个,只要不封你做“皇帝”,啥都成。于是孝庄帝先是封尔朱荣为柱国大将军,后又升为天柱大将军。
柱国大将军的官位在丞相之上,天柱大将军自然又在柱国大将军之上。
何为柱国,国之支柱也。
天柱大将军恐怕是中国军衔史上最牛的军衔了,尔朱荣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一样有文化的皇帝还有唐高祖李渊。
在尚书令(国务总理)、秦王李世民消灭了王世充这个唐朝最大的障碍后,李渊也开始为封赏的事发愁了,因为当时李世民的官位除了皇帝、太子已经是最大的了,也就是说他已经是老三了,要再升一级就是太子了,前提是先把李建成给废了。
李渊充分发扬了创新精神,特别制造出一个天策上将的名号赠给特别的李世民,位置仅比太子矮一点点。
在位子设置上创新,就是在今天也屡见不鲜,比如咱们国家的技术职称,当工程师泛滥后,就出现了高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之上还有教授级高工,就是教授也分出了一级教授二级教授,还有博士生导师等等。
诸葛亮入蜀后严刑峻法,他的理由是:,“宠之以位,位极则贱;顺之以恩,恩竭则慢”。相应的措施是::“威之以法,法行则知恩;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
滥赏是乱世的通病,没办法,要找人卖命,有没有实质性的东西,也只有加官进爵上大方一点了。
扯远了。
跟对了人才有的混,自从投入尔朱荣帐下,高欢算是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随着尔朱荣步步高升,他的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
这几年,高欢跟行台于晖讨伐泰山羊侃,又跟着元天穆打济南邢杲,参谋军机,冲锋陷阵,文里来武里去,功劳越来越多,人缘越来越广,威望也越来越高,连斛律金、贺拔允、库狄干这些官位高的少数民族名人都倾心与他结交,高欢的政治资本一直在加厚。
多干活是不吃亏的,古今皆然。
高欢这支走慢牛路线的白马股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对还没有成为绩优股的股票来说,过早的暴露并不一定是好事。捧杀和棒杀都是可能发生的。
作为尔朱荣最亲爱的侄子,尔朱兆一直以尔朱荣的接班人自居,尔朱荣似乎也有这层意思,尔朱集团内部大多数人也都这么想。
但尔朱荣非常清楚他这个侄儿的能力,他曾经对左右亲兵说:“尔朱兆虽然英勇,但也就是能管理三千铁骑,要是管理整个集团,真正能够取代我的,恐怕只有贺六浑了。”
他给尔朱兆树了个标杆,他希望尔朱兆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他也曾经很直白地警告尔朱兆:“对于贺六浑你一定得小心,玩心眼你绝对不是他的对手,弄不好就会被他牵着鼻子走。”
此时的高欢,已经让尔朱荣有了些许戒心。
当年,曹操和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吓得让一心一意扮老农种了三个月菜的刘备筷子都掉在了地上,现在,在人才济济的尔朱荣集团中,尔朱荣看到了高欢的潜力,尔朱荣的眼光确实够厉害。
历史的发展证明了尔朱荣的判断,在将来,什么尔朱、什么贺拔,都将成为高欢的手下败将。
刘备被曹操看穿了之后找个借口就匆匆溜走了,高欢却没当回事。事实上,不当回事才是最好的当回事,至少说明咱不心虚。
高欢不用担心的理由还在于,其一他是了解尔朱荣的,老大的性格属于超级自信型,即使对自己有戒心,但三十多岁的尔朱荣还不到考虑后事的时候,他相信自己对部下的控制力。其二高欢在尔朱荣的身边还布了颗厉害的棋子,关键时刻可以为自己打掩护。这个棋子就是刘贵,那可是尔朱荣最信任的人之一。
所以高欢暂时什么事也没有,不过尔朱荣还是让他离开了权力中心,把他派到晋州做刺史(州长)了,这是高欢拥有的第一块根据地。
晋州虽然不大,但高欢经营的有声有色,腰包越来越鼓,名气越来越大,没多久,远近都知道晋州有个好领导叫高欢了。
已经做到抚军将军的刘贵仍然把军衔比自己低的高欢当作自己真正的老大,刘贵非常适合干情报工作,他把尔朱荣的近身侍卫都发展成了自己的地下谍报员,所以尔朱荣有什么动静有什么想法都通过这条线传到高欢的耳朵里,高欢做的好事也都通过这条线传到尔朱荣的耳朵里,所以高欢总是让尔朱荣很放心很满意。
情报工作确实很重要。
就在而朱集团人人都为集团事业和个人发展忙的不亦乐乎的时候,有一个人开始不爽了。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4 20:42:44
四方叛乱的平息并没有让皇宫里的孝庄帝感到有多高兴,威望如日中天的尔朱荣已经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孝庄帝是有理由仇恨尔朱荣的,对他来说,河阴之变就像一个噩梦,那两千冤魂中,有他的亲人、朋友和同事。
尔朱荣从来没有把自己这个天子放在眼里,在朝堂上动辄大呼小叫,跟自己说话就像训孙子一样,还动不动就拿拥立自己的功劳说事,毫不留情地数落自己,唉,还没听说哪个皇帝象自己这么窝囊。
尔朱荣的女儿本是肃宗孝明帝的妃嫔,现在却硬塞给自己做皇后,这个女人虽然长的漂亮,但骨子里有一种草原儿女的刁蛮,儿仗爷势,动不动就对自己使性子,好似自己的皇位是她们家施舍的。
尔朱荣的那些胡人武士们更不象话,竟然骑着战马直闯皇宫,在这个皇宫里哪里还有半点皇家威仪啊。
想到这些,孝庄帝元子攸的鼻子酸酸的。
现在的尔朱荣虽然位高权重,却一点也没有改掉胡人喜欢饮酒骑射的习惯,有时候心血来潮就在皇宫附近的西林园设宴举行射箭比赛,孝庄帝要参加,皇后要参加,京城的权贵们都要参加。
每当天子射中,兴奋的胡人们怪叫着盘旋起舞,三公九卿和贵妇人们一起扭动起来,洛阳城充满了草原异域风情,在性格豪爽粗犷的胡人眼里这再正常不过了,但在中原高族大臣和汉化很深的孝庄帝眼里,简直就是群魔乱舞,可天柱大将军喜欢,谁敢说不喜欢啊。
酒喝的差不多了,胡人们又相互围成一个大圈,高声唱着胡歌,笑着喊着,呵呵,此刻真所谓与民同乐,看不到一点朝廷大臣的体面了。
临淮王元彧举止从容,风度优雅,是标准的汉化鲜卑人,他更喜欢的是举杯小酌吟风弄月,哪里习惯这种大场面,越是这样,尔朱荣就越喜欢捉弄他,逼着他学敕勒舞,看着元彧那不情愿地举手抬足的样子,满园哄堂大笑。
一直闹到日落西山,玩够了,疯累了,喝醉了,昏昏然的人们一个个手挽着手唱着胡曲《回波乐》回家了,看到这个景象真让人怀疑这还是京都洛阳的皇宫御园吗,因为这些人的作派怎么看怎么像是在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塞外大草原上。
喜欢玩的尔朱荣很可爱,翻脸不认人的尔朱荣很可怕。
尔朱荣有个习惯,不论干什么到哪里,弓箭刀槊从不离手,防身吗?不是,骄悍自信的他从来不担心有人会对他动手,带着这些玩意纯粹是为了方便收拾人。
左右一旦触怒了他,抬手举刀就砍,砍不到的就开弓放箭,杀人取乐他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他要的就是让人心惊胆战的感觉。
有时候,孝庄帝会不由自主地联想那张弓会不会举向自己。
现在的尔朱荣,跟汉末权臣魏王曹操相比,就差加九锡了,这玩意就是一个仪仗队,按照典制只有皇帝才有资格摆这样的架子。
尔朱荣跟孝庄帝说有人认为以我这样的功劳应该享受加九锡的待遇,但我没答应啊。尔朱荣的弦外之音:你该主动给我加上。
孝庄帝却是个有血性的傀儡,偏偏不肯屈服,早就打定了主意宁愿象高贵乡公那样去死,也决不象汉献帝那样苟且地活。
加九锡,下一步就该禅位了。孝庄帝揣着明白装糊涂,赶忙给尔朱荣戴了个高帽:“你真是个忠臣啊,只有忠臣才会这样做啊。”捧得尔朱荣干着急干生气却无话可说。
不打仗了,呆在京里上朝下朝,时间长了尔朱荣就腻烦了,还是回晋阳吧,没事还可以出去活动活动筋骨,打打猎什么的。
在朝廷那些酸文人面前真的不自由,装样子也是要成本的。
临走,尔朱荣安排铁哥们元天穆做侍中(皇帝政策研究室顾问)兼任京畿大都督(京城卫戍司令),把亲戚心腹们都安排在政府要害部门,随时监视着朝廷的动静。
尔朱荣一走,孝庄帝感觉轻松多了。作为一个勤快人,他亲自在华林门设立临时法庭接受诉讼,昭雪冤狱,鉴于京都混乱已久,民间积案如山,孝庄帝的行为赢得了臣民一致称赞,大家很兴奋,仿佛明主出世了。
因为前政府官员被尔朱荣消灭的差不多了,临时补充的这些官员有很多都不称职,孝庄帝就和吏部尚书李神俊(在相州抵抗个人那位)一起着手整顿吏治。
牵涉到人事任免调动问题,不可避免的就跟尔朱荣随便补授官员这个习惯起冲突了。
有一次尔朱荣想让自己的心腹某某充任阳曲县令,李神俊经过审查认为该同志不符合任职条件而另任他人,尔朱荣竟然让自己选的人把吏部正式任命的人轰走了,朝廷的诏令哪有尔朱荣的命令管用。
李神俊一看这活干下去没什么意思了,就主动撂挑子不干了,不干正好,人家正等着呢,尔朱荣马上推荐尔朱世隆负责人事工作,这么一来,孝庄帝整顿吏治的事就不了了之了。
尔朱荣为了控制大魏朝全境,扩大自己的私人势力范围,开始有意识地安排心腹充任河内诸州的刺史,这一次孝庄帝坚决不干了,要是全国的方面大员都成了你的人,我这个皇帝不就彻底成摆设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坚决不同意,坚决不签字,坚决不盖章。
在尔朱荣势力范围之外的地方,皇帝的诏令还是有用的。
所以,这事就僵在这里了。
元天穆看事情闹到这个份上就出来和稀泥,他半是劝说半是恐吓地对孝庄帝说天柱大将军功劳又大,又是国家的宰臣,他请示你是给你面子,就是不请示自己直接安排了恐怕你也没法子制止,不就是几个州长的事嘛,何必把关系弄得这么紧张。
孝庄帝正色道:天柱若不想做臣子了,我让位子给他好了;如果还想做臣子,就得有做臣子的样子,哪里有绕过天子管理百官的道理。
元天穆无话可说。
尔朱荣闻言大怒,天子是谁立的,竟然不听我的,真是养了个白眼狼啊。
话虽如此,尔朱荣倒也没有进一步的行动,毕竟,没有皇帝的诏令更换那些拥兵自重的地方军阀保不定是要出乱子的。

楼主:大树将军2006  时间:2010-08-24 22:16:22
谢谢鼓励,继续努力,力求尊重史实,保持原貌。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