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物语之写诗填词时用典与否的面面观

字数:4767访问原帖 评论数:8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9-07-14 01:07:20 更新时间:2021-02-24 01:05:27

楼主:章冀平  时间:2019-07-13 17:07:20

诗词物语之(其十四)写诗填词时用典与否的面面观

今人有诗曰:

话说诗经兴起时,安知典故用何词;
离骚吟诵动天地,实意真情长润滋。


在弄懂“用典”这个汉词的时候,那时已经进入新世纪(二十一世纪)好些年了。

那时,我还在某论坛混点,还没有到天涯诗词比兴来。

那天,有位诗友,我估计当时他的年龄至少在50岁之上。
他在帖子里说:当年有位须发皆白的老教师在大学讲台上说到了写诗词要“用典”的事。

那位须发皆白的老教师说,他的老师曾经对他们说,如果在一首诗词里没有“用典“,那篇诗词只能算是一杯白开水。
言下之意,没有用典的古体诗词,没有味道,不耐读。

对于那位老教师借用他老师的话语来说明写诗词需要”用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并不以为然。
我认为,写诗填词,以避免“用典”为上;我并不是完全排斥“用典”,只是希望别把“用典”看得那么必要和重要。

显然,写诗填词很自然有两类:用典了的和没有用典的。
所以,用典与否,不过是个人喜好或习惯而已,上升到如何重要、如何必要,——那至少有点过分了。

网上有《史上流传最广的十首古诗,你还记得吗?》这样的帖子,那十首诗抄下来如下:

一、《静夜思》 ·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二、《游子吟》 ·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赋得古原草送别》 · 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四、《七步诗》 · 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五、《登鹳雀楼》 ·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六、《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七、《关雎》 · 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八、《夏日绝句》 ·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九、《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十、《悯农》 · 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很显然,这些在中国脍炙人口的诗歌,是不需要“用典”来刻意修饰的。
我看到的,——唯有实形实景实情实意而已。


古人的诗作如此,现代人呢?

中国现代的文化人,鲁迅的地位谁也不敢抹杀,鲁迅的古体诗又是怎么样的呢?
来看看鲁迅写的比较著名的四首诗,如下:

一、七绝 ·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二、七绝 · 无题

万家墨面没蒿菜,敢有歌吟动地哀。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三、七律 ·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四、七律 · 惯于长夜过春时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很显然, 真正的大师级诗词高手,是不需要“用典”来刻意修饰的。
我看到的,——唯有实形实景实情实意而已。


古人写诗填词时,并不排斥用上他们的古人的事迹,包括那些古人的姓名。
但是他们能够恰到好处地给予处置,让人感觉不到这是在“用典”。

如,辛弃疾的《南乡子 ·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如下: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小结一下:

写诗填词,以写实为主;真正能脍炙人口的诗词,都是以写实见长的。

楼主:章冀平  时间:2019-07-14 17:06:31

@护花老妮 2019-07-14 15:15:48

俺觉得,每个汉字都是典。许慎的说文解字,就是典。再说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就是典。

-----------------------------

我并不是一概排斥用典。

上面我引用的辛弃疾的“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说的就是孙权。
后面的“生子当如孙仲谋。”——那还是直接引用曹操的原话。

即使曹操没有说过这句话,——你会有什么不好理解的吗?

但是,你需要特别去弄清楚它的来历吗?——不用的。

还有,《沁园春 · 雪》里的“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也是你一看就能够明白的。

这些典故的共性之处,在于已经成为很普遍的历史常识了。

就像苏东坡写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需要特别的解释吗?

楼主:章冀平  时间:2019-07-16 20:30:33

@遣海棠风 2019-07-16 15:42:58

《史上流传最广的十首古诗,你还。。。。》脍炙则脍炙人口,但绝难称道上乘绝妙。
只能说明最朴素简单的语言也可为诗是真,仅此而已。不足为好诗无典之论。

-----------------------------

大道至简!

好诗当然不必拘泥于有典、无典的区分。

我所强调的,是不用典也能写出好诗词,乃至写出绝妙的诗词来的。


楼主:章冀平  时间:2019-07-19 16:07:57

@遣海棠风 2019-07-18 10:51:45

典实的确可以用来表达比较复杂丰富的一些内容内涵,尤其是在需要观照和强调彼此之间极相近似的二者关联时。
另外,用典也有增加诗作本身的历史文化韵调的艺术表现作用。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0:57:43

而对典实的掌握、使用和发挥的能力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既要求对诗歌现有情境的描绘展示的语言能力,
又要求对相关历史文化典故的深入理解和在眼下诗境中的自然引入、阐发甚至想象。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04:56

高超的典故使用委婉含蓄,绝不平直,修辞效果明显,能使有限的诗语展现更为丰富或复杂的思想内涵,
并且无疑使诗意表达更趋于典雅含蓄,情致韵调倍增。甚至有效地达到映射、评论、讽喻的一些表达目的。
另外,用典有时还能够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创设出新的画面,从而加深诗歌了的意境,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05:03

促使产生联想,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06:14

想达到如此的用典效力,没有广阔的文史阅读积累和丰富的诗词创作实践作铺垫,怎么可能。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08:36

评论 遣海棠风18 10:57:43 评论:和在眼下诗境中的自然引入、阐发甚至想象“的能力”。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11:50

评论 遣海棠风18 11:04:56 评论:甚至有效地对一些不便于直接论说的情况,
用典可以达到映射、评论、讽喻的一些表达目的。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12:27

甚至对一些不便于直接论说的情况,用典可以有效地达到映射、评论、讽喻的一些表达目的。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13:11

用典是能耐,不是累赘。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13:56

是有能耐,不是找麻烦。

--------------------------------------

@遣海棠风: 你把“用典”的优越处,近乎全面加完美地进行了阐述。

不过,我想起那句俗语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楼主:章冀平  时间:2019-08-03 17:34:24

@遣海棠风 2019-07-18 10:51:45

典实的确可以用来表达比较复杂丰富的一些内容内涵,尤其是在需要观照和强调彼此之间极相近似的二者关联时。
另外,用典也有增加诗作本身的历史文化韵调的艺术表现作用。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0:57:43
而对典实的掌握、使用和发挥的能力却不是可以一蹴而就的,既要求对诗歌现有情境的描绘展示的语言能力,
又要求对相关历史文化典故的深入理解和在眼下诗境中的自然引入、阐发甚至想象。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04:56
高超的典故使用委婉含蓄,绝不平直,修辞效果明显,能使有限的诗语展现更为丰富或复杂的思想内涵,
并且无疑使诗意表达更趋于典雅含蓄,情致韵调倍增。甚至有效地达到映射、评论、讽喻的一些表达目的。
另外,用典有时还能够把此时此景与彼时彼景相联创设出新的画面,从而加深诗歌了的意境,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05:03

促使产生联想,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06:14

想达到如此的用典效力,没有广阔的文史阅读积累和丰富的诗词创作实践作铺垫,怎么可能。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08:36
评论 遣海棠风18 10:57:43 评论:和在眼下诗境中的自然引入、阐发甚至想象“的能力”。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11:50
评论 遣海棠风18 11:04:56 评论:甚至有效地对一些不便于直接论说的情况,
用典可以达到映射、评论、讽喻的一些表达目的。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12:27
甚至对一些不便于直接论说的情况,用典可以有效地达到映射、评论、讽喻的一些表达目的。

-----------------------------------

@遣海棠风 2019-07-18 11:13:11

用典是能耐,不是累赘。

------------------------------

@遣海棠风 : 2019-07-18 11:13:56

是有能耐,不是找麻烦。

--------------------------------------

@章冀平 2019-07-19 16:07:57

@遣海棠风 : 你把“用典”的优越处,近乎全面加完美地进行了阐述。
不过,我想起那句俗语说的:——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先简单告知你:——不用典,是能耐足够强大。——值得提倡。
否则,往往自找麻烦,成为累赘。——至少,对于读者是这样的。

楼主:章冀平  时间:2021-02-23 20:34:39


@李寒秋: 2021-02-15 16:03:44

章书记以后不要管这些鸡毛蒜皮,好好论诗写诗才是正经。

--------------------------------

向 @李寒秋 认真推荐本人的诗论力作。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