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周志:八百年老坛》

字数:1086988访问原帖 评论数:732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6-06-04 19:14:00 更新时间:2021-04-09 06:21:08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08 10:17:10
河西之役让信陵君再次声望大涨。秦国在战场上拿信陵君没辙,只得在战场下面做文章:挑拨信陵君与魏王的关系。
秦王派人携带万金前往魏国活动,制造舆论。秦国使者找到死于信陵君之手的晋鄙门客,让他在魏王面前进言,说现在诸国只知有信陵君,不知还有魏王。秦王的这种玩法,一看就是吕不韦支的招儿。
秦王不仅派人在魏王面前晃悠,还不时让人给信陵君送礼物,致以“最诚挚的祝贺”,祝他早日成为魏国国君。
魏安禧王能力差,耳根子软,哪里经得住接二连三的双簧,对信陵君就起了防范之心,找了不太高明的借口让人替代信陵君。从魏王的反应来看,他对王位很在乎,这倒可以理解,这是他没有想到,如果魏国被灭了,他这个魏王连乞丐都不如。
信陵君心灰意冷,没有做任何辩解,以“偶感风寒”病退,不再参与魏国朝政。信陵君此后彻底成为废柴,日夜饮酒作乐,沉溺于女色,过了四年就在“酒精考验”中撒手人寰。
秦庄襄王成功废掉信陵君,但他比信陵君还先死。落魄的魏无忌听到秦王死讯,一定在某个美女的怀中举杯畅饮,大笑不止。(404)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09 11:42:00
五月二十六日,嬴异人恋恋不舍地永久告别秦国,谁也没料到他走得那么早。他儿子嬴政其实只有十三岁,不能理政,国家大事都由吕不韦处理。嬴政成吕不韦为“仲父”,那时吕不韦抵达了他的人生巅峰。
公元前246年,是秦始皇元年,虽然嬴政当时还没有自称“始皇帝”。
秦国新旧王交接之际,晋阳城打算浑水摸鱼,离开秦国“怀抱”,成为一条一天到晚自由自在游泳的鱼。然而蒙骜像渔夫一样逮住了晋阳。蒙骜只在魏无忌面前无所适从,待魏无忌无奈地退出江湖后,蒙骜重新笑傲江湖。
韩国紧挨着秦国,就像躺在秦国的怀抱,秦国若动粗,它毫无还手之力。好不容易魏无忌的出现让秦国无暇吞并韩国,哪知道魏禧王那个蠢货居然夺了魏无忌的兵权,两国联军也随之烟消云散。
韩王知道无力阻挡秦国,他想了个别开生面、曲线救国的法子。韩王派水利专家郑国赴秦,义务帮助秦国兴修水利工程。郑国游说秦国自仲山开凿一条引流泾水、沿北山向东注入洛水的大型灌溉渠。韩王当然不是为了向秦国表爱心与忠心,他希望这个大规模的基建工程可以极大地损耗秦国的人力物力,如此一来,秦国就没有精力骚扰韩国。
韩王的法子听起来可笑,可他真的别无他法了。当时在秦国主政的是吕不韦,他开始时觉得郑国的企划很好,于秦国的长远利益肯定有好处,就同意兴建引水渠。吕不韦是个多聪明的人啊,很快就回过味来,打算杀死郑国。(405)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10 10:05:33
郑国很坦然,没有做任何辩解,说韩国为此或许多苟延残喘几年,但对于秦国而言乃是万世之利。商人出身的吕相国觉得郑国所言确实有道理,就让继续主持水利工程,直至完工。这条水渠对秦国功莫大焉,灌溉盐碱地四万多顷,每亩地的收成也大为提高,秦国的关中地带由此富裕起来。吕不韦应该给韩王颁发荣誉勋章,并让他成为咸阳的荣誉市民。
公元前245年,秦国一个从未出现于我们视野、名字很怪的麃(biāo)公猝然出现在魏国卷地,斩首三万人。那时,魏国唯一可用的人,信陵君心灰意冷地在女人堆和酒罐子中醉生梦死。
魏国刚被秦国捅了一刀,赵国又来补刀。赵王任命老将廉颇为代理相国,再让他进攻魏国。廉颇老而弥坚,顺利夺取繁阳(河南黄县)。
孝成王赵丹收到廉颇的捷报不久之后,就死了,赵国没有在他手上灭亡,临死前还能看到一场胜利,赵丹可以含笑而去了,身后的洪水滔天他管不着了。赵丹儿子赵偃继位,是为赵悼襄王。
赵偃很明显不喜欢老将军廉颇,一上任就把廉颇辞退下岗,让乐毅的儿子乐乘取而代之。廉颇年纪大了,脾气也大。他没有跟新赵王和政敌乐乘理论,直接向乐乘发起进攻。他的思维方式很粗暴,杀死政敌取而代之。这种方式在战国时代相当常见,有的成功了,有的失败了。廉颇失败了,他没杀死乐乘。他不想引颈就戮,只能逃跑。(406)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11 10:12:19
有意思的是,廉颇居然跑到魏国申请政治避难,不久之前他刚刚揍了魏国一顿。更有意思的是,魏国收容了廉颇。魏王很奇葩,大度地收容了廉颇,管吃管喝管住,却不肯重用廉颇。廉颇很是郁闷,却也无计可施。魏安禧王不笨,却没有大智慧,做事总是做半截。信陵君被废了,廉颇散养着,魏王白白浪费纳税人的钱。
赵偃很快意识到失去廉颇是个严重的错误,因为乐乘跟他父亲乐毅不一样,打仗不行,至少打不过秦军。当秦军再次来攻,赵王起念召回廉颇。
赵王派一个使者前往魏国大梁,观察廉颇身体是否还适合冲锋陷阵。廉颇有个仇人叫郭开,重金买通使者,让他在赵王面前说廉颇坏话。
廉颇见赵国来人了,心情大好。当着赵使的面,一顿饭吃了一斗米,十斤肉,饭量远超一般的精壮男子,接着又披挂上阵,纵马驰骋,表示他完全可以率领军队攻城略地。廉颇真的很拼,那种吃法能把胃撑出血。
赵使者在赵王面前说的话能让廉老将军心都出血。使者阴坏,回来后跟赵王说廉将军虽然老了,但饭量相当不错,只是HOLD不住,不一会就拉了三次屎(“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便是辛弃疾名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出处,辛弃疾借此抒发报国无门、英雄迟暮的悲凉。廉颇本人的遭遇比辛弃疾更为令人扼腕,辛弃疾好歹还有身后哀荣,被追封为少师,谥号“忠敏”。(407)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12 03:12:38
@渔歌行 2020-04-11 12:52:35
廉颇思为赵将,吴子泣于西河。
廉颇的错,就错在格局不高。
赵括长平要取代他时,咋没见他有啥动作?
-----------------------------
赵王要动他,他没辙。这说明赵王治国本事一般,控制权臣的本事不小,廉颇虽手握重兵,也不敢龇牙。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12 11:13:29
因为郭开线人的一句话,赵王觉得廉颇已经老得不堪大用,就不再召他回国。楚王听说了廉颇不为赵、魏所用,就派人偷偷将廉颇“走私”到楚国。可惜廉颇担任将军后,大概是水土不服,再未立下战功。他发出悲叹:我真想还能够指挥赵国的战士啊!(“我思用赵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位赵国名将后来在楚国的寿春(安徽寿县)郁郁而终。
司马迁在《廉颇蔺相如列传》结尾对蔺相如盛赞有加,对廉颇却只字不提,甚至让廉颇成为反面教材,有失公允。廉颇作为“战国四名将”之一,军事才能毋庸置疑,他的下坡路是从长平之战开始,错误不在他,而是当时的赵王与平原君赵胜,可背锅的却是廉颇。长平之战后,廉颇被莫须有的罪名免去官职。赵孝成王晚年过意不去,重新启用廉颇,廉颇马上就立功了。可惜赵孝成王死得太快,他儿子彻底废掉了一代名将。廉颇性格耿介,得罪过不少人,最终落得客死他乡的下场,可悲可叹。
公元前244年,形势一片大好、威风八面的秦国束手无策,因为它的对手是老天爷:大饥荒。
就算在天灾面前,秦国依然征伐不止。蒙骜就近进攻韩国,强取豪夺十二城。秦军能打胜战,说明士兵不会饿肚子的,那么饿肚子的只能是老百姓。通常扛天灾的都是老百姓,实在扛不住了才揭竿而起,从顺民变成“刁民”。(408)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13 11:01:52
赵悼襄王虽然失去了廉颇,还有一个人可以用,那便是大将军李牧。李牧也名列“战国四名将”之一,“四名将”里,赵国和秦国各占一半(白起和王翦),可这两国的形势天差地别。
李牧没有参加长平和邯郸之战,当时他率兵驻扎在北方的代地和雁门对抗匈奴。李牧领军具有极高的独立性,俨然一方诸侯,不仅可以自行任用军官和官吏,城市的税收也尽归李牧所有,用于军需。
李牧对付匈奴的法子与廉颇对付秦军的战术如出一辙,都是严防死守,从不主动出击。李牧明令,如果匈奴入境掠夺,李家军立刻将牛羊等物资收回堡垒,有逞强出战者杀无赦。数年来,李牧只守不攻,但匈奴没占到什么便宜,李家军也没什么损失。然而李牧的姿态看起来挺窝囊,匈奴人觉得李牧胆小,赵国士兵都同意匈奴人的看法。但李牧成竹在胸,毫不介意外面的非议,战术依旧,看见匈奴人就“躲进城堡成一统”。
赵孝成王怒不可遏,将李牧撤职,换上“敢想敢干”的将领。长平惨案就是因为他让赵括取代廉颇导致了历史上罕见的悲剧。那位代替李牧的将军跟赵括一样,有胆子,没脑子,屡次率军进攻匈奴,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损失惨重。
赵王迫不得已,只得厚着脸皮请李牧复出,李牧很有性格,以“偶感风寒”为由闭门不出,连赵王的使者都不见。赵王急了,开始耍无赖,无视李牧的“风寒”,命令他无条件复出,就算有麻风也得上班。(409)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15 09:49:29
李牧被逼无奈,让赵王答应他依然沿用老战术,否则他的“风寒”就会变成“癌症”,宁死不出。
赵王只能答应“李大爷”的要求。“李大爷”重掌帅印后,一切按既定方针办,一切都回复原状。匈奴人啥都捞不着,但有心理优势,认定“李大爷”不过是个孙子。李家军的将士每天吃好喝好,却不用征战,都觉得浪费纳税人的钱是可耻的,心里铆足了劲想和匈奴大干一场。
李牧见火候差不多了,就决定大干一场。他精选一千三百战车以及一万三千匹战马,征召跃跃欲试的勇士五万名,另外又选了能拉强弓且擅射的弓箭手十万名。李牧严格训练这支大军,让他们熟悉阵地战及挡拆战术,能扣篮的扣篮,能投三分的投三分,严禁中投,因为中投是效率最低的进攻手段(据NBA统计)。
这样一支内外线均衡且训练有素、斗志昂扬的军队坐等匈奴来送死。匈奴的单于见李家军居然敢出来叫板,喜出望外,率领大军,打算一举歼灭胆小的李家军。战争的结果是,李牧大军斩杀匈奴十余万人马!
赵国正是因为李牧的大胜才有底气进行邯郸保卫战,并且击退势在必得的秦军。匈奴经历那次大败,元气大伤,有十多年不敢进犯赵国边境。李牧这才有精力从北方边境撤出部分军队来给赵悼襄王撑场子。(410)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17 10:46:24
李牧被逼无奈,让赵王答应他依然沿用老战术,否则他的“风寒”就会变成“癌症”,宁死不出。
赵王只能答应“李大爷”的要求。“李大爷”重掌帅印后,一切按既定方针办,一切都回复原状。匈奴人啥都捞不着,但有心理优势,认定“李大爷”不过是个孙子。李家军的将士每天吃好喝好,却不用征战,都觉得浪费纳税人的钱是可耻的,心里铆足了劲想和匈奴大干一场。
李牧见火候差不多了,就决定大干一场。他精选一千三百战车以及一万三千匹战马,征召跃跃欲试的勇士五万名,另外又选了能拉强弓且擅射的弓箭手十万名。李牧严格训练这支大军,让他们熟悉阵地战及挡拆战术,能扣篮的扣篮,能投三分的投三分,严禁中投,因为中投是效率最低的进攻手段(据NBA统计)。
这样一支内外线均衡且训练有素、斗志昂扬的军队坐等匈奴来送死。匈奴的单于见李家军居然敢出来叫板,喜出望外,率领大军,打算一举歼灭胆小的李家军。战争的结果是,李牧大军斩杀匈奴十余万人马!
赵国正是因为李牧的大胜才有底气进行邯郸保卫战,并且击退势在必得的秦军。匈奴经历那次大败,元气大伤,有十多年不敢进犯赵国边境。李牧这才有精力从北方边境撤出部分军队来给赵悼襄王撑场子。(410)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18 10:55:08
李牧虽然在边境遏制了匈奴,但赵国经长平与邯郸两战,赵国军力元气大伤。赵国需要的是修生养息和邻居搞好关系,以备秦国来袭——秦国才是诸国的大敌。赵悼襄王居然让李牧去攻打燕国,夺取两城。燕、赵本应互帮互助,却成了冤家,彼此敌视的燕、赵只能坐等秦国去收割。或许赵悼襄王以为赵国与秦国有交情,秦国不会攻赵,他实在很傻很天真。
公元前243年,蒙骜熟门熟路地继续暴打魏国,三个月内又拿下魏国两座城池。或许是给养供不上,蒙骜在大获全胜之际,突然停止了对魏国的进攻。
秦国与赵国看起来似乎关系确实不错,赵国把秦国的人质送回秦国,秦国也把太子送还赵国。两国都没有了人质,云淡风轻,接下来就可以轻装上阵开撕。
那年七月,秦国上一年大饥荒余波未了,又发生了蝗灾,更可怕的是,瘟疫流行,整个国家饥病交加。吕不韦想了个辄,凡缴纳粮食一千石的百姓,授予爵位一级。换而言之,富人成为贵族的机会到了。那时家有千石以上粮食储备的只可能是权贵,要不就是商人。商人出身的吕不韦借此机会抬高了商人的地位。
魏安禧王在恐惧中死去,其子魏增继位,是为魏景王。
魏安禧王恐惧地死去,而魏景王则恐惧地活着。他上台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42年,可怕的蒙骜又来了,而且攻势更猛烈,一连夺取魏国三十城!魏国此前还从未一次丧失这么多土地,魏景王见证了魏国新的耻辱记录。(411)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19 10:39:27
秦国攻打魏国的同时,也不时骚扰赵国,把赵国弄得灰头土脸。燕王见了赵国的惨相,很是开心,打算趁机捡便宜,让剧辛领军去攻打赵国,赵国的守将叫庞煖(通暖)。
剧辛是赵国人,职业纵横家,昔日在赵国与庞煖关系很铁。剧辛自认对庞煖了如指掌,在燕王面前夸下海口,说拿下庞煖是小菜一碟。燕王见剧辛如此自信,就很放心地让他“吃小菜”。结果剧辛成了庞煖的“大餐”,他被杀了也就罢了,另有两万燕军被俘。燕王气得要杀了剧辛,得知剧辛已经阵亡,非常懊恼不能亲手杀了他,整个心就稀巴烂。
秦国的强势让弱势的诸国惊慌失措,公元前241年,楚、赵、魏、韩、卫五国结成一个寒碜的合纵联盟,试图对抗秦国。这五国里,楚国算是最厉害国,因此楚考烈王担任盟主,春申君黄歇执掌军务。
五国联军势头不错,开始时打了秦国措手不及,夺取寿陵,直逼函谷关。当时函谷关的守将不知道是谁,这位无名将军很是生气,出关迎战,三下五除二就把五国联军打成一盘散沙。人们将联军失败的责任归咎于黄歇。黄歇确实不怎么样,但就算他有白起那样的军事水平,也无法战胜秦军。五国不仅战力差,心还不齐,规模看起来不小,其实就是一滩豆腐渣。就像一辆大卡车过桥,结果桥塌了,有关方面责备卡车太重,而桥本身的质量没有任何问题。在这种语境下,大卡车罪无可逭。黄歇就是大卡车,五国联盟就是那桥。(412)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21 11:02:41
秦国得“力”不饶人,追在战败国的身后穷追猛打,先后拿下魏国的朝歌和卫国的都城濮阳(河南濮阳)。卫国本就小得可怜,卫君姬角丢了都城,只好迁逃到野王(河南沁阳)另立新都。野王山势险峻,卫君心怀侥幸,打算据山险,苟活性命于乱世。卫国还真的就那么幸运,大大小小诸国灭亡后,小小的卫国还幸存着,直到汉初。
公元前240年,蒙骜先后攻打龙邑、孤邑,再回军夺去魏国汲地。至此三晋的大部分国土都落入秦国之手,赵国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比那魏、韩两位兄弟稍好一些。马不停蹄的征战让蒙骜这位猛将身体吃不消,终因操劳过度身亡,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过劳死(“将军骜死。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史记•秦始皇本纪》)。
那一年,扫帚星先后出现在东方和北方,五月出现在西方,八月又在西方现身长达十六日。出现于东北方向的扫帚星不知道预示了什么,但出现在西方的目标很明确,秦国先失去蒙骜,接着嬴异人的母亲夏太后被“扫”倒了(“彗星”复见西方十六日。夏太后死。《史记•秦始皇本纪》)。
秦国在军事上像芝麻开花,但政局并不稳定。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饥荒导致的动荡;二是嬴政的位置并不稳。公元前239年,秦王嬴政的弟弟长安君主动请缨领军伐赵。长安君伐赵是假,叛乱是真。哪知道嬴政早有准备,当长安君在屯留(山西屯留县)起兵时,很快就被镇压了,长安君被杀。长安君当时还不到二十岁,他自己不太可能起念造反,一定是背后的老师怂恿他这么干的。很明显,吕不韦技高一筹,预判在先,轻而易举就干掉了敌对势力。(413)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21 12:53:07
@梦落笙箫 2020-04-21 11:32:28
东北方是赵国吧 ?
-----------------------------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21 12:53:44
@渔歌行 2020-04-21 12:36:38
快点大一统吧。分裂是没有出路的
-----------------------------
大一统没多久又分裂了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22 09:26:48
那年韩桓惠王死了,其子韩安继位。
公元前238年,秦国再次攻打魏国,夺垣、蒲两城,魏国又成了豆豆。秦国为什么那么爱打魏国?因为方便且有地可取,早上打,晚上还来得及吃羊肉泡馍。韩国已经萎缩得不成样子,秦国都懒得对它动心思,除非没有别的国家可打,秦国才会“惠顾”韩国。
秦国频繁攻击诸国,老天爷则击打秦国。大饥荒之后是蝗灾,蝗灾之后的灾难更是匪夷所思,夏天气温骤降,老百姓居然有人被冻死,如此惨剧只能在美国的科幻灾难片《明天》里才能看到。
嬴政没有被冻死,他在寒风凛冽的夏天佩戴宝剑,举行盛大的成年加冠礼。主持典礼的当然是吕不韦,这位大商人那时还没意识到成年的嬴政对于他意味着什么。成人的嬴政明白了很多成人的猫腻。
据说嬴政年幼时,太后赵姬时常与吕不韦私通。虽然我不相信嬴政是吕不韦的儿子,但他们有私情是完全可能的。嬴异人去世时,赵姬仍然年轻,她和吕不韦又是故交。再加上吕不韦位高权重,有很多机会与赵姬接触。
吕不韦的警惕性很高,当嬴政年纪渐长,他也就不敢跟赵姬来往了。奇葩的是,他为了排解赵姬的寂寞,竟然派门客嫪毐代替他,不知道吕相国对赵姬是真爱还是真不爱。(414)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23 09:14:59
@梦落笙箫 2020-04-22 11:00:41
何止是故交,简直是那个啥。。
-----------------------------
故交的内涵那啥很丰富,经得起深刻解读:-)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23 09:55:46
吕不韦权力很大,给嫪毐弄了张练过葵花宝典的假证明,然后就把他送进宫献给太后娘娘。
看来吕不韦真的懂赵姬心思,他献上的帅哥嫪毐让太后娘娘心生欢喜。嫪毐很得宠幸,一如当年的义渠王之于宣太后,他们都与太后生下两个儿子,他们的下场也一般无二。跟太后谈恋爱风险极高,是把脑袋别裤腰带上。后世跟太后关系好的男人们俱不得善终,犹以武则天的杀伤力为最,她既是女皇又是太后。
得太后宠爱的嫪毐春光、风光无限,被封为长信侯,门客众多,以河西、太原为封邑。国家大事小情嫪毐都要插手,吕不韦见了他都靠边站,他甚至不把嬴政身边的人放在眼里,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有一次嫪毐跟嬴政手下发生争执,那位吃瘪的仁兄急了,便向秦王告发嫪毐并没有“挥刀自宫”。嬴政又羞又恼又有点高兴——他正发愁怎么处理嫪毐呢,于是下令有关部门去给嫪毐“验明正身”。
嫪毐吓疯也气疯了,要是被“验”了,以后不仅没脸见人,连脑袋都保不住。他的权力确实大,竟然盗得御玺(可能太后施以援手)和太后玺,以秦王的名义调兵遣将攻打秦王,这种操作也是没谁了。(415)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24 10:04:15
嬴政当时已经不信任仲父吕不韦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吕不韦虽然还是相国,但却不是唯一的。当时的相国至少还有两个,一个是楚公子,获封昌平君,在不太久的未来,他还被项羽的爷爷项燕封为荆王,算是人生赢家,混得比吕不韦好多了。只是他当了荆王不到一年就医治无效了。另一个相国是昌文君,不知何方神圣,在《史记》只出现一次就再不见踪影。
昌平君、昌文君相当能干,嬴政一声令下,他们就带兵绞杀曾经不可一世的嫪毐。嫪毐被灭三族,其亲信皆遭车裂之刑,罪过较轻者被流放至蜀地,多达四千余户。孟尝君的门客也就三千来人,嫪毐的排场远甚之。
灭掉嫪毐之后,嬴政余恨难消,杀了两个同母的弟弟,又将自己的母亲软禁起来,而且下令谁替太后求情一律处死。有二十七个不知死活的“忠臣”为此而死,这种死谏的臣子历朝历代不乏其人,他们把青史留名看得比性命重要,不过常常过于形式主义,一点都不值。帝王家事,你掺和啥?不是人人都有颍考叔那么好的运气。那二十七人无人知道他们姓甚名谁,不过他们倒也没有白死,他们为第二十八个人铺了一条生路。
来自齐国的茅焦依然为太后的事求见秦王,嬴政警告他去看看那二十七具尸体。茅焦器宇轩昂地说天上有二十八星宿,他就是来湊数的。(416)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25 10:02:30
嬴政握着剑,气得口吐白沫(“王按剑怒而坐,口正沫出”《资治通鉴•秦纪一•秦始皇上》)。
茅焦无视嬴政的眼神里的火焰和嘴角四溅的唾沫星子,缓缓地走上前,伏拜之后,来了段极富文采的排比句:有生命的人不忌讳谈死亡,有国家的人不忌讳论国亡;忌讳死并不能得到生命,忌讳亡国也不能保证国家的生存。生死存亡的道理是圣明的君主应该了解的,那么秦王有没有兴趣听一听?
茅焦很有演讲技巧,悄无声息就挖了坑:没兴趣听他讲道理的便是昏君,另外他确实有风度,好像那二十七位先行者是他的啦啦队一样,死亡不仅没有吓住他,反倒给他了勇气。不惧死的态度就是一种令人折服的风度。
嬴政擦干唾沫,问茅焦想说什么。茅焦的话像剑一样锋利,不遮不掩地刺向嬴政:秦王行为猖狂悖理,车裂假父(指嫪毐),把两个弟弟放进囊袋中活活打死,又把母亲幽禁起来,并残杀进谏的臣子,就算夏桀和商纣都干不出如此残暴的事。天下人若是知道这些暴行,人心就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秦王堪忧啊!说毕,他自动伏倒在刑具上,等待死亡的降临。(417)
楼主:卢江子  时间:2020-04-25 11:32:58
@渔歌行 2020-04-25 09:28:27
嬴政不是昏君,如果是昏君,两百八十个也不够砍得
-----------------------------
对,他不是昏君,有些偏执狂,比较暴力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