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三周年祭

字数:4850访问原帖 评论数:1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3-30 06:35:36 更新时间:2021-05-17 01:43:54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3-29 22:35:36
1、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3-30 20:10:14
小时候我以为
父母永远是父母
孩子永远是孩子
兄弟姐妹打打闹闹
一家人永远生活在一起。

我们一直长不大
父母永远不会老
但是
岁月不饶人
日光如流水
我们已长大
父母已变老。
父亲生于1929年。听奶奶说,日本鬼子进滕县的时候,父亲那时9岁。为了生计,父亲小小年纪挎个篮子,天明后走八、九里路,到县城去卖攒了几天的鸡蛋,换几个大钱买吃的。
父亲21岁那年,爷爷去世了!爷爷是为了一家老小劳累死的。那时全家6口人,日子过得艰难。爷爷个头不高,没什么力气,家里只有几亩山岭薄地,养不活一家人。他老人家一个人挑付担子,靠贩卖粮食、棉布养家糊口。在外不舍得吃不舍得喝,长年累月积劳成疾,倏然去世,享年五十一岁。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4-06 19:18:40
父亲为长子,要担起这个家。那时大姑19岁,还未出嫁;叔叔12岁,在上学;小姑8岁。一家人生活的重担落在父亲肩头。21岁的父亲才成亲没多久,母亲嫁给父亲时十七岁。但父亲硬是咬牙扛了下来。把大姑打发出嫁、把叔叔供应成大学生,把小姑也打发出嫁。在那样艰苦的年代里,父亲是这么做到的?我不敢想象。换做我,我是做不到!
父母共生养了八个孩子,养大成人七个。听父母说,我二姐三岁的时候拉肚子,没有钱看病去世了!
我们兄弟姊妹七个,大姐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最小的妹妹生于七十年代初,正是建国后艰难岁月!父母用什么办法把我们养大的!想一想都会让人愁出几身冷汗。
所以,我认为父亲是伟大的。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4-06 19:47:26
母亲不识字,家庭分工主内,肩负一家九口人的衣食,还要参加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一家人的缝洗浆补,母亲是在农闲或者是在夜晚做的。父亲主外--挣钱养家!母亲是文盲,一辈子没赶过集买过东西,吃喝拉撒一应所需,均是父亲一人操办。成年累月奔波操劳,父亲被生活的担子压弯了背---自我记事时起父亲背驼了!
我是六岁半开始上学,正赶上文化大革命,学习没有正常过,学工学农学习解放军,半天学习半天劳动,文化课断断续续地。当我农中毕业时,传来了国家恢复高考的消息,那时我才十四、五岁,在生产队连半劳力也算不上,不上学能干什么?于是我蹲级到村子办的初中二年级,在一九七七年夏,考入滕县第十二中学--前身是南沙河高中。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4-08 17:49:36
我小时候上的学,现在的年轻人根本想象不到。那时候都是村办小学,初中毕业生当代课老师教小学生,高中生在农村就是高学历的人才,真正的凤毛麟角。老师不敢管学生,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下面的学生睡觉的睡觉、打闹的打闹,放任自流,可想而知那时教学质量是多么的低。后来公办学校不招生,各村子就自己办初中、高中;再后来学校里学反潮流英雄--黄帅--黄帅日记,又出来一个交白卷的张铁生。全国教育领域的混乱以致如此。记忆深刻的是一首打油诗: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不会ABC、照样建设社会主义--不知是谁写的。宣扬这样的东西,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记得刚进滕县第十二中学时,身高一米四五,体重九十斤。在公社高中的两年,我一直是那届学生中的前五名,学习成绩比较好。一九七八年夏,我还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济宁地区物理、数学、化学竞赛,取得了什么名次忘了。
那时的高考,中专、大专两张卷。报考中专的考中专卷,报考大专的考大专卷。我是成绩好的,自然报考大专,高考成绩出来,差一点五分没考上,班主任老师到家里做我父母的工作:这孩子的成绩一直不错,这次考砸了,如果放弃可惜了!这孩子自是个上大学的料,让他复读,准能考上。老师说,滕县二中招收复读生,只要拿着高考成绩单,就能上学。
父母亲商量了几天,最终咬牙决定,不让我回家挣工分,去滕县二中复读。在二中开学后不久,父亲去县城,路过滕县一中,看到学校大门旁贴着招生告示:高考多少分以上的,可以到一中复读,我的分数超过了他们的复读线。父亲为这事内疚很久,他以为我上一中会有更好的前程,错过了。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4-18 20:10:51
我在滕县二中重新上高中,学习成绩在班级、乃至级部仍然是前几名的。一九八一年高考,报的还是大专,还是差2、3分没能考上。不光父母、我自己也很灰心。那时家庭不是很好,父母有想让我回家务农的念头。我们村子一个本家在二中教学,他比我矮一辈,称呼我叔,他对象教我们班英语。秋季快开学的时候,他到我们家去劝我父母:大老爷,你能供我小二叔4年高中,就不差这一年,你就再让他复读一年,你们家也不差他一个人挣工分。小二叔学习一直很好,正式考的时候考砸了。
父母想想他说的也对,也不差一年,明年再考不上就死心了。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4-18 20:11:05
我在滕县二中重新上高中,学习成绩在班级、乃至级部仍然是前几名的。一九八一年高考,报的还是大专,还是差2、3分没能考上。不光父母、我自己也很灰心。那时家庭不是很好,父母有想让我回家务农的念头。我们村子一个本家在二中教学,他比我矮一辈,称呼我叔,他对象教我们班英语。秋季快开学的时候,他到我们家去劝我父母:大老爷,你能供我小二叔4年高中,就不差这一年,你就再让他复读一年,你们家也不差他一个人挣工分。小二叔学习一直很好,正式考的时候考砸了。
父母想想他说的也对,也不差一年,明年再考不上就死心了。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4-18 20:28:25
一九八一年的时候,在县城上高中可以卖转移粮--拿着孩子上学的证明,用粮食到公社粮所换粮票,学生在学校用钱、粮票买饭票吃饭--不像以前那样从家里带饭菜上学。
秋季开学后,父亲为我上学的事很上心。到了该给我换粮票的时候,父亲吃过午饭,用自行车把粮食带到村西的公路上晒,然后把粮食用口袋装好,骑自行车七、八里路到公社粮站给我换粮票。
第二年高考的时候山东省开始实行大中专一张试卷。我还是没能考上大学,只能报中专。接到成绩单的那天,全家人很高兴,父母亲又供应出来一个中专生。自打我们村建村以来,我之前考上学的人(连旧社会考秀才、举人都算上)不超过五人,我是第六个考出去吃公家饭的人。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4-21 20:06:28
我记得填报志愿的时候是在夏天,一家人高高兴兴喝过汤(那时农村没有吃晚饭一说,晚上家里烧几碗汤,谁饿谁吃,统称叫喝汤。可见那时生活艰难的程度!),在院子里围坐在一起商量。依我的意思,想报公安学校,我想当警察,但是父亲说当警察太辛苦,没家没业的。那时商业很吃香,谁家有在商业部门工作的,往往能走后门,买到别人买不到的紧俏物资,父母决定让我报济南商业学校,第二志愿报山东省银行学校。等了去通知书下来,才知道被山东省银行学校录取了。我虽然没考上大专,但是分数不低,山东省银行学校是仅次于大专的中专学校,在中专学校里可以第一批次录取。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4-21 20:22:24
学校开学是在当年的九月十八号。那天一早我和父亲去滕县火车站坐火车。我们爷俩起了个大早,父亲用自行车带着我,我抱着头天晚上母亲给我收拾的行李,坐在父亲的自行车上,一路往县城赶去。我们爷俩快到县城时,天才亮了,街道上有了稀稀拉拉的行人。到了火车站,父亲的额头上沁出了汗珠。
给我买了火车票,父亲又买了一张站台票,把我的包袱拿上车。一九八二年,我二十一岁,是头一次出远门、头一次坐火车。父亲年轻时走南闯北、闯过关东,在外闯荡的经验比较丰富,上了火车就一再嘱咐我在外怎样怎样,恐怕我在外受人欺负、上当受骗。不知不觉中火车开动了,父亲下不了车,一直坐到开出滕县的第一站--界河站才下了车,父亲是怎么回去的!年轻的我没有去想。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4-21 20:47:20
那时火车像爬虫,慢得要死。从滕县到济南不过二百六十公里,坐火车要大半天。我天刚亮坐上的火车,等到济南火车站下车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一点多了。
九月中下旬的天气,中午的时候依然很热,提着行李站在站前广场上,没有一丝风,晴空万里艳阳高照,浑身上下汗津津的。不一会身边聚集了一大批手提肩扛行李的年轻人,看来都是来济南的学校报到的。不一会,一辆加长型的公共汽车在身边停下,是省银行学校接我们的车接我们来了,于是上车到了位于黄台的山东省银行学校。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4-29 20:42:48
烈日下的大客车颠簸地行驶在曲曲弯弯的马路上,昏昏欲睡中依稀听得售票员报着站名:解放桥、青龙桥。。。。。。我睁开了眼,汽车已来到了郊外,路两边是大片的农田。又不知过了多长时间,汽车来到了工业北路南边的黄台----省银行学校到了。
提着行李跟随大队人马来到了一条南北土路,路东有一座座北朝南的三层红楼---那是银行学校和省工会共用的办公楼。
山东省银行学校--白底黑字--的大牌子挂在一颗树上,朝西的大门没有门,只是供出入的路口。院内杂草丛生。靠北墙两座高大的办公楼、学生宿舍楼巍然屹立,靠南墙的教学楼也已启用,但整个院子坑坑洼洼,还堆放有预制板等建材,表明院子内的施工停止没有多长时间。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5-03 17:17:43
学校的集体生活很快开始了,那时的人们很单纯--现在看来甚至有些憨。作为大部分农村出来的我们,心地纯净而明亮,没有曲里拐坏的心思。吃饭的时候,用一个搪瓷大洗脸盆盛一大盆菜,四五个人围坐在一张桌子吃饭。中专生生活由国家供应,百分之七十的细粮、百分之三十的粗粮,粗粮主要是玉米面,玉米面用来烧汤。一个星期吃个一两回玉米蒸的卷子。吃的菜记忆深刻的有黄瓜丝或片炒鸡蛋、芫荽粉皮炒肉丝,我很惊奇:以为黄瓜是凉菜,在农村一直是蒜末醋凉拌黄瓜,怎么还可以热炒?芫荽是调味品,还能和粉皮一块炒?真是开了眼了。济南的菜咸!
学习生活枯燥而漫长,仔细回想,两年的时间似乎又过得很快。不知不觉中就毕业了。毕业前,省人行、省工行、农行等到学校招考学生,每次我都很认真的准备、积极报考,可录取名单下来总是名落孙三。记得一九八四年五月份,枣庄银行学校来招考老师,我又兴致勃勃地报名、考试,那次共录用了五名同学。自然没有我,看着被录取的同学,我是羡慕嫉妒恨啊!我百思不得其解:我的学习成绩不差啊、在省银行学校的两年里,一直担任班干部,先是担任生活委员,后又担任纪律委员。学校对我的评价应该不会差,怎么我就选不上呢!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5-03 17:18:58
六月到了学生们也该离校了。大家都整理好了行李,等待着。。。。。。。班主任赵峰老师--高高瘦瘦带副近视镜,第二学年我们的班主任--找到我,说,秦毅,你不要整理行李了,学校让你留下,让你干后勤,具体管理咱学校的食堂。我才恍然大悟,我以前的努力是白费的,你参加多少次选拔也白搭,学校把你的档案预留下了。我才知道,我留校了。一九八二年枣庄地区的学生总共留校两个,另一个是学生会副 ,一个姓王的同学。
离校的那天,吃过早饭,学校租来的大客车停在校园里,男同学还好,虽然流露出依依不舍,但不至于有失态的表现;我们班有几个女同学,泪流满面、用手扒住车门不上车,表现出对学校、对学生生活、对同学的留恋。我站在车下,帮同学们把行李送上车,也是在隐隐泪光里和同学们挥手告别。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5-08 15:36:53
第二天,由管后勤的老师带着我来到位于学校西北角的食堂,在食堂办公的地方,召集所有工作人员开会,宣布今后由我管理食堂。我看出在座的各位都比我年纪大,他们不经意间在脸上流露出轻视的神色。我装作没看见,在心里说:呵呵,走着瞧!
我从膳食科那里要了一份向学校打的报告《关于食堂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的执行情况及打算》,以便了解食堂运行情况、人员配置情况和他们今后的打算。我又到市里菜店了解时新蔬菜价格,比如:韭菜 5分/斤,莴苣 7分/斤,黄瓜 0.23元/斤,卷心菜 7分/斤等等。米、面、油由国家供应,价格全国统一。
我正在做着前期准备工作,让自己尽快进入角色。管后勤的那个老师找到我,说,秦毅,学校的食堂很不好管理,没有几个学校的食堂办得能让师生都满意的。这个差事不大好办。他们写的那个报告《关于食堂实行承包责任制以来的执行情况及打算》你也看了,学校的领导拿不准他们提出的新的承包办法可不可行。老师递给我一张火车票,接着说,这是明天去杭州的车票,学校打听了据说杭州师范学校食堂搞得比较好、比较成功,已经和人家联系好,你去学习去,把人家好的做法学来。把咱校的食堂搞好。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5-08 16:01:16
正当我准备去杭州学习的时候,学生科的老师找到我,说,秦毅,事情有变化,杭州去不成了。
我说,老师,有什么变化?
他缓缓地说,你们枣庄市教育局到省教育厅和我们学校打官司,要让你们两个留校的学生回去。他们说,枣庄是个落后的地方,各行各业都缺人才,我们枣庄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留在济南给你们出力。学校努力争取了,但是省厅的意思偏向地方。所以,你们两个还得回去。省教育厅说了,枣庄市人行、工行、中行想去哪个单位,随你们选。
我无所谓,在哪工作都行,回枣庄才好呢,离家近啊。次日,我收拾好行李,去找王同学,我们一块搭伴回枣庄。
我到宿舍找到他,看见他正坐在屋里椅子上发呆,两眼湿润、脸上有泪痕,似乎刚哭过。和他说过两句话,我就去找其他同学,问王同学哭什么?
那同学说,王同学知道自己将要留校,他去年就谈了一个对象,叫XX,还是你们班的。知道要回去,他割舍不下和XX的感情,所以,他不哭才怪!我如梦初醒,我们班的女生怎么和他谈对象,我一点迹象没看出来啊?!太意外了。
就这样,在留校一个星期之后,我们回到了枣庄,我选择了中国银行。和家里人商量,中国银行是国家的外汇外贸专业银行,是代表国家银行业在国际上和外国打交道的银行,比较时髦比较广。后来在金融界流行几句关于各个银行的顺口溜:人民银行架子大、工商银行脾气大、中国银行牌子大......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5-13 21:04:55
之后的日子平淡无奇,结婚生子、柴米油盐、亲戚朋友、喜怒哀乐如此而已。
我家我们弟兄三个,哥在青州住三楼,我在枣庄住四楼,三弟在济南住四楼。当时行里分了住房,父亲专门来我的新居看看,房子122平方(不含公摊。算公摊面积大约146平。),三室向阳、大大的客厅,客厅有42个平方。父亲看了,觉得哪里都好,对我说,就是楼层太高了。那时我不理解父亲是什么意思。银行宿舍楼总共六层,一楼脏、二楼乱、三楼四楼住高干啊。等父母都八十多岁、身边离不开人的时候,我才知道,父母老了想和我们中的一个一起住,但是老人家老了,爬不动楼了。
经过商议、征得老人同意,把二老安排到滕县东北郊区的一家私人办的老年公寓。老年公寓位于一个村庄的前面,有一百七十亩地大,前面不远处是一条季节河。院内大片的空地,中心偏北盖了回字形的房子,大约有五十间,西北角一片房子是安排残疾人士的。房子全是红瓦起脊的平房,冬暖夏凉。父母包了一间房,吃饭有服务员送到房间里,住了几天父母很满意。
我们是二零一四年春节后把二老安排到老年公寓的。母亲说,现在的社会真的好了,该着过去,咱一个瞎字不识的社员,哪能想到老了,不愁吃喝,还有人把饭端到脸前,老辈的也没享过这样的福。此后住了三年,平安无事。
父亲的衰老是从二零一七年冬从床上摔倒地上开始的。
大概是一个下午,父亲午睡起来,不知怎么的一下子摔到了地上,服务员给我打电话:老爷子摔倒了,你快来看看吧。我立即驱车五十多公里赶到老年公寓,父亲已被人扶到了床上,不能动弹,也不知哪里疼。老年公寓里有卫生室,配备有医生,经初步检查,没有伤筋动骨。父亲在床上躺了两个星期,不愿意下床,吃饭由母亲一勺一勺地喂。这样不是办法,我们另外花钱,请了护工,每天上、下午把父亲从床上扶下来,练习走路。一个月以后,自己扶着轮椅能走了。
这以后,父亲无缘无故地又摔倒了两次,后来就糊涂了。直到二零一八年的那个初春。
楼主:乐淘淘哉  时间:2021-05-16 15:35:04
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我去老年公寓。母亲说,我听着你爹喉咙里呼噜呼噜地,是不是有痰?要不要吃点消炎片?
我到卫生室,问医生要消炎片,说是我父亲可能是上呼吸道发炎。医生说,老人家快九十了,熟透的瓜了。我们不敢给开针药,出了问题我们负不起责任。医生沉吟了一会,说,老爷子这个情况,长着一两年、短着也就可能一两个月。我听了心里一沉,预示不好。我对母亲说,医生不敢给开药。要不等有空,我带着我爹去市里的医院看看。
二零一八年三月二十八日凌晨大约零点左右,手机响了,一个急切的声音:你赶快来,老爷子不行了。我立马起床穿衣,开车赶往老年公寓。走了一会,我在路边停下车,把电话拨回去:你们赶紧叫120。等我赶到,父亲的床边站着两个医生,床头上的心电图仪上的图示已成一条直线,医生把床单盖在了父亲的脸上。时间定格在凌晨一点二十一分。老人家享年八十九岁。
想一想,都是泪。

每当想念父亲的时候,就在一个僻静的地方听《没有人比我更爱你》,我扬起脸、任冰凉流过两颊。
忧郁、伤感的歌声,总是能击穿你质地致密的心灵防护网,反复击打你灵魂深处那一片柔软--直至千疮百孔、遍体鳞伤!
呜呼哀哉、伏惟尚飨。是为祭

2021年3月28日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