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读阁楼,云胡不喜?——《毒药》读后

字数:1671访问原帖 评论数:3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06-10-17 01:52:58 更新时间:2020-11-11 22:42:07

楼主:莫江南  时间:2006-10-16 17:52:58

既读阁楼,云胡不喜?

□文/莫江南
我见到阁楼那次,是在一个恐怖小说家的聚会上。
当日京城阴霾,一小饭馆里只有我们这桌觥筹交错,连服务员也不来招呼。到处弥漫着阴森鬼气。
阁楼戴着一顶帽子,一直没有摘下来。他背窗坐着,上半张脸被光线忽略,只能看到他的嘴在一张一合地吃饭、喝酒、说话。以致后来我对阁楼的印象只剩下了:帽子、阴影、嘴。然后要经过努力地回忆,才能让他的形象清晰起来。
就像对他的作品的阅读,总有那么几个关键词,得到它们,就能串起全文。
阁楼的最新作品《毒药》,从葬礼上毒药致死开始,随即而来的易经、下蛊、宝藏等一系列词语让情节变得丰满起来。而神秘的土家文化更是贯穿全文,营造出一种常人极少接触到的异域氛围。他以地理与民俗开篇,用一种平静的语言讲述,带着读者一同走入吊脚楼,看着故事发生。
阁楼的语言风格是简单而朴素的,在一开篇时甚至会觉得平淡无奇。可就是这种平淡,使得阅读,尤其是推理小说的阅读变得非常容易,不用太过思考便一口气读了下去,给人以极强的阅读快感。然而不用思考的阅读只是暂时的,在情节的推进中,一条条缜密的推理从书中人物口中迸出,让你在信服的同时,又不得不去怀疑——果真是这样吗?
阁楼的语言风格在这种情况下便发挥了最完美的作用。在读者看来,他只是冷静分析了当时的情况,而这情况后依然隐匿的线索,可能连他自己也不知道。读者只能运用自己的智慧去猜测、去判断。
一个不以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写作的推理小说家是伟大的。因为他保持了平静匀速的语言来描述种种阴谋,而不是过早的把真相透露在自己的喜恶里。
《毒药》的情节异常跌宕,每一次看到一个无懈可击的推理结论出现,都以为故事要结束了,可是笔锋一转,突然又出现了新的状况,而这个新的状况,配合前面的情节一分析,居然也是毫无漏洞的。就这样证实、推翻、再证实、再推翻,读者就像进入了文中那个藏宝的山洞,几次疑无路,却现另一村。而在这种起伏中,阁楼的语言依旧冷静、缜密,将一条条线索与推理娓娓道来,我相信,读者的心,就在这种冷静下澎湃得无以复加。
阁楼作为一个网络作家,通过这几年的写作积累,已渐呈大家之态。这是令人非常欣喜的。
他的小说布局完美,每一个出场人物都不是多余的,把复杂的人物关系拿捏的恰到好处。作为一个被网络界定在恐怖文学范畴的作家,他的小说没有怪力乱神,而是以悬疑营造出恐怖气氛,并以推理来推进小说情节。每件事的果,他都会给出一个合理的因,不会在死胡同里用灵异来自圆其说。更令人值得称赞的是阁楼为了写作而学习的态度。文中信手拈来的历史事件、古籍资料、风俗习惯,无一不显示了他丰富的知识和深厚的积累。听说阁楼为了写作《毒药》,甚至专门钻研了三个多月的周易。敢问现在还有那个新生代作家有如此的心境,能耐得下寂寞、潜心钻研一门学科,而这一切,仅仅是为了写作?
比起现在只潜心钻研如何吸引媒体眼球,出手便往下三路走的作者,阁楼是一面风中的大旗,凌绝顶以揽众山小。
在数以万计的网络写作者中,阁楼是最接近严肃作家本质的。他在文中闪现的对人生的思考,如“……时间长河里,被留下来的古董就象飘浮在水面的木屑,这块木屑在上游也许被大禹踩过,在中游被成吉思汗踏过,到了下游,却被他捧在手里,上面似乎还能感受到大禹成吉思汗的体温,几千年的时光,就在一块木屑里传递着。万马奔腾的激情,冷月金戈的浪漫,在这块木屑眼里都不过是乌鸦一啼……”文以载道,阁楼的内心不可估量。
《毒药》是我今年看过的为数不多的一打开就放不下的几本小说之一。拿到《毒药》是个傍晚,我从深夜读起,被深深吸引,再抬头居然已是凌晨。我的阅读马不停蹄。
听说阁楼要开始《毒药》第二季,我满怀期待。

楼主:莫江南  时间:2006-10-18 11:12:00
莲蓬阿姨,当晚写书评,满脑子都是毒药阁楼阁楼毒药,结果涞,半夜叫着“阁楼”二字惊醒~~~
哇呀呀,若是再展开,会怎样涅?
楼主:莫江南  时间:2006-10-24 16:51:00
作者:变个小虫子 回复日期:2006-10-24 14:32:00

什么叫 “云胡不喜?”啊?
==================
原句为“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出自《诗经·郑风》,意思就是:既然见到这男子,我怎么还会不快活呢?
我套用了一下:)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