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眼中的美国》连载(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字数:660492访问原帖 评论数:439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18-05-16 23:04:03 更新时间:2021-02-05 07:34:10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2 16:36:01
103.亚伯拉罕•林肯(8)
概述:麦克莱伦进军里士满;李将军以少胜多。
在任何一场战争中,敌方首都都是重要目标,占领敌方首都通常意味着取得战争胜利。在南北战争中,北方也希望通过夺取南方首都里士满迅速取胜。北方军力强大,具备这个实力,仅华盛顿附近的波托马克兵团就有约15万人,由乔治•麦克莱伦将军率领,是北军中兵力最强大、训练最有素、装备最精良的部队。
内战爆发的第一年里,麦克莱伦将军为自己按兵不动制造了各种借口,波托马克兵团因此没有参加任何战事。麦克莱伦将军表示,他有自己的计划,但在确信手下人马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之前不会采取行动。准备参战后,他计划让兵团乘船沿波托马克河南下,直抵这条河在切萨皮克湾的入海口,然后在弗吉尼亚沿海登陆,再向西进军里士满。林肯总统也想攻打南方首都,但又不愿意让麦克莱伦带走所有人马,因为这样会使首都华盛顿无兵守卫。为了打消总统的顾虑,麦克莱伦表示,一旦他进军里士满,华盛顿附近的所有南方军队都会撤退,因为他们需要去保卫自己的首都。
1862年3月17日,波托马克兵团开始行动,在两周之内就有五万多人到达里士满东南的门罗要塞,随军还带来了100门重炮和大量的补给物资。此后,门罗要塞的联邦军队规模一天比一天扩大。麦克莱伦原计划迅速进军约克敦,然后沿着约克河与詹姆斯河之间的条形地带直逼里士满。不过,他不久就发现,行动并没有预想的迅速,因为春天的大雨使道路变得泥泞不堪。虽然军队可以勉强行军,但不能携带重炮,麦克莱伦不想在没有重炮的情况下向约克敦发起进攻,所以决定等待一段时间。林肯对此大为不满,他向麦克莱伦传信说:“你必须采取行动,给敌人一记重击”。然而,麦克莱伦还是一拖再拖。等重炮运到位后,南军已经撤退到了威廉斯堡郊外的森林地带。麦克莱伦率兵追击,波托马克兵团也第一次投入了战斗。战斗进行得很是离奇,由于树林茂密,交战双方往往看不到对方,只能向敌方有开枪亮光或发出声响的地方、以及所有移动的目标射击,但命中率居然很高,造成双方约4000人阵亡。
麦克莱伦虽然在向华盛顿的战报中宣称自己在约克敦和威廉斯堡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内心仍存忧虑,担心南军在里士满附近的兵力比自己雄厚,所以就请求增援。事实上,南军人马比北军少得多,但部署有方,显得人多势众,让麦克莱伦搞不清真象。到了5月中旬,北军已经推进到距离里士满只有15公里的地方,但麦克莱伦没有发起进攻,仍然在等待增援部队和补给物资。
南方联盟总统戴维斯对战局忧心忡忡,因为他知道南军兵力远不如北军。他的军事智囊罗伯特•李将军提出了一项建议:由人称“石墙”的杰克逊将军率部沿雪兰多山谷北上,让北军误以为是要进军华盛顿,华盛顿周边的北军就会原地留守,而不是向里士满周边增兵。戴维斯接受了这一建议,下令杰克逊采取行动。
杰克逊是南军最优秀的将领之一,作风强悍,能促使部下日夜兼程,直到倒下为止。此时的雪兰多山谷附近有三支北方大军,杰克逊通过发动迅猛攻击,很快就控制了山谷地区的主要城镇。他的这场战役,至今仍然是世界各地军事院校学习的案例,被认为是快速把部队运动到最需要地方的典范。杰克逊行动达到的效果,与罗伯特•李预料的毫厘不差。华盛顿人心惶惶,担心南军马上会打过来。驻扎在巴尔的摩等附近城市的北军部队迅速赶往首都,林肯总统也派出数千人的部队追击杰克逊,而不是到里士满增援麦克莱伦。
里士满城外有条名叫奇克哈默尼的小河,河水不深,有好几处很容易涉水穿过,北军就部署在河的两岸。在麦克莱伦等待进攻时机的过程中下起了大雨,河水上涨。里士满内的南军指挥官认为,这是重挫麦克莱伦大部的天赐良机。上涨的河水眼看就要将北军部队完全分割成两半,南军等待的就是这个机会,期望能一举歼灭至少一半敌军。这一策略听起来很是不错,战斗打响几小时后,南军几乎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但奇克哈默尼河上还剩下一座桥梁,北军士兵仍旧可以通过这座桥相互增援,迫使南军撤回到了原来的阵地。在这场战斗中,双方都未能向前推进一步,却造成了1.1万人伤亡,其中南军部队总指挥乔•约翰斯顿将军受伤,由罗伯特•李接替了他的职务。
上任后的罗伯特•李将军迅速行动,计划迫使北军远离里士满。不过,他首先要进一步了解敌情,就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一个叫杰布•斯图亚特的年轻军官。斯图亚特率领1000多名骑兵出发,沿着北军四周狂奔了一圈,三天后回来提供的报告,让李将军准确选定了进攻方位。此后的战役,将是南北战争中著名的“七天战役”的第一仗。
李将军采取了大胆行动,集中大部分兵力进攻北军阵地右翼— 侦察中发现的薄弱环节,只留下几千人保卫里士满,寄希望于麦克莱伦不能识破自己的计划,因为一旦北军发现没有多少人留守的话,就能轻而易举地冲破守军防线占领里士满。在“石墙”将军杰克逊的配合下,李将军的计划大获成功。麦克莱伦没有搞清南军的兵力部署,经过一天的激战后被迫撤退,李将军则率兵追击。随后,双方又在梅卡尼克斯维和怀特奥克沼泽、以及最后的莫尔文山等地交战,南军赢得了“七天战役”的胜利,解除了北军对里士满的威胁,挽救了南方联盟。不过,南军也为胜利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总计达到2万人。这让南北双方很快认识到,这场内战的代价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3 08:52:32
@耿家强1 2018-11-13 06:48:43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3日星期二,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婆罗门教在缅甸的发展与传播,
-----------------------------正在学习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3 08:53:41
104.亚伯拉罕•林肯(9)
概述:第二次布尔溪之战,部分北军抗命避战,最终全线溃败。
“七天战役”失败后,林肯总统和新上任的军队最高指挥官亨利•哈勒克组建了一支新的北方兵团,取名弗吉尼亚兵团,由在西部地区屡建战功的约翰•波普将军指挥。波普挥兵南下杀向里士满,哈勒克下令麦克莱伦与之会合,计划两军联手突破里士满周边的南军防线。南军总指挥李将军决定抢在麦克莱伦部队赶到前对波普所部发起进攻,于是留下几千人保卫里士满,率领其余兵力北上,直抵拉帕汉诺克河,与波普所部隔河相对,同时命令人称“石墙”的杰克逊率领2.4万人急行军,从波普兵团西侧绕过去包抄。杰克逊两天行军80多公里,绕到了波普所部背后,夺取了北军位于马纳萨斯的一个大型补给中心。波普派兵反击,杰克逊在放火烧毁了补给中心物资后,移军至一年前南军大败北军的布尔溪战场西北一个狭长低矮的山岗。杰克逊命令部队在山岗上的树林中埋伏下来,等待李将军前来会师。但是,在李将军赶到之前,北军部队却先到了,兵力有几千人,行军在杰克逊部队的下方。杰克逊决定出击,把这支北军牵制住,等待李将军前来增援。战斗进行得十分激烈,双方都不肯停战,一直打到天黑后,杰克逊才把部队撤回到山岗高处的阵地,并沿山岗一侧只修了一半的铁路建起了防线。从山上的指挥所里,杰克逊可以看到北军的调动情况。北军一支数千人的部队进入攻击阵地,波普所部则全部出动,从华盛顿几个军事基地调来的援兵也正在路上,还有菲兹•约翰•波特将军率领的麦克莱伦兵团数千名士兵从南面赶来。北军兵力远远超过了南军,这让杰克逊深感不安。他派一名军官回去面见李将军,说自己面对强敌,要求迅速增援。
波普指挥的北军虽然人多势众,但组织松散,部队又是匆忙进入阵地,致使进攻命令下达后,有些士兵还没做好战斗准备。北军开始时缓慢进攻,杰克逊尚有招架之力。不久之后,北军参战兵力越来越多,双方在夏季的炎炎烈日下激战好几个小时。杰克逊的部队眼看就要垮了,只能盼着这漫长的一天赶快结束,但太阳却好像就是纹丝不动。
太阳终于落山了,战场上夜幕降临。杰克逊虽然守住了阵地,却也付出了惨重代价,伤亡达数千人。与南军相比,北军的损失更大。虽然北军大多数官兵也都英勇作战,对南军防线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攻击,但有一支大军当天根本没有投入战斗。这支部队属于麦克莱伦的波托马克兵团,由波特将军率领。波普曾命令波特攻击杰克逊右翼,但波特却率兵从杰克逊右翼几公里外绕了过去,然后停下来待了整整一天没有参战。波特后来说,他认为南军力量过于强大,不敢冒然出击。此外,麦克莱伦率领波托马克兵团其余部队也陆续赶到了战场以东30公里处的亚历山德里亚,波普请求他增援,他也得到命令立即进军,但他认为部队状态不适宜作战,自己不能让这些人上战场,于是就拒不执行命令。
波普以为他面对的只是杰克逊所部,当有人报告说李将军已率一支3万人的部队赶到时,他不相信这是真的。他认为,李将军还在马纳萨斯以西很远的地方,而杰克逊所部在过去两天的血战中已遭受重创,次日一定会向西撤退。基于这一判断,他当天晚上把部队一分为二,让几千人留守在杰克逊阵地对面,其他人退出战场,准备向西移动,以切断杰克逊的退路。波普此时犯了一个严重错误,因为杰克逊并没打算撤军,而是等待李将军到来后联手重挫北军。
次日的战事正如杰克逊所料。北军向杰克逊的阵地发起攻击,双方激烈战斗。就在波普的部队几乎就要冲破南军防线之际,李将军命令所部投入战斗,增援杰克逊。南军用大炮击退了北军进攻,北军开始撤退,杰克逊和李将军则用尽全力穷追猛打。在战斗中,波普手下的很多士兵准备不足,一群一群地站在一起,准备发起冲锋,但在南军的反冲锋之下抵挡不住,被迫穿过一年前的布尔溪战场一路后退,直到天色将晚时才组织起较强的防线。此时南军的攻势也逐渐减弱,最后停了下来。李将军让杰克逊率兵绕到波普部队的北面,以便挡住其北逃之路,因为他不想让这支败军逃走,希望能一举全歼。不幸的是,暴雨阻碍了杰克逊的行动。目标暴露后,杰克逊遭到一股强大北军部队的袭击,无法继续前进,也就未能挡住波普向森特维尔和华盛顿的退路。北军虽然成功逃脱,但留下了成千上万的尸体和伤员。南军医生给自己人疗伤后,也来救助北军伤员。李将军还允许北方医务马车进入战场,把伤员运到森特维尔。
麦克莱伦所部从亚历山德里亚来到森特维尔,与波普会合。他们对这些疲惫不堪、遭受惨败的士兵大呼小叫,百般嘲讽。很多人还表示,波普打了败仗,他们很高兴。其中一个名叫塞缪尔•斯特吉斯的将军在与波普打招呼时说:“波普,我早就告诉过你,如果他们给你足够长的绳子,你就会把自己吊死。”
这次布尔溪之战的惨败让北方人怒火万丈,目标直指军方将领。人们觉得,白白浪费了一年时间,无数的阵亡将士也死得毫无意义。一年前,南军就是在布尔溪把北军打得落荒而逃,此时又是同样的结果。波托马克兵团也没有任何斩获,又回到了原地。随着战斗经过逐渐为公众所知,人们愤怒的声浪越发高涨,纷纷要求做出解释:麦克莱伦所部的行动为什么如此缓慢?为什么拒绝增援波普?波普为什么让杰克逊绕到了自己的背后?为什么竟然造成了1.4万名官兵阵亡?
林肯内阁的大部分人认为,麦克莱伦应为此次失败承担责任。其中,财政部长蔡斯要求枪毙麦克莱伦。战争部长斯坦顿认为,应该立即解除麦克莱伦的波托马克兵团总指挥职务。他与另外三名内阁成员共同上书林肯总统,提出了上述建议。林肯也对麦克莱伦的所作所为感到震惊,他表示,麦克莱伦显然是希望波普打败仗,但自己不会解除他的职务。他认为,麦克莱伦虽然不是一位有进取精神的将军,但有很强的组织能力,自己期待着麦克莱伦把一支败军打造成劲旅。然而,南方联盟的李将军不会等待麦克莱伦重整旗鼓,他要把战火引向北方。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3 15:18:37
@村人老李 2018-11-13 10:28:14
巩老师上午好
-----------------------------
兄台多提意见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4 08:41:14
105.亚伯拉罕•林肯(10)
概述:北军安蒂特姆小胜;林肯准备发布《解放奴隶宣言》;奴隶制问题和内战交织在一起。
到了1862年夏季,南北战争已经进行了一年多时间,双方各有胜负,但任何一方在军事或民事方面取得的战果,都不足以决定战争的最终胜负。林肯总统需要一场重大胜利,因为他正在失去政界和民众的支持,一场重大胜利不仅能证明政府政策的正确性,而且还能为他准备发布的一份重要宣言创造条件。几个月来,林肯一直在考虑一份关于南方黑奴的宣言,也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解放奴隶宣言》。
在第二次布尔溪战役取胜后,南军总指挥李将军决定采取重大行动,把战火烧到北方。他率领6万人跨过波托马克河进入马里兰后,派遣一支部队去占领哈珀斯费里的北军据点,其余人马进军波托马克河畔一个名叫夏普斯伯格的小镇。小镇郊外有一条名叫安蒂特姆的小河,李将军沿河布兵,绵延近3公里。他之所以选择这里作为立足点,是因为距离弗吉尼亚不远,如果遭遇强敌能够迅速后撤。
9月中旬,迎战李将军的北军部队到达后,并没有立即投入战斗,而是用了整整一天才全部进入南军对岸的阵地,准备第二天清晨开始进攻。北军将领麦克莱伦将军本打算全线出击,但后来的战斗进程并非如此。南军阵地的一端一直延伸到高高的玉米地里,北军首先对这里发起了进攻。随后,北军又向南军中段发起攻击,但这部分南军驻守在一条下沉的古路上,地势易守难攻。最后,北军又对南军阵地的另外一端发起进攻。对北军的每一次进攻,李将军都能集中兵力有效抵抗。北军最远推进到距南军阵地25米远的地方,但始终不能在任何一处取得突破。安蒂特姆战役第一天,南军损失了四分之一兵力。第二天,双方都疲惫不堪,没有交战,只是隔河对峙。就在双方休战这一天,北军援兵陆续赶到。李将军意识到,次日北军一定会全线进攻,自己毫无胜算,只能忍痛下令向弗吉尼亚境内撤退。
安蒂特姆一战,北方显然取得了胜利,但远不是一次完胜。北军本来可以乘胜追击,重创南军,但麦克莱伦并没有如此,而是仅仅满足于阻止南军进犯。消息传到华盛顿,林肯还是表示欢迎,因为他等待胜利已经太久了。战役结束几天后,林肯召开内阁特别会议,讨论此前起草的解放南方叛乱各州黑奴的宣言。林肯说:“大家应该记得,几周前我暂时搁置了这份宣言,就是想借一次胜仗之势发布。虽然军方的战果并不完全如我所愿,但叛军毕竟被赶出了马里兰,宾夕法尼亚也不再受到进犯的威胁。”他表示,此时正是发布《解放奴隶宣言》的机会。内阁成员对宣言进行了些许修改后,林肯在宣言上签了字。
林肯原本想把奴隶制问题与内战分别处理。对他来说,发动战争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挽救联邦,没有什么比阻止国家分裂更为重要。他担心奴隶制问题会削弱北方士气,因为很多北方人会为保卫联邦而战,而不愿意为解放奴隶而战。此外,他还需要德拉瓦、肯塔基、马里兰和密苏里四个仍然留在联邦里的蓄奴州给予支持。林肯不敢肯定,如果宣布这场战争的目的是解放奴隶,这些州是否还会继续给予支持。在等待军事胜利为发布《解放奴隶宣言》创造时机的过程中,为奠定公众舆论基础,林肯在《纽约论坛报》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信中写道:“我们这场战争的首要目标是挽救联邦,而不是为了挽救或是摧毁奴隶制。无论是不解放一名奴隶还是解放所有奴隶,或是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奴隶,只要能够挽救联邦,我都会去做……我对奴隶制和有色种族所做的一切,取决于是否对挽救联邦有利,因为我认为这是自己的职责所在。但是,这不会改变我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企盼,那就是世界各地的所有人都能拥有自由。”
林肯最终未能把奴隶制问题与内战分隔开来。随着战争一个月又一个月地艰难推进,北方人开始认识到,这场战争绝不只是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同时也是为了争取人类自由。废奴主义者又活跃起来,纷纷发表演说和文章,一遍又一遍地批判奴隶制的罪恶。随着民意的转变,反蓄奴国会议员的影响力不断增加。到了1862年夏天,这些议员赢得了足够的支持通过了立法,宣布在哥伦比亚特区和尚未成为联邦州的各个地区废除奴隶制,还推动国会通过了一项对各州废除奴隶制十分有利的法案,称为《充公法案》。该法案授权联邦政府没收或是夺取所有南方叛乱支持者的财产。在当时,奴隶也被认为是私有财产。因此,按照《充公法案》没收的奴隶可以立即获得自由,从支持叛乱地区奴隶主那里逃跑来的奴隶也可以获得自由。但是,这一法案不适用于那些支持联邦奴隶主的奴隶。林肯对《充公法案》并不满意,认为它影响了自己作为军队最高统帅的战时权力,但迫于废奴主义者的巨大压力,最后还是签署了法案,使之成为法律。尽管如此,林肯不准备认真执行,仍然希望制定一项计划,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逐步解放奴隶。林肯后来提出的计划,仅涉及到南北双方交界地带的几个州,以联邦政府赎买的方式,让奴隶获得自由。来自上述几个州的国会议员成功阻止了国会批准这一计划。此时的林肯,正决定要发布《解放奴隶宣言》。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4 08:44:07
@耿家强1 2018-11-14 06:41:21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贵霜人在印度
-----------------------------
关注,学习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4 08:44:33
@耿家强1 2018-11-14 06:41:21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4日星期三,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贵霜人在印度
-----------------------------
关注,学习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4 19:11:37
@青梅煮酒1970 2018-11-14 17:30:34

-----------------------------
美图很养眼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4 19:12:07
@村人老李 2018-11-14 09:42:41
美图很养眼眼,谢谢
-----------------------------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5 08:34:35
106.亚伯拉罕•林肯(11)
概述:《解放奴隶宣言》的发布、国内外的反应、重大意义以及最后签署生效。
林肯为捍卫联邦统一而进行的内战很不顺利。在南方联盟的核心地带弗吉尼亚,北方还没有打赢过一场有决定意义的战役。为确保战争能够继续得到支持,林肯被迫承认,奴隶问题确实是一个重大问题。1862年9月22日,林肯发布了有关南方叛乱州奴隶制的一项新政策,即《解放奴隶宣言》,各大报纸均有刊载。在这份宣言中,林肯宣布:“我,亚伯拉罕•林肯,美国总统和陆海军总司令,在此郑重宣布,从1863年1月1日起,在背叛联邦各州境内的所有奴隶,一律成为、而且永远成为自由人……美国政府,包括陆军和海军,都将承认并保护这些人的自由,对他们为争取真正自由采取的任何行动,不会进行任何形式的干涉。”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宣言不适用于依旧支持联邦的各州,也不适用于弗吉尼亚的诺福克和路易斯安那的新奥尔良及其周边地区(此时这两个地方均处于联邦政府控制之下— 译者注)。
多数反对蓄奴的领袖人物对这份宣言给予了高度评价,因为他们早就等待出台类似的文件。不过,也有人不满,认为不够彻底,因为宣言只表示要解放叛乱州的奴隶,而不是全国所有奴隶。林肯解释说,《解放奴隶宣言》是军事措施,他行使的是战时统帅的权力。因此,这份宣言只在敌占区适用。他同时承认,自己认为奴隶应该一律得到自由,但这只是个人观点,宪法并没有赋予他解放所有奴隶的权力,他也只能希望在和平时期逐步实现这一目标。
林肯解放奴隶的政策受到了欧洲、特别是英国民众的热烈欢迎。英国对美国内战格外关注,因为北方海军封锁了南方的棉花出口通道,英国依赖棉花进口的纺织业几乎全军覆没,工厂倒闭,数十万人失业。在美国内战一月接着一月持续进行的过程中,心存焦虑的英国政府一直秉持观望态度。最终到了1862年夏末,英国领导人认为干预的时机已经来到,准备出面调停。英国计划提出一项倡议,以北方承认南方的权利为基础,南北双方签署一份和平协议;如果北方拒绝,英国就承认南方联盟政权。但就在这个时候,有消息传来说,林肯要解放南方的奴隶。刹那之间,美国内战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已经不再是一场南方争取权利的战争,而是变成了一场为人类争取自由的斗争。英国民众坚决反对奴隶制,一听说要解放奴隶,立即转而支持林肯和北方,英国政府原本打算提出的和平倡议也就胎死腹中。就这样,《解放奴隶宣言》使南方失去了得到英、法两国承认的机会。
南方联盟对《解放奴隶宣言》极度仇视。各大报纸纷纷对林肯发起攻击,指责他企图在无法武力占领的各州掀起一场奴隶起义,还宣称这份宣言就是鼓动黑人去谋杀白人。南方联盟国会针对宣言提出了好几项决议案,其中一项规定把所有北军黑人俘虏变为奴隶,另外一项规定把率领黑人士兵的白人军官一律处决。有些议员甚至提议,发表反对奴隶制言论者应该一律判处死刑。
北方大多数民众对解放奴隶的新政策拍手称快,但也有人反对,担心会导致更多的蓄奴州退出联邦,进而加入南方联盟,同时还担心获得自由的奴隶迁往北方后会抢走白人的工作岗位。此外还有一个原因,与选举有关。1862年是国会选举年,在野的民主党领袖认为,如果能够促使政府出台反对解放奴隶的新政策,会有利于民主党候选人竞选,于是该党就宣称,解放奴隶政策的出台,证明政府掌握在反对蓄奴的极端分子手中。
林肯虽然于1862年9月22日发布了《解放奴隶宣言》,但同时又表示要等到1863年元旦才会正式签署施行。这就给了南方各州约100天的时间去做出选择,要么结束叛乱,要么面对联邦政府废除奴隶制的现实。有些人认为,林肯会在最后一刻撤回《解放奴隶宣言》,不相信他会批准这一如此极端的政策,因为这可能会使南方的战斗决心更加坚定,内战也会因此持续更长时间。还有人指责《解放奴隶宣言》不合法,认为宪法没有赋予总统侵犯公民私有财产的权力。林肯对此解释说:“我认为,宪法规定军队统帅可以根据战时法律行使特殊权力。你最多说奴隶是财产,即便如此,根据战时法律,军队统帅可以在需要时征用任何财产,而不论这些财产属于敌方还是己方。”
1863年元旦前夕,一位国会议员问林肯是否仍然计划签署《解放奴隶宣言》。林肯回答说:“我决心已定,一定要签,因为形势逼人,要摆脱困境,别无选择。很明显,肩负的职责需要我如此,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仍然是一个痛苦的决定。希望人们能够理解,我这样做不是出于愤怒,而是为了更高的利益。”
新年元旦的上午,林肯十分繁忙。按照惯例,白宫这一天对外开放,总统要向来访者祝贺新年。最后一位来访者离开后,林肯来到办公室,准备签署《解放奴隶宣言》。他提起笔,但又停顿了一下。他说:“我此生从未像签署这份文件时,如此确信自己是在做正确的事。我一整天都在跟人握手,胳膊累得都酸了。别人看到这份文件时会说,‘他签字时肯定很犹豫’。但不管怎样,这个字还是要签。”说完这番话,林肯在文件下端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签署的这份文件,将成为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件之一。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5 19:03:34
@村人老李 2018-11-15 13:24:07
谢谢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5 19:06:13
@钱越2017 2018-11-15 09:03:48
来自周四早上的支持
-----------------------------
谢谢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5 19:06:29
@潇湘观渔 2018-11-15 16:38:53
欣赏佳作!
-----------------------------
谢谢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5 22:58:14
谢谢几位楼主支持。还望多提意见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6 07:14:56
@耿家强1 2018-11-16 06:49:17
说印度,怎一个“乱”字了得《世界信仰百科》(26-3卷)2018年11月16日星期五,耿家强1煮酒论史已更新,请回复
http://bbs.tianya.cn/post-no05-482904-1.shtml
(4)古代史记
-----------------------------
学习学习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6 07:15:52
107.亚伯拉罕•林肯(12)
概述:北军在钱瑟勒斯维尔和弗雷德里克斯堡受挫;南军“石墙”将军杰克逊阵亡。
1863年初,随着林肯正式签署《解放奴隶宣言》,南北战争被赋予了新的政治方向,不再仅仅是一场挽救联邦的战争,同时也变成了为争取人类自由的斗争。在这一时期,交战双方在军事层面也有变化。林肯为波托马克兵团任命了一位新的指挥官,计划由这支大军再次进攻里士满。波托马克兵团最初由麦克莱伦率领,因其多次违抗总统命令被安布罗斯•伯恩赛德取代,伯恩赛德又因1862年底在弗吉尼亚的弗雷德里克斯堡惨败而由约瑟夫•胡克取代。
胡克麾下的波托马克兵团有13万人,而且训练有素,供给充足。与他对阵的南军总指挥李将军只有大约6万人,而且装备短缺,供给不足,但斗志高昂,因为他们曾打败对手,相信这一次也会再操胜券。弗雷德里克斯堡南侧高地是一处坚固的防御阵地,位于双方首都华盛顿和里士满之间几乎是正中间的位置,南军依旧在此扼守。胡克的前任伯恩赛德在弗雷德里克斯堡攻打南军防线时,先后六次全线出击,每一次都被南军轻而易举地击退,其中一天的伤亡总数竟然超过了1.2万人。胡克不想重蹈覆辙,于是重组了部队,制定了对付李将军的一套方案。他计划让一半人马留在弗雷德里克斯堡与南军对阵,另一半则绕到南军背后,如果南军回身反击,正面北军就发起攻势,从而形成两面夹击之势,迫使李将军撤退,否则就会全军覆没。但是,要从南军防线一端绕到其背后,从后面展开包抄,就必须翻过险峰狭谷,穿过茂密丛林。这片区域人迹罕至,被称为荒野地带。1863年4月的最后一天,胡克部队抵达了这片荒野边缘一个名叫钱瑟勒斯维尔的交叉路口附近,第二天就可以进入开阔地带,让这支部队大展身手。一切似乎都按计划推进,胡克也极为满意。他对手下的军官说:“我现在左手握着李将军,右手按住了里士满。”
第二天,胡克的这支部队离开钱瑟勒斯维尔,走出了荒野地带,但行军不远,就遭遇了南军一支数千人部队。李将军此举,意在延缓这支北军的行进速度。这支南军阻击部队战斗力不强,胡克手下的军官觉得可以不费吹灰之力一举击溃。但是,北军没有采取行动,因为胡克下令:脱离战斗,返回钱瑟勒斯维尔,构筑防线。手下将领对此十分惊讶,提出了异议,但胡克固执己见,还说“必须让李将军到我的战场上一决高下”。李将军也不理解北军为何要重返钱瑟勒斯维尔,但同时又暗自窃喜,因为这样他就有了时间来做好战斗准备。
当天晚上,李将军与他的第一干将、人称“石墙”的杰克逊将军一起讨论反击部署。他们认为,北军防线中部兵力雄厚,而右翼相对薄弱。杰克逊确信,自己可以率兵绕到北军背后,让其腹背受敌。李将军问需要多少人马,杰克逊回答说:“全部下来需要2.8万人。”这意味着李将军只剩下1.4万人面对胡克的正面部队,如果北军抢在杰克逊进入预定位置之前发起进攻,李将军就可能无法守住防线。李将军这样做要冒很大的风险,但他沉思片刻后还是对杰克逊说,行动吧。
次日早晨,杰克逊率兵撤离阵地。北军当然也看到了,但胡克误认为这是南军正在撤退。杰克逊只用了半天时间就绕到了北军背后,然后用了数小时进入攻击位置,于傍晚6时发起了进攻。北军右翼毫无准备,当看到南军士兵从身后的树林子冲出来时,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结果伤亡惨重,还有数千人逃跑。太阳下山了,战斗在明亮的月光下继续进行。南军不断推进,北军一退再退。一个北军士兵后来这样描述当时的情形:“黑暗笼罩四周,杰克逊紧追不舍,恐惧如影随形。”杰克逊好像无处不在,他骑着战马纵横驰骋,鼓励部下向前冲锋,绝不让北军逃走。然而,杰克逊和几位军官进入树林中的一片空地时,南军士兵误认为他们是北军,就开了几枪。杰克逊左臂连中两枪,右手也中了一枪,从马上摔了下来。部下立即将他护送回了后方,军医迅速对他进行左臂截肢,并止住了大量流血。后来,杰克逊的情况一度似乎有所好转,但不久转为肺炎,大部分时间昏迷不醒。他好像梦见在打仗,不断大声地向部下发出命令,然后又安静下来,睁开眼睛说:“大家过河,在树荫下休息”。说完这句话,这位伟大的南军将领、人称“石墙”的杰克逊将军与世长辞了。
在杰克逊弥留之际,钱瑟勒斯维尔的战斗继续进行。李将军的南军兵力虽然比胡克的北军少得多,但在五天时间里,总能抽调部分兵力在钱瑟勒斯维尔和弗雷德里克斯堡两处战场之间相互增援。每当北军向一处发起攻击,南军总能迅速增派兵力守住防线。就这样,北军始终未能突破。
战斗是在拉帕汉诺克河以南进行的,而北军补给线在河的北岸。春天的降雨已经使河水开始上涨,胡克不想看到自己的部队被拖住,而食物和弹药又供应不上,于是下令撤回到河北岸。
钱瑟勒斯维尔一战南军又打了胜仗,李将军也确信自己再次击退了波托马克兵团。但是,北军并没有受到重创,兵员也很快得到了补充,而李将军却将面临兵员短缺的困难,因为南方正在耗尽自己的人力资源。南军的每一支部队都需要补充兵员,但南方男性青年愿意参军的越来越少。
事实上,反战情绪在南方和北方都很高涨,发生了多起反对征兵的抗议活动,有时还会演变为暴力冲突。北方出现了一个反内战的政党,其领导人会佩戴一枚一分钱的铜币,上面是印第安人头像,因而被称为“铜头党”。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7 07:39:02
108.北方的反战运动
概述:李将军进军宾夕法尼亚;宛伦迪汉姆领导北方反战运动。
1863年夏初,激烈而血腥的内战在打了两年后,对南北双方造成的巨大影响开始显现。双方都感到了切肤之痛,代价难以承受。南方由于人力资源匮乏,工业基础薄弱,压力感更强,不仅物资短缺,食品、枪支很难支持前线作战,而且兵员不足。军方为补充伤亡的兵员,需要的人手越来越多,简直是个无底洞。很多人感到担忧,心中的希望也消磨殆尽,进而出现了厌战情绪,因为战争造成的痛苦实在让人无法承受。这种情况在西部地区尤甚,原因在于密西西比和田纳西境内的北军正在采取行动,不久就会控制整条密西西比河。一旦北军实现这一目标,将对南方形成严重威胁,不但会把南方联盟一分为二,而且很可能意味着南方联盟的终结。此时的南方需要有所行动来提振士气,并进一步消除北军的军事压力。
李将军提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进攻北方,让北方民众笼罩在恐惧之中,以此打掉北军锐气。他在华盛顿和里士满一线中间地带的弗雷德里克斯堡组织了一支7.5万人的军队,从7月3日开始向西北方向运动,进入了雪兰多山谷。从这里出发,向北可以抵达波托马克河,渡河后就到了马里兰西部的狭长地带,再向北就是宾夕法尼亚。宾夕法尼亚正是南军的进军目标,因为这里的农场很富有,生产大量的粮食,足可以让李将军这支饥肠辘辘的大军吃上整整一夏。
在弗吉尼亚北部的温彻斯特,有一支北军挡在李将军的进军路线上,但兵力不多,只有大约7000人,而且对南军已到身边这一敌情一无所知,结果一触即溃,大半当了俘虏,剩下的就逃跑了。至此,李将军进军宾夕法尼亚再无障碍。北军的波托马克兵团位于华盛顿附近,处于李将军所部后面的位置。总指挥胡克将军把大军布置在李将军所部和华盛顿之间,意在防止南军向首都进犯。
李将军率兵穿过马里兰西部进入宾夕法尼亚后,士兵们发现这里的乡村与弗吉尼亚完全是两个天地。弗吉尼亚经过两年的战火蹂躏,到处都是战后的创伤,很多农场被毁,谷仓空无一物,而宾夕法尼亚未经战乱,大农场很富有,城镇乡村到处都是食物和各类物资。这些忍饥挨饿、衣衫褴褛的士兵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况且这里又是敌方的土地,兴奋得大喊大叫,就想随心所欲地夺取自己想要的一切。但是,李将军说“不能这样”,他要求所有物资都要由供给官去取,而且还必须付款。当然,支付的是南方联盟的货币。他不想搞得宾夕法尼亚天怒人怨,况且当地很多人并不支持联邦政府打内战,一些富裕的农场主还公开表示不关心哪一方能够取胜,只求自己不卷入战争。李将军坚信,很多北方人也是这种想法,因为已有种种迹象表明,人民已经厌倦了战争。
就在数月前,宾夕法尼亚东部的煤矿工人起来反抗联邦政府的新征兵法,以实际行动表达了对内战的态度。他们不想打仗,拒绝参军,还袭击强行征兵的官员,造成了骚乱。政府后来派兵进入矿区,平息了骚乱。邻近的俄亥俄农民也起来反对征兵法,不但拒不应征入伍,相反还拿起枪支等武器,与前来逮捕他们的士兵交了火。反战情绪越演越烈,不仅是在宾夕法尼亚和俄亥俄,在北方另外几个以农业为主的州也是如此,使得一个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政党— 铜头党— 在这些地区的支持率越来越高。该党主要领袖是一位前俄亥俄籍众议员,名叫克莱门特•宛伦迪汉姆。
在当众议员时,宛伦迪汉姆就反对内战,也反对共和党。他曾对共和党人表示:“你们为挽救联邦发动的内战,是最为血腥、代价也最为沉重的战争,而且已经失败。后来你们公开为解放黑人而战,投入的力量比以前更大,但战果又如何呢?就让弗雷德里克斯堡和维克斯堡战役(详见第一一二章— 译者注)的死难者来告诉你们答案吧。”他表示,自己想要的是和平,而且是马上到来的和平。他提出了一套简明的方案:立即停战,再达成停战协定,然后请某个友好的国家出面斡旋,南北双方达成和平协议。在失去了众议员席位后,宛伦迪汉姆开始为竞选俄亥俄州长展开活动,在该州四处发表演说,谴责内战,还宣称共和党拒绝和平,要为所有黑人获得自由战斗到底。当时,联邦政府在俄亥俄驻军司令官是布恩塞德,他担任过波托马克兵团总指挥,因弗雷德里克斯堡战役失败被林肯免职后受命来到俄亥俄。他对该州的状况深感忧虑,因为这里反战人士众多,所说和所做的一切,多数情况下接近犯下了叛国罪。为了压制反战言行,布恩塞德宣布了几条命令。其中一条规定,限制公民批评政府军事政策的权力。另一条规定,发表支持敌方言论者按叛国罪严惩。宛伦迪汉姆拒不承认布恩塞德发布上述命令的权力。5月1日,他在芒特弗农向一大群人发表竞选演说时,对布恩塞德发布的命令进行了谴责,提到总统时称为“国王林肯”。他宣称,林肯不想和平,曾数次拒绝南方的和平倡议,并且正在通过战争实现独裁统治。他再次强调,内战不是为了挽救联邦,仅仅是为了解放南方奴隶,还说应征入伍的俄亥俄人还不如去当奴隶。在听了派去演说现场的手下回来报告后,布恩塞德认为宛伦迪汉姆显然违犯了军方发布的命令,下令予以逮捕。第二天深夜,士兵来到宛伦迪汉姆在代顿的住所,敲门后说明要执行逮捕令。宛伦迪汉姆拒不开门,还大声呼救。士兵破门而入,抓住了宛伦迪汉姆,然后送往位于辛辛那提的一个军事监狱。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7 18:13:40
@村人老李 2018-11-17 09:46:48
谢谢鼓励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7 18:15:23
@钱越2017 2018-11-17 08:55:38
周末好
-----------------------------
谢谢鼓励
楼主:老巩论史  时间:2018-11-19 09:17:08
109.北方反战运动升级为暴力冲突
概述:纽约市发生反征兵暴力冲突;林肯更改对宛伦迪汉姆的判决,并就征兵问题发表演说。
北方很多人不支持林肯发动内战,其中最严重的反战暴力冲突发生在纽约市。1863年7月13日,征兵办公室外面聚集了一群人,军方官员正在里面挑选入伍人员名单。这些官员把人名写在一个个小纸片上,然后投进一个大盒子里混在一起,再从中抽取,把抽取到的名字列成名单。凡是列入名单的人,就必须作为纽约的兵员去上前线。名单还未列完,外面的吵嚷声越来越大,有人高喊抵制征兵,反对内战。突然哐当一声,一块石头从窗外飞了进来,接着又飞来两块。军方官员见事不妙就逃走了,但征兵办公室里的一名警察没有走脱。暴民们把他痛打一顿后,又点燃了征兵办公室和附近几处建筑。此后,骚乱蔓延到整个城市。
这场骚乱起初是民众反对征兵法的政治抗议活动,因为大家认为征兵法允许富人逃避兵役,极为不公。当时的征兵法规定,如果被召入伍,有两条途径可以不服兵役:一是向政府缴纳300美元,二是出钱雇人代替。如果上述两点都做不到的话,就必须参军,否则就按逃兵予以枪毙。内战时期,北方物价比工资涨得快得多,一个人即使有份不错的工作,养家糊口也很困难,根本不可能缴纳300美元或出钱雇人替自己当兵。因此,穷人提出抗议,说征兵法不公平。他们高喊:“这是一场富人的战争,却让穷人上前线,所以就是富人花钱让穷人流血。”
人们反对内战,除认为征兵法偏袒富人外,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反战积极分子宣称:内战的目的不是保卫联邦,而是解放黑奴;获得自由的黑人来到北方后,还会抢走白人的工作岗位。普通劳工对第二点很担心,很多人信以为真,当然也就拒绝参军。普通民众心中的愤怒和恐惧,终于在7月13日这一天爆发出来。攻击征兵办公室只是一个起点,骚乱持续了整整三天,不仅有许多警察被打死,所有被抓住的黑人也会被殴打、火烧或吊死,就连很多试图保护黑人的白人也被杀害。等到政府出动军队把骚乱平息下去时,已有大约1000人在骚乱中丧生。
北方反战运动的领导层此前都是在野的民主党成员,因佩带印有印第安人头像的铜币而得名为 “铜头党”人,其主要领袖之一就是上章提到的宛伦迪汉姆。宛伦迪汉姆被捕后,被送交一个军事法庭审判。他对此提出抗议,认为即使自己触犯了法律,按照宪法赋予的权利,也只能在民事法庭受审。军事法庭的法官驳回了他的抗议,认定他有罪,判他在军事监狱关押到战争结束。
这一判决让北方人群情激愤,就连许多并不赞成宛伦迪汉姆观点的人也认为,他有权自由发表言论。林肯总统可以批准或是否决对宛伦迪汉姆的判决,而且他的决定有着标志性意义,因为人们由此可以看出,公民的言论自由和国家安全哪一个更为重要。林肯是卓越的政治家,也是精明的律师,找到了一个出乎众人预料的解决办法,既不批准,也不否决,而是更改了对宛伦迪汉姆的判决。他下令把宛伦迪汉姆转交给南方军队,随后还解释说:宛伦迪汉姆被捕并不是因为批评政府。“他之所以被捕,一是因为他试图阻止民众参军,有些人确实也受到他的影响而拒绝参军;二是因为他煽动士兵离开部队。他之所以被捕,不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有损政府的民意基础,也不是因为他影响了军事指挥官行使管理职权,而是因为他对关系国家命运的军队造成了伤害”。
南方联盟欢迎这位反战领袖的到来,还帮他前往加拿大。到了加拿大后,宛伦迪汉姆继续进行他的的反战运动。
反战运动和征兵法引发的暴力冲突让林肯深感不安。他认为,必须让民众理解征兵法的必要性,还为此准备了一篇演说稿。演说稿写道:“无人参军就没有军队,参军可以是自愿的,也可以是非自愿的。现在自愿参军的人数不够,所以才要制定征兵法。如果你们提出异议,认为人们仍然自愿参军,那你们就应该大批大批地主动报名。果真如此的话,我就会废除征兵法。”林肯觉得这样说过于直白,就没有发表,而是向全国发表了另外一场演说,内容与上述内容不同。林肯在演说中表示:“你们要求和平,还因为没有和平而归咎于我。如何才能得到和平呢?只有三条路可走。第一条是武力镇压南方叛乱,这正是我正在做的,你们赞成吗?如果赞成的话,我们到目前为止还是一致的。如果你们不赞成的话,第二条路是放弃联邦。我反对这样做,你们难道不是也要保卫联邦吗?如果是,就要明确说出来。如果你不支持使用武力,也不赞成联邦解体,唯一的可能就是达成某种妥协,但我认为任何这样的妥协都不可能实现。”
几位政界人士建议林肯对纽约的反战抗议活动进行调查,找出主谋。林肯不同意,因为他认为,展开调查无异于点燃一个火药桶。他正在与南方苦战,不想再与北方民众为敌。
南方领袖非常高兴看到“铜头党”领导的反战运动,其中军方总指挥李将军认为,这显示了北方军事动员能力已被削弱,也就为南军取得军事胜利创造了条件。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