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老子》,扯谈“谷”

字数:10666访问原帖 评论数:1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5-24 06:14:30 更新时间:2021-06-14 08:47:42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5-23 22:14:30
《老子》中的“谷”概念




《管子•水地》:“水者、何也?萬物之本原也,諸生之宗室也,美、惡、賢、不肖、愚、俊之所產也。”

按:《管子》明确提出,水是万物与众生之本。



《孔子家語•三恕》:“以其不息、且徧(遍)與諸生、而不(無)為也,夫水有似乎德。”

王肃注:“遍與諸生者,物得水而後生。”

按:《孔子家語》记载夫子的观点:水是众生之本。《說苑•雜言》:“(水)萬物得之則生、失之則死,其似有德者”。



0、
【管子、孔子论水】



《管子•水地》:“夫水,淖弱以清、而好灑人之惡,仁也;視之黑、而白,精(清)也;量之不可使概、至滿而止,正(整)也;唯無不流、至平而止,義也;人皆赴高、己獨赴下,卑也。”

按:《管子》指出水的五种品质:仁(善化)、精(清白)、正(平整)、義(法度)、卑(卑下)。



《論語•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論語•雍也》:“子曰:「知(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知(智)者動,仁者靜;知(智)者樂,仁者壽。」”

《孔子家語•三恕》:“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曰:「君子所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對曰:「以其不息,且徧(遍)與諸生而不(無)為也,夫水有似乎德;其流也則卑下,倨拘必循其理,此似義;浩浩乎、無屈盡之期,此似道;流行,赴百仞之谿而不懼,此似勇;至量必平之,此似法;盛而不求概,此似正(整);綽約微達,此似察;發源必東,此似志;以出以入,萬物就此化絜,此似善化也。水之德有若此,是故君子見,必觀焉。」”

按:《孔子家語》指出水的九种品质:德、義(卑下)、道、勇、法(法度)、正(平整)、察、志、善化。


《荀子•宥坐》:“孔子觀於東流之水。子貢問於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見大水,必觀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流也埤(卑)下,裾拘必循其理,似義;其洸洸乎、不(無)淈盡,似道;若有決行之,其應佚若聲響,其赴百仞之谷不懼,似勇;主量必平,似法;盈不求概,似正(整);淖約微達,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其萬折也必東,似志。是故見大水必觀焉。”



《說苑•雜言》:“「夫智者何以樂水也?」曰:「泉源潰潰,不釋晝夜,其似力者;循理而行,不遺小間,其似持平者;動而之下,其似有禮者;赴千仞之壑而不疑,其似勇者;障防而清,其似知命者;不清以入,鮮潔以出,其似善化者;眾人取平,品類以正,萬物得之則生,失之則死,其似有德者;淑淑淵淵,深不可測,其似聖者。通潤天地之間,國家以成,是知之所以樂水也。《詩》云:『思樂泮水,薄採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樂水之謂也。」”


《說苑•雜言》:“子貢問曰:「君子見大水必觀焉,何也?」孔子曰:「夫水者,君子比德焉。遍予而無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義;淺者流行,深者不測,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綿弱而微達,似察;受惡不讓,似包蒙;不清以入,鮮潔以出,似善化;至量必平,似正(整);盈不求概,似度;其萬折必東,似意(志)。是以君子見大水觀焉爾也。」”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5-24 09:26:45

1、
【老子论水】(“道”概念、“柔弱”观、“無為”观)


北大西漢簡《老子》:“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靜),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上善治(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瀟(淵),予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靜(爭),故無尤。”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靜),居眾人之所亞(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按:“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老子以“水”喻“道”。



北大西漢簡《老子》:“天下莫柔弱於水,而功(攻)堅強者莫之能失(先)也,以其無以易之也。故水之勝剛,弱之勝強,天下莫弗智(知),而莫能居,莫能行。”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天下莫柔□□□,□□堅強者莫之能□也,以其無□易□□□□□□□勝強,天□□□□□□□行也。”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天下莫柔弱於水,□□□□□□□□□,以其無以易之也。水之朕(勝)剛也,弱之朕(勝)強也,天下莫弗知也,而□□□□也。”

《老子》第七十八章:“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按:“弱之勝強,柔之勝剛”,老子的柔弱观来自于对水的观察。



北大西漢簡《老子》:“天下之至柔,馳騁於天下之至堅,無有入于無閒,吾是以智(知)無為之有益也。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矣。”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天下之至柔,□騁於天下之致堅,無有入於無閒,五(吾)是以知無為□□益也。不□□教,無為之益,□下希能及之矣。”

《老子》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不言之教,無為之益,天下希及之。”

按:“無有入于無間,吾是以知無為之有益也”,老子的無為观来自于对水的观察。



《文子•道原》:“「天下莫柔弱於水。」水為道也,廣不可極,深不可測,長極無窮,遠淪無涯,息耗減益,過於不訾。上天為雨露,下地為潤澤,萬物不得不生,百事不得不成。大苞群生、而無私好,澤及蚑蟯、而不求報,富贍天下、而不既,德施百姓、而不費,行不可得、而窮極,微不可得、而把握。擊之不創,刺之不傷,斬之不斷,灼之不熏,淖約流循、而不可靡散,利貫金石,強淪天下。有餘不足,任天下取與,稟受萬物、而無所先後,無私無公,與天地洪同,是謂至德。夫水所以能成其至德者,以其卓約潤滑也,故曰:「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無有入於無間。」”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5-24 11:11:57

2、
【谷】


《爾雅•釋水》:“水,注川曰谿;注谿曰谷;注谷曰溝;注溝曰澮;注澮曰瀆。”

按:流水量从小到大排列:瀆、澮、溝、谷、谿(溪)、川。


《說文解字•谷部》:“谿:山瀆无所通者。”
《說文解字•谷部》:“谷:泉出通川為谷。”
《說文解字•川部》:“川:貫穿、通流水也。”

按:流水量从小到大排列:谿(溪)、谷、川。



《管子•度地》:“管仲對曰:「水有大小、又有遠近。水之出於山、而流入於海者,命曰經水;水別於他水、入於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山之溝、一有水一毋水者,命曰谷水;水之出於他水、溝流於大水及海者,命曰川水;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水。此五水者,因其利而往之、可也,因而扼之、可也,而不久常、有危殆矣。」”

按:
水之出於山、而流入於海者,命曰“經水”(干流)。
水別於他水、入於大水及海者,命曰“枝水”(支流)。
山溝之水,时有时无,称之为“谷水”(季节性河流)。
汇聚小河,流入江海,称之为“川水”(大河)。
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水”(湖泊)。



郭店戰國簡《老子》甲本:“譬道之在天下也,猶小谷之與江海。”

北大西漢簡《老子》:“譬道之在天下,猶小谷之與江海。”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卑(譬)道之在天下也,猷(猶)小浴(谷)之與江海也。”

《老子》第三十二章:“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

《文子•上義》:“百川並流,不注海者不為谷。”

按:出土文献“小谷” → 传世本“川谷”。



郭店戰國簡《老子》甲本:“江海所以為百谷王,以其能為百谷下,是以能為百谷王。”

北大西漢簡《老子》:“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也,故能為百谷王。”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江海之所以能為百浴(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是以能為百浴(谷)王。”

《老子》第六十六章:“江海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文子•自然》:“古之善為君者、法江海。江海,無為、以成其大,洼下、以成其廣,故能長久;為天下谿(溪)谷,其德乃足。無為能取百川,不求、故能得,不行、故能至;是以取天下而無事,不自奉、故富,不自見、故明,不自矜、故長,處不肖之地、故為天下王,不爭、故莫能與之爭,終不為大、故能成其大。江海近於道,故能長久,與天地相保。”

按:老子以“江海”“谿谷”喻“道”。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5-24 20:30:13

3、
【天下谿 & 天下谷】


《莊子•天下》:“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溪);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

北大西漢簡《老子》:“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為天下谿,恒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恒得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恒德不貣,復歸於無極。樸散則為成器,聖人用,則為官長。”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鷄(溪)。為天下鷄(溪),恆德不離。恆德不離,復□□□□。□其白,守其辱,為天下浴(谷)。為天下浴(谷),恆德乃足。恆德乃足,復歸於樸。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恆德不貸。恆德不貸,復歸於無極。樸散則為器,聖人用,則為官長。夫大制無割。”

《老子》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溪)。為天下谿(溪),常德不離,復歸於嬰兒。知其白,守其黑,為天下式。為天下式,常德不忒,復歸於無極。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樸散則為器,聖人用之,則為官長,故大制不割。”

《文子•自然》:“(江海)為天下谿谷,其德乃足。”

按:
⑴ 传世本《老子》将“知其榮,守其辱,為天下谷。為天下谷,常德乃足,復歸於樸”句朝后挪了一个位置。据此可以判断《莊子•天下》的成书年代。
⑵ 老子以“天下谿”“天下谷”喻“道”。
⑶ 谿&谷,二个概念并列,明白无误的告诉读者,“谷”是指谷水,“谷”与山谷没有什么关系。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5-25 10:39:12

4、
【曠兮其若谷】(不敢自满)


《老子》第十五章:“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屯)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

《墨子•節用中》:“車為服重致遠,乘之則安,引之則利,安以不傷人,利以速至,此車之利也。古者聖王為大川廣谷之不可濟,於是利為舟楫,足以將之則止。雖上者三公諸侯至,舟楫不易,津人不飾,此舟之利也。”

《禮記•王制》:“凡居民材,必因天地寒暖燥濕,廣谷大川異制。民生其間者異俗:剛柔輕重遲速異齊,五味異和,器械異制,衣服異宜。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


“曠兮其若谷” VS “廣谷”

[曠] 曠:廣。“曠”,读作“廣”,训为“寬”、“大”。北大西漢簡《老子》:“廣乎其如浴(谷)。”



《管子•輕重丁》:“桓公曰:「衡數吾已得聞之矣,請問國準?」管子對曰:「孟春且至,溝瀆阮(隘)而不遂,谿谷報(障)上之水不安於藏,內毀室屋、壞牆垣,外傷田野、殘禾稼,故君謹守泉金之謝物,且為之舉。大夏,帷蓋衣幕之奉不給,謹守泉布之謝物,且為之舉。大秋,甲兵求繕,弓弩求弦,謹絲麻之謝物,且為之舉。大冬,任甲兵,糧食不給,黃金之賞不足,謹守五穀黃金之謝物,且為之舉。已守其謝,富商蓄賈不得如故,此之謂國準。」”

按:农耕社会,先民逐水而居。谿谷之水盈而溢,“內毀室屋、壞牆垣,外傷田野、殘禾稼”,那就是闹水灾了,是要极力避免的事情。做人也是同样的道理,不敢盈而溢之,不敢自满。



《孔子家語•三恕》:“孔子觀於魯桓公之廟,有欹器焉。夫子問於守廟者曰:「此謂何器?」對曰:「此蓋為宥坐之器。」孔子曰:「吾聞宥坐之器,虛則欹,中則正,滿則覆。明君以為至誡,故常置之於坐側。」顧謂弟子曰:「試注水焉。」乃注之水,中則正,滿則覆。夫子喟然歎曰:「嗚呼!夫物惡有滿而不覆哉!」子路進曰:「敢問持滿有道乎?」子曰:「聰明叡智,守之以愚;功被天下,守之以讓;勇力振世,守之以怯;富有四海,守之以謙。此所謂損之又損之之道也。」”

《孔子家語•六本》:“孔子讀《易》,至於《損》、《益》,喟然而歎。子夏避席問曰:「夫子何歎焉?」孔子曰:「夫自損者必有益之,自益者必有決之,吾是以歎也。」子夏曰:「然則學者不可以益乎?」子曰:「非道益之謂也,道彌益而身彌損。夫學者損其自多,以虛受人,故能成其滿博也。天道成而必變,凡持滿而能久者,未嘗有也。故曰:『自賢者,天下之善言不得聞於耳矣。』......」”



郭店戰國簡《老子》甲本:“古之善為士者,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是以為之頌:「豫乎若冬涉川,猶乎其若畏四鄰,敢(儼)乎其若客,渙乎其若釋,屯乎其若樸,沌(混)乎其若濁。」孰能濁以靜者、將徐清,孰能牝以主者、將徐生。保此道者不欲尚浧。”

北大西漢簡《老子》:“古之為士者,微妙玄達,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頌,曰:「就(蹴)乎其如冬涉水,猶乎其如畏四鄰,儼乎其如客,渙乎其如冰之釋,杶(屯)乎其如樸,沌(混)乎其如濁,廣(曠)乎其如浴(谷)。」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動之、徐生。抱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是以能敝不成。”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古之屳為道者,微妙玄達,深不可志。夫唯不可志,故強為之容,曰:「與呵其若冬涉水,猷呵其若畏四鄰,儼呵其若客,浼(渙)呵其若淩釋,沌(屯)呵其若樸,湷(混)呵其若濁,莊呵其若浴(谷)。」濁而靜之、徐清,女(安)以動之、徐生。葆此道□□欲盈。是以能敝而不成。”

《老子》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屯)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按:郭店简《老子》没有“曠兮其若谷”句;西汉简、帛书出现“曠兮其若谷”句,位于句末;传世本《老子》将该句朝前挪了一个位置。据此可以判断《文子•上仁》的成书年代。



《文子•上仁》
古之善為天下者,無為而無不為也。故為天下有容,能得其容,無為而有功;不得其容,動作必凶。
為天下容曰:「與兮其若冬涉大川,猶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客),渙兮其若冰之液,敦兮其若樸,混兮其若濁,廣兮其若谷。」此為天下容。
與兮其若冬涉大川者,不敢行也;猶兮其若畏四鄰者,恐四傷也;儼兮其若容(客)者,謙恭敬也;渙兮其若冰之液者,不敢積藏也;敦兮其若樸者,不敢廉成也;混兮其若濁者,不敢明清也;廣兮其若谷者,不敢盛盈也。
不敢行者,退、不敢先也;恐自傷者,守柔弱、不敢矜也;謙恭敬者,自卑下、尊敬人也;不敢積藏者,自損弊、不敢堅也;不敢廉成者,自虧缺、不敢全也;不敢清明者,處濁辱、而不敢新鮮也;不敢盛盈者,見不足、而不敢自賢也。
夫道,退、故能先,守柔弱、故能矜,自卑下、故能高人,自損弊、故實堅,自虧缺、故盛全,處濁辱、故新鮮,見不足、故能賢。「道,無為而無不為也。」

《文子•道原》:“其全也、敦兮其若樸,其散也、渾兮其若濁。濁而徐清,沖而徐盈。”


按:老子应该生活在北方,比邻廣谷大川。
“豫兮若冬涉川”,冬天水面冰封。老子生活在北方;
“渙兮若冰之將釋”,早春冰雪消融。老子生活在北方;
“曠兮其若谷”,山洪泛滥,小沟小溪一年一遇或几遇,大川廣谷数年数十年一遇。老子熟悉水情;
“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老子熟悉水性;
“天下莫柔弱於水”(第七十八章)、“鱼不可脱于渊”(第三十六章)。老子熟悉水的世界;
“天网恢恢,疏而不失”(第七十三章)。老子用渔网喻“天网”;
“譬道之在天下,猶川谷之與江海”(第三十二章)。老子以江海、川谷喻“道”。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5-26 08:34:36

【题外话一】


《文子》其书

传世本《文子》的真伪问题,《文子》与《淮南子》的关系问题,《文子》的成书年代问题,聚讼纷纭,是著名的千年学术公案,迄今仍争论不已。

⑴ 定州西汉竹简《文子》的出土,证明了传世本《文子》不是伪书。
⑵ 《文子•上仁》对《老子》第十五章进行逐句的解释,其内容不见于《淮南子》及其他先秦与西汉文献。
⑶ 《文子•上仁》对《老子》第十五章进行逐句解释的部分,其撰作年代,早于《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晚于郭店战国简《老子》。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

“《老子道德经河上公章句》采用章句的形式注经。章句是注解古书的一种体裁。在西汉以前,对注经方法的称谓主要有‘传’和‘解’,还没有‘章句’之名。在汉代,经学兴起,章句之学也流行开来。就体例而言,章句就是为经典分章断句、字词训诂、判定辞义、阐发义理。《河上公章句》严格按照‘章句’的要求,紧紧依附其注解的对象《老子》,分析章节句读,逐句逐章地解释原文,训释词义,串讲经文。”(转载)

“《河上公章句》虽然依经而注,但以章句的形式、因特定读者而对《老子》文本中那些引而未发的思想通过岐解等方式进行了从隐到显、从抽象到具体的继承和发挥,甚至突破《老子》文本的界限,开拓出新的论题,下启了道教。”(转载)

“《河上公章句》作为对《老子》的‘诠释’,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影响虽然不及王弼的注老,但在道教内的影响却非常之大,为道士广泛使用。它事实上的读者主要是道教徒。道士解老一般都以它为底本。唐代道经《传授经戒仪注诀》规定它为道门必读的经典,其地位仅次于《老子》。”(转载)

《河上公章句》为现存最古的《道德经》注本,完整地保留了《老子》原文,具有重要的版本价值。大多数学者认为该书成书于西汉,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成书于东汉中期。



行为与修养: 《文子•上仁》与《老子河上公章句•顯德》的比较阅读


《莊子•天下》
以本為精,以物為粗,以有積為不足,澹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關尹、老聃聞其風而悅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濡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
關尹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常隨人。」
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
人皆取先,己獨取後,曰:「受天下之垢」。
人皆取實,己獨取虛;無藏也、故有餘,巋然而有餘;其行身也、徐而不費;無為也、而笑巧;人皆求福,己獨曲全;曰:「苟免於咎」。
以深為根,以約為紀,曰:「堅則毀矣,銳則拙矣」。
常寬容於物,不削於人。
可謂至極。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按:
庄子总结了老子学说的主张:不争先;避实就虚;不積藏;从容不迫;無為;委曲求全;以深藏为根本以俭约为纲纪;宽容。



《老子》第十五章:“古之善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識。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猶兮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客);渙兮若冰之將釋;敦(屯)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混兮其若濁。」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保此道者不欲盈。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文子•上仁》
古之善為天下者,無為而無不為也。故為天下有容,能得其容,無為而有功;不得其容,動作必凶。
為天下容曰:「與兮其若冬涉大川,猶兮其若畏四鄰,儼兮其若容(客),渙兮其若冰之液,敦(屯)兮其若樸,混兮其若濁,廣兮其若谷。」此為天下容。
與兮其若冬涉大川者,不敢行也;猶兮其若畏四鄰者,恐四傷也;儼兮其若容(客)者,謙恭敬也;渙兮其若冰之液者,不敢積藏也;敦兮其若樸者,不敢廉成也;混兮其若濁者,不敢明清也;廣兮其若谷者,不敢盛盈也。
不敢行者,退、不敢先也;恐自傷者,守柔弱、不敢矜也;謙恭敬者,自卑下、尊敬人也;不敢積藏者,自損弊、不敢堅也;不敢廉成者,自虧缺、不敢全也;不敢清明者,處濁辱、而不敢新鮮也;不敢盛盈者,見不足、而不敢自賢也。
夫道,退、故能先,守柔弱、故能矜,自卑下、故能高人,自損弊、故實堅,自虧缺、故盛全,處濁辱、故新鮮,見不足、故能賢。「道,無為而無不為也。」

《文子•道原》:“其全也、敦(屯)兮其若樸,其散也、渾兮其若濁。濁而徐清,沖而徐盈。”


按:《老子》第十五章用类比的方法罗列了古之屳為道者需遵循的七条行为准则,文子对七条准则做出了解释。

“與兮其若冬涉大川”,文子曰:“不敢行者,退、不敢先也”。 “不敢先”就是不冒进,避免冒险。

“猶兮其若畏四鄰”,文子曰:“恐自傷者,守柔弱、不敢矜也”。 “不敢矜”就是不自大,避免与邻居起冲突而伤及自身。

“儼兮其若客”,文子曰:“謙恭敬者,自卑下、尊敬人也”。 “尊敬人”就是保持谦卑。

“渙兮其若冰之液(釋)”,文子曰:“不敢積藏者,自損弊、不敢堅也”。 “不敢堅”就是保持柔弱。即使在北方,柔弱也是水之常态,而坚硬的冰是非常态。

“敦(屯)兮其若樸”,文子曰:“不敢廉成者,自虧缺、不敢全也”。 “不敢全”就是知道自己不够完整有亏缺之处。

“混兮其若濁”,文子曰:“不敢清明者,處濁辱、而不敢新鮮也”。 “不敢新鮮”就是知道自己不够清明有浑浊之处。

“廣兮其若谷”,文子曰:“不敢盛盈者,見不足、而不敢自賢也”。 “不敢自賢”就是不自满。



《老子河上公章句•顯德》
“古之善為士者”,謂得道之君也。
“微妙玄通”,玄,天也。言其志節玄妙,精與天通也。
“深不可識”,道德深遠,不可識知,內視若盲,反聽若聾,莫知所長。
“夫唯不可識,故強為之容”,謂下句也。
“與兮若冬涉川”,舉事輒加重慎與。與兮若冬涉川,心難之也。
“猶兮若畏四鄰”,其進退猶猶如拘制,若人犯法,畏四鄰知之也。
“儼兮其若容”,如客畏主人,儼然無所造作也。
“渙兮若冰之將釋”,渙者,解散。釋者,消亡。除情去欲,日以空虛。
“敦兮其若朴”,敦者,質厚。朴者,形未分。內守精神,外無文采也。
“曠兮其若谷”,曠者,寬大。谷者,空虛。不有德功名,無所不包也。
“渾兮其若濁”,渾者,守本真。濁者,不照然。與眾合同,不自專也。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孰,誰也。誰能知水之濁,止而靜之,徐徐自清也。
“孰能安以久動之,徐生”,誰能安靜以久,徐徐以長生也。
“保此道者不欲盈”,保此徐生之道,不欲奢泰盈溢。
“夫惟不盈,故能蔽不新成”,夫為不盈滿之人,能守蔽不為新成。蔽者,匿光榮也。新成者,貴功名。

[谷] 谷:空虛。


按:
⑴ 《老子》中的“谷”训为“空虛”是《河上公章句》的发明,遍阅先秦文献,并无“谷”训为“空虛”的语例。
⑵ “除情去欲,日以空虛”、“內守精神,外無文采”、“不有德功名,無所不包”,《河上公章句》语及自身修炼,有明显的治身养生思想倾向,是对《老子》一书的发挥。


《老子河上公章句•顯德》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5-27 08:56:32

5、
【谷無以盈、將恐竭】(谿谷绝而不流、将干涸)


《文子•符言》:“道,至高無上,至深無下;平乎準,直乎繩,圓乎規,方乎矩;包裹天地、而無表裏,洞同覆蓋、而無所荬。”

《文子•道原》:“夫道者,陶冶萬物、終始無形,寂然不動、大通混冥,深閎廣大、不可為外,折毫剖芒、不可為內,無環堵之宇、而生有無之間也。”

按:夫道,包裹天地,陶冶万物。



《文子•九守》:“老子曰:‘天地未形,窈窈冥冥,渾而為一,寂然清澄。’”

《文子•道德》:“一也者,無適(敵)之道也,萬物之本也。”

按:夫一,先于天地,先于万物。



《老子》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文子•道德》:“夫道者,德之元、大之根、福之門,萬物待之而生、待之而成、待之而寧。”

按:道是万物之本,一是万物之始。



北大西漢簡《老子》:“昔得一者:天得一以精(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正。其致之也,天毋已精(清)、將恐死;地毋已寧、將恐發(廢);神毋已靈、將恐歇;谷毋以盈、將恐渴(竭);侯王毋已貴以高、將恐厥(蹶)。是故必貴以賤為本,必高以下為基。”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甲本:“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霝;浴(谷)得一以盈;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其致之也,胃天毌已清、將恐蓮;胃地毌已寧、將恐發;胃神毌已霝、將恐歇;胃浴(谷)毌已盈、將恐渴;胃侯王毌已貴以高、將恐蹶。故必貴而以賤為本,必高矣而以下為基。”

《老子》第三十九章:“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其致之,天無以清、將恐裂;地無以寧、將恐發;神無以靈、將恐歇;谷無以盈、將恐竭;萬物無以生、將恐滅;侯王無以貴高、將恐蹶。故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


按:
⑴ 农耕社会,先民逐水而居,遭遇长期干旱,社会就将崩溃。
⑵ 在本章,老子提出了一种价值排序:天、地、神、谷(水)、萬物、侯王
六合之外:天、地、神。
六合之内:水、萬物、侯王。
⑶ 盛世之初,“谷得一以盈”(谷水丰沛),万物生长、欣欣向荣;末世景象,“谷無以盈、將恐竭”(谿谷绝而不流、将干涸),万物凋敝、将自灭。
楼主:吃饱了混天黑V  时间:2021-06-12 08:36:21

6、
【上德若谷】(上德若水)


上德若谷 VS 上善若水


按:在《老子》中,“谷”(海、江、川、谷、谿)是“水”之马甲。

先秦哲人们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界有着共同的规则,这是中国文化类比思维发达的基础。

老子以“水”喻“道”、以“水”喻“德”、以“水”喻“善”,
孔子也同样以“水”喻“道”、以“水”喻“德”、以“水”喻“善”。(参见《荀子•宥坐》:“……孔子曰:「夫水,遍與諸生而無為也,似德……其洸洸乎、不(無)淈(屈)盡,似道……以出以入,以就鮮絜,似善化……」”)

《老子》其书,用不同的名词概念表达类似或近似的意义(同义或近义),显示了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如用“水”、“天下母”、“玄牝”和“大象”等隐喻表达本根和实体。从义理上说,“水”之马甲“谷”(海、江、川、谷、谿)的出现,既能增加名词概念的多样性,也使类似的概念之间具有互补性。



郭店戰國簡《老子》乙本:“明道如悖;遲夷道□□;□道若退;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真如渝;遲大方亡隅;大器曼成;大音希聲;天象亡形;道□□□□□”

北大西漢簡《老子》:“明道如沬(昧);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榆(偷);桎(質)真如䩱(渝);大方無隅;大器勉(晚)成;大音希聲;天(大)象無刑(形);道殷無名。夫唯道,善貣(貸)且成。”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明道如費;進道如退;夷道如類;上德如浴(谷);大白如辱;廣德如不足;建德如□;質□□□;大方無禺;大器免成;大音希聲;天象無刑;道褒無名;夫唯道,善始且善成。”

《老子》第四十一章:“明道若昧;進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太白若辱;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質真若渝;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北大西漢簡《老子》:“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靜),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有爭(靜),居眾人之所亞(惡),故幾於道矣。居善地,心善淵,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老子》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衆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上] 上:尚,崇尚。动词。

按:老子尚道、尚德、尚善。



[尊道、貴德](尚道、尚德)

北大西漢簡《老子》:“道生之,德畜之,物刑(形)之,熱(勢)成之。是以萬物奠(尊)道而貴德。道之奠(尊),德之貴,夫莫之爵而恒自然。故道生之、畜之、長之、逐(育)之、亭之、孰(熟)之、養之、復(覆)之。故生而弗有,為而弗持,長而弗宰,是謂玄德。”

西漢馬王堆帛書《老子》乙本:“道生之,德畜之,物刑(形)之,而器成之。是以萬物尊道而貴德。道之尊也,德之貴也,夫莫之爵也而恆自然也。道生之、畜□□□□之、亭之、毒之、養之、復□□□□□□□□□□□弗宰,是胃玄德。”

《老子》第五十一章:“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勢成之。是以萬物莫不尊道而貴德。道之尊,德之貴,夫莫之命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長之、育之、亭之、毒之、養之、覆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是謂玄德。”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