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千一百六十二帖 读《路》 

字数:1901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5-28 22:22:17 更新时间:2021-06-01 19:32:48

楼主:中国读书达人  时间:2021-05-28 14:22:17
读书破万卷(5162)·《路》
《路》,现代长篇小说。张金寿著。文潮月刊社1939年12月初版。作者事迹参见《读书破万卷(5072)·<路>》。
张金寿(1916——?),笔名赵天人、斋轩馆阁主。l945年后改名张文铸。北京海淀人。早年在北京小报上发表杂文随笔,1939年从事专业写作,其作品多见于津、京、沪、日本等地的报刊,是华北沦陷时期较为著名的作家。1941年加入华北文艺协会,并进入《国民杂志》任编辑。1944年曾任上海《杂志》编辑,后在苏州任伪江苏省政府教育厅督学室督学。出版有短篇小说集《京西集》()和长篇小说《路》。这部《路》曾以“本刊第一次征募长篇小说当选副选”初刊于1940年5月1日至11月15日《华文大阪每日》第4卷9—11期, 5卷1—10期(正选为田瑯的《大地的波动》)。这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张金寿的影响。当然他后来也因之饱受诟病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华文大阪每日》是昭和十三年(1938)11月1日创刊于大阪、由日本大阪“每日新闻社”与东京“日日新闻社”主办、日本人石原博、须古清等任编辑人与发行人的半月刊,虽然从1943年第10卷起由大阪“每日新闻社”单独承办,改名为《华文每月》, 1944年1月1日起改为月刊,昭和二十年(1945)5月1日出至总第141期后终刊,但它毕竟是在日本出版发行并行销于日本占领区(特别是华北)的一个重要刊物,张金寿的这一行为,难免受到非议。只是在学术与政治日渐剥离的今天,人们可以相对超脱的心境看待这一问题罢了。
一本没有页码的长篇小说——张金寿的长篇小说《路》
12月1日,孔夫子旧书网上有书友拍卖张金寿的长篇小说《路》,我当机立断出手竞拍,虽然品相只有七品左右,但因研究的需要,我还是咬牙竞拍到底,以超出心理价位一倍的价格成为最后的赢家。一周后,卖家将书寄了过来。拿到后我翻开一看,吃了一惊:这本小说怎么没有页码!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我专门与书打交道几十年,见过各式各样的书,几年前曾偶尔见过薄薄的仅有一印张的没有页码的画册,但却没有见过没标页码的书,而且是长篇小说。平时要是有谁对我说某部书没有页码,我肯定认为他是痴人说梦。但这次是我亲眼所见,而且书就在我手上,真让我开了眼界,长了见识。这篇小文的题目也瞬间蹦了出来。
《路》写一个名叫许怀民的村镇苦孩子,由于家境贫穷,小学毕业后只得放弃继续上学的念头转而到工厂去当学徒。由于这是父命的安排而非出于他本心的选择,3年后他虽然学满出师,但却一直无法认同底层(师兄弟们)本真却粗俗不堪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因而也无法真正融入他们的生活圈。他也被他们视为另类。几年来,许怀民虽然默默地承受生活的重压,但内心的倔强以及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念头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他要好的朋友也劝他努力改变自身命运,但怀民念及年迈的父母以及自己身为长子的重任,不得不在枯燥与烦闷中煎熬挣扎。芦沟桥事变后,许怀民失业在家,这使他有时间认真思考自己的命运与未来的选择。迫于生计,他写信向他最要好的朋友义群借钱,却遭到了拒绝。他的那些师兄弟们也一个累得吐血而死,另一个已开始吐血。看到这种惨状,怀民彻底地清醒了过来。虽然他的师傅为他在铁路上重新找了一份工作,但他毅然决定辞掉这份工作外出学习。他知道这几年来他就是耽误在延宕之下,由延宕而产生依赖心理,由依赖而陷入困境。现在他终于明白:路只有靠自己去走,虽然这条路能不能奔向光明尚不得而知,但至少这条路是自己选择的道路,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小说通过对许怀民由屈从命运到为命运抗争的心路历程的描写,再次印证了一个平凡、朴素却耐人寻味的道理:靠天,靠人,不如靠自己!小说的基调有些沉重,但这沉重却正是契合于那个悲惨岁月的时代氛围。不过,由于作品描写较为琐碎,加之作者骨子里对底层人民及其生活方式的轻视,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显在的“贵族气”,冲淡了作者与生活在底层的劳动人民的同情与博爱之心,影响了作品的艺术厚度。
《路》虽然标注“文潮丛书第一册”,但因当年3月《文潮》已停刊,“文潮丛书”也就仅出了这一种。不过主编马博良能在《文潮》停刊后坚持将“丛书”出版,可谓难能可贵。这部书没有页码很有可能是因为杂志社突然解散,刊物停办,而马博良又想将这部书急速出版给作者一个交代,仓促时忘了编页码,又无心细审或者说发觉了这一“错误”也无心去纠正,任由它匆匆上市了。只是不知这本没有页码的长篇小说是否是民国出版物中唯一的一本。(原载《藏书报》2009年3月9日)
评:家境贫穷许怀民,放弃学业当学徒。学满出师心不满,粗俗不堪心如煮。
通过读书改命运,煎熬挣扎念如初。一个累得吐血死,一个吐血更醒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