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观影分享

字数:3363访问原帖 评论数: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6-14 00:15:22 更新时间:2021-07-18 11:50:55

楼主:dcjdrwb  时间:2021-06-13 16:15:22
二战电影 血与火的炼狱 小国寡民的悲歌与呻吟-《一九四四》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2ODc2MDM4MA==.html

无奈、深深的悲哀和无奈,这电影看得心都麻木了,影片想要表达的都不用说,看看影片中人脸的表情就知道了。平常极少关注这种小国寡民,以至于看见这是部爱沙尼亚电影,就突然之间大脑宕机,根本想不起来这个国家在哪。影片看完后只能说处在这种大国夹缝中的小国,在历史的海浪中只能像岸边的沙滩一样,轮番被蹂躏,反复被洗刷,影片中还可以看出苏德两国在当时都没有善待爱沙尼亚,对这个国家有的只是利用和盘剥,爱沙尼亚想要的独立自主,实现起来难如登天,梦想不受大国影响,永远都不可能,如果不是苏联解体,这种电影现在也不可能出现,这就是小国的悲哀。
现在越来越喜欢看这种反映一段战争历史的影片,无论屁股坐在那边,总觉得言之有物、有历史基础,能找到共鸣和反思,现在反而不太喜欢那种凭空想象、云山雾罩、光怪陆离、特技满天飞的电影,不是说不需要,只是现阶段不太喜欢罢了。比如这部爱沙尼亚电影所表现的思想和情感,向人们默默诉说着,无论二战胜利着是谁,都跟它都没有关系,它能得到的只是流血和牺牲,付出和失去。
这电影别出心裁的只使用一条主线,用敌我双方两个不同的视角来讲述同一场战争,影片前半部分从战争中的德国军队开始讲述,此时德军在战场上已经进入战略收缩阶段,加入德军的爱沙尼亚青年和德军一起打击苏军,战斗间歇时,面对上级为了鼓励士气而嘉奖的希特勒签名照片,他们虽然在言语中调侃德国和希特勒,但并不能掩饰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沦为工具和擦脚布的事实,现实的无奈就这样深深刺痛,思想和灵魂在痛苦和无奈中翻滚,但最后还是归于沉寂。
影片的后半部分从苏军的视角开始讲述,看到这你会发现苏军中一样有爱沙尼亚军人,大家同室操戈,苏军一样的利用和盘剥他们,透过这两个视角,揭露了同一个国家的人民由于分属两个阵营,血与火的拼杀最终还是要由自己承受,小国寡民的力量在这两大阵营的挟裹下是那么无助和微不足道,只能通过血腥的屠杀凸显人性的复杂和无奈,同时眼睁睁看着对方血染沙场,其实都是本国人民,面对着昔日的幸福家园被战争摧毁,残垣断壁,想必一定有切肤之痛吧。
我可以理解影片所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因为我的国家走出这种泥沼也没有多少年,而且我们还是一个文明悠久的大国,但我们历经血与火的洗礼,浴火重生走出来了。现在看来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悲哀都是有多方原因所造成,影片中所流出的淋漓献血,国民思想中的深刻伤痕,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痛苦都是一样的。
楼主:dcjdrwb  时间:2021-06-18 15:29:13
神了 残酷坦克战+逆天突围 惨烈的卫国战争-《T34坦克》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3MDgyMjQyNA==.html
如果这电影是真实事件改编的,那真的可以用“神迹”来形容了,这已经不能用开挂来解释了,只能说匪夷所思,你想想,几个在德军战俘营的苏军俘虏,驾驶一辆德军在战场缴获的东拼西凑的T34坦克,在德军围追堵截下竟然逃出生天。原本德军的本意是用他们充当训练的“假想敌”,使德军坦克部队尽快熟悉苏军坦克战法和T34坦克性能,但谁能想到阴差阳错凭借几发藏起来的炮弹,这几个人犹如开了挂,凭借极高的战斗素养和精妙战术,好像打了鸡血般摧枯拉朽,最终成功逃离并反杀,一路狂暴的杀出战俘营和德国占领区,好嘛,这回德国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假想敌变成了真敌人,而且在重兵围剿下还跑了,这回真是窝头翻个,现大眼了。
凭心而论,影片中的德军还是训练有素的,战斗素养也很好,战术严谨,作风顽强、交战凶猛,武器看着也比苏军精致,奈何这几个苏军太逆天,相比之下,在这几个置之于死地而后生、粗野而自信的苏军坦克兵面前,严谨的德军也只能败下阵来,影片结束时德军上校紧攥着苏军坦克车长得手,在惺惺相惜的目光中最终放弃,坦然随己方坦克一起坠入河中就能看出来这一点,我想这就是服了的意思吧。
影片采用了大量的慢镜头来突出炮弹出膛和击穿坦克,或者击中目标时的瞬间,火花四溅、钢水迸射,硝烟弥漫,真实感极高,这特效也是绝了,看着都肉疼,可能电影是想刻意的使用这种慢画面来表现战争的残酷瞬间,反衬这几个苏军坦克兵在绝境下不屈的意志吧。俄国人拍摄这种二战时期卫国战争影片还是拿手的,这种大型战争场面的电影还是得看俄国。
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女主,长得非常符合我对苏联美女一贯的印象,很苏联,很俄国,尤其是女主从战俘营中偷出德军地图后,在和几个德国妇女一起在路边等车的时候,脸上的神情是犹疑、卑贱、忐忑,当看到几个己方战士驾着T34坦克一路狂飙来接她时,那种扬眉吐气的感觉都快溢到屏幕外面来了。极为温暖感人。此时影片安排了了一段相对轻松愉悦的情节,当T34在德国占领区四处突进寻找物资时,可以看出当时的德军后方几乎没有男人了,满城镇只缴了一把老警察的枪。有点搞笑,你想啊,此时男主和女主都可以利用闲暇时光在树林里为爱鼓掌了,能有多紧张。
全片的道具极为逼真,无论苏军还是德军的,你说是从当时战场上开出来的我都信,在战斗场景的选择上也确实是那么回事,以我有限的一点军事知识来说,基本找不出毛病,看着粗糙的苏军坦克外形,体现的都是苏联当时工业的粗犷,反观德国坦克,确实要精致得多,但战场上谁管你精致还是粗糙,管用就行,胜者为王。
这电影可以算是公正的宣传了自己的正义和敌人的邪恶,不算过分,交战双方而已,对于当时的苏联来说,T-34坦克对于卫国战争的意义怎么吹都不过分,这款坦克作为当时苏联的主战坦克,从两国交战的一开始,到其后一系列的战争和战役,到最后攻克柏林都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这是当时苏联不多的选项中的最佳选择,这款武器的意义超出了一般武器的范畴,成了当时苏军对胜利的信仰,一款武器取得这种地位,绝对可以算是最高的褒奖了。
楼主:dcjdrwb  时间:2021-06-28 16:28:29
美国的名匪 追捕这种狡诈的悍匪 只能靠这种老家伙才行-《劫匪》

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3NTE3NDU4NA==.html
这部影片述说的事件,是在M国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片中的警探和雌雄悍匪都确有其人,这个案件无论是追捕过程还是罪犯最后的伏法镜头,都曾在M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但这部电影我从头看到尾心里一直有点狐疑,警探从追捕开始就购买大量武器弹药,似乎就没有打算捕获罪犯,只是想着击毙,这就有点让人想不通了,毕竟当时不是在战场上,哪怕是个罪无可赦的罪犯,不经法院审判就可以乱枪击毙吗?M国不是一直标榜司法独立吗,纳闷。
电影的可看性还是很高的,只要有凯文·科斯特纳和伍迪·哈里森这两个老戏骨主演,就让人有观看下去的欲望,这两个人的演技还是没说的,影片采用平铺直述和平缓述事的方法,把追捕M国历史上最有名的这对雌雄悍匪的过程娓娓道来,从另一个角度演绎大名鼎鼎的雌雄悍匪邦妮和克莱德的另一面。凯文和伍迪饰演30年代鼎鼎大名的老派德州骑警弗兰克和曼尼,两人原本已经退休却又被重新征召上阵,顶着压力和牵绊去追捕已经杀死了13名警察的雌雄悍匪。 我个人认为这就是一部明显的西部片,只不过把马匹换成了汽车,把那些热血沸腾的影像换成了稍显灰暗的平铺直述。可能这是出于为了影片的故事情节而刻意安排的吧。
整部影片就是追捕雌雄悍匪一条线,起初已经退休在家的弗兰克此时担任一家工厂的保安主管,接到当局委派的老同事带来的请求,他也曾犹豫,迟疑,为了验证自己还行不行,影片在此处还插入了一点诙谐幽默的情节,让人会心一笑,但他为了自己的底线依然义无反顾的上路,好在妻子是理解他的,知道他就是这么个人,他是一名警察,当国家需要他时,他就必须与匪徒搏斗。
一出门弗兰克就直奔枪店,购置武器的种类和数量把店老板都吓住了,他所有的做法都让人看的那么舒畅,快意,点明了就是要以暴易暴,在暴力层面和对方平等,此时他的老搭档曼尼也寻味而至,好嘛,此时两人的再度合作一定会在心中感慨万千吧。让人比较奇怪的是这对雌雄悍匪此时却逐渐成为了M国的全民英雄,拥有粉丝无数,民众甚至主动为这对悍匪通风报信、不惜窝藏包庇,这也太反智了吧,难道警察都被杀死了民众会更安全,也不知道这些人怎么想的,当然这也对这两名警探的追捕造成了很多困扰,以后谁再说M国人素质高我就跟他急,呵呵。
这两个已经退休的警察,身体素质肯定不能和年轻的时候比,但他们利用自己丰富的经验,互补的性格,采用最直接的方法办案,顶着下绊子、扯后腿和他们抢功的FBI带来的干扰和压力,打破常规,通过角色互换、痕迹追踪、民情访谈等手段逐渐摸清了罪犯行动路线,成功设伏,最终乱枪击毙这对雌雄悍匪,影片的最后民众争相瞻仰这对悍匪遗容,着实让人哭笑不得,可能在30年代,贫困的民众无处发泄对银行与政府的不满,觉得这两个悍匪为他们伸张正义了吧。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