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要走向回归之路

字数:2502访问原帖 评论数:17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7-03 17:52:04 更新时间:2021-07-09 12:28:02

楼主:连城1688  时间:2021-07-03 09:52:04
中华文化要走上回归之路
错误的学术会在潜移默化中把一个民族带入灾难的深渊,正确的学术能在和风细雨里让一个民族快速崛起。只有学术的强大,才有国家的强大。强大的学术,必有强大的文化支撑。
对于中华文化,我们不需要披沙拣金式的优选,找到基因文化,也就找到了自己。夏文化一直保存在夏商周王室内。《吕氏春秋》记载:“夏太史令终古出其图法,执而泣之……出奔如商,汤喜而告诸侯”、“殷内史向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武王大悦。”《春秋左传》载:公元前516年,“王子朝携‘周朝典籍’出逃……公元前505年,周天子的人在楚国杀了王子朝,典籍遗于世。”有这一条清晰的夏到商至周的文化典籍遗传链,夏文化的存在就很难被否定。
大禹治水文化、言行文化、法治文化、德政文化、精神文化,成为了诸子百家文化的重要思想来源,在此无需多言。文化只不过是自然的衍生品,脱离了自然的文化皆残品。1939年,毛 在工作大会上讲:“历史上的禹王,他是做官的,但也耕田。”大禹文化是在同大自然的搏斗中取得的劳动成果,与自然高度契合,因而才能至善至美大爱无疆。据《御批通鉴辑览》记载:“辛酉七十有八载。神龟出于洛。禹治水时,有神龟负文而出,列于背,有数自一至九。禹因而第之,以成九类。”公元前2156年大禹创《洛书》。《洛书》被世界科学界誉为超级科学,宇宙魔方。
《御批通鉴辑览》记载,禹戊午三十三载:“受命于神宗,摄政。复九州,叙洪范九畴。”公元前2103年大禹制《洪范》。《洪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将人与天地万物融为一炉,其不但是中华文化的核心思想,也是中国性格、中国智慧、中国理念、中国行为的总指挥,凝聚成了中国心,更是西方哲人所向往敬仰的不朽神奇。《洪范》把福、禄、寿、富足、兴旺结合在一起,构成人类最基本的价值观。把五福与短命、疾病、忧愁、贫穷、邪恶、懦弱相伴,构成人类善恶有报的处世观。其文盖甚简约,955个字,字字珠玑,囊括了神妙的治国之理,穷尽天地之道,鞭辟入里,而成不刊之论。它不仅流传于商室和周朝,其理实通于古今。
《吴越春秋》曰:“诗云:‘信彼南山,惟禹甸之。’遂巡行四渎,与益共谋,行到名山大泽,召其神而问之山川脉路,金玉所有,鸟兽昆虫之类,及八方之民俗。殊国异域,土地数量,使益疏而记之,故名之曰《山海经》。”《山海经》也出自大禹,其琳琅瑰奇的篇章,犹如一块一块的璞玉美石,可称得上是历史的第一页,文学的起源,社会学的开端,神话的源府,艺术的宝库。正是有了《山海经》,才使中国的文化更加绚丽多彩,令人神往。
《御批通鉴辑览》说:“王既为众所归,乃即天子位。因所封国为天下之号,以金德王,都安邑。以建寅月为岁首,改载曰岁。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得人证,是为人统。”《夏小正》是一部历法,夏历从夏用到今。《太极》《夏书》《禹贡》都是大禹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
《洛书》、《洪范》、《太极》构成了一套完整的文化体系,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一套完整的宇宙学体系,一套完整的生命学体系。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在这四大体系之内,它就像一张网把人网在网中央。这四大体系奠定了华夏民族的文化、精神、思维、行为内涵,是中华民族之根本所在。这些弥纶天地之道的文化,即便是让世界上最顶级的文化大家们再奔跑千年,也难以企及十之一。
唯神也,不变而通百变,不言而成万物。中医与易学是中国文化的两大法宝。中医的核心思想是《洪范》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洪范•五行》、《太极》阴阳、《夏小正》天干地支与人体脏腑经络的对应辨证关系是中医的理论基础。《洛书》确立了《周易》八卦的方位,《洪范•五行》相生相克关系是易学的核心,四柱八字的依据是大禹创造的夏历(农家历)。因此说,大禹文化构成了中医、易学的骨架,成为了中医、易经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论。若能把中医、易学这些中国最神奇的文化发扬光大,推向世界,距华夏文明的复兴就不远了。
夏禹文化卓越超凡的思想性、科学性、艺术性、实用性冠绝古今,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惊艳绝伦的一颗颗熠熠生辉的明珠,也成就了中国古代文化史的辉煌。其鲜明的哲学观、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汇聚成人们自身的素养,逐渐积淀为了民族心理与民族性格。对立统一的宇宙观和方法论,至今仍然是许多科学家研究课题时的指导思想,体现在当今许多最尖端、最先进的科学理念之中。大禹文化历经数千年淘洗之所以依然根深叶茂,是因为她来自自然,合天地之道,因而能开启心志,滋润生命,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光源,成为了中华民族永久不变的基因文化。可以说,中国文化离开了大禹文化,将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如何将最优秀的文化与生态产业、医疗产业、教育业、旅游业、农业、制造业、文艺、科研等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发展并不断创新是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有效途径,是一条民族文化全面走向世界的科学之路,决定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方向与未来。
大禹是中国科学道路上的先行者、先知者,没有大禹文化,我们不知道中国的历史又会是个什么样子。夏商周时时处处都有禹的影子,因而成就了璀璨的三代文明。百家争鸣,众口铄金,改天换地。秦始,史味变矣,真正的“家天下”开始了。大禹文化成了隐性文化,说教文化成了正统。文化是润物细无声的渗透,文化变,风向变,人心变。中国的历史经过汉唐的几次短暂反弹,正式进入下降通道。放弃伟大,只能成为平庸。
毛 在回顾近代史时说:“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七十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为什么中国推崇了二千年的政治文化毫无抵抗力?实用文化(劳动者创造的朴实无华文化)潜行,空喊文化(非劳动者制造的巧言令色文字)价天,这是中华文化史一大特点。假大空的花架子文化与自然相悖而缺乏生命力,是不经打的。在这个历史关口,疑古之风又把夏史刮的荡然无存,信古者对夏文明的研究又是那么的肤浅,使得夏文化几乎归零,中国最神奇伟大的文化被束之九天而高阁。夏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几乎归零,中华最优秀博大的文明掩埋于历史岩层而无光。中华民族的根虚无缥缈,人们不知是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犹如断线的风筝,失去了方向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