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诗词吟诵的章法和模型】(转载)

字数:3749访问原帖 评论数:4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8-02 00:32:00 更新时间:2021-08-07 06:52:16

楼主:锦绣云溪  时间:2021-08-01 16:32:00
烽火连三月,中国美贸易战一年多了,何止三月!川普断断续续吆喝,有理不在言高,中国好像拿那都不太当回事。若不是外交部发言人隔三差五回答记者几句,生活依然,真的丝毫感觉都没有。我们有自己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任凭风吹浪,胜似闲庭信步,我们信任国家的应对。未必不是暴风雨前的平静,得此闲暇,今就转一篇弘扬传统文化的文章。在近乎全是政治军事经济的硝烟弥漫中,增添点文化味道,供爱好诗词吟诵的朋友参考。

【诗词吟诵的章法和模型】

作者:刘忠义(退休中学高级教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全文

最近,注意到教育部、国家语委发文,要求全国所有教育部门单位学校加强经典诵读工作。经经典诗词的诵读就是吟诵,本文即应这一要求所拟,据自己实践与课外辅导情况,谈谈诗词吟诵的章法与模型。

视频已成为文化活动的重要工具,诗词吟诵时时现于其中。综观整个网上视频诗词吟诵,要么不得诵读章法,随心所欲,使诗词吟诵如读分行散文,要么使诗词吟诵像傩戏演唱、道士做法时的念经,化易为难,拒人千里之外,确实失去了诗词吟诵的语言诵读功能。记得央视节目《国家宝藏》中有一期的诗词处理即是这样,张国立作很一般的朗读,濮存昕就是道士念经般的歌唱。前者极容易,后者很难,实则不如就定谱歌唱。这就使本来很容易学会的诗词吟诵,普通人竟就被拒之门外了。其实,诗词吟诵,是介于一般的朗读和歌唱之间的诵读,是会说汉语就能会吟诵的事情。诗词吟诵又和戏剧念白不同,念白更靠近歌唱,因念白是按戏剧情节要求处理,诗词吟诵则更靠近郎朗读书,又不是读书。

诗,即文字和声音形式可以复制的文学样式,声音是皮,文字是毛,文字依附于声音存在。一首诗词不论是否高度凝练、涵义深刻且富有情感,书之于纸,诉诸视觉,便是文字形式;诵读出来,诉诸听觉,便是声音形式。吟诵,即字随声动,文随吟走。诗句的长短,即诗句字数所体现的诵读声音长度,从容与否,和气息相关,受呼吸控制。相同时间内的气息控制下,诗句字数过多,读来会如说唱,口腔肌肉过于紧张,会失去诵读本意;延长读的时间,气息局促,又会拖沓松散,节奏紊乱,会失去诗词吟诵本意。经验可知,七言句最能体现半逗律,前四字一逗,后三字徐缓;逗前四字,两字一个顿歇,后三字之一前字与二后字各一个顿歇,刚好两个呼气时间。此时口腔肌肉张驰自然,这是诵读节奏即吟诵的基本原理,体现吟诵的从容优雅,闲庭信步。一言句至六言句,亦可仿此理解。

一般朗读强调逻辑重音,诗词吟诵字音的长短强弱逻辑是诗句的韵律章法安排。这样就可以说,吟诵,即有韵律章法的诵读。章法,对诗词吟诵言,即处理吟诵节奏的方法。具体地说,即安排字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变化,具体到各种句子以致篇章的的吟诵节奏的处理。

词是诗余,词的句子有比七言诗句子长的,至于八个字、九个字,甚或更多,往往以领格作吟诵单列句。八字句有三种处理情形,有一字领格,成一七字句合,如柳永《八声甘州》首句:对潇潇暮雨洒江天,“对”字即是一字领格;或是三字领格,成三五字句合,如刘克庄《沁园春·梦孚若》过片第二句:谁信被晨鸡呼唤回,“谁信被”即是三字领格;偶然也会遇到二字领格,成二六字句合,如苏轼《哨遍》最后一个八字句:但知临水登山啸咏,“但知”即可视为二字领格。也会有五字句领成一四式,也会有七字句三字领成三四式,词中甚多,此不举例。

九字句,多是二字领格,成二七式,如李煜《虞美人》片尾句:恰似一江春水像东流,“恰似”即二字领格。或有更多字的句子,都可借用领格法折断,再可借用半逗律顿歇,总可得到句子字数若一、二、三、四这几种。须说明,诗词的句,有时是句的逗处,是呼吸要求的音乐安排,和语法的句不是一回事,勿混为一谈。熟悉掌握了这几种字句(根上说,也就一二字句两种)的诵法,也就熟悉长短句的诵读,也就基本掌握了诗与词的吟诵章法。进一步的要求是注意平仄律,更高的要求是体现诗词的感情。吟诵的章法,也就表现为这三步。

一字句的读法,实际只有一种,却可表现为停止与延长,如毛泽东《十六字令》首一字句:天,可读为“天——”。字音延长与否,都应占有不少于三个字读音的时间长度。《十六字令》这里,显然干脆利索较好,但苏轼《哨遍》过片一字句:噫!就要拖泥带水。更多领格一字读法声音的延与止,非时间的延与止(以下同),根据词意感情要求安排。

二字句的读法,有两种。如李珣《河传》首句:春暮,一种是连读:“春暮——”,一种是分读:“春——暮”。因这首词连俩二字句,作为区别,连分二法应各用一次。

字音在句中的强弱处理也须注意,一字句只有一个字,相对于其他句字,自然按强音朗读;两字句的强音,连读应在第二字,分读在第一字。若二字分读为句尾,都须强音。

三字句区别于一般诵读,只有一种读法,如毛泽东《沁园春·雪》有三字句:须晴日,读如“须——晴日——”。吟诵时,第一字的音取延与止法,依据个人的表现力处理,只时延须留够。遇到连三字句时,为表现变化,首三字句可等分。如岳飞《满江红·写怀》下阕首句:靖康耻,可读成“靖—康—耻——”。再如《水调歌头》《鹧鸪天》等,有连三字句处,首句亦可等分处理。三字句可看成二字句两读法前分后连的叠加减字而成,重音位置亦然确定。不可读成如“须晴——日——”,这样读,既不合呼吸习惯,也不合美学实践。

四字句的读法,只是二字句俩读法组合,共四种。如毛泽东《沁园春·长沙》,首韵三个四字句,可读成“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首句亦可处理成“独——立寒——秋”,以表现为与另两个四字句不同的变化。七言句前四字,亦可用俩连读法。只是单四言句等,不宜都此法,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如此下来,明显呆板,韵味不足。

五字句,一般都可读成前二后三,二字后半逗用顿号,后三字依一般三字句法。如王之涣《登鹳雀楼》全文可读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此例完整节律注意了字的平仄处理,一般亦可四句皆如第一句读法。五字领格句,如毛泽东《沁园春·雪》中句:望长城内外,为前一后四,显然应处理成“望——长——城内外——”。

六字句,为仨二字句,逗在四字尾。若在意字的平仄,如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下片可读如: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第一句或读如“六盘——山上——、高峰——”,亦可处理成和二四句同,惟第三句别样。

七字句一般前四后三,前四字一般注意字的平仄连分,亦可两字均连读法,半逗处须至少多停(读)一字长,后三字读法不再赘述。如陆游句:

山——穷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亦可读成:山穷——水覆——、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吟诵,一二字句读法为本,以至三四字句,进而五六七字句,诗句诵读基本就这几种形式。吟者均可依据句法,得出章法,安排诗词的“吟谱”,建立起吟诵模型,读出节律。以上诗例中,顿号标识半逗处,时延不少于一个字音长。

再举毛泽东《沁园春·雪》为例,给一完整“吟谱”模型,体会此词牌节律。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说明:此“吟谱”看似像有字句后有延时,有的没有,这只是简化的字句型的表示。句尾(特别句尾)都有延时,四字句甚至会延长到本句时长,大体以呼吸舒缓为准,须得练习体会。此牌每片四韵,一二韵各有一个分句连读,第三韵连两个分句连读,须加以注意。

诗词吟诵的章法,即是诗词声音本身的反应,体现吟诵节律,有其历史渊源。古人未有录音设备,诗词怎么吟诵,今人不知。今人多以五四之后传承,故而唯有散文读法与念经唱法并存,独无别于二者的诗词吟诵。或许念经之法,有可能更适于诗余,甚至譬如屈原《九歌》,或为一法,但绝非齐言诗句吟诵之法。本人幼稚师塾时,得师承一老先生——老先生早已乘鹤西去,今寿应有近百三十岁,据说是位清时秀才。教授即是此章法,回忆学的就该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今本人承继师法,又几十年耕耘总结,应该说此吟诵章法,该是吟诵正法,至少明显区别于如今常见的诗词唱与读。书于此,供各位参考用。

楼主:锦绣云溪  时间:2021-08-04 16:22:27
从实践可知,吟诵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事情。简单是人人都以为自己会,也确实如此,能读会读即可。但使别人也能按一定章法,最大限度发挥出诗词应有的韵味,就有所讲究了。这大概就是本文的目的。

就和填词一样,没有去想到改变词谱的,就只能叫“依声填词”。既如此则限定了填词,事实上那也就限定了怎么样吟诵,可事实是人们并没有体现出声音的这种限定。因为人们不注意到,其实也是有“吟谱”的,不管什么方言,按相应的章法都能读出诗词的情绪。因为诗词格式本身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声音的表达方式,只是我们肯遵守与否了。
楼主:锦绣云溪  时间:2021-08-06 08:11:43
@二点零排量:
小时候听长辈们读诗,不是读,而是唱。特别是入声字产生的顿挫感,美极了

锦绣云溪:2021-08-06 08:08:05 评论
评论 二点零排量:动听那是自然,无入声地区人看昆曲《十五贯》,就品的是那个味。只是那是吟唱,不是吟诵,门槛高,一般人掌握困难。吟诵,近于说话,平白如话,自有一番动听。可以成为写诗人自得时情绪的流露,又符合诗词韵律,别人还易于复制。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