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太后“蹊田夺牛”,从中牟利(96)

字数:3774访问原帖 评论数: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8-08 21:39:25 更新时间:2021-08-14 00:43:36

楼主:陈存选A  时间:2021-08-08 13:39:25

一、典故及其出处
典故:蹊田之牛,夺之已甚。或省为蹊田夺牛。
语义:原指东汉安帝成年后,太后邓绥仍坚持称制终生,没有周公摄位还君的大义,还残酷迫害谏言归政的郎中杜根,落下“蹊田夺牛”,从中牟利的话柄,结果,她死后,安帝效法宣帝族灭霍氏先例,终致邓氏家族灭族的历史典故。后来用以比喻不听智者深谋远虑的建议,反而加以迫害,而致使自身遭到灭顶之灾的悲剧。



皇后邓绥
出处:南朝·宋·范哗《后汉书·皇后纪》,邓后称制终身,号令自出,术谢前政之良,身阙明辟之义,致使嗣主侧目,敛衽于虚器……将杜根逢诛,未值其诚乎!但蹊田之牛,夺之已甚。
二、15岁入宫,22岁为后
邓绥〔81—121年〕,南阳郡新野县人,为开国元勋太傅邓禹孙女,汉和帝刘肇第二任皇后。她以太后身份临朝称制终身,为东汉的“慈禧太后”。
邓绥自小聪慧,体贴尊长。6岁,她开始读史传经书,爱提问题,研究深入,而不问家事。父亲邓训为护羌校尉,他看出,她与众不同,经常同她研究问题,商讨事情,她总能有板有眼,说出个道道来,胜过几个哥哥。
和帝永元7年〔95年〕,她15岁,入选进宫,明媚高挑,姿色出众,风采动人,引入注目。第二年,封为贵人。她敬奉阴皇后,亲和诸妃嫔,善待众宫女,敏捷智慧,温淑恭谦,通情达理,善解人意,大家喜欢,和帝宠信。
于是,邓贵人又巧施心计,自卑自持。在后宫,繁花似锦地,莺歌燕舞时,她却独树一旗,朴质无华,低调为人,以退为进,以让为争,曲体人情,事事用心良苦;修身进德,处处费心劳神,以柔胜刚,以弱示强。永元14年〔102年〕,阴后失宠被废,和帝认为邓贵人德冠后宫,立为继后。
永兴元年〔105年〕,27岁的和帝,英年而逝。原先,和帝拟立长子、平原王刘胜为太子,因邓皇后反对而搁置。可是,到这时候,她临朝称制了,自己仍然无子,于是,她便先立和帝少子刘隆为帝,是为殇帝;七个月后,殇帝病逝,她又立和帝侄刘祜为帝,是为安帝。安帝13岁,仍尊她为皇太后,继续临朝主政。



东汉贤君汉和帝刘肇
三、号令自出,称制终身
汉和帝刘肇〔79—105年〕,是一位顶天立地的古代贤君。他10岁继位,14岁亲政,27岁去世。虽说君临天下不足14年,但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继“明章之治”,开创的“永元之隆”,把东汉帝国推向鼎盛。这时期的帝国,疆域辽阔,四夷安定,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人口激增到5325万,史无前例;西域都护班超,雄踞西域,扬威中亚,将东方丝绸大国的盛名,传遍大秦,远及西欧。
就是在这样的国力鼎盛之际,邓绥利用皇太后身份,临朝称制,主政帝国。她先后拥立俩帝,号令自出,独揽朝纲,摄位终身。
这此期间,她充分利用先帝构建的权力框架,又起用贤臣能吏杨震虞诩,还任用史家班昭为顾问,注重借鉴历史经验,希望保持“永元之隆”,以求帝国永远兴隆昌盛。
她重视教育科学,力主兴办贵族学校,鼓励蔡伦发展造纸事业,支持张衡研究天文学,并制造浑天仪器。
她制订官员考核制度,使官员俸禄透明化,杜绝贪污腐败。
轻徭薄赋,减轻税收。亲问狱情,昭雪冤案。
改进农业技术,制定移民政策,开发江南沃土,使之变成帝国粮仓。



办公中的邓太后
最大的政绩,是赈灾救民。她积极筹措救灾款,执行土地借贷法,渡过“水旱十年”的大灾,使帝国经济没有崩溃,能得以复苏。
她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杜绝浪费。放归部分宫女,精简宦官杂役,节省内府开支,并严格把关,全额济民。
她利用外戚宦官,议定大事,传达旨意,但又严防他们嚣张跋扈,不许徇私弄权。〔不过,她种下了外戚弄权、宦官干政的种子,从此之后,太后称制、外戚弄权,幼帝亲政、宦官夺权,你方唱罢,我又上台,在争夺中,帝国大势,江河日下,滔滔不反,最终自我崩溃,退出历史舞台。〕
这一时期,举国上下,官场廉洁,政风清正,她虽然丢掉了西域,搞乱了西羌,边疆局势大起大落,但是,帝国内地也只是从鼎盛缓缓地走向下坡路,而没有出现触目惊心的崩溃态势。
安帝建光元年〔121年〕初春,邓太后身患重病,但仍坚持抬着上朝,顽强地抓着权力不松手。到了三月,她病重离世,享年41岁。其时,安帝已经28岁了。
在这个时候,她依靠外戚,任用贤能,组建的以邓氏集团为核心的权力体系,仍然把持着帝国权柄。
四、“蹊田夺牛”典故本事
皇太后邓绥,自和帝驾崩,至她病重去世,整整16个年头,她摄位称制,独揽朝纲。其间,尽管嗣君安帝早就成年,但她没有代理摄位的良品,不懂还政于君的大义,拒绝采用周公的智术,一直死死地抓着国柄不放,从而致使嗣君,庄严天子,正规皇帝,长年累月,无所事事,只能整顿好皇冠,空拥着至尊宝座,而面对着摄位代理的她,怨恨地侧目而视,恰似后世的光绪皇帝。



国民议论:蹊田夺牛
邓绥主政时,邓氏一律得到提拔和重用,整个家族都受到荫庇。邓康是她的堂弟,她违规授利,并封为越骑校尉,他享受着厚禄,手握着重兵,是太后麾下的风云人物。但他头脑清醒,性格耿直,鉴于前朝和先帝时外戚覆灭教训,深怕重蹈满门抄斩之祸,出于真心,一再直言相劝,希望太后深明大义,知人善任,早日放手,归政皇帝,直至争执动怒。明明一片赤诚,却被罢官躯逐,并开除宗籍,不准姓邓。
司空周章也多次上书,要求太后归政嗣君,邓绥却置之不理。于是,他组织谋变,拥立刘胜为帝,以图迫使太后交出权力,结果,事败自杀。
郎中杜根,性格朴实,喜欢较真,他认为摄位归政,天经地义,理所当然,岂容怀疑?便不畏风险,顶风而上,呈书太后,谏言还政皇帝,披动了她的逆鳞。结果,太后大怒,下令逮捕法办,把他装进布袋,在大殿上给活活打死。执法人心里清楚,知他罪轻,如同他牵着牛践踏了太后家的田地,太后不应该夺他的牛,更不应该夺他的命,轻罪而重罚,量刑太重了。于是,他冒着杀头的危险,私下告戒行刑人,不要下大力气打,要手下留情,务必保他性命,并且打完后,立即把他抬出城,使他得以苏醒。为了逃避太后耳目,杜根躲藏宜城山,做酒保15年。
后来,安帝听人说,杜根一片忠心,以为他死了,便诏告天下,寻找他的后代,拟录为官员。杜根闻讯赴京,被任命为侍御使。当年不少劝谏还政而获罪的官员,都得到提拔,平原郡吏成翊世,还拜为尚书郎。
世人感叹,邓太后“权力欲”也太强了。她没有还政的良品,也没有明智的远见,为了保住权力,不惜迫害谏言还政的人,犯下“蹊田之牛,夺之已甚”,还要夺牵牛人命的双重重罪,而不自知,“失火钻床肚”,“遇刺紧闭眼”。结果,物极必反,时局迅速向相反的方向转化。
邓绥去世了,已经28岁的安帝,立阎姬为皇后,于是阎氏外戚也得到重用。这是合乎事理的正常事,而邓氏家族却利令智昏,认不清时势,仍坚持打压,不容他人插足国事,企图继续保住邓氏家族一统天下,他们竟然糊涂到连“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常识也不懂,结果,没有社会基础的安帝,忍无可忍,不得不依靠宦官仆役,效法前朝宣帝族灭霍氏家族先例,族灭了邓氏庞大家族。



汉安帝刘祐
五、享受权力,不明大义
邓绥一生,风光走红,精彩纷呈,她为东汉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为后人提供了说不完的话题。
邓绥,少女时代,不事家务女红,专心读经诵诗,刻苦钻研,喜欢讨论,在研讨中把握书本真知,理解历史真髓。这是她从政的知识储备。当然,史学家班昭,是她的忘年交,她拜史家为师,顾问国事,当是她明智之举。



邓太后的史学顾问班昭
她风华出众,善解人意,人见人爱,深得人心,入宫次年,就封为贵人。
她又巧用心计,以柔克刚,压倒众妃,斗垮皇后,而成为继后,登上女人的荣誉顶峰。
她22为后,25为太后。27岁的和帝之死,对同样年轻的她,是不幸,又是大幸,这可让她在人生的道路上,又登上常人难以企求的权力顶峰:太后临朝称制。
这一难得机遇,她把握得很紧很牢。首先,她力排众议,拒绝立长制,而立出生仅百日的刘隆为帝,她又知后事难料,同时就招入和帝兄子、13岁的刘祜,放在身边。七个月后,刘隆病死,她又拒绝立嫡制,主张立侄,而不立子,马上强势推出刘祜,过继给和帝为子〔其实,和帝有长子刘胜在世,过继不合法制〕,立为皇帝,是为安帝;安帝年幼,她仍以太后身份称制。这几步棋,紧紧相连,环环相扣,她牢牢控制,执掌乾坤,不容他人插手。
由此可见,推翻所有皇位承袭制度,一手强势操纵,完全按照自己私心,立幼不立长,立侄不立子,布下了神妙之棋。这样做,她即可以称制之权,拥立之功,把嗣君永远捏弄在手中,做宣泄权力欲的遮羞布,根本就没考虑,如此行事,将会把嗣君搓揉成什么样子。汉安帝一个大男人,应该顶天立地的天子,却因邓氏掌握大权,他没法结交贤臣能士,竟然无可奈何,性格扭曲,只能听命于仆役,匍匐于内臣,这不是她的罪过吗?但这正是她称制终生的秘密。后人,可以从她俩身上,清楚地看到慈禧和光绪的样子。
邓绥一生,从善解人意,到工于心计;从蹊田夺牛,到玩偶皇帝,有治国理政之绩,无摄位还政之义;有知人善任之长,无自知者明之智,享受权力,风光一世,不明大义,玩完邓氏。
陈存选
楼主:陈存选A  时间:2021-08-13 15:50:34
邓绥,如果一直聪慧如初,临朝称制后,怀母亲之慈,持周公之义,—面主政,一面指导少君,并到时还君大政,退入幕后辅佐,那么,她在历史上的地位,可能在明德马后之上,居于历史上女性之首。但是,对安帝,她缺少母亲之慈 ; 对摄位,她没有周公之义,贪恋权力,还"蹊田夺牛",犯了大错,而不自知,结果呢 ? 亏损了名声,玩完了家族,更败坏了帝国的大势 ! 她,留给了不幸的历史遗憾,说不完的人生话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