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5~地下文物看陕西*陕西历史博物馆

字数:109454访问原帖 评论数:5761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8-11 19:32:41 更新时间:2021-12-20 10:21:42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7 15:48:16
玉板都有一定的厚度,唐代的特点是正面面积较小,背面面积稍大,周边呈坡状。
它们不仅是腰带上的附属物件,更是等级的标示,只有很高的官员才能使用玉带。
民间腰带上也有玉质装饰,如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腰间延陵剑,玉带明珠袍”。这里应指腰带上比较随意、美观而时髦的装饰,与官员的玉带不同。
何家村的白玉纯方带、骨咄玉带、深斑玉带共置一盒,盒内墨书:“白玉纯方胯十五事失玦。骨咄玉一具,深斑玉一具各一十五事并玦”。都是完整的一套,如果去掉圆首矩形扣柄和圆首矩形铊尾,正好十三,应是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使用。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7 22:06:31
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一书,冶金技术产生后,耳环才出现,最初大多由青铜制成。但唐代女子不尚穿耳,也无耳环,虽然在个别唐墓中发现一些耳环,但多为少数民族遗物。
到了宋代之后,穿耳之风才开始盛行。北方少数民族普遍有带耳环的习惯,连男子也流行穿耳。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09:04:14
在中国古代,穿耳戴环曾经是“卑贱者”的标志。明代《留青日札》一书中说: “女子穿耳,带以耳环,盖自古有之,乃贱者之事。”原来穿耳的最初意义,并不在于装饰,而是为了起到警戒的作用。因为有些妇女过于活跃,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上扎上一孔,并悬挂上耳珠,以提醒她们生活检点,行动谨慎。但那个时候的女子对穿耳之举,并不像现今妇女那么热衷,而是处于被迫的地位。到了宋明时期,由于礼教思想的抬头,妇女穿耳之风,空前流行;不说一般的妇女,就连皇后、嫔妃也不例外。时间一长,穿耳戴环便形成了风气。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1:36:27
过去没有自来水,洗手用盆,皇家的洗手盆自然不一样!
鎏金鸿雁纹衔绶纹银匜,外壁分别有三组对鸟图案:鸳鸯、鸿雁和另一种雀鸟。鸳鸯的图案在唐代生活中非常普遍。
匜是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中常见的器皿,是贵族洗手的用具,前端的导流槽用于注水,下面用盘子盛接,在汉代以后就很少见了。
从新、旧唐书的记载看,匜是唐代贵族礼仪活动中重要的水器。匜出土数量不多,见于报道的共有三件,仅何家村窖藏就出土两件。
这件银匜的导流槽和底部圈足都是焊接上去的,使用了一种从西亚传过来的焊接技术,其中主要原料是梧桐树的树脂,焊接处非常牢固,历经一千多年的岁月洗礼也没有脱落,足以证明唐代金银器焊接工艺的高超!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1:37:02
金盆,是容器,也用作洗涤或盥洗,从古至今,是一种被广泛使用的生活实用器。
用陶制盆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用金银贵金属制作盆则出现于文明发达时期。
而金盆则只有地位尊贵的皇室贵族才可以使用。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1:37:33
唐代,金盆是皇宫内常用的洗漱器具。
皇子(女)出生后三天,皇宫中要举行隆重的洗儿会,为皇子洗身时要用金盆。因此,也有人将金盆称作洗儿盆或浴盆。

素面金盆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1:38:44
何家村窖藏一共出土了两件金盆,另外一件金盆与这件形制、大小几乎相同。
这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唯一两件唐代金盆,也是现存时代最早、分量最重的古代金盆。
这件赤金盆是用金片捶打制成的,在盆口沿处向外弯折,形成便于手捉的边沿。器壁光滑规整,由内底中心点处向外有密集的粗细不一的螺旋纹,一直延续到腹壁。金盆的内外壁留有许多擦痕、磨痕、斑痕,从这些痕迹分析,这应该是一件使用器。

赤金盆(陕西古代文明展展出)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1:46:40
唐代熏香文化盛行,不仅香炉种类繁多,有塔形、豆形、 狮形及圈足、多足等众多样式,还有香囊、熏笼等熏香器具供不同场合使用。
熏香不仅有祛秽除害、净化环境的实际用途, 还是大朝会、敬神礼佛、祈祷发愿时的必备仪式,与礼仪所强调的庄重感、文人和贵族阶级的精神追求及生活意趣联系在一起。
人们认为将佛经盛放在香囊之中,随身携带,能起到消灾辟邪的作用。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1:47:52
直到16世纪,欧洲航海罗盘才出现一种常平架,和此香囊原理一致,无论怎样摆动,罗盘总能保持水平状态,这也是现代陀螺仪的基础。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1:48:16
五足三层银熏炉,唐代贵族使用的熏香器。

这件银熏炉由三部分组成:上层为半圆形盖,盖面镂刻三层如意云纹,中间铆有一仰莲瓣宝珠钮;中层为一周忍冬桃状纹饰;下层为圆盘状炉身,炉盘内墨书“三层五金半”5字,有五个兽蹄形足,其间设置五根链条,使熏炉既可以平放,也可以悬挂。中层与下层结合处焊有两朵如意卧云,起固定作用。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1:48:58
银锁是唐代贵族重要的生活用具。分锁体和钥匙两部分,至今尚能使用,开锁自如。制作精美,纹饰考究,唐诗中有“银匙开香阁,金台照夜灯”的诗句。
何家村窖藏出土银锁共17件,最大的长19公分,最小的长10公分,工艺相同、纹饰相近。也许这里的银锁并不是一般意义的实用器,可能为了某种仪式而进行的特意收藏。这种结构的锁一直延用到近现代。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5:39:41
何家村窖藏中出土的银饼共计22件。其中4块为錾文银饼,浇铸成型,表面有锤揲痕迹。
“怀集”即今广东省怀集县,是当时重要的产银、用银地区。银饼上錾刻的铭文内容分别为:县名、纪年、来源、重量、负责官员及工匠的职务、姓名。錾文的格式、内容与唐代文献记载一致。这些錾文银饼反映了唐开元年间岭南地区可能用银交纳赋税。

身材圆圆胖胖的是银饼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5:40:12
唐初由于白银的开采量很小,白银并没有作为法定货币,主要在进贡和缴纳赋税时才用得到。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5:44:12
古代银铤主要出现在唐、宋、金时期,常见形状有圆首束腰、平首束腰和弧首束腰。元、明以后的类似银块,称为银锭、元宝。
身材瘦长的是银铤,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5:53:49
唐代初期,地方向朝廷缴纳赋税是以布匹和粮食为主。因为有的地区偏远,布匹和粮食体积庞大,也很重,而且在路途上还容易损失,所以后来为了方便,减轻运输的辛劳,就将这些东西折合成等价的银饼或银铤了。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5:54:39
鎏金鹦鹉纹提梁银罐,何家村的第四件国宝,前面三个不知道还记得不?
银罐器身空白处用鱼子纹填满,象征着多子多福。
银罐的肩部有一提梁,是迄今已知唐代银罐中最大气和精美的一件,更传奇的是,出土时罐内尚存有半罐水,水上浮着一张极薄的金箔,其上立十二只精致纤细的赤金走龙。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5:55:45
12件小金龙只展出了一半,有可能是投龙祭祀仪式中所用的法器。
投龙祭祀的活动来源于道教的天、地、水三官信仰。古代帝王祭祀山川,惯用“沉埋”形式,祭山用“埋”,祭水用“沉”。早期用于“沉埋”的祭物,有金银器、铜器等。
唐代逐步形成了沉埋金龙玉简的固定礼仪。它的一般方式是将写有愿望的文字玉简和玉璧、金龙、金钮等器物一块用青丝捆扎,待举行醮仪后,再投入名山大川之中,作为升度之信,以奏告三元。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5:56:18
工匠用金条先掐编出身体,然后插上尾巴和角,最后用錾子錾出鱼鳞纹的装饰。由于是手工制作,每个与每个都不完全相同。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8 15:57:20
银罐盖内有墨书“紫英五十两,白英十二两”。
紫石英、白石英均为矿石类药物,是炼丹的重要原料。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炼丹术的国家之一。炼丹术约形成于公元前2世纪的汉武帝时期。唐代统治者为了制造“君权神授”的舆论,利用道教祖师李耳姓李的巧合,尊老子为唐王室祖先,并大力尊崇道教,道教的炼丹术便在帝王的支持下盛极一时。


楼主:cantik新家  时间:2021-08-19 15:52:31
今天来讲讲炼丹术,(#^.^#)

“丹砂”通常被人们称为“朱砂”、“真朱”、“贡砂”,为天然的辰砂矿石,是唐代炼丹的常用药物,丹家认为将炼丹原料盛放于金银器皿中,会沾染金银之气,能巩固和提高药效,因此何家村出土的丹砂均盛放于有墨书标记的银盒内。
唐代质量上乘的丹砂是很难得到的。而何家村出土丹砂不仅质量好,而且数量多,总重达两百余两。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