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说三国:以史实讲三国

字数:531135访问原帖 评论数:803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8-20 23:51:59 更新时间:2022-09-06 18:48:11

楼主:秦时汉唐  时间:2022-06-04 11:21:59
二一二 孙权称帝

吴黄武八年(229年)春,孙权对曹休的战争取得了预期效果,文武百官纷纷上书,请求孙权登基称帝。
孙权假装谦虚,客气地推辞了。
但私下里,他仍然在卖力地为自己登上皇位造势。
这年四月,夏口、武昌等地都纷纷传言,有黄龙、凤凰出现。
东吴境内,一首童谣开始四处流传:“黄金车,班兰耳,闿昌门,出天子。”
总之一句话,东吴各地吉兆呈祥,歌谣传唱,吴中要出真命天子了。
四月十三日,吴王孙权在文武百官的不断劝谏下,终于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鄂城区)即皇帝位,国号吴,改年号为黄龙,大赦天下,史称东吴大帝。
又追谥父亲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哥哥讨逆将军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吴王太子孙登为皇太子,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
其余各将军、官吏都晋爵加赏。
三国鼎立正式形成,中国真正进入三国时代。
孙权制作黄龙大牙旗,常竖矗于中军,各军进退,都视大旗所指而行动。
为此,他又命胡综作赋,说:“帝高辛诛杀共工,帝虞舜征伐有苗,夏启讨伐有扈氏于甘地,商汤击败夏桀于鸣条,周武王在牧野击败商纣,汉高祖在垓下困死项羽,如此等等,无不用兵行事,靠战争才建起功业.....四灵旗布列四方,黄龙牙旗矗立中央,旗上绘图取形日月,旗名称作‘太常’,卓然矗立,六军所望.....军队行进打算转向,黄龙旗率先转移,金鼓不必鸣响,一切变化处于静寂,隐蔽朦胧如神灵所在,所有行动可谓奇妙神秘。从前武王伐纣,有赤乌衔书显灵,如今在我大吴国,也有黄龙吐符之征。这都契合《河图》、《洛书》的卦辞,动辄与天道相应,天意人事两相赞和,神签上显示这是吉庆。”
孙权称帝后,文武百官都来朝会,共同庆贺。
孙权终于得登帝位,感概万千,发表讲话时把功劳归功于周瑜。
绥远将军张昭,赤壁之战时曾力主迎接曹操,投降东汉朝廷,这时举起杯,也想要歌功颂德几句。
孙权没等他开口说话,就说:“如果当初听了张公的计议,现在已经要饭了。”
张昭羞愧难当,伏在地上,汗流不止。

吴黄龙元年(229年),孙权为表彰陆逊的功绩,在大将军之上设置上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
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
九月,孙权迁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留下太子孙登及尚书九卿在武昌,让陆逊辅佐太子,统领留守武昌的宫府事宜,并掌管荆州及豫章三郡事务,监督全国的军政大事。
孙权任用诸葛恪为太子左辅,张休为右弼,顾谭为辅正,陈表为翼正都尉,谢景、范惧、羊慎等都为宾客,辅佐太子孙登。
一时之间,东宫可谓人才济济。
诸葛恪(203年-253年),字元逊,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大将军诸葛瑾长子。
诸葛恪身高七尺六寸(约1.8米),少须眉,鼻梁曲折,额头宽大,嘴巴大,声音高,少年时就有才名。
二十岁时,诸葛恪被拜为骑都尉,与顾谭、张休等人侍奉太子孙登讲授道艺,成为好朋友,从中庶子转为左辅都尉。
诸葛恪聪明伶俐,才思敏捷。
孙权是个喜欢玩笑嘻戏的人,因为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脸长似驴,孙权在大会朝臣时,让人牵一头驴进殿,用长标签贴在驴脸上,标签上题写“诸葛子瑜(诸葛瑾字)”几个字。
诸葛恪跪下说:“恳请让我用笔加上两个字。”
孙权同意了,命人拿了一支笔来。
诸葛恪在标签上续写了“之驴”二字。
在座的人都为诸葛恪的急智叫好,在场顿时响起一片欢笑声。
孙权高兴之下,把驴赏给了诸葛恪。
有一天,孙权见到诸葛恪,问他:“你的叔父(诸葛亮)和你父亲哪个强些?”
诸葛恪毫不迟疑地回答说:“我父亲强些。”
孙权问他原因。
诸葛恪回答说:“我的父亲知道该为什么人做事,叔父却不知道,所以我父亲要强些。”
孙权听了,哈哈大笑,心情愉悦。
他叫诸葛恪给大家依次敬酒。
轮到张昭面前,张昭已有点醉意,不肯再饮,对诸葛恪说:“这不是敬老的礼节。”
孙权说:“你能叫张公理屈辞穷,那么他就不得不饮这杯酒了。”
诸葛恪于是反诘张昭说:“从前太师姜尚九十岁,还执旗持钺,仍未告老。如今领兵作战的事,将军你在后,饮酒吃饭的事,将军你在前,怎能说这不是敬老呢?”
张昭无话可说,于是饮干杯中的酒。
后来,蜀国的使者来到吴国,群臣都来会见。
孙权对蜀使说:“这个诸葛恪向来喜欢骑马,你回去告诉你们丞相,为他送一匹好马来。”
诸葛恪一听,马上跪拜致谢。
孙权说:“马还没有送来,谢什么呢?”
诸葛恪回答说:“蜀国是陛下在外面的马厩,今天有此恩诏,马是一定会送来的,我岂敢不谢恩?”
看这马屁拍的,孙权不舒服都不行。
如此种种,孙权觉得诸葛恪确实不同凡响,就想考察一下他的能力,任命他为代理节度,接替去世的徐详掌管部队的粮食供应。
这个工作常常是文书往来,非常繁琐,诸葛恪性情奔放,不是太喜欢。
诸葛亮听说诸葛恪代替了徐详,也写信给陆逊说:“家兄(诸葛瑾)年纪大了,而诸葛恪性格疏漏,现在他主管粮食供应,粮谷是军中最要紧的东西,我虽然在远处,也暗地感到不安。请足下特别为我转告至尊。”
陆逊把诸葛亮这话告诉了孙权,孙权立即让诸葛恪转而去领兵。

更多内容,请光顾 知古今 https://www.zhigujin.com
楼主:秦时汉唐  时间:2022-06-05 16:36:32
二一三 东吴人杰


张休(205—245年),字叔嗣,徐州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人,张昭之子。
张休精通文史,初为太子中庶子,传授太子孙登《汉书》,拜右弼都尉。
孙权时常狩猎,每每到黄昏才回来,张休曾上疏劝谏,孙权对张休的上疏很满意,并向其父张昭展示张休的上疏。

顾谭(205年—246年),字子默,吴郡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顾邵之子,顾雍之孙,因为高见卓识,特别受太子看重。

陈表(204年—237年),字文奥,庐江松滋(今安徽安庆市宿松县)人,陈武庶子。
陈表与尚书暨艳的关系亲密,后来暨艳获罪,当时人人自危,都设法保护自己,许诺相帮者甚多,但真正出头者则少,惟独陈表不这样,因此士子们都非常敬重他。
陈表初为太子中庶子,后被授为翼正都尉。
吴黄龙元年(229年),陈表的哥哥解烦都督陈脩去世,陈表的母亲不肯侍奉陈脩的母亲,陈表对自己的母亲说:“哥哥不幸早逝,我总管家中事务,理当奉养嫡母。母亲如能为我委屈一下,承顺嫡母的话,那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母亲不能做到,就只好出去另外居住了。”
陈表的母亲被他的道义及公正之心所感动,两位母亲从此和睦相处。
后来,陈表以父亲陈武战死沙场为由,请求被任用为将领,领兵五百人。
陈表想得到兵士们的效力,便倾心善待他们,兵士们都很爱戴和依附服从,乐于为他效命。
当时有人偷盗公家的东西,上级怀疑是“无难军”的兵士施明所为。
施明一向强壮剽悍,拘捕后受到极为惨毒的拷打,却宁死不说一句话。
廷尉将这件事上报吴朝廷。
孙权考虑到陈表很受军中勇士们的信任,诏令将施明交给陈表处理,让陈表随意行事。
陈表命人打开施明的枷锁,让他洗澡,换上干净衣服,厚办酒席,在席间劝诱施明。
施明于是自首服罪,将同党一一交代出来。
陈表上表汇报,孙权觉得陈表非同常人,为了保全他的名声,特地赦免了施明,而将施明的同党全部斩首。
又升陈表为无难军右部督,封爵都亭侯,以继承他父亲生前的爵位。
陈表上书全部辞让,请求将这些封赐转给哥哥陈脩的儿子陈延,孙权不许。

孙登让侍中胡综作《宾友目》,夸赞说:“诸葛恪,英才卓越,出类拔萃。顾谭,精识时势,见解深刻。谢景,雄辩明达,言能释疑。范惧,学问深邃,可与子游、子夏等同。”
羊慎不高兴了,私下反驳胡综,说:“诸葛恪才大然而粗疏,顾谭精明然而残忍,谢景善辩然而浮浅,范惧精深然而狭窄。”
诸葛恪等人听到羊慎这么说,都十分厌恶他。
但这四人日后结局,也正如羊慎所言,全都败亡。

陆逊为人正直严厉,孙权令他教导诸位皇子公子。
建昌侯孙虑喜好斗鸭,在堂前建起一座斗鸭栏,颇为精致小巧。
陆逊严肃地说:“你应当勤读经典,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
孙虑听了,当即拆毁了斗鸭栏。
射声校尉孙松是孙权弟弟孙翊的儿子,在公子中最亲近孙权,但不整军纪,放纵士兵。
陆逊当着孙松的面,将他的手下处以剃光头发的刑罚,并斥责他。
孙松开始时很不服气,后来才脸色稍稍缓和。
陆逊等他平静下来后,问他:“你不因我粗鄙,多次来访,以明过失,我便顺从你的来意进尽忠言,为什么你却脸上变色呢?”
孙松笑着回答说:“我生气,是气恼自己犯下过失,哪里敢有抱怨。”
南阳人刘廙曾经著《先刑后礼论》,太子宾客谢景向陆逊称赞这部书。
陆逊呵斥说:“礼治优于刑治,久为历史所证明,刘廙以琐屑的狡辩来歪曲先圣的教诲,完全是错误的。你现在在太子宫中任职,理应遵照仁义之礼以宣扬恩德之音,象刘廙那样的言论,没必要讲。”
陆逊虽然在外任职,心中却牵挂着朝廷大事,经常上疏陈述时事,说:“为臣认为法令条例过于严厉,下边触犯的人太多。近几年来,将领官吏犯罪,虽然也是由于自身不谨慎造成的,理应受到谴责,然而天下尚未统一,理当谋求进取,小错应受到宽待,以安定下面的情绪。而且当前要办的事一天比一天多,应首先考虑人的优良才能,只要不是邪恶之人,没有犯过不可容忍的罪过,还是应该提拔重用他们,施展他们为国效力的才干。这是圣明君主忘人之过记人之功,完成帝王大业的原因。过去汉高祖不计较陈平的过失,采用他的奇计妙略,最终建成大汉,功垂千载。严刑峻法,不是帝王建立大业的做法,只有惩罚而无宽恕,不是抚招远方人才归附的大计。”

不久,张昭因年老多病辞去官职,把所辖部众交归国家。
孙权改任张昭为辅吴将军,班位次于三公,并改封为娄侯,食邑一万户。
张昭每次朝见,辞严气盛,义形于色,曾以直言冒犯旨意,此后不肯再来朝见。
后来,蜀国使节来到吴国,称赞蜀汉的美德,吴国满朝的文武众臣都不能辩倒他。
孙权不禁心生感慨,叹息说:“假使张公在座,蜀使见了哪敢嚣张,又哪敢如此自吹自擂,何须别人来折服他呢?”
第二天,孙权派人去请张昭,在皇宫亲自接见。
张昭离开席位,要向孙权请罪。
孙权跪下,阻止了他。
张昭坐回席位,抬头说:“太后、长沙桓王没有把老臣托付给陛下,而是把陛下托付给老臣,所以,我一直想竭尽臣节,报答厚恩,如果哪天我死了,也算有些让别人称道之处。可是我见识肤浅,违逆陛下旨意,原以为死后将这把老骨头往沟里一扔了事,不想又蒙陛下召见,得以报效国家。不管怎样,我这一片愚拙之心,忠心为国,死而后已。如果要我改变初心,为了荣华富贵而巴结奉承,我是绝对做不到的。”
孙权连连道歉,感谢他直言相谏。
楼主:秦时汉唐  时间:2022-06-06 20:32:10
二一四 蜀吴联盟

孙权称帝后,派使者到蜀国通告他即皇帝位的事情,提议两国并尊二帝。
蜀汉上下都认为,孙权称帝建立吴国,名不正言不顺,于礼制有违,蜀国应该显明正义,断绝与吴国的往来。
诸葛亮说:“孙权也不是今天才有僭号篡逆之心的,我大汉睁只眼闭只眼,不加追究,是因为蜀吴互为犄角,我们需要东吴的支援啊。吴国本来就跟我们有仇,如果现在公开断绝关系,必定加深吴国对我们的仇恨,那我们势必得耗费物力、人力在东线加强防卫。一旦我们与吴国对抗,必须先兼并吴国国土,才能谈论进取中原。可是,吴国贤能人才多得很,文武将相,团结和睦,不可能一朝平定。要是分兵防守,师老兵疲,让北方的魏国得逞,这可不是上策。过去,孝文帝对匈奴出以谦卑之辞,先帝宽容大度,与吴国结盟,都是权衡形势,着眼长远,绝不是一时兴起,意气用事。”
针对大家都认定孙权追求的是三国鼎足之势,不可能与蜀国齐心合力,如今他已建国称帝,可谓踌躇满志,心满意得,不会再有北伐的愿望等问题,诸葛亮反驳说:“这些都是似是而非,妄加揣测。为什么?孙权不能越江北上,是因为他的智谋和实力都不够,所以只能凭借长江天险,以此自保。这跟魏贼不能渡过汉水南下是一个道理,不是他们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如果我们大军伐魏,孙权的上策应当是,跟我们一道瓜分占据魏国的土地,然后再作打算,下策则是劫掠民众,开拓疆境,在国内显示武力,绝不会端坐不动的。即使他按兵不动,与我们和睦相处,那我们北伐的时候,就不用担心东线的防备。而且,魏国黄河以南的部队,为了防备吴国,也不能全部向西调动,来对付我们。就凭这一点,我们获得的好处就足够深远了。”
最后,诸葛亮一锤定音,说:“孙权僭号篡逆之罪,我们心知肚明,就不要公开反对了。”

诸葛亮派卫尉陈震出使吴国,祝贺孙权称号登基。
陈震先递上外交公文,写道:“吴、蜀两国,驿使往来,冠盖相望,结盟续好,友谊日深。尊敬的吴国皇帝应保持皇统,焚祭上天,接受符命,开疆辟土,使天下响应,各有所归。现在,大家齐心协力,共讨国贼,有什么样的敌人不可以消灭呢?我国君臣,无不翘首以待,心中欣慰,都觉得有所依赖了。陈震我本是无才之人,得以充当使节,奉命前来贵国重叙友好,刚踏进边界就十分欢欣,如同到了自己家里一样。献子前往鲁国时,触犯人家忌讳,受到《春秋》的讥讽。如果我有不当之处,希望诸位务必提醒,使我能够入乡随俗,适应贵国风情。今天,我就要张开使臣的旌节昭告于众,各自遵守盟言誓辞。顺流直下,船行疾快,各国典章制度各有不同,我真害怕一不小心,违犯了贵国尊制,希望你们一定要适当提醒,指示我该如何行动啊。”
到达武昌后,陈震代表蜀国,与孙权升坛歃盟,宣誓蜀汉两国二分天下。
双方约定:蜀汉结盟,将来平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四州属吴,兖、冀、并、凉四州属汉,司州地区以函谷关为界,各取部分。
又订立盟书,说:“天降祸患,汉室皇统失序,叛逆贼臣乘机篡取国家大权,其乱起自董卓,终于曹操,他们穷凶极恶,播乱天下,致使中国四分五裂,普天之下,纲纪失丧,人神共怨,万众同痛,没有止境。及至曹操之子曹丕,逆贼遗丑,作恶累累,篡窃皇位。而曹叡这个微不足道的小妖孽,重蹈曹丕恶迹,倚仗兵力窃据汉土,至今尚未伏法就诛。古有共工作乱而尧帝兴师,三苗违法而虞舜征讨。
如今消灭曹叡,擒拿他的党徒,除了蜀、吴两国,还有谁能承担?讨恶除暴,一定要声讨他们的罪行,应该先分割他们的疆土,使士人百姓的思想,有所归向。故此《春秋》记载晋文公伐卫,首先将卫国土地分给宋国,就是这个道理。
古人建立伟大功业,一定要先结盟发誓,所以《周礼》中有司盟之官,《尚书》中有诰誓之文。蜀汉与东吴,虽然都是讲信义的国家,但分割魏国的土地,还是应当先订个盟约。诸葛亮丞相德行威望远近闻名,辅佐蜀汉皇帝,在外主持军国大政,道义诚信,感天地泣鬼神,两国再结同盟,加深约誓,使东吴、西蜀两国军民都知道结盟大事。
故此,立祭坛杀牺牲,昭告神明,歃血为盟,盟书副本就存于天府。上天诸神为证,绝不反悔违约。蜀、吴两国结盟之后,自今日起,戮力齐心,共讨魏贼,济危助难,祸福同当,好恶相共,不可二心。如果有人侵害蜀国,则吴国前去讨伐他,如果有人侵害吴国,则蜀国前往讨伐他。两国各自守好自己的封土,互不侵犯。盟约所定,传之后代,始终如一。
凡是各项盟约,都按盟书所记。诚信之言不求文辞艳丽,实是出自彼此友好之心。如果有谁背弃盟约,首先招致祸乱,怀有二心制造不和,亵渎天命,神明的上帝就会讨伐他、督察他,山川诸神就会诛灭他、纠正他,使他丧失军队和人民,帝位不得久长善终。伟大的神灵,请你明察吧。”
陈震因出使吴国有功,回到蜀国后,受封城阳亭侯。
楼主:秦时汉唐  时间:2022-06-07 20:15:28
二一五 寻访夷州

七月,魏明帝曹叡颁布诏书说:“古礼规定,王后没有儿子时,遴选庶子继承大宗,就应当继承正统而奉公义,怎么能再主个人亲情!汉宣帝继承昭帝的帝位,追加生父皇号;哀帝以封国国君身分即位,而董宏等竟然引用灭亡的秦国为例,迷惑当时朝廷,既尊称生父为恭皇,在京城建立祭庙,又宠用藩国妃妾,使她和长信宫的太皇太后并相比同。在朝廷前殿叙论亲疏远近,后宫同时并立四位太后,超越身分,毫无节制,人神都不保佑,而非难归罪于忠正规劝的师丹,这样就招致了丁太后、傅太后墓被王莽发掘的祸事。自此以后,继位君王接连效法。从前鲁文公违反傺祀礼议,这种逆祀之罪是由于夏父胡言诱惑;宋文公厚葬过度,大臣华元受到指责。现在我下令公、卿、主官,深刻地以前代所行之事为戒,皇室后裔中万一有由诸侯身分继承帝位的,就应当明白入嗣继承的大义。有谁胆敢用佞邪之词诱惑庚媚当时君主,图为已死的父母建立非正统尊号,干犯正统,称已死的父亲为皇,称已死的母亲为后,那么你们这些国家重臣,要对那些佞臣诛杀不赦。这份诏书要用金写在简册上,藏在宗庙之中,载入国家法典。”

吴太子孙登给西陵督步骘写信,请求指教。步骘于是把当时荆州界内情况和各官吏的品行才能一一分析报告,并上书鼓励规劝说:“我听说君王不亲临小事,而是让各级官吏尽忠职守,所以舜帝任用九位贤人,自己不用再操心,不出庙堂而天下便得到治理。所以贤人所在之地,能抵御万里之外的敌人,他们实在是国家的杰出人才,兴哀的关键。愿使太子明晓重视,深加留意,这就是天下的大幸运了!”

十月,魏国改平望观为听讼观。
魏明帝曹叡常说:“刑狱之事,关系天下人的性命。”
所以,每次判决重要刑事案件,他经常要到听讼观临听。
过去,魏文侯老师李悝著《法经》六篇,商鞅接受了其中的思想以辅佐秦国,萧何制定《汉律》,增加到九篇,以后逐渐增到六十篇。
后来又有《令》三百余篇,《决事比》九百零六卷。
历代对此都有增加和减删,导致错杂无常。
加之大家又各自逐章逐句作注,仅东汉就有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十余家注解,到了曹魏,能够适用的总计高达二万六千二百七十二条,七百七十三万余言,阅读起来愈加困难。
曹叡于是下诏,只采用郑玄的注释。
尚书卫觊上奏说:“刑法,对于国家非常宝贵重要,但却被人们私下议论时所轻视。监狱官吏,掌握着百姓性命,但却被任用者所鄙屑。国家败坏,未必不是由于这一缘故。请设置法律博士。”
曹叡采纳了他的意见。
又下诏命司空陈群、散骑常侍刘邵等修改汉朝法规,制定《新律》十八篇,《州郡令》四十五篇,《尚书官令》、《军中令》合计一百八十余篇,虽然比萧何《正律》九篇有所增加,但比其它附属法令精减了。

十一月,洛阳皇家宗庙建成,曹叡派礼官太常韩暨持节,从邺城迎接高皇帝、太皇帝、武帝、文帝四位先祖的灵位,十二月十日,尊奉各位先帝神位进入洛阳宗庙。

吴黄龙二年(230年)春,孙权派将军卫温、诸葛直率领兵士一万人,渡海寻访夷洲和亶洲。
长辈人传说,亶洲在大海之间,秦始皇派遣方士徐福率领童男童女几千人泛行海上,寻找蓬莱仙山和仙药,定居在亶洲就没有回来。
这些人世代繁衍,现在已有几万户人家。
据说,亶洲的人经常到会稽一带来买卖布匹,会稽东部的人航海,也有遇上大暴风漂流到亶洲去的。
孙权打算找到亶洲,俘获当地民众,以增加吴国民力。
陆逊、全琮都劝止孙权。
陆逊上表说:“为臣认为全国尚未平定,正需要集中民力,成就当今大事。现在用兵多年,人口损失减少,陛下忧虑,废寝忘食,又要远道谋取夷州,成就大业。我反复考虑,看不出这种举动的益处。万里远程去谋求疆土,风险难测,兵民不服异地水土,必定导致疾病流行,如今驱使大军,跋涉荒芜之地,企图得益反而损失更大,幻想获利反而遭受祸患。亶洲乃绝险之地,那里的人未被开化,犹如野兽,得到这些人也不能帮助我们成就大事,没有那里的兵也不会使我们的军力减弱。现在江东人口已经很多,足够用来图谋大事,只是应先积蓄力量然后再行动而已。长沙桓王(孙策)创立基业,兵员不足五百,就开创了甚大局面。陛下承受天命,开拓平定江南大地。为臣听说治乱世讨叛逆,必须凭借兵力之威,而农桑衣食,百姓的本业,只因战火不熄,百姓就挨饥受寒。为臣认为应该育养兵卒百姓,放宽对征赋的收敛,依靠民力取胜,重在让他们和睦同心,用道义鼓舞其勇敢献身,则黄河、渭水流域可得平定,九州可以统一。”
孙权没有接受规劝,仍派卫温、诸葛直率队出海。
但亶洲实在太过遥远,虚无缥缈,卫温等在海上兜了一年多的时间,也没找到这个地方,士兵们又得了传染病,死去十之八九,不得已,只好从夷洲抓了几千人回来复命。
这下惹得孙权很不高兴,认为二人违背旨意,没有完成交办的任务,一怒之下,将二人下狱,处死了。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