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观念与代沟

字数:4138访问原帖 评论数:6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08 18:35:50 更新时间:2021-09-10 02:42:23

楼主:znb1369  时间:2021-09-08 10:35:50
家庭观念与代沟
——亲子关系幽思录(三)
文/老庄友华



01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最具特色、最为普及的,大概要算东方式人情世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然而在现实中,家庭关系尤其是代际关系,却又充满了各种矛盾。小辈多有抱怨:父母手伸得太长,什么都想管,包括儿女的职业、婚恋、生育甚至育儿方式……老的也很憋屈:儿女都成年成家了,仍要依赖父母,老家伙出钱出力还不落好……
这些家庭矛盾,有很多都应该属于观念的冲突。人们在生活中,大多还是习惯于随大流、跟着感觉走,很少认真地思考。对于现代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的关系,往往缺乏清晰的认知,存在不少的误区。按社会学者李银河的说法:“由于是习俗,人们常常只是照做如仪,并不知道其中原因,也并不深究。”
不少人排斥西方观念,并不一定会深想:现在的家庭形态及其观念,其实早已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现行法律规定、全民遵从的一夫一妻制,正是移植来的西方婚姻模式。
很多人崇尚传统文化,却也未必真了解,传统究竟包含有哪些内容。俺家孩子他娘,以前就老说自己“很传统”。让我笑着怼过一回:什么是传统,三妻四妾么?此后,好像再没听她提起这个话茬了。
从清末以来,在西方文化输入、中西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大背景下,中国的家庭形态及其观念,事实上一直处于巨变之中。也可以说,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变化才是常态。可想而知,我们至今深信不疑的许多认知,未必就是什么天经地义、亘古不变的真理。
02
中国与西方具有不同的家庭模式。
据费孝通先生总结:西方家庭是一种“接力模式”,上一代有责任抚育下一代,而下一代没有义务赡养上一代。一代接一代,都只是向下承担责任。中国家庭是一种“反哺模式”:每一代都是既要抚育下一代,又要赡养上一代。
接力模式属于“个人本位”:西方家庭中老子的抚育责任,到儿子成年为止。儿子念大学,可以向社会机构、甚至父母借款,工作以后再还。当然,儿子也就不存在赡养老子的义务。这种模式让每个家庭成员,都有更多的独立平等、自主自由。
反哺模式属于“家庭本位”:中国家庭是一种集体主义,家庭成员之间是紧密互依型关系。父母与子女的感情和关系,是不可分割、要持续终生的。
旧式家庭不存在独立、平等的概念。按三纲五常,父亲是至高权威,妻子儿女都只能服从。丈夫可以三妻四妾,妻子只能“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完全没有离婚的话语权,只能听命于丈夫的一纸修书。
家长对子女的权威,当然也是建立在近乎无限责任的基础上。而子女在享受各种权利的同时,也要让渡很多个人自由。比如不存在恋爱、婚姻的自由,只能听从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东西方家庭的模式不同,成员之间的权利义务也大不相同,却又包含了相同的原则:即权利与义务对等——各个家庭成员享有的权利越多,承担的责任义务相应也越多,反之亦然。这种对等平衡的关系,应当符合自然法精神。
中国与西方也有不同的文化背景。
西方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个人,西方人的自我概念是独立型自我。
中国社会结构的最小单位是家庭,中国人的自我概念是互依型自我——个人与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属于自我的范畴。
我们的传统文化,似乎从源头就弄丢了以人为本、个人权利这些硬核,搞得“个人主义”至今仍属一种贬义。有人认为:东西方家庭关系的不同,实质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还有经济学家呼吁:养儿防老不道德,应该从中国家庭关系中剥离出去。
我不认同这类文化论或道德说。中国家庭的反哺模式,应当属于适应农耕社会的一种文明家庭形态。在自然经济状态下,由于物质匮乏,社会服务、保障体系缺失,“养儿防老”乃是人们不得不然的选择。东西方家庭模式的不同,主要应当是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农耕文明与工业文明之间的差别。
03
自西方文化强势东渐,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于是看出了传统文化窒息人性、扼杀自由的一面。
鲁迅曾经发出过“吃人”的呐喊。巴金也以“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描写了一个旧式大家庭,如何扼杀年轻人的青春、爱情和生活,以及青年一代的觉醒、抗争并与家庭决裂……
五四新文化运动高举反封建的大旗,对旧伦理旧道德、包括封建家庭,进行了深入地反思与批判。大批知识青年,热血沸腾地投身到了争取民主自由、反对家长制、反对包办婚姻。
1949年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这几十年,我们的家庭模式、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四世同堂的大家庭早就消失了。妇女的家庭地位,青年人在婚恋、择业等方面的自由度,与旧式家庭已然不可同日而语。
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反哺式家庭也在式微。据相关调查:很多城市居民表示,将会选择社会养老,不再指望、也不需要养儿防老模式。未来主流的家庭形态,大概率将朝着接力模式的方向演变。
但是传统文化的坚韧顽强,决不能低估。作为当年新文化运动主将,鲁迅却有浓厚的旧式家庭情结,曾宣示兄弟永不分家。他从日本留学回到北平,还坚持和两个弟弟同住。结果与周作人闹出了兄弟反目、老死不相往来的悲剧。
传统文化何去何从,不会由人们的情感意愿决定。中国文化不管怎样改,在西方人眼里仍然属于儒家文化圈。中国家庭无论怎么变,传统特色也不可能消失无踪。
而且,传统文化绝非一无是处。中式家庭给两代人带来的,虽有矛盾困扰,也有诸多获益。作为子女,能够享有更多的家庭福利。很多父母,如果自身条件许可,或者儿女有意愿、并有能力,也会偏好养儿防老模式——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终究要比养老院里孤独终老幸福得多。
当然,传统文化对家庭关系,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包括人际关系充满模糊感,家庭成员普遍缺乏界限感。大家都习惯于讲道德,而不是讲规则,并且道德标准往往还是只要求别人,并不约束自己……
04
中国的家庭形态以及观念,应当还处于转型过渡期。
从五四到文革,对传统文化进行了长期地反思与批判。但这么多年,破与批判确实不少,立与建设却似乎不多,不够深入人心。虽然,国人普遍都接受了一些现代观念,但传统的家庭观念、习俗依旧强大,仍在主导社会生活。
西方家庭的有些观念,在短时期恐怕很难得到社会主流的认同。像父母抚养子女到十八岁之类,我自己就不会接受。这不只是认知问题,还涉及情感、习惯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
时至今日,社会尚未就家庭观念形成清晰的认知、主流的共识。各种思想观念,还在相互矛盾、相互混杂:现实究竟是传统儒家?是基督教?还是社会主义……大概可以说,什么都沾边,又什么都不是。
在我看来,当今家庭的代际矛盾,主要应该来自于东西方不同的文化、自我概念、家庭观念之间的碰撞冲突,两代人各自都存在一些认知误区:
老一辈的突出问题,应该是对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缺乏界限感。
年长的父母,多以传统观念为主。对于儿女在情感、钱财、精力等方面的付出,大都是竭尽所能、不遗余力,从不拿自己当“外人”,儿女的事“当然”就是自己的事。到儿女成年以后,仍旧习惯于从生活到工作处处插手。
很多老人浑然不觉,现在不比从前了,儿女并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成年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自主的生活。且老一辈的很多认知,也许过时了,不一定正确。儿女因此而反感反抗,并不是没有道理。
下一代的主要问题,应该是对权力义务对等的原则,充满模糊感。
年轻的儿女,多是中西文化半掺。在紧密互依的家庭关系中,他们享有比西方孩子多得多的权利、福利。还不说上大学、以至出国留学的费用,好多人成家以后,若没有父母的无私资助,何时才能买房?若不是父母甘做倒贴的“保姆”,小家庭的生活与经济,还能不能正常运转?
有些年轻人,不怎么理会权利与义务对等的普适性。享受家庭福利、甚至于“啃老”,都能心安理得的“中国化”。到了强调自己的自主权利,却又理直气壮的“西方化”。对父母的干预,一点都不肯体谅、容忍。对父母的态度,甚至表现出冷漠、厌烦。
不少年迈的父母,都公开表达过对儿女深感失望、痛心。其中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问道:《我们如此深爱我们的儿女,他们爱我们吗?》
05
我曾经说出一句很难听、很决绝的实话:亲情并不代表一切!
是的,亲情关系血浓于水,是人与人之间最亲密的关系。然而亲情关系也还具有社会属性,不可能免受各种社会思想、环境和风气的影响。
按玛列祖义的论述,家庭起源于私有制,将随着私有制的终结而消亡。所谓共产共妻,并不全是某些势力的造谣污蔑。洪色膏棉消灭家庭的社会实践,实属革命词典中的应有之义,只不过太激进太抱力。
马客思有一段名言:“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这种说法或许过于极端,却也含有深邃的洞察:即政治经济、道德观念等等社会存在,都会对家庭关系带来深刻的影响。
在家庭成员之间,不乏真诚的亲情关爱,但利益关系也是真实存在的。社会通行的一些观念,早已渗透家庭、深入人心了。
在兄弟姐妹之中,谁更受尊重、更多话语权,基本无关长幼为序,主要还是取决于社会地位、身家财富、对家庭的贡献……正是“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同样的亲情关系,未必就能得到亲人们相同的情感及待遇。假如两种父亲,一个言传身教、充满爱心,另一个酗酒打人、极端自私,会不会得到儿女同样的敬重?再如两个儿子,一个聪明踏实、创出了事业,另一个好逸恶劳、混成了乱仔,能不能受到父母同等的疼爱?
如果往极端处说,亲情关系确实不止存在脉脉温情,事实上也还真有父子之间、兄弟之间的反目成仇、甚至相互戕害……那么,我们看待亲情对待家人,除了真心实意给予关爱,是不是也该保留一分客观理性?
亲情总是充满温馨,理智常常透出冷酷。不过,要是缺少客观的认知、理性的把握,温馨的家庭关系只怕也将难以稳固、不可持续吧。

楼主:znb1369  时间:2021-09-09 15:51:02
@yangyongchen2012 2021-09-08 20:15:56
说的有些道理 国外可以不赡养上一代 是需要很多东西辅助了 最主要是国家的一些政策 在国内 如果不瞻养上一代 那么老一辈只能自我死亡 如果不帮助下一代 他根本成长不起来 我们属于四不像 既不想学的那样 又不像自己 在拼凑中活成自己的不一样的方式 在国外18岁 只要你不懒就能活 在国内 基本很难 除了工地只要你有力气就可以做之外 其它行业 并不支持 还是收入的问题 我们是低收入高消费 国外是高收入低消费 是不能比的 国外......
-----------------------------
完善包括失业、医疗、养老等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个体没有了后顾之忧,观念将发生极大的改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