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企业创新,洞悉内需大循环下的个人机会

字数:2653访问原帖 评论数:1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0-11-14 18:03:32 更新时间:2020-11-17 00:16:18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4 10:03:32
任何企业或公司都有以下创新主体:

1)企业家,老板;
2)创始人团队;
3)高管队伍
4)中层管理员
5)技术人才
6)普通员工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4 14:30:59
在谈企业创新前,我们先撩一下市场需求这个概念。

在创新思维中我将市场需求分为三大类。

一、基本生活需求,油盐酱醋,衣食住行,能满足人类基础生活的需求。

二、科技需求,现今我们对高科技的需要已经到了如痴如狂的地步,从第一台黑白电视机到彩电,再到如今的智能电视机;从第一部功能手机到智能手机,再到5G手机。科技需求已经引领着时代发展。

三、文化需求,非基本生活及科技需求全部划归为文化需求。

中国市场现阶段处在人们已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和追求科技需求,追求文化需求初期。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4 16:19:48
按照我国经济发展规律可将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分为5个阶段:

第一个微创新阶段,1978-1988年,主要以学习日本质量管理为主,如张瑞敏砸冰箱等;
第二个综合创新阶段,1989-1998年,这个阶段工艺流程创新,技术改造发展特别明显,若不是1998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技术创新便会升级改造完善;
第三个知识创新阶段,1999-2008年,我国加入了WTO,互联网公司迅速崛起,管理制度创新空前活跃;
第四个品牌创新阶段,2009-2018年,这个时代新品牌如雨后春笋,且快速成长,如雷军带领的小米十年间进入世界500强行列;
第五个数字创新阶段,2019-2028年,目前创新体制逐渐完善,又在国内大循环需求拉动下,大创新,大金融必将辉煌。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5 06:47:19
蓝蓝同学2020:所谓世界500强是以营收来计算的,营收高虽然可喜,但并不是判定一家企业好不好的唯一标准
——— —— ——
进入世界500强有比较客观的评价标准,好比100万人跑马拉松,有人跑出来了冠军,这样的冠军可不是靠运气,在中国有上1000万企业,能进入世界500强的也算是100万分之一。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5 07:25:10
内需大循环关我们什么事?

在我国加入WTO时外国人时这样想的:中国有10亿人,每个人只要赚一块钱,就能赚足10个亿;

而中国人是这样想的:世界那么大,赚一圈回来就成百万富翁了。

现在你还想在14亿中国人,每个人身上赚一块钱吗?

所以,有些人会说内需大循环关我屁事,大概率不会以提高人均工资的方式拉动内需,能不能产生积极效益都不好说。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5 09:26:31
内需大循环在新基建邻域拉开序幕。5G建设、大数据建设、人工智能建设、工业互联网建设等领域,似乎都有庞大的护城河。在这些领域内的创新者自然会被保护的好好,像某些高校已经开始为博士生安排另一半安排工作岗位,可见是非一般的重视。

见过我国的贸易战,我们已经很清楚基础性研发非一日之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做原创性发明得有50年以上的战略规划及远见。20年刻苦学习,终于有所成就,可能还得有10年时间辛勤研发才能斩获一些重大专利,也可能在产能转化的10年中,几十年努力化为乌有。
所以,有志于创新的人不能不重视战略眼光,不能不培养战略思维。中国传统文化对战略规划的年限要求是上下500年,就是说精通500年历史,知道未来500年发展大势。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5 10:32:25
我不相信创新天才之说,只知道人的知识积累50%靠后天努力,40%人文环境遗传,10%父母遗传。人文遗传主要体现在少年及少年以前年龄阶段,如今智能手机普及,获取知识简洁方便,也能轻松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人文圈子,只要有些许专注之心,培养创新能力不会太难。

再说这个社会不是非技术创新才是创新,大创新的环境是若有人和搞技术创新人才在同一个圈子,他可以做技术转化创新,在明星圈叫这个岗位为经纪人,当然,用企业家来表述更形象。

下面我用非技术出身的企业家角色来谈谈大创新。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5 12:15:58
10人以下微小企业,首先要将所学知识进行缩小性创新。无论是技术还是市场营销,都要缩小到只有3个人能把握的境界,接着要做好股权创新设计。
缩小性创新是一种见微知著式能力。
见微知著,见到事物刚露出的一点苗头,就能知道其本质和发展的趋向。引入到大创新范畴中来,意思是我们终于从无到有发现了1,他微不足道,小小的火苗,但通过发展会慢慢成长为绵绵火源。企业家没有这种成长性组织能力,就无法聚集人才,所组建的团队也是乌合之众。
这种缩小性创新第一步将体现在股权分配中,好的股权分配方案可以找到真正的人才。马云的合伙人股权方案是阿里巴巴走向成功的基石。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5 17:08:18
组织创新能力在创业的微小阶段代表着企业家个人能力,是一种可以成长和传递的能力。
组织一天天壮大,组织创新能力也要与时俱进裂变成长,那一天组织创新能力没有动力成长了,也是企业家该放权的时候,不然,会出现组织僵化的危险。
企业家组织创新能力传递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基因之一,如何传递企业家自身的组织创新能力本身也是组织创新能力中重要元素。一对一式授课,实践中带徒,还是团建中相互影响等等形式,可以千变万化,这正是创新带来的乐趣。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5 18:03:44
组织架构与制度创新。组织架构好比人的躯壳,制度好比人的灵魂,二者要浑然一体,才能让组织有活力。
微小企业的组织架构必然是一种动态形式,不追求扁平化结构,不追求球形化结构,依据客户价值实现流程来设计组织架构。同样的产品面对同样的客户,不同的组织会设计不同的实现流程来满足客户需求,以体现自身价值。孙子兵法叫奇正之变不可穷尽,我们现在叫量化研究。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6 01:02:58
什么样的制度配得上动态架构?
俗话说郎才女貌,好的制度不是因为制度而制度,是要依据人性而设制度。微小企业制度带有很浓郁的企业家性格特征,及品牌故事要素。
这种企业家性格必然包含社会核心价值观,品牌故事也一定积极健康,不然形成不了组织凝聚力,更别说快速发展壮大组织。
总结一下,制度创新要依托人性、企业家性格、品牌故事,三大要素。这样的制度散发着企业文化气质,像火炉一样融化着一代代新人,使组织不断壮大。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6 07:32:21
从0到1的创新。
记得有一本《从0到1》的书,还被誉为创业圣经,教人如何选择蓝海市场,从而为企业扩张竖起夯实的壁垒。
我想说真正的商业原创都是在开启蓝海市场。
真正的从0到1是企业家的价值观,性格,战略思维是否达到科学化维度,企业家是否具有企业家魅力也来自这三大属性。
试想当我要寻找创业合伙人,愿意和整体怼天、怼地、怼社会的人合作吗?
试想一个战略思维不成熟的人能发现未来原创商业机会吗?
如果你发现你身边有人具有从0到1的企业家素质,赶快拥护ta合伙创业吧。
如果你自己想成为企业家快速行动训练从0到1的企业家素质。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6 09:13:48
流程创新

一个人具有了从0到1企业家素质,又具有上面所说的微小企业各种创新能力,他能很轻松组建创业团队。
不过也不要高兴的太早,我们设定的微小企业家并不是工科出身,没有自带产品,需要到大环境去选择进入什么样的行业,该设计怎样的产品满足客户需求。
这时企业家选择产品不再是任意,不能见什么产品赚钱就选什么产品,现在已经有了1,有了团队,要根据团队能力选择产品。有的产品前景非常好,来钱能力也很快,却不是你的团队能把握,不能好高骛远,本末倒置。
微小企业家选择什么项目不是由市场决定,而是由微小企业家组建的团队来决定。@陌上花开3377
此时,整个团队训练流程创新能力,显得特别重要。

流程创新分为:工作流程创新,产品流程创新,客服价值流程创新三大类。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6 10:16:40
工作流程创新
任何一家企业都有不同的工作流程、不同的岗位。不同的工作流程会有不同的效率,直接影响到一个企业兴衰存亡。
工作流程创新主要工作是分析工作动作序列,进行定量分析研究,选出最简单,最契合组织人性的标准动作序列,使之规范化。
一般采用画框图的方式来表达流程图。当你将动作序列在纸上画出来,或在软件上画出来,大脑会特别清晰。
当你的组织无论有多少人,每个人都能将自己的工作序列用流程图画出来,你也有了研究工作流程的材料。
赵本山和宋丹丹的小品《钟点工》,有这么一个情节,宋丹丹说:“把一头大象装进冰箱总共需要几步?”
赵本山问:“总共需要几步?”
宋丹丹回答:“三步!第一步,把冰箱门打开,第二步,把大象放进去,第三步,把冰箱门关上”。
工作流程创新需要这样简单的步骤,也需要与制度设置相互辉映。
楼主:wi时代  时间:2020-11-16 11:54:47
产品流程创新

产品流程创新分为产品生产流程和产品使用流程。
我们着重聊产品使用流程创新。因为产品生产流程一般在技术研发阶段完成,后续创新也应由技术人员跟进。
产品使用流程不能简单等同于产品使用说明书。
一个团队选择什么样的产品运营,先要绘制上百个产品流程图,再将产品流程图与团队标准工作流程图进行契合对比,选出最好的一款产品或几款产品。
然后,根据产品目标市场用户需求绘制出产品使用流程图,这种产品使用流程图具有客观性,个性化也很强,往往一款产品要绘制上千上万个使用流程图。如此细分出的目标市场才是团队能够掌握的市场。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