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发生的战争——一战纪实

字数:4629访问原帖 评论数:9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10 19:13:41 更新时间:2021-12-21 08:42:28

楼主:木鱼敲穿  时间:2021-09-10 11:13:41
1914年6月28日清晨,南部欧洲重要城市萨拉热窝街头人群熙攘,多日阴雨后久违的阳光将这座城市照耀得金光灿然,市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围观欢迎一位来自北边的尊贵大人物。
彼时的萨拉热窝为奥匈帝国属地,这位受到万众瞩目与欢呼的贵客,就是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的侄子——皇储费迪南大公。然而与街头热闹场景殊不相称的是,费迪南大公阴沉着脸坐在敞篷轿车上,旁边的大公夫人索菲面色苍白一脸不安,仿佛眼前的风光与他们毫无关系。
大公夫妇情绪不佳的原因是不久前,车队刚刚遭遇一次暗杀:一名刺客向着大公夫妇的轿车扔出一枚炸弹,眼疾手快的司机猛踩油门让车子往前冲了一下,炸弹飞过费迪南夫妇落在后面第三辆车上,炸伤了一名军官和大公夫人索菲的侍女,而索菲的脖子也被弹片划过受了轻伤。
虽然是有惊无险,大公夫妇的好兴致也被炸得荡然无存,匆匆应付过欢迎仪式后车队准备返回。路过一条街道时,车队突然停下,离轿车仅仅一米多的一名塞尔维亚青年先是面露惊愕,继而眼神中迸发出狂热喜悦的目光,从怀中掏出左轮手枪向大公夫妇猛烈射击。


刺耳的枪声划破城市上空的晴朗,大公夫妇被近在咫尺的子弹重创,费迪南抱着妻子,用仅余的微弱生命力呼喊着:“索菲,亲爱的索菲!快醒来,我们的孩子还在等我们回家!”
这对夫妇的好运没有再次发生,短暂的痛苦之后两人相继死去。那个名叫普林西普的刺客当场被捉,此时他还不知道,从自己枪里射出的子弹将会使大半个欧洲的人们坠入灾难的深渊。


楼主:木鱼敲穿  时间:2021-09-10 11:22:32
这是一场本可以避免的谋杀,或者说费迪南夫妇一开始就不该出现在萨拉热窝的街头。身为帝国皇储,费迪南原本不必访问这个偏远省份的城市,萨拉热窝存在仇视帝国政府的极端分子也不是什么秘密,早在维也纳的时候就有人向他警告此行很可能存在危险。然而费迪南还是来了,他做这一切的目的,是为了自己那可怜不幸的妻子索菲。
此时统御奥匈帝国的是哈布斯堡王朝,作为整个欧洲最庞大且传承深厚的皇族,哈布斯堡皇室拥有无上荣光,自然也有着苛刻至极的条规约束。费迪南大公作为帝国继承人,却做了一件令整个皇室颜面扫地的事情:他爱上一个身份卑下的侍女,并执意要和她结婚。这个侍女就是他后来的妻子索菲,一个出身破落贵族,因家境困难被迫到皇室亲戚家做女佣的姑娘。
奥匈帝国皇帝、费迪南的叔叔弗兰茨一世恼怒至极,强烈反对这场门不当户不对的婚姻。然而费迪南意志坚定,发誓非索菲不娶。作为帝国唯一的合法继承人(弗兰茨本人的儿子因感情问题早已自杀),即便是皇帝本人也不能轻易将他废黜,弗兰茨无奈之下只好妥协,然而内心已对这个侄子种下深深的怨念。
婚后的费迪南夫妇既幸福又苦恼,专情的费迪南并没有上演得到后即不珍惜的戏码,夫妻二人始终琴瑟和谐,恩爱如初,陆续生了几个可爱的孩子;然而苦恼的是,整个皇室都充斥着对索菲的恶意——她被禁止出席一切重要或不重要的典礼,公共场合不得和费迪南同席并坐,不能享受王妃的规格礼仪,生活中更是常常被冷言冷语刁难。
费迪南执意选择访问萨拉热窝,即是想在这个皇室威仪力不能及的“法外之地”,让自己妻子以王妃的身份享受一次难得的风光,以弥补自己的歉疚。
只是没想到,这是一次死亡之旅。


费迪南夫妇出行(图片来自网络)
楼主:木鱼敲穿  时间:2021-09-10 11:25:12
当年萨拉热窝所在的波斯尼亚省是奥匈帝国在1908年强行吞并的领土,波斯尼亚人作为被征服者,民间一直有强烈的独立倾向。奥匈帝国南边的邻居——塞尔维亚王国,与波斯尼亚人同属南斯拉夫大民族,一直想策动波斯尼亚从奥匈帝国独立出来,与自己联合建立南斯拉夫人的“大塞尔维亚王国”。

顶在奥匈帝国柔软腹部的塞尔维亚

毫无疑问,塞尔维亚的行为引起了奥匈帝国的警惕,两国敌对情绪日益激烈,奥匈将塞尔维亚称之为“伺机撕咬帝国腹部的豺狼”。作为帝国皇储前来出访萨拉热窝的费迪南自然成了塞尔维亚仇视的对象。
然而讽刺的是,费迪南大公其实是一个温和派政客,他生前一直主张提高帝国境内斯拉夫人的地位(奥匈帝国除了波斯尼亚省之外还有很多斯拉夫人,算帝国的少数民族),甚至给予斯拉夫人半独立的政治地位,与奥匈帝国的主体民族奥地利人、匈牙利人一起治理国家,成立所谓的“三元帝国”。
如果费迪南顺利继位,他的政治倾向是有益于波斯尼亚人的,甚至有益于塞尔维亚人,可极端民族情绪一旦被煽动起来,就不是政府所能控制的了。塞尔维亚人在萨拉热窝建立的极端民族组织“黑手会”一直受塞尔维亚政府的支持资助,刺杀费迪南的刺客就是黑手会成员,然而他们对塞尔维亚政府并非言听计从。
塞尔维亚领导人事先已得知刺杀行动的消息,他们预感到刺杀奥匈皇储将会给自己的国家带来灾难,于是采取一些措施阻止刺杀进行。可惜事与愿违,狂热的刺客们完全不理会政府的警告,甚至无视黑手会领导人发出的“取消计划”命令,毅然决然带上枪和炸弹走向萨拉热窝街头。
他们心怀拯救国家的信念,以“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悲壮,为塞尔维亚民族和整个欧洲带来一场前所未见的腥风血雨。
楼主:木鱼敲穿  时间:2021-12-20 18:32:19
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被刺杀的消息犹如一阵飓风,飞速传遍欧洲大地。底层的街头巷尾热议纷纷谣言不断,各国政府则在紧张担忧中等待下一步事态的变化发生。
作为事件的主角兼受害者,奥匈帝国的反应有些出人意料:首都维也纳一片祥和,贵族阶层在短暂惊讶之后马照跑舞照跳,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帝国东部的匈牙利人则表现得幸灾乐祸,斐迪南大公生前的政治主张一直被他们厌恶敌视,个别刻薄阴损的匈牙利军官甚至在公开场合大声嚷嚷“那头猪终于完蛋了”;帝国政府虽然紧锣密鼓地开了一堆会议,却没有做出任何明确的决策。
维也纳似乎成了这场政治风暴的风眼,在周围一片狂飙中保持着反常的风平浪静。
年事已高的帝国皇帝弗兰茨一世听到皇储斐迪南的死讯后,低下白发苍苍的脑袋沉默不语,然后嘟囔出一句含糊不清的话,在臣子们注视下转身离去。
如此冷漠麻木的表现,好像被杀的不是他的继承人兼亲侄子。
后续斐迪南夫妇的葬礼上,老皇帝也直接缺席,在他的带动下,奥匈帝国的皇族阶层无一人来给这对可怜的夫妇吊唁。整个葬礼冷清凄惨到外国人都看不下去了,一个英国记者愤愤不平地说:“皇储像条狗一样,被人悄无声息地埋葬了。”
诚然,弗兰茨一世一直不喜欢自己的侄子斐迪南,两人非但政治主张不和,性格迥然相异,斐迪南坚持娶身份低贱的女子索菲为妻更是让皇帝叔叔弗兰茨大为光火,声明永不原谅。
但面对皇储死讯表现得如此不近人情,亲情破裂只是一方面,老皇帝本人充满悲剧的人生经历也是原因之一。
楼主:木鱼敲穿  时间:2021-12-20 18:33:32
弗兰茨一世此时已经84岁,在帝国皇帝的位子上坐了66年,是欧洲在位时间第二长的君主,仅次于法国的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72年)。他统治下的奥匈帝国覆盖如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以及波兰和南斯拉夫的部分领土,疆土相当辽阔。
年轻时的弗兰茨一世也曾意气风发,勤奋治国专心理政,一度让帝国稳居欧洲五强。私人生活更是幸福无比,娶了美艳绝伦的巴伐利亚公主为妻,即著名的茜茜公主。
茜茜公主以惊人的美貌和浓厚的亲和力著称,她以极强的个人魅力赢得无数欧洲人的崇拜,这种崇拜是如此狂热,以至于人们将她的生平改编成电影拍了一部又一部,一直到她死后的一百多年仍不止歇。




这对血统纯正的王子与公主的结合,并未缔造出让人艳羡的爱情神话,而是演绎成让人唏嘘的人间惨剧。
弗兰茨和茜茜公主最初恩爱无比,琴瑟和谐,然而幸福的光环褪去后,奥地利皇室繁琐的宫廷礼仪和严苛的制度逐渐让茜茜公主压抑厌倦,弗兰茨本人又一心勤于政事,二人感情开始趋于冷淡。
而后弗兰茨因自身行为不检,在一次外出领军作战时染上了梅毒,更把梅毒传染给了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这让茜茜公主终生无法原谅,仅剩的一些感情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失望和幽怨。
如此糟糕的夫妻关系,子女教育自然谈不上好。他们唯一儿子鲁道夫性情风流,30岁的时候婚内出轨了一个17岁的小姑娘。
当时的欧洲宫廷,皇族男子有一堆情妇毫不稀奇,贵族之间偷情通奸更是司空见惯。鲁道夫贵为皇子,找个情妇原本不算什么大事。
问题在于这个离经叛道的皇子发了邪性,坚持要休掉自己的王妃,将情妇明媒正娶登堂入室。
这就犯了皇室大忌,父亲弗兰茨勃然大怒,逼令鲁道夫和情人断绝关系。性格极端的鲁道夫激愤之下和情人双双自杀身亡。
独子的死亡切断了夫妻间最后的纽带,茜茜公主开始出走周游列国,在亚欧大陆各地流浪,几年后被一个无政府主义者在意大利的街头刺死。
弗兰茨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孤家寡人,他选择自己的侄子费迪南大公继任为奥匈帝国皇储,而后开始几十年如一日的枯燥生活。他把所有的时间精力全部放在处理国事上,每天像个机器人一样早起晚睡,用工作填充自己空虚的余生,甚至不再有人之常情的喜悦或愤怒。
时间流逝到1914年,84岁的弗兰茨身体依然硬朗,却越来越无法掩饰对自己漫长生命的厌倦,甚至当着臣子的面喃喃自语:“她们都死了,只有我不死”。
大臣们面面相觑不知如何回应,或许中国皇帝最爱听的“千秋万岁”,与弗兰茨而言反而是可怕的诅咒。
一个对自己生命充满麻木疲惫的老人,对他人的冷漠无情自然不难理解了。
楼主:木鱼敲穿  时间:2021-12-20 18:34:24
不过,弗兰茨一世对萨拉热窝刺杀事件并非完全无动于衷,冷淡的表象下,老皇帝也在酝酿下一步的反应,即如何处理刺客背后的元凶——塞尔维亚。

老年弗兰茨一世

尽管刺客普林西普是奥匈帝国治下的波斯尼亚人,算是“内部矛盾”,但普林西普本人是个坚定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他隶属的刺客组织“黑手会”更是长期接受塞尔维亚政府的资金武器支持。正如前文所讲,塞尔维亚脱不了干系。
老皇帝举棋未定,他属下的鹰派官员开始鼓动皇帝采取强硬立场,对塞尔维亚采取军事报复,借此机会一举灭掉塞尔维亚,彻底清除帝国南部的这个隐患。
鹰派官员的代表是军队参谋总长康拉德和外交大臣贝希多尔德,其中尤以康拉德的立场最为强硬。
康拉德本人性格刚强身材魁梧,是个纯粹的军人,狂热的民族主义者。在他出任参谋总长以来,一直视塞尔维亚为心腹大患,认为塞尔维亚和其背后的沙皇俄国所主张的大斯拉夫主义,会煽动奥匈帝国境内的数量庞大的斯拉夫人,动摇帝国的根基。
他强烈主张对塞尔维亚打一场“预防性战争”,先发制人,并为此向老皇帝弗兰茨提交了不下二十个战争计划。
费迪南大公被杀后康拉德反应最为强烈,甚至超过皇帝本人,他强烈呼吁给塞尔维亚来一场“最后的清算”。
军方其他的将军们也纷纷鼓噪,支持参谋总长的立场。
然而老皇帝弗兰茨顾虑重重,此时的奥匈帝国早已过了如日中天的鼎盛期,和他本人一样老朽不堪,用盟友德国人的话说,“每一个关节都在吱吱作响”。
国内民族矛盾严重,作为第一统治阶级的奥地利人是德意志族,第二统治阶级的匈牙利人是马扎尔族,两者加一块也只总人口的不到一半,帝国境内还有大量的波兰人、捷克人、乌克兰人甚至塞尔维亚人等数不清的少数民族。
各民族因政治地位的差异并不融洽,甚至充满仇视。
更糟糕的是,奥匈帝国没有统一的国家语言,奥地利人说德语,匈牙利人说匈牙利语,其他少数民族各有自己的语言。皇帝本人据说会讲17种语言和方言。
这一乱象到了军队内部更是麻烦,整个奥匈军队有多达13种以上的军队常用语言。政府用德语发布军事命令,下面的基层军官和士兵可能根本听不懂,指挥系统极为混乱。
国力如此,弗兰茨对向塞尔维亚开战一事实在底气不足。
同时,大量的奥匈贵族和官员不主张事态扩大,他们担心攻打塞尔维亚会激怒其背后的沙俄,从而引发一场大战,而老朽的奥匈帝国根本没勇气去独自挑战沙俄这个庞然大物。
刺杀事件犹如一颗深水炸弹,丢进维也纳这片深海中,表面似乎风平浪静,水下已是波涛汹涌。
就在奥匈帝国各派势力纷争不休,皇帝莫衷一是之时,北方的德国人送来一张数额惊人的“空头支票”。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