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与规则:《真正的市场》听讲记

字数:3543访问原帖 评论数:21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09-26 05:39:03 更新时间:2021-10-07 03:11:33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9-25 21:39:03
行动与规则:《真正的市场》听讲记

9月25日下午两点,在大隐精舍听了一场讲座,主讲是《真正的市场》一书的作者朱海就老师,参与讨论的嘉宾是高全喜和梁捷两位老师。

由三联书店的编辑徐建新老师开场介绍,他是这本书的责任编辑。徐老师先是八卦了一下朱老师和牛年的不解之缘,然后就由朱老师正式开讲。

朱老师是06年去哥本哈根读书,老师是尼克莱·福斯,给这本书写了序言。奥地利学派主张自由市场,极端情况下,有人误读为无政府主义。其实奥派认为法则的来源基于先验,相对独立于感官之上的经验,因此遵循先验的法则。古典经济学以物质生产为考察对象,而奥派经济学以文明系统内的人的关系为考察对象,看重一般性的行动规则。米塞斯讨论行动的法则,包括主观价值、边际效应、合作原理等方面。而哈耶克强调制度与认知的关系。其中,自发行为不等于自动,两者是有所区别的。比如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农民一定的自由。

经济学通常以市场主体理性人的假设为逻辑起点,古典经济学强调劳动力,新古典经济学强调人的需求,而奥派强调企业家精神。有目的的人,真实的人,有判断力的人,构成了市场行为的主体。而人需要遵循一般性规则,不伤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则不受限制,即在自然法框架之内,社会学和行动学都支持人追求幸福的最大化。张五常认为地方政府竞争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给经济学界带来思想混乱,值得批评。比如地产头部企业所遇到的问题,和地方债深度捆绑,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米塞斯通过先验演绎,构建了有目的的人的经济学。哈耶克强调人的无知,米塞斯强调人的理性的行动选择,经济学是让人更加理性的科学。制度的建设与人的理性之间可以彼此影响,个体的利益追求取决于别人参与的共同行为,所以任何制度安排都会带来相应的后果。制度选择是服务与人对幸福的追求这一目的的手段,政治可以价值不中立,但经济学需要价值中立。

具体的规则来自先验,可以无知但需要遵循,因果关系之下有着底层的逻辑关系作为支撑。很多人将问题归于文化,比如殷海光,文化之下有社会科学的解释,可以厘清确切的因果关系。中国传统强调文化,西方传统强调理性科学,所以需要跳出文化的思维范式,对错善恶更容易导致功利主义。利用手段达成目的,表现为各种干预政策。经济学研究,要高于日常生活中的选择,而侧重于社会制度的选择和安排。社会是一搜大船,需要保持正确的航向。只有以增进幸福为目的的制度安排,才能增进繁荣的可能性。只有遵循规则,人的行动才会向一般性规则回归。

全盘型的计划经济不再出现,但过多的干预还是会表现为计划经济的新的形态。应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政府的职能是维护秩序。过多的干预,让政府成为市场规则的破坏者。奥派支持小政府,以至无政府资本主义,政府是一种功能性的集合,可以在功能上展开竞争。市场不会倒退,新计划经济表现为过多的目标追求。政府的宏观目标导致市场被侵犯。凯恩斯强调目标达成,比如就业率,奥派强调行动和规则,看似都在追求幸福的增进,凯恩斯有倒因为果之嫌。

比如量化宽松,奥派以为非法,凯恩斯认为合理,凯恩斯机械的理解市场,为了就业增加投资,人为刺激经济发展。先验的理论,逻辑之下的因果才成立。比如粮食部、纺织部的设立,干预行为违背了行动的法则,理应保持开放,保持正当,减少约束。

讲座最后,朱老师回答了江浙沪离市场有多远的问题,这个问题是徐老师设定的。朱老师认为,江浙沪与京、粤一样,都是制度建设和经济基础比较好的地方,苏南的制造业、浙江的民营经济和上海的商业都比较发达,但商业化和真正的市场还有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和追求正确知识的距离是一致的。比较理想的利益最大化,是为追求真理而获利。经济学是理性的产物,单纯追求利益最大化而缺少必要的理性,是不足为法的。

接下来是对话时间,高老师的发言谈了自己的体会:一是对朱老师治学精神的肯定,认为朱老师是国内奥派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学者,贵在坚持不懈,不因风气而变。二是学科融合,夸学科的研究成为潮流,比如经济、政治、法律诸学科间的交汇融合。三是英美法重视规则,是市场繁荣的保障。四是米塞斯强调规则的先验,而哈耶克强调经验。五奥派强调企业家精神,但中国真正的企业家为数不多,财富所得要符合正义原则,得其应得即为正义(亚里士多德)。六是民国时的张骞参与公共事务,也发展地方经济。七是奥派经济学略显极端,只强调一面,需要正确对待,各种理念在偏见中相互博弈,会引发特定语境之下的争论。最后高老师问了一个问题,即新技术对自由的利弊影响究竟有多大?

朱老师回答,企业家参与了经济制度的创制,可以保障自身的安全,可以避免成为受害者。新技术比如大数据似乎让计划经济更加可行,但数据涉及产权归属问题,在公权力和个人权力之间存在张力。

高老师回应,互联网的法制问题涉及到专门法,需要从更高的法律层面考虑,以保护个人信息。疫情防控的需要,原理对,但做不到。

梁捷的发言,提到奥派对观念的看重,行动从观念出发。坚持研究奥派的经济学家,值得尊重。凯恩斯主义和主流经济学,看似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逻辑不一致。问题出在哪里,是否证伪了奥派?奥派的核心是建立先验抽象的符合逻辑的理论体系,而主流侧重回答现实问题。要解决逻辑性的根本问题,比如人走在路上饿了,看到一个面包,可以优先解决问题,但一袋面粉可能更有长期价值。朱老师有坚韧的治学态度,勇于批评,值得尊重。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前后近十人提问,问了二十几个问题,可谓热烈,问题普遍很专业也很有深度。节选几个问题和回答,记在下面:

(1)如何理解哈耶克转向知识的解释,不同于米塞斯的行动学?
朱老师回答:哈耶克有个人的学术气质和风格,属于广义奥派。这在学术研究中,比较常见。
(2)如何看政府产业政策对经济的影响?比如高铁高举债,似乎赌对了,还有新能源,也可能赌对了。
朱老师回答:政府行为,不具有一般性,发现机会,最后成功,负有盈亏责任的角色是企业,而非政府。看得见的有成功,看不见的也有若干失败,关键是要回归原则。
(3)碳中和对经济的影响?
朱老师回答:奥派相对反对环保,致力于边际的改进。碳中和的政策要求,在全球范围内具有了计划经济的味道。
高老师的回答:气候变化问题是否是科学上成立的真问题,需要审慎思考和对待。
(4)如何看待比特币?
朱老师的回答:比特币是否是真正的货币,有待进一步的市场检验。有一定的货币属性。
(5)因为最求幸福,在技术迭代的情况下,经济总量是否会超出自然环境的承载上限?
朱老师回答:远没有达到。

花絮:有一位提问,说在群里有一个博士认为,日心说不如地心说。讲座结束后,我和他简单交流了一下,认为他没有理解对方的问题,比如地球有自转和公转,太阳有绕银河系公转,那最终地球在可观测宇宙中的轨迹,在现有技术手段上,是无法给出的。相对无限远的宇宙天幕,地球绝对静止也是一种理解方式。他说那是唯心的,需要诉诸物理学,而不能用唯心去解释。其实这样也没问题。但很多人往往固守自己的理念,人家可以理解他,他却无法进入别人的问题。这才是导致交流无效的原因。

讲座计划三点半结束,结果提问太热烈,到四点左右才结束。

题外话,因为随手而记,挂一漏万,错误在所难免,尚请多多谅解,需要了解更多的,请看原书。此次听讲,收获满满,不虚此行。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9-25 21:41:23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9-27 09:00:55
理论研究和实际操作,还是不同的,理论有追求完美的一面,而实操不是,实操有目标驱动,过程可能很烂,但事办成了就可以。

所以,胜利者很骄傲,胜利者有话语权,胜利者正确。大家都想做胜利者,但不是所有人都能如愿以偿。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9-29 23:33:56
我们讨论规律,一定要从概念开始,规,就是圆规,画圆的工具叫规,律,音乐乐音的高低标准叫律。自然界里没有圆这个东西,自然界也没有音乐这个东西。没有人,规和律都不会存在,至少不会单独的离开人而存在。如果可以,请证明之。

所以,规律离不开人的主观认识,客观规律和主观规律一定是并立而不悖的。那种认为非此即彼的理解,我认为是完全错误的,我不会认可哈。

至于理念么,愿意接受什么样的理念,是个人的事儿,觉得好接受就是,不必强求。
楼主:播火者  时间:2021-09-30 14:38:20
用主贴里的一个问题来解释一下对规律的理解:

讲座最后提问环节,有一位提问中谈到了地心说和日心说的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地球自转周期是一天,绕太阳公转周期是一年,太阳绕银河系公转周期大概是两亿年,这个就是对运动的认识和对时间的测量,可以命名为历法的修订。

那银河历有没有用呢?肯定有,想在银河系游历,没有银河历做参照,怕是不行,肯定会迷路。

那银河系又绕星系团运动,星系团也一样,最后追问的结果是,请问地球在可观测宇宙中的运动轨迹是如何的?

就眼下来看,科学无法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问得足够科学了,但这是一个哲学问题,因为科学无法回答,没有确切答案。

继续问,一个可标记的原子,在可观测宇宙中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可以给出科学的确切解吗?可以画出来吗?显然也是不能。

这就是规律失效了,这里面没有规律,有也无法回答。当下无法回答,就等于无法回答。未来可不可以,不知道,这就是哲学要思考的问题了。

那么哲学思考有没有规律呢?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