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2.0对矛盾故事的解释

字数:3894访问原帖 评论数:48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0-13 08:37:07 更新时间:2021-10-27 17:50:24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13 00:37:07
哲学2.0基本概念是将形式逻辑在时间维度内的展开正误进行观照。
由于时间维度的概念来自辩证逻辑,故此也可将哲学2.0称为辩证逻辑的形式化。
哲学2.0产生的灵感来自荷兰画家的埃舍尔的悖论画作:画作用近似合理的画法画出了一个永远走不完的楼梯,显然,他的画法不对,投影关系不符合规定,但是为什么给人以真实的印象呢?原因是用二维平面描绘三维平面时,很容易发生此类事物。
这个原理扩展到形式逻辑悖论时,有可能传统形式逻辑分析也缺少一个维度。这时,辩证逻辑给了我很大启发,辩证逻辑和形式逻辑的最大区别就是“时间”概念,形式逻辑实际上是将不同时间片段发生的事件或形成的概念“投影”到一个思维“平面”进行分析,如果投影关系错误,就会发生像埃舍尔画作里那种走不出去的楼梯的现象,这就是悖论,一种思维的恶性循环。纠正这种投影错误的方法很多,有公理集合论,语言分层论,语义语境论等等,无论是语义分析认为是语言的错误应用还是语言分层,其实都是类似在纸面画立体图时规定一套投影规则,以避免出现三维图变形现象。由于人们对二维纸面的投影关系研究比较容易透彻,理解其产生原因,所以投影规则是统一的。而人们因为没有认识到形式逻辑思维实际上是不同时间“胶片”上的概念投影到一张“胶片”上进行分析,所以这种避免“投影”关系发生错误的方法或规则也五花八门,在哲学上没有统一的认识和理解及规定。
哲学2.0就是要弥补这个缺陷,明确提出形式逻辑是平面思维,是将不同时间的思维投影在一个平面进行思考的方式,在投影时,可能发生错误,但纠正错误不能依靠人们都进行立体思维去体察是否有误,那种脑力开销极大,人们不可能去学习,就像人们不能全部用泥巴塑造立体而必须用纸张描绘立体一样。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13 01:43:48
理发师悖论:
理发师发誓:“我必须为且只为全城不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那么他应不应该为自己刮胡子呢?他为自己刮胡子,违反了誓言,但不为自己刮胡子,就成了“不为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照誓言,必须为自己刮胡子。

按照辩证逻辑形式化方法,进行思维投影:
1.第一张时间胶片中的集合:“全城不为自己刮胡子的人”,特征值是“我来刮”
2.第二张时间胶片中的集合“全城不为自己刮胡子的人”扩大,有了一个元素“我”

该悖论产生主要是在投影时,前一投影的集合的约束规则“全城不自己刮胡子”不适于第二投影中的集合中的元素“我”。
投影后,前一集合错误放大含盖了我,但约束规则无法放大,导致投影到放大后的前一集合的新元素套不进原有的条件规则,但又在集合中,形成悖论。
解悖的方法不能是改变原集合的条件规则,那是改变了前提而不是纠正了逻辑错误,逻辑发生错误是因为错误投影,第一张投影错误扩大包含了第二章投影不该包含的元素。
解悖方式是要正确投影,投影后理发师不在“全城不为自己刮胡子的人”的集合中,因此理发师不受前一集合的条件规则的制约。
关于辩证逻辑的正确解悖方式是不允许错误投影,原有的集合范围不能随意扩大,理发师不在原有集合的条件规则的制约之下,可以给自己理发,也可以不给自己理发。

由此扩展到说谎者悖论:  说话人不在说谎者集合内,不受约束条件制约,因此他的话可以是真话也可以是假话

由此引出辩证逻辑形式化的第一条定理:
定理1:投影必须符合逻辑投影规律,即原有集合不允许扩大或缩小。

那么我们把“自身代入”设定为可能发生错误投影的特征。
所以得出推论:
推论1:不允许自身指代。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13 01:44:46
分析“上帝造不出他举不动的石头”这个“悖论”

1.第一张时间胶片:“上帝是全能的”,“上帝能力”占据整个论域,就是占据这个胶片的全部平面。
2.第二张时间胶片:上帝造不出或造出他举不动的石头,都等价于【上帝有能有不能】。故此“上帝能力”这个集合的范围不再占据整个论域,只占一部分。
3.第一张时间胶片向第二张时间胶片投影:即第二张时间胶片不动,第一张投影上去,如果投影关系正确,第一张“上帝能力”集合范围不再占有胶片全部面积,只是第二张集合的范围。
结论:上帝有所不能。
悖论:如果投影关系错误,同面积投影,则产生“悖论”,上帝即是“全能”又有所不能。
4.第二张时间胶片向第一张投影,则第一张不变,第二张按投影关系投影,那么第二张上“上帝不能”的部分被裁剪掉了,上帝仍然全能,“不能”的部分裁掉:不许讨论(不是没有)。

“裁剪”意味着信息丢失,故应以第二张为基准,第一张向第二张投影;
结论:与3.相同,上帝有所不能

由此得出辩证逻辑形式化第二定理:
定理2.投影不能导致“信息”被裁剪。(不丢失定理)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13 01:45:18
对错悖论。
法官对被抓的一个骗子说:现在给你一次机会,让你猜一下我打算会怎么对待你,猜对了,我就放了你,猜错了,我就把你送进监狱。骗子说:“我会被送进监狱”。
此时悖论形成,法官如果说骗子猜对了,就得释放骗子;但如果释放骗子,骗子的回答就是错的,就得送他进监狱。
------------------------------------------
按哲学2.0的辩证逻辑投影方法:
1.法官在一张时间胶片上划定了两个集合:一个是“说对了”,特征性质是“释放”。
另一个是“说错了”,特征性质是“进监狱”。
2.骗子在第二张时间胶片上说了一句话,成为一个元素,需要法官进行第一次投影。
假定法官第一次投影后认为该元素属于“说对了”的集合,因此特性是必须要释放。
3.法官进行了第三次投影:如果释放骗子,则骗子说的是假话,就得送进监狱,这样将第二次投影后的集合特征单独提取出来再次投影到第一张胶片里,这样导致两个集合里都有骗子的话这个元素。就好像画立体图里把一个建筑反复投影。
以上分析清晰表明,法官的第三次投影是错误的根源,不应对同一事物反复投影,可以将不同胶片内的事物投影到一张胶片,但不能把一张胶片内的事物提取出来再投影到该胶片上。
故此结论:如果法官认为骗子回答的对,就释放,回答的不对就送进监狱。

由此引出辩证逻辑形式化的第三条定理
定理3:不能把同一思维平面的元素再提出并投影至原思维平面内。(守信定理)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13 21:21:42
谁说哲学没有用?谁说悖论没有用?
数学微积分就是芝诺悖论引起的!

芝诺悖论之阿基里斯追不上乌龟悖论:
英雄阿基里斯(阿克琉斯)和乌龟赛跑,乌龟先跑,阿基里斯追赶。等阿基里斯追到乌龟的那个位置时,乌龟又爬出去一段距离,等阿基里斯追到乌龟的这个位置时,乌龟又爬出一段距离,这样,阿基里斯虽然无限接近乌龟,但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

辩证逻辑认为:
1.运动是相对的,在同一时间人既在这里又不在这里。意味着运动是阶跃的,世界是不连续的。
2.微积分学虽然从宏观上证明阿基里斯可以追上乌龟,但是没说阿基里斯怎么追上的乌龟,因为它没法深入到微观领域。

由此得出辩证逻辑的第四定理:
定理4:世界是不连续的,是一张一张的“时间胶片”。
推论4:运动存在着“阶跃”,从宏观的物理学分析就是“速度无限大”,微观的角度则认为世界是放映胶片。

从以上分析看,人们的逻辑思维本质是“当下”念头,只有“当下”(普朗克子间隔)是真实无矛盾的,“投影”就会有失误。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14 12:18:04
弹指123
2021-10-14 10:24

10楼
芝诺的错误,是时间不敢量化。这就是诡辩论。实际上,时间是有数量的。

运动,是有速度的。时间,是不能停止的。
——————————
和时间量化没关系,这是数学和哲学上的无穷小的问题。
微积分解决了收敛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无穷趋近的问题,按照逻辑,解决无穷趋近,就得承认运动的微观的不连续性和阶跃性。否则逻辑崩溃。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14 12:21:18
如果认为逻辑没问题,就得承认运动的不连续性和阶跃
如果不承认运动的不连续性或阶跃,就得承认人类逻辑有严重问题,哲学也变得没有意义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14 12:29:15
只要承认一尺之槌,日取其半,万世不竭不承认长度有最小单位,不承认运动阶跃性,仍然采取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的逻辑,阿克琉斯追上乌龟的哲学解释就建立不起来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14 12:39:48
如果被迫承认距离有最小单位,运动在超微观有阶跃性,就得承认存在一种“当下”。“现在”或“过去”只是无数“当下”图像在人类大脑中的投影和记忆。
只要承认人类的思维是投影喝记忆的加工,就得承认可能出现投影错误或记忆错误。记忆错误不在哲学研究范围内,所以就得研究投影错误。投影正确了,才可继续开展逻辑分析。
这就是哲学2.0的逻辑链条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20 22:50:37
前提:
俄罗斯说他们的导弹速度最快,能突破任何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人说他们的防御系统最坚固,能防住任何导弹。

1. 他们说这话“当下”,并没有任何矛盾,人们不会觉得“怪”(自相矛盾),因为他们是两个不同的人说的,一真一假而已。逻辑本身没有矛盾。
2. 如果美国人把那两句话都说了,大家也不会觉得“怪”,因为美国人说话的“当下”的胶片里不包含“自己”,人们正确投影,两个说法是一个论域里的两个集合的并列关系,所以不觉得“怪”,只会认为美国人不会自己攻击自己,所谓的“最”是对外国而言。
3. 可是当美国人对外推销自己的导弹和导弹防御系统时,人们就会觉得美国人的说法是“怪”的,是“自相矛盾”,其实,这种“怪”的感觉是听众把“自己”代入了,因为听众需要“买”且需要选择一种,所以被迫把自己代入了,结果,“自己”成了一个单一元素的集合,包含了两个完全对立的互不相容的元素,结果悖论了(或自相矛盾了)。


可见,所有的“自相矛盾”都是“听众”“将自己代入”后的投影所致,此时关系到自己的利益,是“利益”引发的潜意识(非语言思维)导致了重新进行了形式逻辑,代入了“自己”。什么是“客观”,就是完全排除“自己”。

解决矛盾的方法是:由于人们不可能“无我”,所以最优解是不去追究形式矛盾,只注重“当下”,需要什么买什么。
“需要什么买什么”,实际就是把“最”别当真。

由此引出辩证逻辑形式化第5定理
定理5:为避免“投影”出矛盾,不仅要把自己排除在形式逻辑投影平面之外,而且必须去除概念的绝对化。——(非最定理)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21 00:01:14
任何命题的形式化,不能脱离实际的构建过程,就是不能随意忽略时间片段中的内容。
理发师悖论的上述所谓逻辑形式化,就是严重忽视了时间片段的不同。如果第一张时间片段中同时容纳这两个自相矛盾的前提,那么就不会产生这个思维(或者说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两张时间片段内容合成出来的。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21 00:08:31
理发师悖论中的第一张时间胶片中,没考虑到“我”,“我”的状态实际是“薛定谔的猫”,到底是死是活,要看主观意识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21 00:20:56
实际上,任何认为理发师悖论是前提错误的逻辑描述(不管是用自然语言还是命题逻辑),本质都是对理发师悖论构建过程的一种重复,这样使得这种观点毫无意义。
并没有击中靶心——不同时间胶片中内容叠加后的叠加错我(自我指代)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21 00:26:37
没有 所谓的“元语言”或在现有逻辑上的另一种逻辑。
这些错误观点都是因为忽略了思维的时间片段投影叠加的本质才会形成。
楼主:以前2021  时间:2021-10-21 00:28:37
秉持唯物主义就能免于陷入唯心主义哲学的陷阱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