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夷山海之利为国聚财

字数:5470访问原帖 评论数:22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0-24 17:58:42 更新时间:2021-11-30 22:27:52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0-24 09:58:42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0-25 21:03:13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遇时。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是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和鲍叔经商,分财利时自己常常多拿一些,但鲍叔不认为我贪,知道我生活贫困。我曾经为鲍叔办事,结果使他更加穷困,但鲍叔不认为我愚笨,知道时机存在有利和不利的时候。我曾经多次做官,多次都被君主免职,但鲍叔不认为我没有才干,知道我没有遇到好时机。我曾多次作战,多次战败逃跑,但鲍叔不认为我胆小,知道我还有老母的缘故。公子纠失败,召忽为我而死,我被关押在深牢中受苦,但鲍叔不认为我这样丢脸面,知道我不会为小节而羞,却会因为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0-26 22:02:00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0-28 22:09:42
顺美救恶上下相亲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办事能够与老百姓同好恶。故其称曰,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知晓荣誉和耻辱;国君的作为合乎,“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国家就会走向灭亡;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要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违背与曹沫订立的协约,管仲就劝阴他,诸侯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0-28 22:09:59
顺美救恶上下相亲
“管仲既任政相齐,以区区之齐在海滨,通货积财,富国强兵,与俗同。”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办事能够与老百姓同好恶。故其称曰,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如流水之原,令顺民心。”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知晓荣誉和耻辱;国君的作为合乎,“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国家就会走向灭亡;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要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故论卑而易行。俗之所欲,因而予之;俗之所否,因而去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其为政也,善因祸而为福,转败而为功。贵轻重,慎权衡。”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桓公实怒少姬,南袭蔡,管仲因而伐楚,责包茅不入贡于周室。”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北征山戎,而管仲因而令燕修召公之政。”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于柯之会,桓公欲背曹沫之约,管仲因而信之,诸侯由是归齐。”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违背与曹沫订立的协约,管仲就劝阴他,诸侯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知与之为取,政之宝也。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富拟于公室,有三归、反坫,齐人不以为侈。管仲卒,齐国遵其政,常强于诸侯。”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华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侯国强大。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0-29 21:33:36
“太史公曰:吾读管氏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详哉其言之也。既见其著书,欲观其行事,故次其传。至其书,世多有之,是以不论,论其轶事。”太史公说:我读了管仲的《牧民》《山高》《乘马》《轻重》《九府》,这些书上说的太详细了!读了他的著作,还想让人们了解他们的事迹,所以就编写了他的传。至于他们的著作,社会上已有很多,因此不再论述,只记载他们的佚事。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岂以为周道衰微,桓公既贤,而不勉之至王,乃称霸哉?”管仲是所说的贤臣,然而孔子小看他,难道是因为周朝衰微,桓公既然贤明,管仲不勉励他实行却辅佐他称霸主吗?语曰,古语说:“将顺其美,匡救其恶,故上下能相亲也。要顺势助成君子的美德,纠正他的不良行为,所以君臣百姓之间能亲密无间。”岂管仲之谓乎?!这大概就是说的管仲吧?!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0-31 16:29:49
山海之利为国聚财
在列国并峙、征战不休的春秋时代,管仲不仅以卓越的军事才能令齐国兵强马壮,更以极其出色的“货币战争”内安百姓,外伐诸侯。其常用手段有六,分别叫:山海、反准、借势、缪数、齐措、贵虚。下面以《管子》及《国语•齐语》中所提到的案例详加说明。

桓公问管仲说:“吾欲藉于台雉何如?我想要征收房屋税,你看如何?”管仲回答说:“此毁成也,这等于叫人们拆毁房子。”“吾欲藉于树木?我要征收树木税呢?”管仲回答说:“此伐生也,这等于叫人们砍伐幼树。”“吾欲藉于六畜?我要征收牲畜税呢?”管仲回答说:“此杀生也,这等于叫人们杀死幼畜。”“吾欲藉于人,何如?我要对人口征收赋税,又怎么样?”管仲回答说:“此隐情也,这等于叫人们收闭情欲。”桓公说:“然则吾何以为国?那么,我用什么来管理国家呢?”管仲回答说:“唯官山海为可耳,只有专营山海资源才是可行的。”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01 18:52:53
桓公说:“何谓官山海?什么叫作专营山海资源?”管仲回答说:“靠大海资源成王业的国家,要采用征收盐税的政策。”桓公说:“什么叫作征收盐税的政策?”管仲回答说:“十口之家就是十人吃盐,百口之家就是百人吃盐。一个月,成年男子吃盐近五升半,成年女子近三升半,小男小女近二升半。这是大概数字。盐一百升为一釜。使盐的价格每升增加半钱,一釜可收入五十钱。每升增加一钱,一釜可收入百钱。每升增加二钱,一釜可收入二百钱。一钟就是二千,十钟就是二万,百钟二十万,千钟就是二百万钱。一个万乘的大国,人口总数千万人。合而算之。约计每日可行二百万,十日二千万,一月可行六千万钱。一个万乘的大国,征人口税的当征为数为一百万人,每月每人征税三十钱,总数才不过三千万。‘今吾非籍之诸君吾子,而有二国之籍者六千万。’现在我们没有向任何大人小孩直接征税,就有相当于两个大国的六千万钱的税收。”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02 21:46:46
管仲接着说:“使君施令曰:吾将籍于诸君吾子,则必嚣号。今夫给之盐策,则百倍归于上,人无以避此者,数也。”假设君上发令说:我就要对全国大人小孩直接征税了,那就一定会引起全国大喊大叫地反对。现在取给于盐的政策,即使百倍归于君主,人们也是无法规避的,这就是理财之法。
管仲继续说:“今铁官之数曰: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若其事立;行服连轺輂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令针之重加一也,三十针一人之籍;刀之重加六,五六三十,五刀一人之籍也;耜铁之重加七,三耜铁一人之籍也。其余轻重皆准此而行。然则举臂胜事,无不服籍者。”
管仲是说:现在铁官的理财方法是这样的:每一妇女必须有一根针和一把剪刀,然后才能够做她的事;每一耕者必须有一把犁、一个铧和一把大锄,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每一个修造各类车辆的,必须有一斧、一锯、一锥、一凿,然后才能够做他的事。不具备上述工具而能做成上述事情的人,天下无有。使针的价格每根增加一钱,三十根针的加价收入就等于一个人所纳的人口税。使剪刀每把加价六钱,五六三十,五把剪刀的加价收入就等于一个人所纳的人口税。使铁铧每个加价十钱,三个铁铧的加价收入就等于一个人所纳的人口税。其他铁器的价格高低,均可准此而行。那么,只要人们动手干活,就没有不负担这种税收的。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03 20:51:53
桓公说:“然则国无山海不王乎?那么,没有山海资源的国家就不能成王业了么?”管子说:“因人之山海假之。名有海之国雠盐于吾国,釜十五,吾受而官出之以百。我未与其本事也,受人之事,以重相推。此人用之数也。”他是说:可以依靠别国的山海资源加以借用。让有海的国家,从我们国家买盐,以每釜十五钱的价格买进,而官府专卖的价格为一百。本国虽不参与制盐,但可以接受别人的生产,用加价推算盈利。这就是利用他人条件的理财方法。
征税是一门艺术。而管仲的“山海之术”,恰恰做到了巴蒂斯特•科尔贝说的那样:“一位好的税务官应该把征徼税款当作拔鹅毛,登峰造极的手法是既能揪下最多的鹅毛,又能把鹅的痛苦叫声压得最低。”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04 20:40:06
重金购鹿制服楚国
在齐桓公霸业初成之际,南方的楚国时有滋扰,齐桓公欲发兵威慑,又恐力战不胜。管仲献计说:请重金购买楚国的鹿。于是齐桓公派中大夫王邑带了二千万钱去楚国大肆收购鹿。楚王起先疑心大作,认为金钱是国之所需,而禽兽究属无用之物,齐国重虚而轻实,到底所为何来?受了齐国暗中资助的文人墨客趁机在民间散布消息,说:齐桓公想要建造猎场,而缺少活鹿;想要给后宫佳丽添置皮衣而缺少鹿皮。
接下来,管仲为了表示买鹿之诚,煞有介事地对来自楚国的商人说:你能给我弄来二十头活鹿,我就赏赐你黄金百斤;弄来二百头活鹿,你就可以拿到千斤黄金了。说罢,及时预付为数不少的定金。这下子楚王彻底相信,齐国官员重金购鹿不过是为了迎合主上的个人喜好,乃阿谀谄媚之行,别无远志。久而久之,渐渐放松警惕,还让老百姓赶紧捕捉活鹿换取齐国的钱币。老百姓迫于政令和财利的诱惑,纷纷放下手头的农活,漫山遍野地去捕捉活鹿。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05 22:06:12
此时,楚国已是鹿价飞涨而粮价暴跌,管仲趁机让大臣隰朋悄悄地在齐、楚两国的民间收购并囤积粮食。当年,楚国靠卖活鹿赚的货币,比往常多了五倍;齐国收购和囤积的余粮,也比往常多了五倍。
最后,管仲对齐桓公说:楚国将要不战自乱了。齐桓公问:为什么?管仲回答:楚国只拿到了相当于往年五倍的货币,而却失去了实实在在的粮食。现在我们只要闭境绝关,深沟高垒,让他们的货币无所用,我们就赢了一半。齐桓公恍然,于是下令暂时闭关自守。结果楚国的米价疯涨,楚王派人四处买米,都被齐国截断,逃往齐国的楚国难民多达楚国人口的十分之四。楚国元气大伤,三年后向齐国屈服。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06 18:43:14
石璧谋市借势取财
桓公说:““寡人欲西朝天子而贺献不足,为此有数乎?我想西行朝拜天子而贺献费用不足,解决这个问题有办法么?”管仲回答说:“请以令城阴里,使其墙三重而门九袭。因使玉人刻石而为璧,尺者万泉,八寸者八千,七寸者七千,珪中四千,瑗中五百。”他是说:请下令在阴里筑城,要求有三层城墙,九道城门。利用此项工程使玉匠雕制石壁,一尺的定价为一万钱,八寸的定为八干,七寸的定为七干,石珪值四千,石瑗值五百。
璧之数已具,石璧如数完成后,管仲就西行朝见天子说:“弊邑之君欲率诸侯而朝先王之庙,观于周室。请以令使天下诸侯朝先王之庙,观于周室者,不得不以彤弓石璧。不以彤弓石璧者,不得入朝。” 敝国之君想率领诸侯来朝拜先王宗庙,观礼于周室,请发布命令,要求天下诸侯凡来朝拜先王宗庙并观礼于周室的,都必须带上彤弓和石壁。不带彤弓石壁者不准入朝。天子许之曰,就是答应说:“诺,可以这样做。”号令于天下,便向天下各地发出了号令。
天下诸侯载黄金珠玉五谷文采布泉输齐以收石璧,就是运载着黄金、珠玉、粮食、彩绢和布帛到齐国来购买石壁。“石璧流而之天下,天下财物流而之齐。故国八岁而无籍,阴里之谋也。”齐国的石壁由此流通于天下,天下的财物归于齐国。所以,齐国八年没有征收赋税,就是这个阴里之谋的作用。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14 16:15:47
轻重安施 行其所宜
齐桓公问管仲说:“轻重安施,轻重之术是怎样施行的?”管仲回答说:“自从伏羲氏治国以来,未有不以轻重而能成其王者也,没有一个不是靠轻重之术成王业的。”桓公说;“何谓,这话怎么讲?”管仲回答说:“伏羲作,造六峜(fǎ)以迎阴阳,作九九之数以合天道,而天下化之。神农作,树五谷淇山之阳,九州之民乃知谷食,而天下化之。”就是说伏羲执政,创造六艾八卦来预测阴阳,发明九九算法来印证天道,从而使天下归化。神农氏执政,在棋山南部种植五谷,九州百姓才懂得食用粮食,从而使天下归化。
“黄帝作,钻燧生火,以熟荤臊,民食之无兹胃之病,而天下化之。”燧人氏当政,钻木取火,以烧熟肉食,百姓免除了生食中毒之病,从而使天下归化。“黄帝之王,童山竭泽。有虞之王,烧曾薮,斩群害,以为民利,封土为社,置木为闾,始民知礼也。”黄帝时代,实行了伐光山林、枯竭水泽的政策。虞舜时代,实行了火烧草木,消除群害、为民兴利的政策,并且建立了土神社庙,里巷门间,开始让人民知礼。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16 21:06:52
“当是其时,民无愠恶不服,而天下化之。”这两个朝代,人们没有怨恨、凶恶和抗拒,从而天下也归化了。“夏人之王,外凿二十虻,泄十七湛,疏三江,凿五湖,道四泾之水,以商九州之高,以治九薮(sǒu),民乃知城郭、门闾、室屋之筑,而天下化之。”夏代,开凿二十条河流,疏浚十七条淤塞河道,疏三江,凿五湖,引四泾之水,以测度九州高地,防治九条大泽,让人们懂得城郭、里巷、房屋的建筑,从而使天下归化。
“殷人之王,立皂牢,服牛马,以为民利,而天下化之。”殷代,修立栅圈,驯养牛马,以为人民兴利,从而使天下归化。“周人之王,循六艾,合阴阳,而天下化之。”周代,遵循六艾八卦,印证明阳发展,从而使天下归化。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18 21:36:42
桓公说:“然则当世之王者何行而可,那么当今的王者应当怎样做才好?”管仲回答说:“并用而勿俱尽也,都可以用,但不可全盘照搬。”桓公说:“何谓,这怎么讲?”管仲回答说:“帝王之道备矣,不可加也。公其行义而已矣。”上述帝王之道都已具备,不必增加。您只需按情况行其所宜就是了。
桓公说;“其行义奈何,如何行其所宜?”管仲回答说:“天子幼弱,诸侯亢强,聘享不上。公其弱强继绝,率诸侯以起周室之祀。”现在天子幼弱,诸侯过于强大,不向天子遣使进贡。您应当削弱强大的诸侯,延续被灭绝的小国,率领天下诸侯来复兴周天子的王室。桓公说好。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22 22:00:58
织绨穿帛鲁粱归顺
桓公曰:“鲁粱之于齐也,千榖也,蜂螫也,齿之有唇也。今吾欲下鲁梁,何行而可?”鲁国、梁国对于我们齐国,就像田边上的庄稼,蜂身上的尾螫,牙外面的嘴唇一样。现在我想攻占鲁梁两国,怎样进行才好?
管子对曰:“鲁粱之民俗为绨。公服绨,令左右服之,民从而眼之。公因令齐勿敢为,必仰于鲁梁,则是鲁梁释其农事而作绨矣。”鲁、梁两国的百姓,从来以织绨为业。您就带头穿绵绨的衣服,令左右近臣也穿,百姓也就会跟着穿。您还要下令齐国不准织绨,必须仰给于鲁、梁二国。这样,鲁梁二国就将放弃农业而去织绨了。
桓公说可以,即为服于泰山之阳,就在泰山之南做起绨服,十日而服之,十天做好就穿上了。管仲还对鲁、梁二国的商人说:“子为我致绨千匹,给我贩来绨一千正,赐子 百斤;什至而 千斤,贩来万正,给三千斤。”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23 22:20:11
“则是鲁梁不赋于民,财用足也。”这样,鲁、梁二国即使不向百姓征税,财用也充足了。“鲁梁之君闻之,则教其民为绨。”鲁、梁二国国君听到这个消息,就要求他们的百姓织绨。十三个月以后,管仲派人到鲁、梁探听。两国城市人口之多使路上尘土飞扬,十步内都互相看不清楚,走路的足不举睡,车毂齺,坐车的车轮相碰,骑连伍而行,骑马的列队而行。
管仲说:“鲁梁可下矣,可以拿下鲁、梁二国了。”桓公说:“奈何?该怎么办?”管仲回答说:“公宜服帛,率民去绨。闭关,毋与鲁粱通使。”您应当改穿帛料衣服,带领百姓不再穿绨。还要封闭关卡,与鲁、梁断绝经济往来。”桓公说:“可以。”十个月后,管仲又派人探听,鲁梁之民饿馁相及,看到鲁梁的百姓都在不断地陷于饥饿,应声之正无以给上,连朝廷‘一说即得’的正常赋税都交不起。
鲁梁之君即令其民去绨修农,两国国君命令百姓停止织绨而务农。谷不可以三月而得,但粮食却不能仅在三个月内就生产出来。鲁梁之人籴十百,鲁、梁的百姓买粮每石要花上千钱;齐粜十钱,齐国粮价才每石十钱。两年后,鲁、梁的百姓有十分之六投奔齐国。三年后,鲁、梁的国君请服,也都归顺齐国了。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24 20:52:25
沐涂树枝百姓勤业
桓公问管仲说:“民饥而无食,寒而无衣,应声之正无以给上,室屋漏而不居,墙垣坏而不筑,为之奈何?”他是说:人民饥而无食,寒而无衣,正常赋税无力交纳,房屋漏雨不肯修,墙垣颓坏不肯砌,该怎么办呢?管仲回答说:“沐涂树之枝也,请剪掉路旁树上的树枝。”
桓公说;“可以。”使命令左右伯剪除路旁树枝,其后路旁树上的枝叶稀疏了。“其年,民被白布,清中而浊,应声之正有以给上,室屋漏者得居,墙垣坏者得筑。”就是过了一年,百姓穿上了帛服,吃到了粮食,交上了正常赋税,破屋得到修理,坏墙也得到补砌。
楼主:新水半塘  时间:2021-11-25 22:25:02
桓公问管仲说:“这是什么原因呢?”管仲回答说;“齐者,夷莱之国也。一树而百乘息其下者,以其不捎也。众鸟居其上,丁壮者胡丸操弹居其下,终日不归。父老柎枝而论,终日不归。归市亦惰倪,终日不归。”意思是说,齐国原是莱族的国家,常在一棵大树下休息上百乘的车,是因为树枝不剪可以乘凉。许多飞鸟在树上,青壮年拿弹弓在树下打鸟,而终日不归。父老们扶着树枝高谈阔论,也是终日不归。赶集散市的人也懒惰思睡。而终日不归。
“今吾沐涂树之枝,日中无尺寸之阴,出入者长时,行者疾走,父老归而治生,丁壮者归而薄业。彼臣归其三不归,此以乡不资也。”就是现在我把树上的枝叶剪掉,中午没有尺寸的树荫,往返者珍惜时光了,过路者快速赶路了,父老回家干活,青壮年也回家勤于本业了。我之所以要纠正这个“三不归”的问题,正是因为百姓从前被它弄得衣食不继的缘故。

大家都在看

猜你喜欢

热门帖子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