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有些年轻的家长正在成倍放大社会的压力

字数:2289访问原帖 评论数:5条评论 TXT下载

发表时间:2021-11-04 19:15:55 更新时间:2021-11-09 03:22:13

楼主:刘松萝  时间:2021-11-04 11:15:55
家长重视孩子的教育,为孩子力争美好的前程没有错。不过,我们能够为自己的子子孙孙留下的最宝贵的遗产则是,为他们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让优秀者胜出,给失败者以权益。
——穷人的"家庭教育经济学",2004年


魔鬼:有些年轻的家长正在成倍放大社会的压力
刘松萝

也算长辈了,所以就不说什么“大多数是好的”,“个别人”,“假如”之类的话了。

鲁迅先生在《三闲集》序言中说:我一向是相信进化论的,总以为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对于青年,我敬重之不暇,往往给我十刀,我只还他一箭。然而后来我明白我倒是错了。这并非唯物史观的理论或革命文艺的作品蛊惑我的,我在广东,就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的事实!我的思路因此轰毁,后来便时常用了怀疑的眼光去看青年,不再无条件的敬畏了。

我也想写一个题目,《一代批判一代,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的“一代不如一代”通常是错的,但不幸在我们的时代有几分正确了。

年轻的人们,不再相信和争取公正。自私,就是合理的。面对社会的不公,他们尽力去适应。活跃的人们,适应已经不够用了,而是制造和放大不公来获利。我们听到过“比贱”语录:人不犯贱,我不犯贱,人若犯贱,我必更贱。

21世纪的青年,却把《还珠格格》当作经典,为《甄嬛传》如醉如痴。后宫争宠的事情距离我们很远,却让有些人产生了代入感,进而当成了生活的教科书。人类进入了智能时代,年轻的人们却热衷于炒房这种封建土鳖变态游戏。

没有年轻人的喜爱,“小燕子”和“小鲜肉”不会平步青云吧?

我本不会把批评指向年轻人,直接说出自己的看法就行了。让我不能不说的理由,是下下一代人正在煎熬之中。

有些年轻人,这里我用“有些”了,是父母的主人,老板的奴隶。一面痛恨父母的压迫,一面把老板当成了皇上,笑纳了996,715,夜总会。

不能容忍的是,他们不但自己适应了非人的竞争环境,还要让孩子在小小年纪就进入战场。什么学前教育,各种兴趣班,上学以后的补习班,等等。总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在学校忙,大人在家长群里面忙。家长们,在群里展开了对老师的阿谀比赛。

有些老师被惯坏了。在群里卖海参的有之,随意训斥学生和家长的有之,私下受贿者也有之。更有甚者,有的老师课堂上敷衍了事,让学生在补习班去学。费用高昂的补习班,几乎要把家长们压垮了。

面对如此变态的教育环境,家长们抗议了吗?投诉了吗?没有。在青年牌的市场经济中,忍耐就是奋斗,适应非人的环境就是励志。也许有的家长认为,我忍了不能忍之忍,花了不该花的钱,正好可以排挤竞争对手呢。

主管部门出手了,开始整顿校外培训机构,限制补课。结果呢,家长不干了。我们补课是自由,凭什么干预?还有的人说,我们不补课,别人家的孩子偷偷补课怎么办?

鲁迅先生的文章在课本中消失了,而他老人家笔下的人物,阿Q、王胡和小D,活灵活现地存在于当今的年轻人之中。不仅如此,那些旧人只是麻木,表现为浑浑噩噩,如今的新人有知识懂得多,于是平添了焦虑。

有关教育和家长的变态讲完了。面对年轻人,我想讲一讲道理。

年轻人应该知道:所谓的自由平等博爱,所谓的理想,所谓的公正,所谓的规则,所谓的尊严并不是空话,是有用的。你放弃了这些东西,比惨,比贱,比恶,世界就会越来越坏,你头顶上的天花板就会越来越低,直到你站不起来了。

你们还应该知道:年轻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老人年轻过,将来的人也会年轻。有些老年人身心疲惫,就是年轻的时候过劳和焦虑造成的。年轻,并不能抵御身体的过度损耗。你的996即使是自愿的,即使是奋斗型的,也不能避免未老先衰。进一步讲,生命在于工作,更在于那不多的闲暇时光。变成了赚钱的机器而且赚不到多少钱,你们即使西装革履,满口英语,开着汽车,与奴隶也并没有太大的不同。

至于孩子,他们应该与你们有不同的未来。金钱堆不出人才,更何况很多人没有那么多钱。疲劳战术,更是毁灭少年的良方。沿着社会的惯性走下去,十有八九会以悲剧告终。

年轻人,你们是孩子的监护人。什么是监护人,应该很清楚吧。你们,应该为孩子遮风避雨而不是施以狂风暴雨。家庭,应该是港湾而不是战场。比成才更重要的是,孩子要成为正常的人。只有爱,才能实现这样的目的。

恕我直言,眼下年轻人的问题一半是社会造成的,另一半是自找的。信奉竞争,信奉丛林法则,信奉动物世界的道理,就只能去没事找事,加大竞争的烈度。按照最新的说法,就是内卷。

年轻人的悲剧,绝不能在下一代重现!年轻人,绝不可以在下一代那里复制变态的社会环境。

我对年龄有所研究。我在《记住年轻时的梦想——给一对新人的祝辞》中说:人的贪欲,人与人之间的一争高下,争奇斗艳乃至争风吃醋都是正常的,痛苦、紧张和愤怒也是避免不了的。偶尔的痛苦、紧张和愤怒并不可怕,有时还可以为生活添加内容,甚至添加色彩。我们需要摆脱的是焦虑,不要让长期的焦虑给我们留下不可逆的痕迹。

我们焦虑过,深受其害。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们远离焦虑。即使我们不能脱俗,也要内紧外松,给孩子多少留下一点快乐的记忆。

那个咪蒙,因为贩卖焦虑被封号了。对此,公众是赞同的。青年中的一些人,却还在焦虑之中。他们疑神疑鬼,自己焦虑而且制造和传播焦虑。这一切,恐怕很难改变了。

我要说的是,有些家长正在孩子那里制造和传播焦虑。他们,在孩子身上成倍地放大社会的压力。

这是不可以的,是魔鬼。

2021.11.4.
2021年11月4日10:25:41

图片出处:杭州体育中考举行补考 家长爬墙看孩子_网易新闻
https://news.163.com/photoview/00AP0001/87762.html#p=AMDTAG8800AP0001
TOP↑